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骨折21例,男13例,女8例,年龄65~83岁,均取后外侧入路,术中尽量保留大小粗隆部位的骨折块,争取将其复位,用钢丝固定,置换人工股骨头。结果:本组21例均获6~26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Harris评分,优11例,良9例,中1例。结论: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手术操作简单,降低并发症,术后恢复良好,是一种可供选择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比较动力髓螺钉(DHS)内固定术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探讨临床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问骨折的最佳方案。方法:将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58例,分为观察组30例和对照组28例,观察组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照组行动力髓钉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负重行走时间、住院时间的情况皆较对照组好,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不稳定股骨转子间骨折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有效,术后并发症相对少,负重行走时间长,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骨质疏松性粉碎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45例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结果 术后按Harris评分标准判断,优良率为76.2%。术后3个月大转子处见骨性愈合。所有患者取得满意的临床效果。结论 对高龄股骨转子间不稳定性粉碎性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张双喜  殷状  刘泉鼎 《四川医学》2012,33(1):130-132
目的 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临床应用及疗效.方法 我科2005年2月~2010年6月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24例,对获随访的22例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采用Harris标准评定髋关节功能.结果 22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患者,获11 ~56个月随访,平均37.1个月,全部能生活自理,无1例关节脱位或假体松动,优良率86.4%.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能使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患者,最大限度的早期下床活动,减少术后并发症,疗效确切,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比较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和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的手术疗效。方法2003年1月~2008年1月治疗的60例不稳定型老年转子间骨折患者中,27例行人工股骨头置换,33例采用股骨近端髓内钉固定,并对手术资料、术后并发症及髋关节功能进行临床随访分析。结果与PFN组相比,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短、切口小,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少,骨折临床愈合时间短,且可早期下床负重而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创伤小、手术时间短、并发症少,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转子间骨折的理想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魏志梧  白喜林 《实用医技杂志》2008,15(32):4640-4641
目的:探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方法:对3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功能锻炼。结果:按照Harris评分,32例关节屈曲到受伤前水平,生活可自理。在随诊中复查X线片,线未见髋臼磨损、髋关节脱位与假体周围骨折的病例。结论:股骨转子间骨折的老年患者早期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较好的治疗方法,使患者及早下床,减少卧床引起的并发症,降低病死率,较早恢复下肢行走的功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用解剖髓腔交锁假体(AML)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26例,采用AML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结果 26例均安全度过围术期,术后6个月时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7例,良6例,中2例,差1例,优良率达88.4%.随访8~36个月,骨折均愈合,未见有假体松动、断裂、下沉等并发症.结论 老年不稳定性股骨转子间骨折采用AML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安全,在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手术并发症、降低死亡率方面有优势,疗效可靠.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在治疗老年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对收治的151例老年粉碎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进行骨水泥型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对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离床时间、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进行观察 结果 151例手术均顺利,患者均获随访时间12~36个月,手术时间100~200 min,平均(123±65)min;术中出血120~500mL,平均(314±125) mL;术后下床时间3~13d,平均(6±3.2)d;住院时间9~21 d,平均(13±2.7)d均无关节感染、脱位、假体周围骨折等并发症发生 死于其它疾病4例 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粉碎型骨折患者行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疗效满意,方法可行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治疗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近端骨折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0年7月至2014年9月虞城县人民医院采用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的10例股骨头坏死合并股骨近端骨折患者,根据股骨近端骨折类型的不同,手术配合采用张力带钢丝固定、股骨外侧锁定钢板固定、记忆合金卡环或环抱器,股骨侧采用加长假体,观察其临床效果。结果 10例患者均一期愈合。患者均无泌尿系统、肺部感染及褥疮发生。1例EwansⅢ型骨折粉碎较严重,骨质疏松明显,卧床时间较长;余患者均术后8~12周扶拐下地活动。术后1 a根据Harris标准进行评估优8例,良1例,中1例,优良率90.0%。结论股骨头坏死合并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术,是恢复髋关节功能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对38例老年人(年龄71~89岁)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其中32例存在一种以上的合并症。结果:术中无死亡,切口无感染。38例均于术后1周开始下地行走,无髋关节脱位,3例发生深静脉血栓形成,3例术后下肢长度不等长。术后1年Harris评定优20例,良15例,优良率为92%;2例死于其他病症。结论: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的高龄患者选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疗效可靠,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性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适应证、注意事项及处理方法。方法:2003年11月至2011年5月,采用人工假体置换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37例,同期采用内固定手术治疗高龄骨质疏松股骨转子间不稳定型骨折患者41例。对两组病例的手术时间、术中输血量、术后引流量、病人卧床时间、并发症的发生及术后FRS评分和Harris评分进行分析。结果:假体置换组较内固定组在病人卧床时间、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术后FRS评分及髋关节Harris髋评分等方面有优势且差异显著。股骨头骨密度值、股骨Q值均与术后FRS评分及Harris髋评分呈正相关关系。结论:人工假体置换术可作为治疗高龄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的选择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和评价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方法 对46例老年转子间骨折采取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全部用骨水泥型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中对粗隆间骨折大小转子功能复位行钢丝固定;手术的关键是维持准确的头颈长度、前倾角度.术后3 d开始下床活动.结果 术后3个月手术疗效评价35例疗效优,8例良,3例可,优良率为93.5%,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3~12个月, 随访期间未见假体松动及髋臼磨损.结论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能降低病死率和减少并发症,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比较全髋关节置换术、动力髋螺钉(DHS)及Gamma钉3种治疗方式对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探讨影响疗效的因素.方法 对我院2001年12月至2005年1月收治的EvansⅢ、Ⅳ型且Sighs指数4级以下的92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行全髋关节置换术28例,DHS 31例,Gamma钉33例,88例获有效随访.结果 Evans Ⅲ、Ⅳ型且Sighs指数4级以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全髋置换术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明显优于内固定术,术后并发症少,卧床时间短.结论 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治疗方式的选择与骨折粉碎程度、骨折的稳定性及骨质疏松程度与有一定相关性;粉碎性不稳定性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且合并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选择全髋置换术可获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比较防旋型股骨近端髓内钉(PFNA)、动力髋螺钉(DHS)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7年5月于我院进行手术治疗的368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为观察对象,其中98例采用PFNA治疗,175例采用DHS治疗,95例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三组患者的手术耗时、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以及末次随访的治疗优良率。结果:(1)三组间的手术耗时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2) PFNA组的术中出血量较DHS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少(P均<0. 05);(3) DHS组的术后卧床时间显著高于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均<0. 05);(4) DHS组末次随访的治疗优良率显著低于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P均<0. 05)。结论:PFNA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具有术中出血少、术后卧床时间短、疗效确切的优点,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闫红旗  张保  叶猛 《安徽医学》2015,36(9):1114-1115
目的:评价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方法与疗效。方法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2008年3月至2013年6月应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不稳定转子间骨折79例,骨折类型按Evans-Jenson分类:ⅡA 26例,ⅡB 29例,Ⅲ20例,Ⅳ4例。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20个月,平均15个月,随访期间3例死于急性心力衰竭,3例出现患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术后Harris评分:优56例,良15例,可5例,优良率为93.5%。结论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是治疗老年股骨转子间不稳定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16.
李德平 《吉林医学》2014,(23):5141-5142
目的:观察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手术早期治疗效果。方法:选择36例加长柄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患者。手术方式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术后功能采用Harris评分评价。结果:本组3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4~26个月,平均17个月。根据Harris评分:优18例,良9例,尚可5例。患肢功能总的优良率为84.4%。结论:采用加长柄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效果好,可尽快地恢复伤肢活动功能、减少并发症,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7.
锁定加压钢板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36例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新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股骨上端锁定钢板固定治疗的术中观察及术后短期随访,分析锁定钢板是治疗老年转子间骨折的有效方法。结果:采用锁定钢板治疗36例老年股骨转子间骨折,术中操作简单,术后固定可靠。结论:老年转子间骨折常合并骨质疏松,锁定钢板可能是治疗此类疾病的新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8.
陈世友  张超  何宝丰  张达辉 《西部医学》2012,24(10):1907-1908,1911
目的探讨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患者股骨转子间粉碎性骨折的方法及疗效。方法本组35例老年股骨颈粉碎性骨折病人,骨折类型按AO分型,A2型25例,A3型10例。患者多合并内科疾病,相关内科协同治疗后,对所有患者采用标准人工骨水泥、人工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术后早期进行康复锻炼。结果 35例患者术后均一期愈合,无感染及手术并发症死亡.按Harris评分标准:优16例,良14例,优良率85.6%。结论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可早期下地行走、关节功能恢复快、近期效果满意,是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一种理想手术方式,但掌握手术适应证及操作要点是关键。  相似文献   

19.
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5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观察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高龄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2-2007年采用双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高龄(>70岁)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52例.并进行随访观察其疗效.结果经过6~20个月随访,患者在术后2~7 d(平均3 d)下地负重行走,术后3~6个月恢复到术前肢体功能,无术后疼痛、人工关节脱位及假体松动情况发生.结论对于>70岁股骨转子间骨折尤其是合并有骨质疏松的患者,建议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可以早期恢复肢体功能、早期下地、减少术后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对我科54例平均年龄在83岁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施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前合并疾患的护理和术后并发症的预防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所有高龄患者均安全渡过围手术期,术后均能借助拐杖或助行器行走。结论: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围手术期护理难度大,危险性高,只要护理措施切实有效,也能取得满意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