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目的:通过中、西药物注射剂混用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的案例,探讨药物不良反应的原因,促进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根据发生药物不良反应病例处方,分析药物配伍是否合理.结果:中西药的不合理配伍应用,不但不能提高疗效,反而会增加毒副作用,降低药物的疗效,导致药源性疾病.结论:某些基层医护人员不按药品说明书的规定用药,缺乏中药注射剂配伍知识,不合理联合用药,导致不良反应发生.研究中西药物的配伍禁忌及相互作用,对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2.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注射剂系指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采用现代科技与方法,从中药、天然药物的单方或复方中提取有效物质制成的可供注入体内(包括肌肉、穴位、皮内、皮下、静脉以及其他组织或器官)的灭菌制剂以及供临床前配制溶液的无菌粉末或浓缩液.中药注射剂具有生物利用度高、作用迅速等特点,能较好地发挥中药治疗急病重症的作用.但是,中药注射剂成分复杂,使用不当会发生主药结构发生变化、细菌内毒素增加、药品溶解度降低、不溶性微粒增加、抗原性物质增加,易发生不良反应.近年来,随着中药注射剂品种增多和应用逐渐广泛,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也相应增多.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的原因,时间影响因素及不良反应与发生前后使用药品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收集我院2011年中药注射剂的ADR报告,对中药注射剂引起不良反应的原因进行多因素分析,提出相应建议.结果 中药注射剂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除生产,临床使用等主要原因外,还应注意中药注射剂与其它化学药物的配伍、中药注射剂在使用前后与其它药物应有足够的间隔时间.结论 中药注射剂单独使用,在静脉滴注时与其它药物间隔至少30分钟,可大大减少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某三甲医院2007年46例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特点。方法对某大学附属医院2007年1月-2007年12月上报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分析,对是否询问患者药物致变态反应史、稀释用的溶剂、药物配伍、滴速等因素进行重点分析。结果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与使用方法有关。结论中药注射剂的使用应进行合理规范,以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浅谈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使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细菌内毒素检查法,已广泛用于注射用药品中:用于注射用水、大输液、放射性药品、化学药品、生化药品、抗生素药品、生物制品(血液制品、疫苗)、中草药注射剂的细菌内毒素的检测以及医疗器械和在药品生产过程质量控制上的应用,而且,当细菌内毒素检查出现的阳性结果时,已不再需要由兔法复检.  相似文献   

6.
中西药注射剂联合应用不良反应原因分析与防止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罗运兴  张云富 《中外医疗》2009,28(23):153-154
中西药注射剂的联合配伍使用,目的是想充分发挥各药药效,在临床多途径,多渠道治疗疾病;然而不科学,不合理的联合配伍使中西药之间产生药效学和药动学的改变及外观上的理化变化,这种变化会导致药物变性,失效,而且存在诱发药物不良反应的风险。通过收集部分临床常见的中西药注射剂不合理配伍现象,分析其不良反应产生的主要原因,为临床科学用药和有效用药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于培江  董艳 《包头医学》2011,35(3):154-155
目的:了解医院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及配伍禁忌。方法:随机选取2010年11月4日~12月15日医院住院病历40份,对现有注射剂品种进行用量排序,分析用量大的前5种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累计系统、配伍禁忌。根据自定分析项目,选取说明书较科学的清开灵注射液进行病例分析,提出了中药注射剂在临床应用中发生不良反应的原因及解决办法,促进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结果:中药注射剂对人体有损伤,应用中存在配伍禁忌和不良反应。结论:医院应用中药注射剂基本合理,但也存在使用方法不当,不合理配伍等情况,增加了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8.
探讨中成药与西药配伍的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施之效 《包头医学》2004,28(1):34-35
目的:探讨中西药配伍的一般规律及特点方法:通过对我院近年来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使用出现的不良反应,结合查阅国内有关文献资料后进行综合分析结果与结论:部分中成药与西药配伍产生的不良反应,正成为影响中西药配伍治疗疾病疗效的重要问题之一,需要引起临床医师、专家学者的充分重视,通过理论探讨和不良反应监测等方法,有效地控制其发生,使中西药配伍使用成为治疗疾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9.
通过回顾近年来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相关文献,主要从药物自身因素、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临床应用中的问题等方面分析中药注射剂临床不良反应事件发生的原因,提出严格规范药品质量的监控,建立统一的质量标准;坚持辨证用药,注意药物的配伍;控制用药剂型及剂量等方面减少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药注射剂静脉用药的不断增加,严重不良反应的报告也逐渐增加,必须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当今社会正迅速发展,如何安全、有效、合理用药已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每年由于滥用抗生素引起的耐药菌感染造成的经济损失就达百亿元以上;故中西药正确地联合应用,可提高疗效,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合理的配伍有益于疾病的治疗.  相似文献   

12.
杜海燕 《包头医学》2009,33(1):36-37
近年来,随着新药不断研制,在临床工作中,不同种类药物的配伍使用越来越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在抗感染、抗肿瘤、心血管等领域的运用日益广泛,由于临床缺少中药注射剂与西药注射剂配伍的知识和经验,配伍应用不合理时会发生一些不良反应和输液反应,给患者增加了痛苦,因此,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明确细菌内毒素检测试验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保证注射制剂的质量安全.方法 搜索、查阅、整理国内外相关文南.结果 总结了明确细菌内毒素检测试验过程中影响试验结果的各种因素,细菌内毒素检查是药品临床应用前的一个重要环节,近年国外已普遍用于注射剂(包括放射性药品)生产过程的质量控制和最终产品的质量鉴定.  相似文献   

14.
陈华 《西部医学》2004,16(3):200-200
中西药配伍治疗疾病,已成为临床治疗的重要手段。但在合用中西药时,由于多种中药可以通过抑制或诱导药物代谢酶,影响西药的代谢发生相互作用;一些中药可以与西药相互作用,引起药物不良反应。所以医务人员要重视和了解中西药因配伍不当引起的药理、物理、化学方面的配伍禁忌,避免给患者带来和危害。  相似文献   

15.
药品热原的研究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876年Burdon等从注射剂中发现致热物命名为热原。Hort and Siebert(1921~1923)认为致热物来自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每公斤家兔静注约0.001μg或1000个死菌体便引起热原反应。L(?)deritz等(1966)从分子水平提出细菌内毒素的主要毒性和致热成分是细菌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简称LPS)。当今,热原的概念主要是指革兰氏阴性细菌内毒素的活性部分脂多糖。药品热原绝大部分来自细菌脂多糖。由于在制药过程中受到加热高压、酸硷处理等理化因素作用,大分子脂多糖已进行着不同程度降解,最后存于药品的热原实际上大多数是脂多糖离解物,致热活性也有不同程度的降低。也有将细菌内毒素称为外热原,将机体细胞产生的热原如自细胞热原(LP)称为内热原。白细胞热原是一种内热肽,分子量较小,约25000,引起发热但  相似文献   

16.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特点及规律,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2009年国内公开发表的医药杂志报道的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在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中,中老年人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引起不良反应的品种主要为治疗心脑血管疾病和上呼吸道感染的药物;涉及双黄连注射剂、丹参注射剂、清开灵注射剂等21个品种。结论:应重视中药注射剂的不良反应,完善、充实药品上市后的再评价体系,加强中药注射剂各环节的监管,提高合理用药水平。  相似文献   

17.
浅谈中西药联合应用的配伍禁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中药制剂的不断开发,中成药和中药注射剂广泛应用于临床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诊治疾病,并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欢迎.但中西药联合应用不当时也会产生不良反应,出现毒副作用而影响疗效.为减少药源性疾病的发生,提高疗效,保证患者用药安全,特将常用中西药联用的配伍禁忌阐述如下.  相似文献   

18.
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81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中药注射剂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为临床中药注射剂合理应用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我院2010年1月~2011年6月中药注射剂引起的不良反应81例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 81例药品不良反应报告中,中老年患者(≥40岁)发生不良反应率高,占77.8%;不良反应的临床表现以皮肤及附件损害最多,其次为全身性损害;用药后6~60 min不良反应率高,占79.0%。结论应合理使用中药注射剂,对容易引起不良反应的高危药物、高危患者、高危时间段重点观察,避免不良反应的发生,减少患者痛苦。  相似文献   

19.
关注中药注射剂安全性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北京市药品不良反应中心编制的《2005年全市药品医疗机械监测结果通报》中,有11475份药品的不良反应报告,中成药有2046例,中药注射剂为1459例,占中成药不良反应的71.3%。鉴于中药注射剂频繁地发生严重不良反应,近几年国家药品不良反应监测中心为保证临床用药安全,在《药品不良反应信息通报》中通报了清开灵注射液、双黄连注射剂、葛根素注射液、穿琥宁注射液、参脉注射液、鱼腥草注射液、莪术油注射液、莲必治注射液等8个中药注射剂存在严重不良反应,发生剥脱性皮炎、呼吸困难、过敏性哮  相似文献   

20.
临床中西药联用日趋普遍,不合理联用可发生毒性增加、疗效降低等不良反应,每个医药工作者必须以中西医药的理论为指导,注意配伍的合理性,充分发挥中西药结合的优势,使中西药联合应用达到安全、合理、有效、经济的治疗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