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背景:支架内血栓形成通常被认为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头30d的并发症。然而,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相关的延迟内皮化使血栓形成的风险延长超过30d。临床试验之外有关这种现象风险和影响的资料很少。目的:评估在日常临床实践中西罗莫司洗脱支架和紫杉醇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发生率、预测因素和临床预后。设计、地点和患者:在德国和意大利的1所教学医院和2所社区医院进行一项前瞻性队列观察研究。2002年4月至2004年1月间,成功置入西罗莫司洗脱支架(1062例患者,1996处病变,2272只支架)或紫杉醇洗脱支架(1167例患者,1801处病变,2223只支架…  相似文献   

2.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非常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导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现对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的定义、病因、临床证据和预防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3.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是支架置入术后非常少见,但后果非常严重的并发症。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导致的心肌梗死发生率和死亡率相当高,这不得不引起人们对药物洗脱支架安全性的高度重视。现对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的定义、病因、临床证据和预防等进行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钟勇  江时森 《医学研究生学报》2007,20(11):1219-1222
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是治疗冠心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药物涂层支架的应用显著降低了支架内再狭窄的发生。作者简要介绍了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术后长期随访的主要结果及其意义,并对其未来发展进行展望。  相似文献   

5.
与裸金属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DES)内皮化过程延迟。晚期血管壁不良重构和炎症也归因于药物/聚合物涂层。近期的注册资料表明,与以往的临床试验经验相比,日常临床实践中DES血栓形成的风险增加,这已引起对DES长期安全性的关注。作者拟在接受冠状动脉DES治疗的大样本患者队列中确定1年期间内支架血栓形成的发生率、病因学、治疗和临床后果。纳入2003年4月至2004年6月间在梅约医疗中心(明尼苏达州罗切斯特)接受至少1枚DES置入的连续患者(n=1213)。  相似文献   

6.
单部位单个药物洗脱长支架置入术后远期疗效随访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单部位单个药物洗脱长支架置入术后的远期疗效。方法收集单部位单个药物洗脱长支架置入术后62例患者(长支架组)及随机抽取的单部位单个药物洗脱非长支架置入术后60例患者(对照组)的临床资料并进行长期随访,记录心绞痛再发作、再次住院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发生情况,部分患者行冠状动脉造影复查。结果 (1)2组心绞痛再发作、再次住院、致命性或非致命性心肌梗死、支架内血栓形成、再次血管重建等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长支架组复查冠状动脉造影20例(32.26%),对照组复查15例(25.00%),2组在支架内再狭窄、靶病变重建和靶血管重建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部位单个药物洗脱长支架置入术安全可行,远期随访无严重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分析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相关因素及处理方法.方法选自2009年7月至2012年7月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的703例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患者,记录发生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患者的一般情况、冠脉病变特点、PCI治疗情况及抗血小板药物治疗情况,分析其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血栓形成后的处理方法.结果 703例接受药物洗脱支架治疗的CHD患者中,有7例患者共发生了9例次(1.28%),10个靶病变在PCI治疗后20 h~7个月内发生了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支架内血栓形成可能与以下因素相关:有吸烟、高脂血症、高血压、高尿酸等冠心病高危因素者;多支架植入、支架贴壁不良、混用不同类型的支架、无高压后扩张、长病变、分叉病变等;抗栓治疗不充分等.另外,溶栓及急诊再次介人治疗是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有效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
药物洗脱支架虽然很大程度上降低了再狭窄的发生率,但仍有部分患者在随访期间发生再狭窄,甚至需要再次干预病变血管。目前关于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的临床研究主要集中在预测因素、治疗上,本文就相关临床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9.
1病例报告患者男,78岁,因阵发性胸闷1年余,加重4日就诊。既往无高血压病及糖尿病史,有吸烟史。入院时心电图示TV2~V5倒置。予波立维75mg和阿斯匹林100mg口服1周后,症状无明显改善。行冠脉造影检查示LAD近端70%~80%不规则狭窄,以开口处为最重。在病变处使用2.5mm×20mm球囊预扩张狭窄病变后,置入Cypher3.5mm×23mm支架1枚(14个大气压),造影显示支架展开良好并且完全覆盖病变,支架两端没有发生撕裂,分支血流正常,LA血流TI MI3级。术后患者常规服用波立维75mg和阿斯匹林100mg,并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至术后第3日,患者出现黑便,潜血( …  相似文献   

10.
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是继冠状动脉腔内成形术、裸金属支架(bare metal stent,BMS)置入之后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T)的第3个里程碑.雷帕霉素(Sirolimus)或紫杉醇(Paclitaxel)等涂层药物支架的再狭窄率在10%以下,比BMS的再狭窄率(15%~20%)明显降低[1],同时降低了靶血管的血运重建,在全球范围内迅速取代BMS而成为主要的冠脉介入手段.  相似文献   

11.
药物洗脱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冠状动脉内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出现支架内血栓的原因。方法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近2年来连续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775例冠心病患者,在6个月内出现急性胸痛,并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支架内血栓者,观察其性别、年龄、病变血管、支架长度和服药情况,分析其血栓形成原因。结果植入药物洗脱支架后6个月内有5例患者发生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均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发生率为0.6%,年龄68-82岁,其中急性血栓1例,亚急性血栓2例,晚期血栓2例,4例临床表现为急性心肌梗死,1例为不稳定心绞痛,死亡1例。其中2例停用氯吡格雷,1例因上消化道出血停用阿司匹林,1例支架未完全覆盖病变,1例支架扩张后远端血管痉挛。支架内血栓发生与支架长度有关,即支架越长,血栓发生率越高,并随支架植入的数量而增高。结论冠状动脉支架内血栓大多与抗血小板不充分有关,但由于患者数较少,对药物洗脱支架置入术后支架内血栓问题还应进行更深入地研究。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血栓形成原因分析及针对性护理。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2017年3月心内科植入药物洗脱支架的80例冠心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比较并分析本组患者护理前后主要凝血指标D二聚体、BPC、PT、aPTT、TT等变化及分析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原因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本组患者护理后D二聚体较护理前下降,BPC、aPTT、PT、TT均较护理前上升(P0.05),支架本身因素、手术者操作因素、患者病情特点及合并相关疾病、抗栓药物使用的不规范均是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后急性或亚急性血栓形成的诱因,通过在行PCI及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前、术中、术后的相应护理,可降低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的形成。结论对行PCI及药物洗脱支架植入术患者护士应当注意支架引起的血管壁机械性损伤、术中术者球囊扩张情况、患者病情特点及合并相关疾病及规范持续性的使用双抗血小板药物,并制定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可改善患者的血液高凝状态,降低支架内急性或亚急性血栓的形成。  相似文献   

13.
李娇娇  马小川 《医学综述》2014,(11):1989-1991
几项随机并观察性研究报告称,第一代药物洗脱支架(DES)置入5年内的晚期支架内血栓(LST)累积发生率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病理学研究确定,DES后的LST主要是由于未覆盖的内皮支架梁的存在,这将导致动脉的延迟愈合,而动脉延迟愈合与长支架、重叠支架置入、分叉支架置入有关。5级支架断裂也可引起LST和再狭窄。过敏反应是雷帕霉素洗脱支架后LST独有的病因,而过度纤维蛋白沉积的贴壁不良与紫杉醇洗脱支架相关。支架内膜新生动脉粥样硬化是金属裸支架和DES后LST的另一重要因素,而其在DES中的发展更快速和常见。今后的病理研究应解决新一代DES的长期安全问题,这将有助于降低LST和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4.
背景:支架血栓形成(ST)是药物洗脱支架(DES)植入后各时段(急性期、亚急性期或晚期)均可能发生的严重并发症。ST与DES的相关性尚未完全阐明。方法和结果:从2003年4月起应用DES治疗的全部2974例连续患者中,有38例经血管造影证实为ST患者(1.27%),其中5例急性期发生ST,25例为亚急性  相似文献   

15.
张学丽  李健  李丹 《医学综述》2014,20(17):3083-3086
支架内血栓(ST)形成是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治疗后少见的,但却是严重的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与金属裸支架相比,药物洗脱支架已使再狭窄的发生率降低,但却使术后ST形成的发生率升高。支架内皮化不全或不内皮化是导致血栓形成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提高支架的内皮化是临床研究的热点。研制新型抗血小板药物、提高支架置入水平,研发新型支架、基因治疗、重视冠心病的二级预防等是预防ST形成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药物洗脱支架(drug-eluting stent,DES)置入后远期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在本院心内科2005年1月-2008年12月间行冠状动脉造影确诊为冠心病并行DES支架置入的646例患者根据有无合并糖尿病分为DES糖尿病组192例(随访183例,95.3%)与DES非糖尿病组454例(随访428例,94.3%),随访患者在DES置入后远期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ac events,MACE)发生情况。结果糖尿病组合并高血压(75.4%vs 60.5%,P=0.00)及冠状动脉三支病变(47.0%vs 37.6%,P=0.05)、女性(26.2%vs 16.6%,P=0.01)比例高于非糖尿病组,单支病变(24.0%vs32.0%,P=0.05)比例及平均年龄小于非糖尿病组(60.08±11.58 vs 64.01±10.79,P=0.00)。两组MACE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随着术后时间延长,两组MACE率均呈递增趋势。两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7%vs 0.2%,P=0.02)。结论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较单纯冠心病患者多支病变比例及PCI术后确定的支架内血栓发生率高。DES术后两组MACE发生率均呈递增趋势,糖尿病组在极远期(〉5年)增长更快。  相似文献   

17.
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围于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腔内药物洗脱支架(DES)置人后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的原因及解决办法.方法 入选2004年1月~2007年12月520例实施冠状动脉腔内DES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对在围手术期内怀疑支架内血栓形成的患者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 520例实施了冠状动脉腔内DES置入术的冠心病患者中,有5例发生了围手术期支架内血栓形成.结论 支架内血栓形成是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严重并发症之一,是影响冠状动脉介入治疗预后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探讨脑动脉支架置入术后发生支架内再狭窄(ISR)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CT血管造影(CTA)确诊的103例脑动脉重度狭窄患者的临床资料。出院后60个月内复查DSA、CTA,以支架内再狭窄为终点事件,术后发生再狭窄的34例患者为再狭窄组,未发生再狭窄的69例患者为对照组。对再狭窄原因行单因素及多因素COX生存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平均血小板体积(MPV)、嗜烟酒、基底动脉比较(P 0. 1),可能与再狭窄相关。两组年龄、性别、并发症、同型半胱氨酸水平(Hcy)、血小板(PLT)等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多因素COX生存分析,向前法LR显著相关因素为:基底动脉(P=0. 043,HR=3. 044)、MPV(P=0. 045,HR=0. 612);向后法LR显著相关因素为:基底动脉(P=0. 015,HR=3. 950)、性别(P=0. 071,HR=0. 465)、年龄(P=0. 088,HR=1. 033)、MPV(P=0. 065,HR=0. 624)。结论女性、高龄、基底动脉支架是ISR的危险因素。长期MPV增大所反映的慢性血小板耗竭,是ISR的保护性因素。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取2018年10月至2019年5月在我院进行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的200例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病情分成两组,即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研究组(n=89)与未发生支架内再狭窄的患者为对照组(n=111),回顾性分析两组患者的病情、资料,分析引起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有:体质指数异常、吸烟、病变参照直径3mm内、三酰甘油、高血压、靶病变长度。结论根据可能导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患者冠状动脉药物洗脱支架置入后支架内再狭窄的危险因素,预测支架内再狭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