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观察和比较剖宫产时催产素不同方式静脉给药对产妇血液动力学的影响。方法:全组30例ASAⅠ或Ⅱ级、年龄22~35岁、择期手术病人,随机分为催产素静脉推注组(静推组)和催产素静脉输注组(静输组),每组15例。静推组以55~60s内静脉单次推注5%葡萄糖溶液5ml含5IU催产素;静输组以≥5min静脉匀速输注5%葡萄糖溶液20ml含5IU催产素。比较两组给药后血液动力学变化和产妇失血量。结果:静推组在给催产素后60s时HR快速平均增长(10.5±5.2)次/min,90s时HR恢复到基础线水平,随后在180s时明显出现反弹HR下降10次/min左右。而静输组HR平均缓慢增加4次/min左右;静推组在给催产素后30s时MAP减少(14.5±4.9)mmHg(1mmHg=0.133kPa),在110s时恢复到基线水平。静输组在整个观察期间MAP平均缓慢下降(3.2±2.6)mmHg,上述两组的心血管变化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失血量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对于心血管不稳定伴有心肌缺血或有心脏疾患的产妇剖宫产时,催产素给药方式值得慎重考虑,建议稀释慢注,以策安全。  相似文献   

2.
张晓明 《中外医疗》2014,(36):67-68
目的分析和研究米索前列醇和催产素在预防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方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该院2013年6月—2014年6月接收的剖宫产产妇共175例,按照随机原则将其分成观察组88例和对照组87例,对照组产妇单纯给予药物催产素来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对于观察组产妇,则在对照组使用催产素的基础上,另外加用药物米索前列醇。然后对比两组剖宫产妇手术中、手术后2 h与24 h的出血量,并对比两组剖宫产妇产后的出血发生率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术后2 h与24 h的出血量分别为(213±25)m L、(155±13)m L和(379±65)m L,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两组上述指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两组产后出血率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407,P〈0.05)。两组产妇均没有出现明显的不良反应。结论药物米索前列醇联合药物催产素可以非常明显地减少剖宫产产妇术后出血量与出血发生率,并且无不良反应发生。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前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定,探讨分析对剖宫产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自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200例行剖宫产产妇,随机分为给药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所有患者均采用腰硬联合麻醉方案,给药组的产妇在实施腰硬麻醉前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定。对两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波动情况、新生儿预后质量进行对比。结果给药组的产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不明显;对照组的产妇在麻醉前后血流动力学指标波动显著。实施剖宫产手术后,两组新生儿Apgar评分、NBNA评分没有显著差异。结论对实施剖宫产手术的产妇在实施腰硬联合麻醉前,通过静脉注射的方式给予右美托咪定,能够有效缩短麻醉起效时间,有利于产妇及婴儿的预后。  相似文献   

4.
曹英浩  池萍  郭晓东  张本厚 《北京医学》2015,(12):1161-1163
目的 评价麻黄碱预处理对腰麻重比重液剖宫产产妇麻醉中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 拟行剖宫产手术的患者6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麻醉风险评分(ASA) Ⅰ~Ⅱ级,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组(麻黄碱预处理组)、B组(对照组)各30例,应用常规多功能监护仪和美国BioZ公司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仪进行监测,记录患者翻身左侧卧位前1 min(T0),给予麻醉药即刻(T1),给药后2min(T2),给药后5min(T3),给药后10 min(T4)的血压(BP)、心率(HR)、脉搏氧饱和度(SpO2)、心输出量(CO)、外周血管阻力指数(SVRI)、加速指数(ACI)、胸腔液体量(TFC)以及左室做功指数(LCWI).结果 A组患者麻醉后T2时点的SVR较T0降低[(908.3±198.5)dyne· s/cm5 vs.(1 078.8±227.6)dyne·s/cm5,P< 0.01],CO升高[(6.3±0.8)L/min vs.(5.8±0.8)L/min,P<0.01].B组在T2时点MAP[(67.3±14.2)mmHg]、SVR[(770.4± 132.9) dyne·s/cm5]、CO[(5.1±0.7)L/min]均低于同组T0时点和A组同时点的指标(P均<0.01).B组23例T2时点出现明显血流动力学变化,静脉给予麻黄碱处理.T3时点的MAP上升至(78.1±10.2)mmHg,SVR上升至(879.3±146.2)dyne·s/cm5,CO上升至(6.4±0.7) L/min;但T3时点的SVR仍低于T0时点[(879.3±146.2)dyne·s/cm5vs.(1 065.4±225.8)dyne· s/cm5,P<0.01],T3时点的CO高于T0时点[(6.4±0.7)L/min vs.(5.8±0.5)L/min,P<0.01).结论 应用BioZ监测仪可以全面了解围术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麻黄碱预处理可以保持剖宫产手术腰麻围麻醉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平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胶体液预扩容+血管活性药对于剖宫产产妇的腰-硬联合麻醉中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影响。方法:选择我院产科接收的剖宫产产妇50例,通过随机数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联合组25例予以右旋糖酐溶液预扩容+泵入去甲肾上腺素,对照组25例在麻醉前予以右旋糖酐溶液预扩容,对比两组产妇在实施麻醉前后不同时间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平均动脉压(MAP)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麻醉前1min(T_0)两组产妇的LVEF、MAP无差异统计意义(P0.05),在麻醉后5min(T1)、新生儿出生(T2)、手术结束(T3)时两组的LVEF、MAP均有差异统计意义(P0.05),相对而言,联合组产妇在上述时间的LVEF、MAP值变化更小,且均稳定在正常水平范围内。结论:胶体液预扩容+注射血管活性药可使产妇的相关血流动力学指标稳定在正常范围内,有效减小麻醉、手术对于产妇循环系统的影响、提高手术安全性,值得借鉴。  相似文献   

6.
目的 比较在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静注不同剂量的催产素对心输出量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影响,并评估子宫张力,以选择最优的催产素剂量。方法 选择腰硬联合麻醉下的择期剖宫产术产妇(n=160),随机分为4组,P1、P2、P3组(胎儿娩出后静脉注射1、2、3IU催产素)和P0组(注射生理盐水)。采用无创心排量监测仪(NICOM)观察心指数(cardiac index, CI)、每搏输出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 SVI)、心率(heart rate, HR)、血压(blood pressure, BP)、总外周血管阻力(total peripheral resistance, TPR)等血流动力学参数的改变,并记录产妇子宫张力评分、额外宫缩药物的使用、术中总出血量。结果 胎儿娩出推注试验药物后,4组产妇的HR、CI、SVI和BP等均无明显差异(P>0.05);P3组BP、TPR用药后1.5min较其他3组明显降低(P<0.01);P3组产妇的子宫张力评分明显高于其他3组,术中出血总量也明显减少(P<0.01)。结论 剖宫产术中胎儿娩出后静注3IU催产素,对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较小,但可达到满意的子宫张力,减少术中出血量和额外宫缩药物的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此次研究对象共有120例,均为本院妇产科2016年10月至2017年10月所接收的患有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并接受剖宫产生产的产妇,对照组患者接受的麻醉方法为连续硬膜外麻醉,研究组患者接受的麻醉方法为腰硬联合麻醉,对比研究组、对照组患者手术过程中血流动力学指标情况。结果麻醉后给予患者剖宫产手术均成功,且未出现母婴死亡现象。但两组患者所接受的麻醉方法并不同,相比较之下,在麻醉5min后两组患者在血流动力学部分指标上差异显著,即P0.05。结论在剖宫产中给予妊娠期高血压产妇腰硬联合麻醉方法,可以有效稳定患者在手术过程中的血流动力学,可以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催产素不同使用方法对产妇血流动力学影响?方法:160例ASAⅠ~Ⅱ级剖宫产产妇,在取出胎儿后,子宫注射催产素20 U后,分为4组:A组静脉注射催产素20 U;B组静脉注射催产素10 U;C组静脉注射催产素5 U后,持续注射催产素5 U/h 2 h;D组静脉注射催产素2 U后,持续注射催产素10 U/h 2 h?监测心电图(ECG)?无创测量血压(NBP)?血氧饱和度(SpO2)?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进行子宫硬度评估,观察用催产素后即刻?10?30?60 min血清中催产素水平,记录恶心?呕吐次数?结果:使用催产素后A?B组平均动脉压(MAP)下降,同时心率变化较大;A组恶心及呕吐发生率较高;A?B?C组催产素水平明显增高,随后下降;组间比较,各组催产素水平依次降低?各组产妇子宫出血量及子宫硬度之间没有显著差异性?结论: 剖宫产手术中,小剂量催产素静注加持续输入可以稳定产妇血流动力学及减少催产素相关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30°侧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接受剖宫产手术的400例产妇,前期入院的200例产妇作为对照组,后期入院的200例作为观察组。对照组行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采取平卧位进行剖宫产手术,而观察组则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取30°侧卧位进行剖宫产手术。分别记录在连续硬膜外麻醉醉前(T1)和麻醉后1 min(T2)、5 min(T3)、15 min(T4)时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以及产妇在术后的住院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结果2组在麻醉前后的血流动力学的变化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在术后住院时间(4.1±1.2)d,月经恢复时间(104.6±11.4)d,而对照组在术后住院时间(5.3±1.6)d,月经恢复时间(118.8±15.3)d。观察组术后住院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进行剖宫产手术时,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后采用30°侧卧位在剖宫产手术中能使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更稳定,且在术后产妇的住院时间和月经恢复时间更短,对手术无不良影响。所以30°侧卧位在连续硬膜外麻醉剖宫产手术中起到了较好的作用,可以广泛应用于剖宫产手术中。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剖宫产孕妇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及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抽取45例剖宫产产妇作为观察组,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再抽取同时期45例剖宫产产妇作为对照组,行硬膜外麻醉。分别观察两组患者的产后出血情况和血流动力学情况并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产后出血量明显比对照组更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观察组患者的整体麻醉情况更优,相关指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孕妇行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效果较好,能够帮助患者保持良好心率,改善血流情况,有益于手术进行和患者术后的康复,临床推广价值高。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卡孕栓与催产素联合应用防治剖宫产产后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月—2013年3月期间100例剖宫产产妇作为本组研究对象,根据分娩后给予药物的不同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产妇给予催产素,研究组产妇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卡孕栓。观察2组给药后的出血量、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等指标。结果2组用药后在产后2 h与24 h的出血量比较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血压、脉搏及血氧饱和度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催产素与卡孕栓联合应用预防剖宫产术后出血效果显著,起效快、安全性高,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缩宫素与缩宫素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欣母沛)防治巨大儿产妇剖宫产术产后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56例巨大儿产妇,剖宫产术胎儿娩出后按使用宫缩剂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8例,观察组缩宫素联合宫体注射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单纯使用缩宫素。观察两组术中及术后24 h的出血量,两组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产妇给药后30 min、60 min宫缩次数及宫底高度变化情况,同时观察药物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术中及术后24 h出血量分别为(282.2±69.4)ml、(459.3±134.5)ml,低于对照组的(391.3±53.8)ml、(580.4±253.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产后出血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给药后30 min、60 min的宫缩次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宫底高度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药物不良反应观察组5例,对照组6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巨大儿剖宫产术中使用缩宫素联合欣母沛可有效防治产后出血的发生,有助于子宫复旧,不良反应少,用药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讨剖宫产术中按不同方法使用缩宫素的临床作用。方法从我院2014年10月-2016年10月选取160例接受剖宫产术分娩的产妇参与研究试验,并按随机非盲法分组,两组均在胎儿娩出后接受缩宫素宫体注射,在此条件下,Ⅰ组80例接受缩宫素静脉推注,Ⅱ组80例接受本品静脉滴注,观察该两种缩宫素方案对产妇的血压、心率及出血等的影响。结果两组给药前的SBP、DBP、HR及术后24h的出血量对比,P0.05,统计学不成立。用药后10min,Ⅱ组的SBP、DBP与HR相比Ⅰ组均更平稳,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在药物副反应方面,Ⅱ组的总副反应率(5.0%)相比Ⅰ组(22.5%)显著下降,数据满足P0.05,统计学成立。结论采取宫体注射+静滴的方式使用缩宫素,对维持剖宫产术产妇血流动力学的平稳、降低药物副反应的发生率均具有显著效果,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与研究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液高凝及RAA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本院收治的60例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麻醉方式的不同分为对照组(连续硬膜外麻醉)30例和观察组(腰硬联合麻醉)30例。比较两组产妇围术期凝血指标、RAAS相关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麻醉前两组凝血指标、RAAS相关指标及血流动力学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即刻、术后6 h凝血指标及RAAS相关指标均低于对照组,术后即刻血流动力学指标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对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剖宫产产妇血液高凝及RAAS的影响较好,在本类产妇中的应用价值相对更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盐酸甲氧明在剖宫产腰麻中不同时机给药的效果。方法:60例行剖宫产术的产妇,随机分为两组,A组(预注组)在蛛网膜下腔注射局麻药的同时,静脉注射甲氧明2mg,B组(即时组)在腰麻血压下降后静脉注射甲氧明2mg,记录给药后2min,5min,8min,10min,20min时的血压、心率、恶心呕吐发生率及阿托品用量。结果:A组血流动力学稳定,未发生恶心呕吐及心率下降(低于50min^-1);B组发生低血压9例,恶心呕吐9例,胸闷4例,心率下降2例。结论:盐酸甲氧明能有效防治腰麻后剖宫产术中低血压的发生,但早期预注给药不良反应少,血流动力学更稳定。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小剂量盐酸罗哌卡因腰硬联合麻醉对剖宫产产妇血流动力学及麻醉质量的影响.方法 择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在我院行剖宫产的80例产妇,按照在腰硬联合麻醉中应用盐酸罗哌卡因的剂量不同进行分组:小剂量(10 mg)应用的40例产妇归入研究组,大剂量(15 mg)应用的40例产妇归入对照组.对比2组产妇的血流动力学指标以及麻醉相关指标.结果 研究组在心率、平均动脉压、血氧饱和度等血流动力学指标的变化幅度上小于对照组(P<0.05);对照组在苏醒时间、麻醉持续时间等麻醉指标上稍短于研究组,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 在剖宫产产妇腰硬联合麻醉中小剂量应用盐酸罗哌卡因,可以在不影响麻醉质量的同时减少对血流动力学带来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给药对剖宫产术后的镇痛效果。方法:以我院收治的50例剖宫产孕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每组各25人。一组为常规组,使用注射药物舒芬太尼进行术后镇痛;另一组为观察组,使用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给药进行镇痛。对比两组同种手术患者采用不同药物进行术后镇痛的效果。结果:两组剖宫产患者术后均有明显的镇痛与镇静效果,但观察组患者用药后镇痛、镇静效果更显著,布氏舒适评分以及Ramsay评分均明显好于对照组,对比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复合吗啡硬膜外给药对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显著,能够有效降低产妇疼痛感,并起到缓解负面情绪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对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2018年4月我院接治的214例重度子痫前期产妇为观察组,并选择同期接治的214例健康产妇为对照组,两组均行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术,分析两组平均动脉压、心率的变化。结果两组T_0、T_1、T_2时的MAP、HR均低于T_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_1时的MAP、HR分别为(72.97±5.63)mmHg、(62.91±6.86)次/min,相比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腰硬联合麻醉下剖宫产可相对地稳定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血流动力学,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子痫前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及其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子痫前期行剖宫产术的产妇80例,分为治疗组(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和对照组(喉镜气管插管),各40例.观察两组患者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前(T1)、气管插管即刻(T2)、气管插管后3 min(T3)血流动力学变化及并发症等.结果 两组患者在T2、T3时段的各项血流动力学指标与T0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在T3时段血流动力学指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光棒引导气管插管对子痫前期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影响小,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分析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不同给药方式对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产妇麻醉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本院接受瘢痕子宫剖宫产分娩的80例产妇临床资料,根据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方式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研究,其中对照组给予布比卡因注射液单向注射,观察组采取布比卡注射液双向注射,观察两组手术不同时段产妇的血流动力学变化,并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中补液量及新生儿Apgar评分,观察麻醉相关不良反应情况。结果:两组产妇在麻醉前、麻醉后即刻、5min、15min和手术结束后五个时间点的平均动脉压、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值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平均手术时间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补液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新生儿娩出后1min、5min Apgar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单向注射,布比卡因蛛网膜下腔阻滞双向穿刺给药的麻醉效果更佳,手术效果好,不良反应少,对新生儿影响小,建议选择双向穿刺麻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