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本文收集2001年-2003年住院治疗的25例急性自发性脑出血的病人,均做了头部CT扫描检查,主要选取基底节出血、壳核出血等病人,并排除其他感染和对体温变化有影响等因素,结合CT报告单和护理记录单,做了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25例,男17例,女8例;年龄55±19岁。全组病例均有高血压、不同程度的面瘫和肢体瘫,昏迷5例,根据出血量多少划分三个类型,分别为小量出血、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温变化与颅内出血量、血压、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76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病历资料,统计每位患者入院24 h和72 h的平均体温,分析体温变化与患者颅内出血量、血压、预后情况的关系。结果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24 h和72 h体温变化与患者的颅内出血量、血压、预后相关。结论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体温变化作为评估病情是否稳定的一个指标,值得临床护理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18例自发性桥脑出血患者的CT检查结果、临床表现与生命预后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发现多部位出血,出血量〉6ml,表现复杂的死亡率达80% ̄100%;出血部位单处,出血量〈4ml,表现轻的死亡率为10% ̄20%。认为:出血部位、出血量是影响桥脑出血患者预后的最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将77例脑出血患者按体温与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分别分成发热组与不发热组;白细胞数正常组与白细胞数增高组;白细胞数轻度增高组与显著增高组,观察各组死亡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发热组死亡率(67.3%)高于不发热组的死亡率(20.0%)(P<0.01);白细胞数正常组死亡率(32.4%)低于白细胞数增高组的死亡率(67.4%)(P<0.01);白细胞数轻度增高组死亡率(43.5%)低于显著白细胞数增高组的死亡率(95.0%)(P<0.01)。结论根据急性脑出血患者早期体温变化及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可对预后做出较为准确的判断,且方法简单、易行,有很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
陈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10):929-930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病情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的体温进行观察、测量、预防及处理。结果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大致可分为四型。Ⅰ型为正常体温,Ⅱ型为血肿吸收热,Ⅲ型为感染性体温,Ⅳ型为中枢性高热。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与病情有密切关系,体温不但能反映病情轻重、出血量多少和出血部位,而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陈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20):929-930
目的分析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和病情的关系。方法对98例脑出血患者的体温进行观察、测量、预防及处理。结果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大致可分为四型。Ⅰ型为正常体温,Ⅱ型为血肿吸收热,Ⅲ型为感染性体温,Ⅳ型为中枢性高热。结论脑出血患者的体温变化与病情有密切关系,体温不但能反映病情轻重、出血量多少和出血部位,而且对判断预后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体温是人体的重要生命体征,体温升高是机体的保护反应,可以充分调动机体的免疫系统,增强机体的抵抗力;但同时又导致机体能量的消耗及蛋白质的分解,造成机体损害。因此,监测机体体温变化是判断患者预后和及时采取相应救治措施的重要依据。急性危重病患者常常病情重而复杂,体温等重要生命体征的变化是病情变化的重要标志,了解体温变化与危重病预后之间的关系,特别是入院最初24h体温变化的意义,对急性危重病患者早期判断预后及指导治疗有重要意义^[1—5]。但是,先前研究探讨患者温度测量异常指标在判断危重病患者预后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分析自发性脑出血在急性期发生的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随机抽取2012年4月至2014年4月2年内在本院治疗的自发性脑出血108例患者,依据急性期血糖变化情况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患者出血急性期内血糖恒定在3.9~6.1mmol/L范围内,实验组患者治疗期血糖持续较高且下降不明显或下降后反弹现象严重;并随访患者出院1年后的预后情况,对预后死亡/致残率进行统计学分析,以P0.05,为具有显著差异。结果:入院接受治疗期间,实验组患者急性治疗期内出血次数、出血量和血糖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预后结果为实验组患者死亡16例,致残19例,死亡/致残发生率64.81%;对照组死亡8例,伤残9例,概率为31.48%,两组差异显著(P0.05),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自发性脑出血急性期高血糖患者不仅病情严重,而且预后死亡/致残率极高,推测脑出血急性期高血糖可能为预后死亡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血糖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检测258例非糖尿病急性脑出血发病后24h内空腹血糖(FBS),并根据血糖高低分为高血糖组和非高血糖组,观察两组间脑出血病灶直径大小与血糖的关系及出血与预后关系。结果血糖升高程度与出血病灶大小成正相关,死亡率与并发症也有显著性差异p〈0.01(x^2=19.099,29.534);血糖越高,死亡率越高。结论急性脑出血预后与发病后血糖升高有明显关系,血糖升高,出血量大,病情重,预后差,死亡率增高。  相似文献   

10.
急性脑出血属内科危急重症。急性脑出血后出现血糖升高、持续时间长短、出血量多少可直接影响患者预后。现将我院1999年1月至2003年12月血糖值均有增高,出血量大小不一的住院患者作一分析,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影响脑出血患者早期出血量增加的因素以及出血量增加与疾病预后的关系。方法: 将132例分为出血增加组及出血未增加组,分析各组病情与预后。结果: 64例出血量增加组经治疗后病死26例,68例出血量未增加组经治疗后病死11例(P<0.005)。结论: 脑出血早期病情恶化病死率高,导致早期病情恶化的因素主要是出血量增加,而出血量增加与血压、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有关。  相似文献   

12.
急性自发性脑出血临床与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灿坤  梁旭 《广东医学》1991,12(2):16-18
本文总结我院1987年1月至1989年12月间,经CT扫描确诊的自发性脑出血80例患者的临床与CT检查情况,现分析报告如下。资料分析一、一般资料:本组男性50例,女性30例。发病年龄18~87岁,平均年龄60.2岁。有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脑出血时体温和颅内出血量,病变程度,颅内高压,脑疝形成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126例CT和/或MRI确诊的脑出血患者,对患者入院1周的体温与本病多个侧面之间关系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脑出血患者体温与出血量,意识障碍,体征,血压等有关,并与预后有关。结论脑出血时,体温可反映颅内出血量及病变程度,监测体温对指导脑出血病的治疗和估计预后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4.
【摘要】 目的 探讨血清肌钙蛋白(Cardiac troponinⅠ,cTn Ⅰ)含量变化与急性脑出血(Acute cerebral hemorrhage,ACH)的关系。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6年12月于我院诊治的68例ACH患者设为观察组,50例健康体检人员设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发病24小时及3、7、14天血清cTn Ⅰ水平,根据神经功能受损程度(National institutes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价神经功能障碍,比较不同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出血量患者各时间点血清cTn Ⅰ水平,并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观察组发病24小时及3、7、14天血清cTn 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各时间点CTn 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神经功能障碍、不同出血量患者各时间点血清cTn Ⅰ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cTn Ⅰ水平与NHISS评分、出血量均呈正相关(r=0764,P<0001,r=0654,P<0001)。结论 ACH患者发病后血清cTn Ⅰ水平显著上升,且与神经功能障碍、出血量呈正相关关系;血清cTn Ⅰ水平可作为早期ACH病变的重要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15.
关亚新  张忠敏  王海存 《医学综述》2012,(20):3490-349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与淀粉样脑血管疾病的关系以及淀粉样脑出血所导致的自发性脑出血的临床特征和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我院从2009年3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自发性脑出血患者共37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血肿的大小、位置、形状等基本情况。结果患者颅内出血的位置最多的是顶叶,最少的是枕叶。中型的血肿较为常见,而血肿类型最多的是分叶状血肿,占全部的64.9%。37例患者中,恢复良好21例,占56.8%;轻度残疾9例,占24.3%;重度残疾5例,占13.5%;死亡2例,占5.41%。病理检查结果显示,34例患者有不同程度的血管淀粉样病变。中度淀粉样脑血管病变的比例最大,占50.0%。手术前临床诊断与手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1.8%。结论自发性脑出血与患者脑血管发生淀粉样病变有一定的关系,需要引起临床上的关注,采取积极有效的治疗。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高血压脑出血并发应激上消化道出血的有关因素,探讨其发病机制和防治措施,并为判断预后提供临床资料。方法:将164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依据有无并发上消化道出血,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脑出血部位及出血量大小的差异。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脑出血部位、出血量大小等方面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脑出血量越大,出血部位在脑干、丘脑、小脑,应激性溃疡发生率越高。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急性脑出血部位、出血量与心律失常的关系.方法回顾2002年1月-2005年12月住院的189例急性脑出血病例,分析心律失常发生率与出血部位及出血量的关系.结果出血部位心律失常发生率依次为丘脑>颞顶叶>小脑、脑干>基底节区.出血量大于25ml发生心律失常明显增多(P<0.01).心律失常类型以窦性心律失常最多,为65例(61.3%),其次为早搏34例(32.1%),房性心动过速和房颤13例(12.3%),Ⅰ度房室传导阻滞7例(6.6%),室速1例(0.90,4).结论急性脑出血易合并心律失常,需加强心电监护,积极预防和及时处理各种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应用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断层显像方法,依据ROI比值测定法,测定34例优势半球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rCBF比值。结果失语组局部脑血流灌注显著减少(P<0.01),而且失语程度恢复良好,脑血流灌注恢复亦明显(P<0.01),表明局部脑血流与失语有关。  相似文献   

19.
自发性脑出血CT与DSA检查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自发性脑出血CT表现与DSA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60例自发性脑出血患者CT及DSA的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60例自发性脑出血CT检查中33例表现为SAH,25例为脑内血肿,2例为原发性脑室内出血;DSA证实颅内动脉瘤26例,脑动静脉畸形14例,其中1例合并血流相关性未破裂动脉瘤;Moyamoya病4例,其中3例合并动脉瘤(1例脑底动脉环动脉瘤,2例末梢血管动脉瘤);静脉窦血栓2例;14例DSA未发现异常。结论自发性脑出血常见病因是颅内动脉瘤和脑动静脉畸形,结合患者年龄特征及CT影像学改变虽可对病因作出初步判断,但DSA仍是确诊病因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20.
应用SPECT局部脑血流(rCBF)断层显像方法,依据ROI比值测定法,测定34例优势半球脑出血患者急性期,亚急性期rCBF比值。结果失语组局部脑血流灌注显著减少(P〈0.01),而且失语程度恢复良好,脑血流灌注恢复亦明显(P〈0.01),表明局部脑血流与失语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