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微透析技术及其在脑内药物转运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透析(microdialysis)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发展起来的生物样品采技术,在生命科学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此技术是将灌流取样和透析技术结合起来的新技术,适用于组织及深部脏器的生化和代谢研究,可以组织损伤极小的情况下准确、动态地观察活体组织间待测物质的变化,因此广泛应用于神经科学的研究中[1,2].  相似文献   

2.
微透析技术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透析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动态生物取样技术,具有“活体、微创、实时、高效”等特点,其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实现了连续取样和动态测定,可进行微量的定性、定量分析。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准确校正,是测定生物体中待测组分确切浓度的关键步骤,可提高大分子、难溶性物质的回收率,使微透析的应用更为广泛。本文对微透析探针回收率的影响因素、校正方法以及近年来提高回收率所取得的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3.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是一种微创并可连续在线动态监测活体内完整细胞间液物质如生化物质的方法,可从分子水平研究疾病靶组织内有关物质的变化。应用微透析研究不同疾病下生化物质的规律性变化,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及预后提供大量重要信息。近年来,微透析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各类疾病的监测,为临床提供了一种全新的监测和治疗手段。本文就微透析技术监测不同生化物质在疾病治疗方面的应用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微透析(microdialysis,MD)技术最初是由Delgado和Ungerstedt所设想,他们打破传统的生物传感器思维,使生化分析由体内转移到体外进行.1966年,Bito将含有6%葡聚糖的透析膜袋插入犬的大脑半球,10 w后取出分析袋中氨基酸的含量.20世纪70年代,此技术成形为现代MD,灌注液在置入脑组织的半透膜导管流动的过程中与脑组织间液(ECF)之间相互渗透,从而实现对脑组织间液的连续取样.  相似文献   

5.
目的 研究钙拮抗剂异搏定在离体肾保存中对肾细胞的保护作用。方法 日本纯种大耳兔,手术切取双肾,将离体肾置于4℃的HCA灌洗液中保存24h,检测肾细胞线粒体内总钙和肾组织三磷酸腺苷(ATP)的含量。结果 与肾脏切取后立即检测相比,保存24h后肾细胞线粒体内钙浓度明显上升,ATP则下降;保存液中加入钙拮抗剂异搏定(VP)后,上述现象可得以显著抑制。结论 在离体肾保存过程中,钙拮抗剂异博定能阻止钙进入细胞线粒体内,该现象可能具有保护离体肾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通过监测亲体肾移植术后早期动脉血、移植肾组织及皮下组织葡萄糖的浓度及变化,寻找三者间的相关性,及早发现术后并发症。方法9例终末期肾病行亲属捐肾肾移植术的患者人选本研究,肾移植手术完成时在移植肾上极的皮质内及切口附近皮下各放置一根微透析管进行微透析,每1小时平衡交换后,透析液行葡萄糖分析,并同时点行外周动脉血葡萄糖监测。监测持续时间中位数为111(62—211)h。结果术后最初12h内动脉血、移植肾组织葡萄糖浓度均明显高于12h后(P〈0.05),皮下组织葡萄糖浓度与12h后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0.243);动脉血、移植肾组织及皮下组织三者间葡萄糖水平两两相关,但动脉血与移植肾组织二者间葡萄糖水平相关性良好(r=0.82)。结论①微透析技术可用于持续监测移植肾术后早期的葡萄糖变化,操作简单安全。②动脉血、移植肾组织及皮下组织三者之间葡萄糖有相关性,且血葡萄糖与肾脏组织葡萄糖水平相关性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脑微透析探针置入大鼠海马后组织间液葡萄糖、乳酸水平的动态变化,以探讨合适的探针置入平衡期。方法:使用微透析系统在探针置入大鼠海马后,于自由活动状态下连续取样,每20 min取样一次,连续进行5 h,并检测葡萄糖、乳酸水平变化。结果:海马葡萄糖和乳酸水平在探针置入后都出现升高,探针置入20 min后,细胞间液葡萄糖、乳酸水平分别为462.92±96.45μmol/L、3.28±0.77 mmol/L,置入5 h后葡萄糖、乳酸水平分别为257.58±44.54μmol/L、1.36±0.28 mmol/L。结论:脑微透析探针的置入可引起大鼠海马葡萄糖、乳酸水平升高,在进行实验取样时探针置入后应至少应选择60 min作为平衡期。  相似文献   

8.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外有关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介绍了微透析取样技术的原理、组成以及微透析探针的类型,重点介绍了在体微透析取样技术在动物和人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表明微透析取样技术在药代动力学中的应用具有广阔的前景.  相似文献   

9.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活体细胞外液生化物质采样技术,因其独有的微创性和取样连续性,被广泛用于脑组织各种病理生理现象的探索性实验、脑内神经生物化学的监测以及药物代谢的研究。本文就微透析技术在脑组织研究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0.
目的:介绍一种自创手工工具制作大鼠微动脉石蜡组织芯片的简易方法。方法:用自创手工工具将肾性高血压大鼠模型肠系膜微动脉构建成石蜡组织芯片并HE染色。结果:HE染色,肉眼观其组织芯片阵列整齐,方位标志明显易识别;镜下血管及微动脉组织结构完整。结论:组织芯片技术可应用于实验动物微小组织标本的制备,极具应用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1.
肾纤维化是肾实质逐渐瘢痕化,肾功能逐渐丧失的病理过程。作为各种肾脏疾病的后期改变,肾纤维化严重影响着患者的预后。因此,延缓及逆转肾纤维化的进展是慢性肾脏病(CKD)的重要治疗目标。腺苷是细胞外的一种小分子核苷,近年来发现CKD患者肾组织间隙腺苷浓度与纤维化程度相一致,提示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纤维化中发挥了重要的调节作用。细胞膜上主要有4种腺苷受体亚型,A1AR、A2AAR、A2BAR与A3AR。这4种腺苷受体在肾组织的分布以及相应的生物学效应有很大的差异,不同的腺苷受体可以促进或抑制肾纤维化的病变进展。并且,腺苷信号通路在肾组织内与其他信号通路相互联系,共同调控肾损伤修复以及CKD患者肾纤维化的进展。因此,腺苷信号通路可能成为治疗肾纤维化的重要靶点,但是其具体信号作用及下游通路仍有待更多的研究。此外,中医药对腺苷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也是中医药治疗CKD的重要作用机制,有待于进一步的探索与证实。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膜透析患者血清维生素C含量与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相关性。方法:2016年1月~2017年1月间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接受腹膜透析治疗的患者96例作为腹膜透析组,同期在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进行体检的健康志愿者50例作为正常对照组。检测两组研究对象外周血中VitC、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相关指标的含量,采用Pearson检验评估腹膜透析患者血清VitC含量与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的相关关系。结果:腹膜透析组患者外周血中VitC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外周血中肾性贫血相关指标血红蛋白(Hb)、红细胞数(RBC)、总铁结合力(TIBC)的水平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氧化应激指标LHP、髓过氧化物酶(MPO)、晚期氧化蛋白产物(AOPPs)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低于正常对照组;血清中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白介素(IL)-6、IL-8、IL-10、IL-13的含量高于正常对照组。腹膜透析患者血清中VitC含量与Hb、RBC、TIBC、SOD、GSH-Px的水平呈正相关,与LHP、MPO、AOPPs、CRP、IL-6、IL-8、IL-10、IL-13的含量呈负相关。结论:腹膜透析患者血清VitC含量降低,且具体含量与机体肾性贫血、氧化应激、微炎症状态严重程度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3.
基于人工肾透析过程的一维非稳态微Krogh模型,考察了人工肾透析过程中,三种血液循环模式下人工肾的传质情况,模拟了各种血液循环模式下可渗透溶质的清除率随时间的变化趋势以及透析时间随血液量的变化曲线,从而得出了一种最优的血液循环模式.本文模拟结果对临床提高人工肾的透析效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微透析技术(microdialysis)是一种微创且能连续监测活体内完整细胞间液物质,如神经递质及其他活性物质动态的方法,特别适合于深部组织和重要器官的活体生化研究;目前,已成为实验神经生理学和神经化学的重要研究工具之一。文中就微透析技术在神经外科的应用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临床疗效。方法: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我院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48例,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普通血液透析,每周透析3次,每次透析约4h)和观察组(组合型人工肾血液透析,每周组合型人工肾透析1次、普通血液透析2次,透析时间均为4h),每组各24例,对两组治疗后血红蛋白(Hb)、血细胞比容(Hct)、血β2微球蛋白(β2MG)、甲状旁腺激素(iPTH),进行观察和比较。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β2MG、iPTH水平明显降低,Hb、Hct水平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组合型人工肾治疗血液透析肾性贫血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6.
肾组织活检是近代用以了解诊断肾脏疾病的一种穿刺技术,目前世界各地已将这项技术普遍应用于临床。经皮肾活检对原因不明的小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明确病因,并根据病理类型选用适当的治疗方案、改善预后有着重要的意义。现将我科1991年1月—1997年10月...  相似文献   

17.
微透析技术是一种优良的活体取样方法,微透析样品量少、浓度低的特点对建立分析方法提出了极大挑战,因此将微量取样技术与灵敏度高的分析技术的联用,可获得对活体内的一些组分的实时、连续、在线的检测。基于非分离的方法可用来在某一时间点对某一物质进行测定,包括生物传感器、免疫测定、质谱等。基于分离的方法可在线检测多种物质,包括高效液相色谱、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等。微量取样技术与现代分析技术联用已成为生物学、医学、药学研究的强有力手段。  相似文献   

18.
《黑龙江医学》2018,(4):334-335
目的对比分析在肾结石的治疗中分别运用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的疗效。方法随机选取解放军第159医院2010年3月—2016年3月间收治118例确诊为肾结石的患者,并将其平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给予观察组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照组采用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对比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的结石清除率、住院时间、血红蛋白下降值及灌注液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手术时间显著短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的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较对照组少(P<0.05),两组术中出血量及并发症的发生率统计学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与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治疗肾结石优势各异,碎石效果均良好,微通道经皮肾镜碎石术的出血量及并发症均较少,安全性较高,更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9.
急性肾功衰竭以往病死率较高,其中约30%死于急性肾功衰竭的尿毒症及其并发症.如水过多、高血钾或感染等.近年来.由于透析疗法的应用.急性肾功衰竭的病死事己明显下降.透析能迅速消除体内的水潴留,降低血钾.解除尿毒症症状,因此.透析疗法在急性肾功衰竭的治疗中具有重要怍用.腹膜透析设备简单.操作易掌握.安全有效,值得推广.现将我院儿科近年进行腹膜透析的6例急性肾功衰竭病儿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介绍了人工肾的发展史、临床应用、选购和发展趋势。随着高新技术和透析原理的深入研究,透析技术目前已从血液透析演变为血液净化,拓宽了其临床应用范围。组织工程、基因工程、细胞技术的引入,可望生产出易携带或可移植的生物人工肾,可完全替代肾脏功能,减少肾脏衰竭患者的死亡率。成为人工肾发展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