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目的:文章通过对余姚市梨洲镇近5年围产儿死亡情况及影响因素的调查分析,明确该乡镇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以便提出必要的干预措施,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2006-2010年在该院分娩的所有围产儿死亡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统计学方法采用χ2检验。结果:2006-2010年5年间该院分娩围产儿死亡率为12.33‰;流动人口与本地户籍的围产儿死亡构成比差异有显著性;死产病例全部为流动人口;死胎主要原因为胎儿畸形、脐带胎盘因素、母体疾病、胎膜早破,死产主要原因为家庭分娩、脐带脱垂、子宫破裂和早产,早期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为早产、新生儿窒息、出生缺陷、胎盘早剥等;死亡病例中分娩孕周小于37周的占55.89%,其中孕34周前分娩25例,占65.79%。结论:流动人口围产儿死亡是导致医院围产儿死亡率高于本地区围产儿死亡率的主要原因;胎儿畸形是死胎明确病因中的首位;早产是新生儿死亡的首位原因。需加强流动孕妇管理,加强宣传教育,把国家免费发放叶酸和分娩补助政策落到实处,加强分娩救助,提高流动孕妇的产前检查率和住院分娩率;规范产前检查,提高胎儿产前畸形筛出率及必要的产前诊断方法,及早预防和减少胎儿畸形的发生,及早诊断胎儿畸形;提高围产儿死亡的病理诊断水平以明确病因;产、儿科配合,提高新生儿窒息复苏水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内死胎发生的原因,寻找有效的干预对策,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对我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收治的76例孕满28周的胎儿宫内死亡病例的死胎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胎儿宫内死亡原因分类依次为妊娠合并症24例,占31.58%;脐带因素20例,占26.32%;胎盘因素17例,占22.37%;胎儿因素15例,占19.74%。胎儿畸形是宫内死胎的主要致死原因。结论加强产前保健、监护和高危妊娠管理,积极防治妊娠期合并症、并发症,正确估计胎儿成熟,适时终止妊娠,是减少胎儿宫内死亡发生率和围产儿死亡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3.
围产儿死亡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萧山区围产儿死亡原因与相关影响因素,制订干预措施。方法分析萧山区2004年73例围产儿死亡监测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6.19‰,其中出生满7d内新生儿死亡占17.81%,死胎占78.08%,死产占4.11%。性别间围产儿死亡率,男性6.70‰,女性5.64‰。围产儿死因前5位依次为出生缺陷、脐带及胎盘因素、原因不明、胎儿因素、新生儿疾病。结论积极倡导欲婚男女自觉接受婚前、孕前健康检查和卫生指导,重点做好遗传病、传染性疾病筛查和优生知识的普及工作,科学地补充叶酸、碘等营养素,避免接触有害因素。大力宣传和普及孕中期产前诊断适宜技术,及早发现先天性缺陷,及早(小于28周)终止妊娠。推广孕期家庭自我监护,建议将脐带异常因素列入高危妊娠管理的范畴。  相似文献   

4.
超声测定脐带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与胎儿结局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彩超测量脐带不同位置的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预测脐带过度扭转,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降低脐带因素致死率。方法选择我院住院的产妇184例,孕37~41周,以脐带起始段、中间段、入胎盘段三段来测量脐带螺旋距离及脐动脉血流参数,并进行分析,对胎儿出生后的脐带进行解剖测量,脐血血气分析,新生儿Apgar评分。结果超声诊断脐带过度扭转和产后解剖诊断脐带过度扭转结果吻合率为91%;脐带扭转螺距值越小(<2.0)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增高(>3.0),胎儿宫内窘迫发生的机会越大,新生儿1minApgar评分越低,脐血PH<7.2越多见。利用超声测量脐带三段螺距值可以早期诊断脐带螺旋程度,发现过度螺旋和螺旋不良,指导分娩方式,采取必要措施,减少死胎发生。结论彩超测量脐带不同部位的螺距值及脐动脉血流S/D比值对减少脐带因素导致围产儿的死亡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及干预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红娟  马冬梅 《中国妇幼保健》2006,21(18):2536-2537
目的:通过对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探讨相应对策,以降低围产儿死亡率。方法:回顾性分析围产儿死亡病例(69例)的相关资料。结果:围产儿死亡率为14.46‰。死亡原因依次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不明原因引起的死胎、死产,早产,脐带因素。结论:要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必须加强孕期管理,采取干预措施,避免畸形儿进入围产期;加强高危孕妇管理,积极防治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加强围产期监护,提高产科质量。  相似文献   

6.
脐带是胎儿和母体间进行营养与代谢物质交换的通道。脐带的组织结构简单,但发生了组织结构改变或机械性受压,则可影响胎儿一胎盘循环,导致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窘迫及死胎。因此,脐带因素对围产儿的影响广泛受到了重视。在脐带因素中,脐带扭转的发生率虽然低,但对围产儿的预后影响较大,现将我院42例脐带扭转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其对围产儿的影响。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我院在1990年1月~1996年12月间发生脐带扭转42例。年龄最大39岁,最小22岁;其中初产妇引例,经产妇8例。孕周最小ZZ矿产周,最大414周,平均37十周。其…  相似文献   

7.
160例围产儿死亡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围产儿死亡原因 ,明确围产期保健重点。方法 选择 1998年 1月~ 2 0 0 3年 1月16 0例死亡围产儿病例进行回顾性分析 ,研究围产儿死亡因素及死因构成比。结果 多发畸形、大腹儿等占首位 ,有 85例 ,比例为 5 1 13% ;其次为重度妊高征、胎盘早剥及脐带因素、早产、梅毒等。 16 0例围生儿死亡中 ,通过定期产检发现畸形和严重妊娠合并症而终止妊娠引产者 2 1例 ,占 13 12 % ,不定期检查者 4 5例 ,其余94例孕妇均未进行产检 ,导致晚孕畸形死胎或足月分娩后甚至手术产后新生儿死亡 ,或重度妊高征、先兆子痫致死胎、死产等 ,给产妇造成生理、心理创伤 ,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负面影响。结论 严格认真的围产期保健是确保母婴安全的最佳手段 ,加强围产期保健 ,及时诊断处理各种胎儿畸形及妊娠合并症 ,能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减少缺陷儿出生、提高人口素质。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并总结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高危因素。方法:收集1986年1月~2003年3月间的285例多胎妊娠(双胎妊娠275例,3胎妊娠10例)共580例围产儿,总结其围产期主要并发症及围产儿预后;并以1993年和2002年共计2 453例单胎妊娠的并发症作为对照,分析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结果:①多胎妊娠并发症高,主要为早产、胎膜早破、妊高征及贫血,与单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发生率是58.6‰(34/580),较同期的单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率明显升高。死胎与早期新生儿死亡各占50.0%。死胎中有致死性畸形4例,双胎输血综合征死亡3例,原因不明10例;新生儿死亡中有2例致死性畸形,其余15例均为早产儿,平均孕周为31.5周,新生儿死亡主要原因:早产儿肺出血、新生儿肺透明膜病(RDS)、感染、心衰;除外畸形,围产儿体重与围产儿死亡关系最为密切。③规律产前检查与无规律产前检查组比较,妊娠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围产儿死亡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多胎妊娠并发症较单胎妊娠并发症明显增加,早产是多胎妊娠围产儿死亡的主要影响因素,加强产前保健对延长孕周、增加胎儿体重、减少新生儿并发症,从而降低多胎围产儿死亡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率、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为控制围产儿死亡、制定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桐乡市2003-2012年期间妊娠满28周至出生后7天内的死亡围产儿共671例的死亡原因及相关因素进行回顾分析。结果围产儿死亡率8.09‰(671/82987)。死胎、死产及7天内新生儿死亡分别占59.46%、4.92%和35.62%。死亡原因前3位依次为出生缺陷(246/726)、脐带胎盘异常(118/726)、胎儿因素(95/726)。结论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关键是降低7天内新生儿死亡,重点是提高产科质量和新生儿复苏技能,加强孕中期出生缺陷筛查。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脐带因素导致死胎的原因,寻找相应的解决措施,以降低围生儿病死率.方法 回顾性总结123例脐带因素导致死胎的临床资料,分析主要死亡原因.结果 123例死胎中,脐带异常类型为脐带缠绕69例(56.10%),脐带扭转18例(14.63%),脐带脱垂10例(8.13%),脐带打结8例(6.50%),脐带缩窄8例(6.50%),脐带水肿5例(4.07%),脐带前置血管破裂5例(4.07%);出现胎动异常81例(65.85%),其中胎动消失68例,胎动增多7例,胎动减少6例.结论 多种脐带因素可导致胎儿宫内死亡,且大部分会出现胎动异常,加强孕期监护可有效地降低死胎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