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是指存在于新生儿脐带中的一种多功能干细胞,其具有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潜能。与其他组织来源的干细胞相比,hUCMSCs具有来源丰富、易于分离、生物学形状稳定、增殖率高、低免疫原性和不违背伦理道德等优点,被认为是再生医学领域中一种具有广泛临床应用前景的细胞。经过多年来的大量研究和实验后,hUCMSCs被应用于人类临床疾病的治疗,且取得了不错的成效,为临床疾病的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3.
目的 观察临床级脐带间充质干细胞(clinical grade umbilical cord mesenchymal stem cell,UC-MSC)治疗放射性肺纤维化(radiation-induced pulmonary fibrosis,RPF)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 从2014年1月至2016年6月共入组8例RPF患者,其中2例乳腺癌,6例肺癌.通过支气管镜对RPF病灶部位灌洗后单次注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1×106/kg),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第3天、3个月、6个月的临床症状、血液指标和圣乔治呼吸问卷(St George's respiratory questionnaire,SGRQ)、6 min步行距离(six-minute walk distance,6MWD)、肺功能指标、相关炎症因子、CT肺密度的变化情况.结果 8例患者均能耐受UC-MSC治疗,6例患者自觉气促、咳嗽等症状有所好转,圣乔治呼吸问卷评分有差异(P<0.05),血常规、C反应蛋白、肝肾功指标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factor-β1,TGF-β1)在治疗后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T肺密度自身治疗前后比较有下降.结论 UC-MSC治疗RPF对患者的肝肾等主要脏器无损害,且能够减轻患者的临床症状和降低肺纤维化密度,但其确切的治疗效果及机制需更加严谨的研究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4.
摘 要: 【目的】 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移植对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治疗作用,为慢性输卵管炎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策略。【方法】 从脐带中分离培养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流式细胞术鉴定其免疫表型,并诱导成脂、成骨分化验证其多向分化潜能。通过阴道内接种沙眼衣原体建立小鼠输卵管炎模型,感染后4周随机分成hUC-MSC移植组及对照组。hUC-MSC移植组小鼠阴道内接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照组小鼠阴道内注射等体积PBS。感染后8周,观察小鼠输卵管有无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改变。【结果】分离培养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符合间充质干细胞的一般生物学特性。感染后8周,对照组小鼠均出现输卵管阻塞、积水等慢性输卵管炎表现,而hUC-MSC移植组仅2例出现输卵管阻塞及积水,对照组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率明显高于hUC-MSC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hUC-MSC移植组输卵管病理切片显示,输卵管周围炎症细胞浸润较少。【结论】 hUC-MSC移植可明显减少小鼠慢性输卵管炎的发生和减轻其炎症程度,有可能为输卵管性不孕的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5.
通过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护理让肝硬化失代偿患者更好的接受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以增强疗效,延缓病程。通过静脉或肝动脉输入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使病人白蛋白上升,总胆红素下降,凝血酶原时间下降,临床症状好转。我科30例患者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表明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肝硬化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是一种复杂的神经系统疾病,其典型病理特征为与黑质多巴胺能(DA)神经元丢失有关的运动系统功能受损.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逆转DA神经元的进行性损失阻止PD的恶化.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意逐渐被临床用于治疗神经退行性疾病,包括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vmal ste...  相似文献   

7.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的分离和生物学性状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建立从脐带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并研究其生物学性状。方法脐带经酶消化后于DMEMLG/F12培养基中培养,倒置显微镜及电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细胞计数绘制细胞生长曲线,计数成纤维细胞集落形成单位(CFUF),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及细胞免疫表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及RTPCR检测其体外诱导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检测其细胞因子的分泌,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检测其支持造血的能力。结果经酶消化后,每cm脐带可得到中位数为1.01×106的有核细胞,CFUF产率为1/1609有核细胞,经贴壁传代可分离出成纤维样细胞,细胞倍增时间为(28.02±10.53)h。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周期显示,>80%的细胞处于G0/G1期,S+G2+M期的细胞仅占(13.04±4.31)%。免疫表型分析显示,CD13、CD29、CD44、CD105(SH2)、CD73(SH3)、CD166和MHCI阳性,CD45、CD34、CD38、CD31和MHCⅡ阴性。体外诱导实验证实,该细胞具有成脂肪和成骨分化的能力。RTPCR显示,该细胞表达干细胞因子、血小板生成素,酪氨酸激酶受体配基、白细胞介素6、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血病抑制因子、基质细胞衍生因子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不表达白细胞介素3。与脐血来源CD34+细胞共同培养2周可见鹅卵石形成区,共培养8周证实其支持长期造血能力。结论建立从脐带中分离间充质干细胞的方法,脐带是间充质干细胞的新的来源。  相似文献   

8.
目的建立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C-MSCs)体外培养的方法,探讨该方法培养的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特性及分化潜能。方法用新取的脐带制成细胞悬液,放入含10%胎牛血清的DMEM/F-12混合培养基培养,动态观察原代培养细胞的生长过程。取生长状态良好的第三代细胞(P3),MTT检测细胞增殖情况;流式细胞仪检测表面标志物CD29、CD44、CD31、CD45、CD34,鉴定hUC-MSCs;诱导hUC-MSCs分化成为脂肪细胞,鉴定所分离的hUC-MSCs具有多向分化能力。结果来源于人脐带培养的MSCs呈现梭形生长,经流式细胞仪检测示CD29(98.3%)、CD44(99.2%)阳性,CD34(0.3%)、CD31(0.8%)、CD45(0.4%)阴性,经过诱导分化,证实hUC-MSCs有成脂分化潜能。结论采自脐带标本分离培养可获得稳定、均质性良好的hMSCs,并具有多向分化能力。  相似文献   

9.
干细胞有利于修复病变或受损的器官和组织,其已用于脑卒中、阿尔茨海默症和帕金森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并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目前,精神分裂症(SCZ)治疗面临的困境是其阴性症状和认知功能障碍难以缓解,利用干细胞改善上述症状的治疗策略是全新的思路。该文就SCZ治疗的现状、干细胞的生物学特点、干细胞治疗SCZ的可能机制等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0.
糖尿病患者皮肤易受内源性及外源性的损伤,且损伤后伤口不易愈合,病变进一步发展可致残、致死,严重影响糖尿病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预后疗效。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是在新生儿脐带组织中发现的多功能干细胞,具有通过胚芽分化为几种类型的组织细胞的潜力,在临床中可应用诱导试剂将其定向分化为某一特定细胞来治疗疾病。近年来,UCMSCs治疗糖尿病皮肤损伤是一项新兴且具有临床应用前景的技术。本文主要对UCMSCs在糖尿病皮肤损伤治疗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经体外扩增培养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对糖尿病肾病的疗效。方法将雄性SD大鼠50只随机选择10只为正常对照组,成功制备糖尿病肾病大鼠32只,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组和干细胞移植组。MSCs经体外培养、鉴定、Brd U标记后,将UC-MSCs细胞总数量2×106个通过尾静脉移植入干细胞移植组大鼠体内,正常对照组、糖尿病肾病组大鼠注射等量无血清的L-DMEM培养基。7 d后再用同样的方法注射第2次。于末次注射后7、14、21 d测定大鼠血糖、体质量、24 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观察大鼠肾脏病理变化和标记干细胞存活情况。结果在各观察时点,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和糖尿病肾病组血糖、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体质量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7 d,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24 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肾脏肥大指数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14、21 d,与糖尿病肾病组相比,干细胞移植组大鼠血糖、24 h尿蛋白、肌酐清除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稍有升高,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肾脏肥大指数降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干细胞移植后21 d,在肾脏组织中可见少量Brd U标记的阳性细胞,糖尿病肾病组肾小球肥大、基底膜增厚,干细胞移植组较糖尿病肾病组有所改善。结论 UC-MSCs经体外培养标记后移植入糖尿病肾病大鼠体内,能趋化到糖尿病肾病大鼠的肾脏,且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糖尿病肾病。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脑梗死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脑梗死患者1 20例,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UC-MSC治疗组,每组6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UC-MSC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UC-MS治疗。采用FIM评分及FMA评分对2组患者治疗前及后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并对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FMA评分与治疗后症状改善程度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月、3月FIM评分及FMA评分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治疗前与治疗后1周比较,FIM评分及FMA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1月比较,FMA评分升高(P<0.05),FIM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与治疗后3月比较,FIM评分、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月,对照组与治疗组比较.FlM评分、FMA评分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中患者年龄、病程与治疗后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FMA评分与治疗后改善程度无相关性(P>0.05)。治疗组中在治疗后有16例患者出现轻度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6.67%):主要是轻度发热,轻度头昏头痛,腰部酸痛。36例(随访率60%)患者随访超过了1年,未见与细胞治疗相关的不良反应发生。结论:US-MSC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脑梗死后运动功能障碍疗效明显,同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对豚鼠的过敏性反应,为临床使用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安全性提供参考。方法:培养扩增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制备成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将30只豚鼠分成3组,分别是模型1组、模型2组和对照组。2个模型组隔日肌注细胞生理盐水混悬液3次,实验1组于首次注射后第14天,实验2组于首次注射后第21天分别静脉注射混悬液进行攻击。观察动物有无过敏反应症状。结果:动物无明显过敏反应症状,反应级数为0级。结论: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免疫原性低,不易导致过敏反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分离、培养、标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MSCs)的方法及其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方法无菌取得健康孕妇并剖宫产胎儿的脐带,按照贴壁培养法分离培养获取第三代u-MSCs,并用BrdU标记。将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A组)、单纯照射组(B组)、u-MSCs治疗组(C组),利用细胞培养技术检测u-MSCs对放射性肺损伤的治疗作用,对比检测各组大鼠TNF-a的含量,肺组织的病理改变。结果可通过贴壁培养法从人脐带分离、培养生长状态良好的u-MSCs,且这些细胞更为原始,更为年轻。BrdU是u-MSCs的良好标记物,阳性标记部位在细胞核,成功率较高。与A组比较,B组肺泡腔内有渗出,间隔增宽,有纤维化样变,血浆TNF-a水平显著增高。与B组比较,C组肺泡间隔增宽不明显,未见纤维化样改变,TNF-a水平在各时相均低于B组,肺组织损伤程度较B组明显改善。结论从人脐带可以分离、培养出生长状态良好的u-MSCs。经尾静脉注射u-MSCs后对放射性肺损伤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肌萎缩侧索硬化(ALS)的临床效果及不良反应。方法ALS30例,给予UC—MSC静脉滴注联合鞘内注射治疗,每次静脉滴注约3×10^7个细胞,鞘内注射约7×107个细胞,1次为1个疗程。采用ALSFRS评分量表及APPEL评分对患者治疗前及疗程结束后1周、1个月、3个月时神经功能进行评定,对比治疗前及治疗后上述各项指标的变化,并对患者年龄、病程、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ALSFRS评分)与治疗后改善程度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治疗后1周、1个月、3个月与治疗前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1个月与治疗后1周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治疗后3个月与治疗后1个月相比,ALSFRS评分升高(P〉0.05),APPEL评分降低(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患者年龄、病程、性别与症状改善程度无明显相关性(P〉0.05);治疗前神经损伤程度与改善程度呈负相关(P〈0.05)。结论US—MSC鞘内注射联合静脉滴注治疗ALS,在一定程度上可延缓病情进展,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6.
近几年,间充质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治疗机体无法自然修复的组织细胞和器官损伤的多种难治性疾病的新方法取得了广泛关注。其有能力在体内和体外条件下分化成各种细胞系并进行大量扩增。间充质干细胞疗法在多个国家的基础试验中已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随着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发现间充质干细胞疗法的负面效应。该文对近年来关于间充质干细胞临床治疗效果调查情况及其在临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予以综述,以期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及向成骨与脂肪细胞的分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人脐带组织间充质干细胞体外分离、扩增与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的方法与条件。方法取脐带沿血管长轴切开,去掉血管,再将脐带重新缝合形成环状,灌入胶原酶悬液,6~8h后灌洗离心,获取细胞培养、扩增,细胞呈集落生长后传代,取传代细胞进一步行免疫表型测定和成骨、成脂肪细胞诱导分化。结果去除血管后获取脐带组织细胞的方法,可获得贴壁生长的细胞,呈短棒状或梭形样细胞,易扩增和形成集落,有基质细胞免疫表型表达,成骨诱导分化的细胞茜素红染色胞浆中有大量的钙沉积,碱性磷酸酶钙钴法染色胞质呈灰黑色,阳性细胞百分率>85%;成脂肪分化的细胞油红染色示胞浆充满了油滴空泡。结论脐带组织存在具有间叶细胞分化能力的间充质干细胞,并可在体外进行培养扩增形成集落细胞传代,传代细胞表达基质细胞表面抗原,能够向成骨细胞、成脂肪细胞分化。  相似文献   

18.
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治疗脑出恤后遗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后遗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脑出血患者在术中血肿腔内预留置硅胶导管,1个月后自此将干细胞移植到出血部位;对于丘脑出血破入脑室的患者则脑室直接穿刺的方法做干细胞脑室内移植。观察语言、肌力、肌张力、意识的改善程度。结果经干细胞移植术后,患者肌张力均有所下降,肌力提高1~2级,语言功能有所改善。结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脑出血后遗症有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19.
苏召维  王永东  刘聪 《中外医疗》2014,(30):195-196
MSCs是具多向分化与自我复制能力的干细胞,能够分化成为多种类型的组织细胞。相比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MSCs成本较低、来源充足、对捐献者不构成病毒或细菌感染,在未来的临床应用中展现了较好的发展与应用潜力。该文对骨组织工程中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应用进展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脐带间充质干细胞促进创面愈合的实验价值,为临床应用提供重要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重度烧伤的大鼠为实验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从正常足月的新生儿脐带中分离培养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s)进行移植)和对照组(滴入PRMI 1640培养液),对比观察两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情况。结果观察组大鼠的创面愈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且观察组大鼠术后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纯化的UC-MSCs应用于创面移植,可有效促进创面新愈细胞的修复与重建,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创面愈合率,改善创面的愈合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