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的动态血压变化。方法选取84例高龄高血压患者,按照是否合并2型糖尿病分为两组,即A组(单纯高血压)和B组(高血压合并糖尿病),监测24 h动态血压。结果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所测得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夜间平均动脉压(nMBP)较单纯高血压患者均升高;高血压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非杓型动态血压节律较单纯高血压患者比率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结论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昼夜变化节律明显改变,监测高龄高血压病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动态血压可为治疗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67例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监测.指出加强对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峰、谷期间的观察及护理,有积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比较动态血压和偶测血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4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偶测血压值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1),而健康人动态与偶测血压比较无鼎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24h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特点,但高血压病患者第1峰更为突出。结论 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护理指导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60例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与EH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高原高血压以DBP增高为著;高原高血压患者与EH患者24h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及夜间(22:00-6:00)曲线均呈重叠、交叉状态。结论: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能除外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杓型,且以DBP增高为著,提示为高原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5.
邓英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11):1306-1306
动态血压监测可提供24h内上百次血压测量结果,为临床诊断和治疗高血压病及药物疗效观察提供有价值的可靠数据。动态血压监测工具包括动态血压记录盒、袖带及充气延长管、袖带气嘴、电池。动态血压监测,可在家中或院内进行,一般需持续24h佩戴,并且需要患者保持日常生活状态,如工作、行走、做家务、睡觉等,这样才能更真实、准确地反映出患者的实际血压情况,为诊疗者提供有效数据。  相似文献   

6.
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动态血压特点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的特点.方法对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40例及单纯高血压病患者45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并探讨合理的护理措施.结果两组患者比较,昼夜血压节律消失、夜间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负荷值、夜间收缩压负荷值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组高于单纯高血压病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24h平均收缩压及24h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舒张压、白天平均收缩压、白天舒张压负荷值、夜间舒张压负荷值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失去正常昼高夜低的血压波动规律,尤以收缩压负荷、夜间收缩压升高为明显.24h平稳降压是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病患者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24h昼夜血压波动规律,评价动态血压监测对高血压病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MOBIL2GRAPH型动态血压监测仪监测24h血压,按时间段统计峰值血压检出概率。结果:男性收缩压在上、下午和傍晚检出概率接近,而舒张压以下午检出概率最高,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检出概率接近。女性收缩压以上、下午最高,舒张压以下午最高,夜间收缩压、舒张压峰值检出概率差别不大。结论:不论男女,在上、下午检测最高收缩压值接近,舒张压均以下午为最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调查子痫前期患者24h动态血压节律变化并提出相应的对策。方法对240例子痫前期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观察血压水平及昼夜变化规律。结果 240例子痫前期患者中,轻度子痫前期121例,重度子痫前期119例,两组间的24h昼夜均值、日间均值、夜间均值、夜间血压下降率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通过动态血压监测,护士可了解子痫前期患者不同血压变化曲线,科学监测患者降压治疗的效果,合理安排各项治疗护理操作,减少诱发子痫的因素,从而保证母婴的安全。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老年高血压病患者24h动态血压昼夜规律变化规律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对112例老年(≥60岁)高血压病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按照血压昼夜节律性结果分为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比较两组间动态血压参数、血压负荷、血压变异率的差异与靶器官损害的关系。结果:杓型组与非杓型组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的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血压变异率差异也有显著性(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靶器官损害与收缩压、收缩血压负荷相关,与血压变异率负相关。结论:老年高血压病昼夜节律异常者多伴随收缩压、收缩压血压负荷增高,与靶器官损害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评价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者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有氧运动前后对11例,年龄45~55岁Ⅰ期高血压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有氧运动1年后,高血压患者昼夜节律和血压变异改变明显。24h平均血压值高24h标准差大的高血压病人显示了靶器官损害严重的可能性大。结论动态血压检测不仅用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而且用于高血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4h血压的变化规律,比较动态血压和偶测血压的应用价值,为临床合理选择用药及护理提供依据。方法对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和34例健康人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并与偶测血压比较。结果高血压病患者的偶测血压值均高于动态血压均值(P<0.01),而健康人动态与偶测血压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高血压病患者与健康人24h血压节律均显示出两峰一谷及昼高夜低的特点,但高血压病患者第1峰更为突出。结论动态血压较偶测血压监测对原发性高血压病的诊断更为准确,对临床合理用药及护理指导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变化.方法应用美国Spacelabs90207动态血压监测仪观察了60例高原高血压24h动态血压并与年龄、性别相匹配的60例高血压病(EH)患者进行比较.结果高原高血压患者24h血压节律与EH基本相同,两组患者夜间血压水平均明显下降,但高原高血压以DBP增高为著;高原高血压患者与EH患者24h血压曲线白昼(600~2200)及夜间(2200~600)曲线均呈重叠、交叉状态.结论凡移居高原前血压正常,移居高原后血压持续增高,能除外原发和继发性高血压,24h动态血压监测显示血压波动曲线呈长柄杓型,且以DBP增高为著,提示为高原高血压.返回平原后血压能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3.
李明 《浙江临床医学》2004,6(10):883-883
近年来,尽管人们对高血压的研究或认识已有很大提高,但对高血压病伴心、脑、肾等靶器官的损伤后的血压昼夜变化规律观察不多.本文探讨动态血压变化与高血压并发症发生之间的关系,从而揭示24h控制血压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4.
对42例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脑梗死患者进行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发现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增高,血压昼夜波动变小,节律波动减弱。动态血压监测有助于帮助高血压人群预测脑梗死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动态血压与左室肥厚的相关性。方法对120例高血压病患者行超声心动图、动态血压监测检查。根据左室质量指数将患者分成左室肥厚组38例和非左室肥厚组82例。结果左室肥厚组24h收缩压负荷(24h SBPL)、24h舒张压负荷(24h DBPL)、夜间收缩压负荷(nSBPL)、夜间舒张压负荷(nDBPL)、白天收缩压负荷(dSB-PL)显著高于非左室肥厚组(P0.01)。结论高血压病动态血压负荷异常者左室肥厚的发生率增多。  相似文献   

16.
动态血压评价有氧运动在高血压康复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李皓  马宁 《中国临床康复》2002,6(17):2606-2607
目的 评价有氧运动对高血压患动态血压的影响。方法 有氧运动前后对11例,年龄45-55岁Ⅰ期高血压患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 有氧运动1年后,高血压患昼夜节律和血压变异改变明显。24h平均血压值高24h标准差大的高血压病人显示了靶器官损害严重的可能性大。结论 动态血压检测不仅用于评价高血压治疗效果,而且用于高血压的预后。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血压波动性与左室肥厚的关系.方法:以动态血压监测(ABPM)和超声心动图的方法研究150例高血压病患者和30例血压正常的健康者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与24h动态血压平均值(24hABPa)和24h动态血压波动性(ABPV)的关系.结果:高血压组LVMI显著大于正常血压组(P<0.001).高血压组LVMI与24h收缩压平均值(24hABPs)显著相关(γ=0.612P<0.001),与24h小时舒张压平均值(24hABPd)显著相关(γ=0.232P<0.005),而与ABPV未显示相关性(P>0.5和P>0.2).结论:高血压病组存在有明显的左室肥厚.高血压病组左室肥厚与24h血压平均值呈显著正相关,与血压波动性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发病第1、3、7天24h动态血压监测,采用24h平均收缩压、舒张压、昼夜血压节律等参数,分析其特点,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管理提供临床依据。方法:对10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在发病第1、3、7天做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正常24h血压昼夜节律消失。结论:脑梗死急性期血压升高,随着病程延长,血压呈自然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19.
马坚  马竹仙  任海赢 《临床医学》2007,27(12):52-53
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病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老年高血压病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对72例于我科门诊或病房经观察偶测血压,按1999年WHO高血压分类标准确诊为高血压病的老年患者行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结果,将确定无疑的高血压病患者定为老年组,另取经动态血压监测确诊为高血压病的中青年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观察血压水平、靶器官损害发生率、血压昼夜节律等指标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老年高血压病组的靶器官损害发生率高于中青年组(P〈0.05),老年高血压病组的血压昼夜节律消失者及有晨峰现象者明显高于中青年组(P〈0.01)。结论老年高血压患者易发生晨峰现象,血压昼夜节律消失,更易发生心、脑、肾等靶器官损害。  相似文献   

20.
高血压病与高血压病心,脑损害的动态血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无创性动态血压监测(ambutatorybloodpressuremonitorinsABPM)可揭示血压在全天的昼夜变化客观规律,明确血压的昼夜节律与治疗及预后的关系,更好地预测高血压并靶器官损伤的发生和发展[1]。本文主要对高血压病合并心、脑损害的24h动态血压特征进行研究。1资料与方法1.1观察对象本组123例,经询问病史、体检,实验室检查排除继发性高血压,均符合WHO的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分为3组:①单纯高血压病组。计SO例,其中男33例,女17例;年龄50.5±10.5岁(31~72岁)。病史3.5±3.8年(半个月~13年)。②高血压并左心室肥大(LVH)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