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水平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FCM)检测74例肝癌(其中47例同时伴有乙型肝炎,27例则无乙型肝炎)、58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42例正常人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的百分含量.结果:乙肝组、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CD3+、CD3+/CD4+、CD3+/CD4+与CD3+/CD8+的比值及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肝癌伴乙肝组、肝癌不伴乙肝组分别与乙肝组比较,CD3+/CD4+ 和NK均下降,CD3+/CD8+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肝癌伴乙肝组和肝癌不伴乙肝组相比较,各项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和慢性乙型肝炎均会不同程度的导致机体免疫功能紊乱.  相似文献   

2.
目的:系统评价慢性乙型肝炎(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TC细胞)亚群的变化情况及与乙型肝炎病毒脱氧核糖核酸(HBV-DNA)的关系。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2000年1月1日至2013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于Medline(检索平台PubMed)、Embase(检索平台Ovild)、Central(检索平台Ovild)、维普、万方、知网等数据库所有关于CHB患者外周血TC细胞亚群变化的相关中英文文献。由2位评价人员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独立筛选文献、提取资料和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RevMan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CHB患者外周血CD3+、CD4+T细胞和CD4+/CD8+比值均低于健康人群(P<0.01),而CHB患者外周血CD8+T细胞百分率高于健康人群(P<0.01)。HBeAg阳性组与HBeAg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显著降低,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CD4+/CD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BV-DNA阳性组与HBV-DNA阴性组比较,外周血CD3+、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均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显著升高(P<0.01)。HBV-DNA定量高拷贝组与HBV-DNA定量低拷贝组比较,外周血CD4+T细胞百分率和CD4+/CD8+显著降低(P<0.01),而CD8+T细胞百分率升高(P<0.05);2组CD3+T细胞百分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HB可导致人体外周血TC细胞亚群的改变,其变化与HBV-DNA含量呈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分析不同临床类型乙型病毒性肝炎(HBV)患者淋巴细胞亚群的差异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乙肝病毒携带者、慢性乙型肝炎、急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LC)、原发性肝癌(HCC)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4+/CD8+)、NK细胞(CD16+CD56+)所占淋巴细胞百分比,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与健康对照组比较,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无统计学差异(P>0.05),慢性乙肝肝炎、LC和HCC患者CD3+、CD4+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逐步递减(P<0.05),以HCC患者下降最为显著。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急性乙型肝炎、慢性乙型肝炎患者CD8+T细胞计数显著升高(P<0.05),LC、HCC患者CD8+T细胞则显著下降(P<0.05)。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急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乙型肝炎患者NK细胞计数显著增加(P<0.05),LC、HCC患者NK细胞计数则下降显著(P<0.05)。结论 HBV感染者临床类型不同,各淋巴细胞亚群免疫调节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指导临床治疗及评判预后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外周血T细胞亚群检测在恶性肿瘤中的应用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149例恶性肿瘤患者(恶性肿瘤组)及门诊体检正常人150(对照组),以流式细胞术测定两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水平.结果:恶性肿瘤组C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较对照组下降,CD8+细胞较对照组升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恶性肿瘤患者T细胞亚群与对照组进行比较,肺癌、胃癌、肝癌、恶性淋巴瘤、结直肠癌、乳腺癌患者D3+细胞、CD4+细胞、CD4+/CD8+细胞均较对照组下降,CD8+细胞较对照组升高,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3+细胞、CD4+细胞、CD8+细胞、CD4+/CD8+细胞在不同性别及年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存在免疫抑制情况,对恶性肿瘤患者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有助于了解患者机体免疫功能状况,为患者治疗及预后的判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分证、气分证、营分证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及比值变化。方法对85例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儿童用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的数目及比值。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卫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气分证组CD3+、CD4+细胞数目、CD4+/CD3+和CD4+/CD8+比值明显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营分证组CD4+/CD3+和CD4+/CD8+比值显著升高,CD8+/CD3+比值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卫分证组比较,气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与气分证组比较,营分证组CD3+、CD4+、CD8+细胞数目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T淋巴细胞亚群数目与比值的改变可能是急性化脓性扁桃体炎卫-气-营3个不同阶段传变的内在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健康人及慢性HBV感染者T细胞亚群特点,探讨宿主细胞免疫功能与慢性HBV感染临床转归的关系。方法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30名健康人及137例各型HBV感染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结果1.对照组与各型HBV感染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从慢性HBV携带(CHBVC)组、慢性乙型肝炎(CHB)组到肝炎后肝硬化(PHBC)组,患者外周血CD3^+T、CD4^+T和CD8^+T绝对值呈逐渐下降趋势,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HBC组CD4^+T/CD8^+T比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和CHBVC组(尸〈0.05)。2.不同程度CHB组间外周血T细胞亚群比较:从CHB(轻度)组、CHB(重度)组到慢性重型乙型肝炎(CSUB)组,患者CD3^+F、CD4^+T、CD8^+T绝对值和CD4^+T/CD8^+T比值逐渐下降。CSHB组CD3^+T、CD4^+T和CD8^+T绝对值显著低于CHB(轻度)组(P〈0.05)。结论HBV慢性感染机制复杂,不同的临床转归患者T细胞亚群状态不同。慢性HBV感染后,肝脏损害程度严重的患者T细胞亚群功能低下及紊乱程度明显。  相似文献   

7.
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不同类型肿瘤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免疫功能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单克隆抗体致敏花环法.结果 肿瘤患者CD3+、CD4+、CD4+/CD8+比值较正常对照组均有明显下降(P<0.01);CD8+明显升高(P<0.01);不同肿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手术组CD3+、CD4+、CD4+/CD8+比值均比未手术组高,CD8+比未手术组低,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肿瘤患者普遍存在T淋巴细胞介导的细胞免疫功能下降;检测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表达可用于肿瘤患者的免疫监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检测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IM患儿急性期、恢复期(更昔洛韦治疗后2周)、随访期(治疗后4周)以及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并对结果进行比较。结果 IM患儿急性期以及恢复期较对照组外周血中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均明显下降(P<0.05),CD8+T细胞百分比则明显升高(P<0.05)。恢复期(更昔洛韦治疗后2周)CD4+T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较治疗前升高(P<0.05),而CD8+T细胞百分比则较治疗前降低(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随访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评估IM患儿的细胞免疫功能状况、辅助诊断和指导治疗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Li ZT  Gong YQ  Wang SB  Jin SW  Sun LF  Wang Z  Hu XZ  Chen Y  Xu JN  Qi YH  Lian QQ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10,30(10):2249-2251
目的 观察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变化.探讨脓毒症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在发病中作用及预后意义.方法 以温州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急救中心及急诊ICU2007年8月~2009年7月收治的脓毒症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64例脓毒症患者(脓毒症组)入院后第1、7、14天外周血CD3+、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并按病情好转与未好转分为两组,比较两组的异同.同时以同期2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 2组脓毒症患者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2组脓毒症患者之间第1天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存在统计学差异,未好转组明显低于好转组(P<0.05);好转组CD3+、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CD4+/CD8+T淋巴细胞计数比值随着治疗时间变化逐渐得到纠正,在第14天时接近健康对照组(P>0.05).未好转组无明显改变.结论 脓毒症患者可以出现免疫失衡,表现为CD3+、CD4+、CD4+/CD8+比值的下降,且其和疾病严重程度存在一定相关性.CD3+、CD4+、CD4+/CD8+比值可以作为脓毒症治疗过程中的疾病严重程度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10.
目的:通过对慢性HBV感染者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HBV病毒载量的分析,探讨慢性HBV感染者免疫状况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与病毒载量的相关性。方法:对92例慢性HBV感染者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和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外周血中HBV载量和T细胞亚群(CD4+、CD8+、CD4+/CD8+)。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慢性HBV携带者组CD4+、CD8+、CD4+/CD8+降低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患者组CD4+与对照组相比较下降有统计学意义,而CD8+、CD4+/CD8+变化无显著差异。慢性重型肝炎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BD DNA阴性组CD4+、CD8+、CD4+/CD8+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慢性乙肝患者组以及慢性重型肝炎组与对照组相比CD4+、CD8+、CD4+/CD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尤以慢性重型肝炎组明显。且不同组间对比也有不同程度的统计学差异(P<0.05或0.01)。结论:乙型病毒性肝炎为免疫损伤所致,不同类型的慢性HBV感染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及免疫调节紊乱,紊乱程度随HBV载量增高而逐渐加重。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与HBV DNA的关系.方法 用流式细胞仪直接免疫荧光法测算318例慢性乙型肝炎及22例正常对照者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3+、CD4+、CD8+)百分率,用荧光定量PCR法检测慢性乙型肝炎HBV DNA,比较不同HBV DNA载量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 慢性乙型肝炎外周血CD3+、CD4+、CD8+、CD4+/CD8+比正常对照组降低(P<0.05).HBV DNA高载量的慢性乙型肝炎者CD4+T细胞百分率及CD4+/CD8+较低载量者减少(P<0.05),CD8+T细胞百分率增加(P<0.05).结论 HBV DNA复制增加可加重慢性乙型肝炎T细胞亚群的紊乱,CD4+/CD8+的动态变化可提示HBV感染者细胞免疫功能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目的 通过检测荷瘤SD大鼠经冷冻消融治疗前后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及其外周血sIL-2R含量的变化情况,研究荷瘤大鼠治疗前后机体免疫功能的变化.方法 建立SD大鼠W-256肿瘤细胞皮下移植瘤模型,将40只试验大鼠分为4组:正常对照组、荷瘤对照组、冷冻治疗组、手术治疗组,每组10只.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其治疗前,治疗后l、3、5周的T细胞亚群(CD3+、CD4+、CD8+)、CD4+/CD8+T细胞比值变化,应用免疫试剂盒检测外周血sIL-2R含量变化.结果 荷瘤大鼠治疗前(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低于正常对照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冷冻治疗组大鼠的(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有明显回升,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D8+T细胞和外周血sIL-2R含量则明显下降,在术后各个时间点均与同时期荷瘤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冷冻治疗组在治疗后第1、3周(CD3+、CD4+)、CD4+/CD8+T细胞比值均高于同期手术治疗组,而CD8+T细胞数及外周血sIL-2R的表达水平均低于同期手术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荷瘤大鼠免疫功能低下,经冷冻消融治疗后可在短期内显著提高大鼠免疫功能,具有免疫激活作用,使机体的免疫功能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  相似文献   

13.
陈瑞  李建国  魏青  严海燕  赖琳 《广东医学》2003,24(Z1):93-94
目的探讨SARS患者外用血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方法用流式细胞仪检测44例SARS住院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测定其白细胞计数及分类.结果与正常组比较,SARS组白细胞总数显著下降,淋巴细胞百分数和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绝对数显著下降,粒细胞百分数显著增加;CD3+、CD4+、CD8+细胞百分数,CD4+/CD8+比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SARS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减少,T淋巴细胞亚群无明显变化.  相似文献   

14.
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病变程度的关系。方法HBV携带者79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T细胞亚群,与HBsAg阴性的健康者22例比较分析。结果(1)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百分率和CD4+/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对照组比较,CD4+、CD4+/CD8+明显下降,CD8+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活动性HBV携带者与慢性HBV携带者CD4+、CD8+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HBV携带者CD4+百分率在G3~4亚组明显高于G0~2亚组(P<0.05),非活动性HBV携带者2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BV携带者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导致慢性HBV携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携带者T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与肝组织痛变程度的关系.方法 选取HBV携带者60例进行肝组织病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表型和频率,并与16例健康对照者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1)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对照者比较,外周血CD4+百分率和CIM+/CD8+比值下降,CD8+百分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HBV携带者与对照者比较,CD4+百分率、CD4+/CD8+比值明显下降,CD8+百分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与慢性HBV携带者CD4+、CD8+百分率与CD4+/CD8+比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慢性HBV携带者CD4+百分率在G3~4亚组明显高于C0~两亚组(P<0.05),非活动性HBsAg携带者两亚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BV携带者体内存在T淋巴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这可能导致HBV感染后慢性HBV携带.  相似文献   

16.
颜斌  魏锦  陈健  钟国成  匡红  岳伦莉  王奎  廖皓  孙薏 《重庆医学》2013,42(11):1210-121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CD4+CD25+调节性T(Treg)细胞的表达特点,分析MM与健康者之间的细胞免疫功能差异。方法检测28例初诊的MM患者及22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3+)、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CD8+)的比例、(CD3+CD4+)/(CD3+CD8+)、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并比较MM患者与健康者之间细胞免疫指标(Th1/Th2比值、AgNOR比值、TGF-β)的差异。结果初诊MM患者与对照组相比,外周血淋巴细胞中总T细胞(CD3+)比例、辅助/诱导T细胞(CD3+CD4+)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抑制/细胞毒T细胞(CD3+CD8+)比例增加(P<0.05);CD4+CD25+/CD4+、CD4+CD25+FoxP3+/CD4+CD25+比值明显高于健康组(P<0.05);血清中Th1/Th2比值、AgNOR比值均明显低于健康组(P<0.05);血清TGF-β含量较健康组上升(P<0.01)。结论 MM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异常、Treg表达增加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相关,对判断MM疗效及预后有一定的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17.
黄萱 《吉林医学》2012,33(18):3824-3825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COPD)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将100例COPD患者及30例门诊体检健康者进行T细胞亚群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CD3+、CD4+、CD8+细胞)比例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标记的流式细胞分析测定。结果:100例COPD患者组外周血中,CD3+细胞比例(68.23±7.32),与30例对照组CD3+细胞比例(67.57±4.8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4+细胞比例(35.77±4.71)及CD4+/CD8+比值(1.25±0.36)都有降低,与30例对照组比较CD4+细胞比例(40.85±3.58),CD4+/CD8+比值(2.09±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CD8+细胞比例(25.32±6.15)提高,和对照组(20.28±3.2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OPD患者存在细胞免疫功能异常,CD4+T淋巴细胞比及CD4+/CD8+比值下降,而CD8+T淋巴细胞免疫反应加强,是COPD发病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女性不孕症患者抑郁症状及与机体细胞免疫相关性。方法采用自评抑郁量表(SDS)对214例女性不孕症患者进行抑郁障碍量化评分检查,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部分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比较不孕症伴抑郁组与不孕症非抑郁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差异。结果女性不孕症伴抑郁者SDS评分高于不孕非抑郁者和全国常模者(P<0.05);不孕症非抑郁者与正常对照者相比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4+/CD8+、CD8+T细胞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孕症抑郁组与正常对照组和不孕非抑郁组相比外周血CD4+T细胞和CD4+/CD8+下降,CD8+T细胞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D3+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女性不孕症患者人群中抑郁的发生率远高于正常人群;女性不孕伴发抑郁者可降低细胞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9.
《中国现代医生》2019,57(23):27-29
目的探讨T细胞亚群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IM)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2018年1~12月我科收治的39例IM患儿和正常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观察CD4~+、CD8~+淋巴细胞的表达数量和百分比,并对结果进行比较。IM组又分为肝功能正常组和肝功能异常组,比较两组结果。结果 (1)IM组患儿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低于对照组,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肝功能异常组CD4~+淋巴细胞百分比、CD4~+/CD8~+比值明显低于肝功能正常组(P0.05),CD8~+淋巴细胞百分比明显高于肝功能正常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检测对儿童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预后判断和免疫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细胞免疫功能对乙型肝炎病毒复制及抗病毒治疗的意义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分析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转归及变异与细胞免疫功能的关系.方法 检测37例慢性乙型肝炎(乙肝)患者(慢性乙肝组)、20例HBV携带者(无症状携带组)、36例乙肝肝硬化患者(乙肝肝硬化组)及24例健康体检者(正常对照组)的外周血T细胞亚群,分析HBV不同感染状况者T细胞亚群的差异;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HBV感染者HBV-DNA水平和拉米夫定相关变异(YMDD).结果 (1)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症状携带组和慢性乙肝组的CD+3、CD+4 T细胞的百分比和计数均显著降低(P<0.05),无症状携带者的CD+8 T细胞计数亦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CD+8 T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乙肝肝硬化组CD+4 T细胞百分比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CD+4/CD+8比值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CD+3、CD+4、CD+8 T细胞计数均显著低于其他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HVB感染者HBV-DNA水平与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无相关性(P>0.05).(3)抗病毒治疗6个月后HBV-DNA水平小于检测低限组的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计数显著高于治疗12个月后转归及无转归组,而CD+4/CD+8比值显著低于治疗12个月后无转归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4)拉米夫定相关变异型和野生型HBV感染者外周血CD+3、CD+4、CD+8 T细胞及CD+4/CD+8比值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慢性HBV感染者体内存在T细胞亚群失衡和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可能是HBV感染后慢性化的重要原因;T细胞亚群检测可作为抗病毒治疗效果和疾病转归的预测指标;T细胞亚群计数较百分比更能反映患者的细胞免疫状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