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脑功能磁共振成像研究进展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主要综述fMRI产生的历史、成像原理、成像技术和方法、已经取得的成绩以及将来研究发展的方向等。fMRI产生技术广泛应用的20世纪90年代,主要受快速成像技术的影响,从有创走向无创,从而受到神经、认知和心理科学领域的极大关注。fMRI原理是根据神经元兴奋后局部氧耗与血流增幅不一致,而BOLD效应机制成像,间接显示神经元活动。成像主要采用平面回波成像(EPI)和快速小角度激发(FLASH)技术、二者在时间和空间分辨率上各有优劣。最后几年来,fMRI技术对脑功能的研究已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估计将在这一领域继续拥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将来fMRI可能主要在BOLD效应的生理过程、临床应用以及高场磁体的应用等领域进一步展开。  相似文献   

2.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与磁共振成像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目的 研究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磁共振成像(MRI)特征。方法 对4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进行临床及MRI观察。结果 4例均为男性,均有明确的吸毒史(吸毒时间4个月至7年),除具有反应迟钝、智力障碍等常见的中毒性脑病特征外,尚有特殊的语言及肌张力障碍;头颅MRI显示双侧对称性大脑半球、内囊后肢、胼胝体、内侧丘系、小脑半球齿状核的广泛脱髓鞘改变。经皮质激素等治疗后1例在病后11个月时临床症状几乎消失,2例在治疗3个月后病情减轻,1例吸毒长达7年者,病情迅速恶化,于病后第55天死亡。结论 认识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表现及MRI特征,使本病患者得到及时的诊治。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脑损害患者数字工作记忆脑区的激活特点.方法:采用1.5T磁共振扫描仪对9例脑损害患者在进行数字工作记忆时进行扫描,结果与正常对照者进行比较.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脑损害组大脑皮质对数字工作记忆的激活区域和强度有不同程度的减少,激活广泛而散在,左右半球脑区激活的差距减小.同时,不同脑损害患者也有各自激活特点....  相似文献   

4.
报告20例脑囊虫与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其中脑实质型12例,脑室型6例,混合型2例。脑实质型中4例为单发病灶,2例为多发病灶,其余6例为数量较多的多发病灶。MRI常为小的长T_1低信号与长T_2高信号囊肿。脑室型可见脑室内囊肿壁,有1例可见头节。10例与CF作了对比分析,对于病变大小,范围,数目及部位的显示,MRI均优于CT,特别是微小病灶。  相似文献   

5.
脑小血管病(CSVD)指由多种原因引起的颅内小动脉、微动脉、小静脉、微静脉和毛细血管等结构和功能改变,是老年人群已知的、最为常见的脑部疾病。目前临床上没有直接显示CSVD的检查方法,因此头颅磁共振成像是CSVD最重要的检查手段。近年来,多项研究表明CSVD的白质高信号、扩大的血管周围间隙、腔隙、近期皮质下小梗死、脑微出血及脑萎缩等表现与认知损害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文中针对相关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旨在为揭示CSVD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诊疗及干预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脑损害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的磁共振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55例脑损害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患者磁共振资料。结果脑损害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在磁共振上直接征象为与病灶同侧沿锥体束走行路径条状等T1或长T1长T2信号,T2Flair序列常呈高信号,间接征象为与脑损害同侧的脑干萎缩。结论磁共振可明确显示脑损害后锥体束Wallerian变性,不同于腔隙性脑梗死。  相似文献   

7.
脑磁共振功能成像的基本原理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磁共振功能成像是一种新的研究人脑功能的方法 ,具有无创、时间和空间分辨率高的特点 ,逐渐应用于神经科学的多个领域。在阐明高级神经生理和神经心理活动方式和皮层间的功能联系、术中导航以最大限度切除功能皮层病变并减少手术并发症、了解脑肿瘤的分化程度和预后判断、揭示神经和精神疾病皮层功能异常的病理生理改变等方面 ,均显示了较高的应用价值。本文综述了该方法的原理、技术要求、信号分析及其在脑功能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上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总结同心圆硬化的MRl及弥散加权成像(DWI)特点,并探讨其影像学变化与可能发生机制的相关性.方法 总结临床确诊的同心圆硬化患者3例,均行头颅MRI及DWI检查,其中1例患者行氢质子波谱成像(1H-MRS).结果 3例患者均为多发病灶,病灶多位于中央白质区,均可见特征性的"同心圆样"或"洋葱皮样"改变,增强扫描旱环形或半环形强化.DWI见病灶呈高、低交替环形信号,表观扩散系数(ADC)值随同心圆病理的脱髓鞘区与髓鞘保留区相问存在而出现高低相间变化.结论 Balo同心圆硬化MRI和DWI表现具有特征性,可与病理改变对应,为加深该病发生机制认识提供影像学证据.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脑静脉窦血栓(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 ,CVST )形成患者磁共振成像与磁共振静脉血管成像联合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脑静脉窦血栓患者40例进行分析。诊断过程中,全体患者均接受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平扫,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DSA)检查12例,MRV检测6例,增强扫描22例。结果单一横窦受累6例,上矢状窦、乙状窦及横窦受累8例,单一乙状窦受累16例,横窦和上矢状窦联合受累10例。所有患者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I)及磁共振静脉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venography ,MRV)均表现出信号改变。22例患者增强扫描显示脑静脉非正常强化,但静脉窦内部血栓未强化。M RV检查6例患者及DSA 12例患者的结果显示其受累静脉窦不明显、狭小、不规则,且出现侧支血管形成现象。结论 M RI与M RV联合诊断对于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的诊断具有较好效果。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成功老龄与轻度认知功能损害老年人执行认知任务时的脑功能差异。方法对10例成功老龄(成功老龄组)和9例轻度认知功能损害(MCI,MCI组)患者进行词汇流畅性作业(VFTs)的功能磁共振成像检查,比较两组的VFTs和脑激活结果。结果(1)成功老龄组平均激活强度(F=10.16)大于MCI组(F=7.8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间各脑区激活体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2)成功老龄组的脑激活呈一致优势侧偏[偏侧化指数(LIs)=0.46],左顶叶、前额叶(包括背外侧皮质)、扣带前回及双侧枕叶的激活明显。(3)MCI组的脑激活总体上无偏侧性(LIs=-0.12),除右前额叶外,脑激活普遍低下,枕叶无明显激活。结论成功老龄的脑功能明显优于MCI,左前额叶尤其是背外侧皮质可能是与此差异相关的主要脑区。  相似文献   

11.
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与影像学观察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海洛因中毒性脑病的临床特点及影像学(CT和MRI)特征,方法:对13例海洛因中毒性脑病患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进行观察和分析。结果:13例为男性,均以烫吸海洛因为吸毒方式,9例是在毒品戒断过程中发病,主要临床表现为亚急性起病的弥漫性脑扣害,尤为精神症状和小脑性共济失计为突出表现。13例CT表现为脑内多发,广泛且明显对称性的低密度灶,累及双额,顶、颞、枕叶白质区及小脑半球齿状核和脑干,一般无占位征象,6例周期MRI检查显示病灶的部位,范围与CT所见大致相同。结论:本病的诊断依靠明确烫吸海洛因史及具有特征性的临床表现和影像学征象。CT与MRI一样,对本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激素对本病治疗效果差。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的神经系统临床表现及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本病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3月~2012年10月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急诊科诊断氟乙酰胺中毒性脑病患者6例的临床表现及颅脑磁共振(MRI)特点。结果男4例、女2例口服氟乙酰胺后出现头痛、抽搐及其他神经系统表现。颅脑磁共振表现为皮层及皮层下白质弥漫性对称分布的细胞毒性水肿性病变。经过治疗6例患者临床症状部分或全部缓解。6例患者在6~10 d后复查头颅CT(2例)或MRI(4例)显示病灶完全消失。结论本病诊断主要依靠病史及典型临床表现,影像学缺乏特异性,但头颅MRI表现能对早期诊断提供参考。早期诊断及治疗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13.
高血压脑病的CT和MRI表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头部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CT)和磁共振成像(MRI)对高血压脑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高血压脑病患者的头部CT和MRI表现特点,并作文献复习。结果5例患者头部MRI发现异常,未发现头部CT异常患者。结论本病的头部影像学改变为水肿所致,常累及双侧顶、枕叶的应质下白质;MRI的诊断价值优于CT,且对本病的诊断和鉴别诊断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中毒(ACOP)及迟发性脑病(DEACMP)患者的临床表现与头颅MRI特点。方法对ACOP 564例、DEACMP 102例患者均行头颅MRI及DWI检查,急性期患者在入院后48h内进行检查,DEACMP在临床出现异常表现后即行头颅MRI检查。结果 ACO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3型:①苍白球受累型;②弥漫性脑肿胀型;③大脑皮质及白质受累型。DEACMP患者临床表现及MRI表现可分为5型:(1)脑白质受累型;(2)基底节受累型;(3)枕叶皮层受累型;(4)小脑半球受累型;(5)多灶型。结论 ACOP及DEACMP的MRI表现既有相同点又有区分点,临床应加以区分,并依据MRI的表现作出不同诊断与治疗。并报道了CO中毒并发皮质盲12例及持续低热3例。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累及中枢神经系统中具有特征性临床-神经影像综合征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特点,并探讨其可能的发生机制.方法 通过回顾性分析北京协和医院2005-2011年收治的1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临床及神经影像学资料,复习文献,总结分析临床及神经影像特点.结果 10例患者根据临床神经影像特点分类:2例后循环可逆性脑病,临床表现为头痛、癫痫大发作;2例帕金森综合征患者,临床表现为震颤、肌张力齿轮样增高;2例舞蹈病患者,3例弥漫性白质脑病患者,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认知功能障碍及急性意识模糊状态;1例Fahr综合征,临床表现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障碍.结论 临床表现为运动障碍的狼疮脑病可能与局部基底节区的免疫反应或血管病变相关,而基于神经影像学发现,狼疮脑病也可引起广泛钙化、水肿及脑白质病变.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PRES)患者的MRI影像学特点,进一步分析发病时患者脑水肿程度与血清乳酸脱氢酶(LDH)、脑钠肽(BNP)的关系.方法 回顾性分析17例PRES患者的临床资料及MRI影像学特征,依据FLAIR、DWI及ADC图评价患者脑水肿类型及程度,分析脑水肿评分与LDH、BNP的相关性.结果 MR...  相似文献   

17.
24小时动态脑电图和磁共振检查在癫痫诊断中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24h动脉脑电图和头频MRI在癫痫及其病因诊断中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60例癫痫患者的常规脑电图(EEG)、24h动脉EEG(AEEG)、头颅和MRI检查结果,应用卡方检验观察AEEG与MRI结果之间的相关性。结果 60例中19例(32%)患者常规EEG可见癫痫性放电;48例(80%)患者AEEG可见癫痫性放电;头颅CT检查20例(33%)患者发现病灶,MRI为36例(60%)。AEEG放电部位与MRI检出病灶的部位相符。以AEEG颞叶放电和颞叶外放电为两组进行(60%)。AEEG放电部位与MRI检出病灶的部位相符。以AEEG颞叶放电和颞叶外放电为两组进行比较,发现颞叶放电患者MRI的病灶部位与癫痫性放电部位符合率高。结论 AEEG发现癫痫性放电的异常率明显高于常规EEG,MRI可显示与癫痫性放电病灶有关的结构特征,是癫痫病因诊断重要的定性手段。电生理检查发现的癫痫性放电部位与神经影像学检查显示的病灶,特别是颞叶 病灶具有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We investigated the possible effects of influenza vaccinationon disease activity in multiple sclerosis (MS). Six patients were evaluated clinically during the year preceding and the year following influenza vaccination. Gadolinium-enhanced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 (Gd-MRI) was performed one day before and at days 15 and 45 after vaccination. Cumulatively, we did not observe increases in clinical or MRI disease activity following vaccination, with the exception of one case. This was the patient with the highest clinical disease activity during the year preceding vaccination. These results support and supplement previous observations, indicating that influenza vaccination is a safe procedure in multiple sclerosis. Nevertheless, it should be used with caution in patients with active/progressing disease.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脑病综合征(RPES)的临床特征和MRI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经临床诊断RPES的临床和MRI资料。结果4例患者均有血压升高,神经症状有剧烈头痛(2例)、烦躁不安(3例)、视觉模糊(2例)、近期记忆力减退(1例)、癫痫发作(2例);MRI上病灶主要对称性分布于顶叶后部及枕叶(4例),表现为T2加权像及压水像高信号,T1加权像低信号,2例主要累及皮质,1例表现皮质及皮质下白质同时受累,1例主要累及白质。4例复查时病灶明显消散。结论RPES的MRI表现较为有特征性,病灶多对称性分布于大脑后部,累及皮质或皮质下白质,为可逆性病灶;结合临床血压升高和某些后部脑结构受累所致神经症状等特点有助于该综合征的早期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