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萍  李炜 《浙江预防医学》1998,10(10):615-615
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病死率高。我院新生儿科应用机械通气抢救治疗新生儿特发性呼吸窘迫综合征(RDS)获得较好效果,现就早期临床诊断及应用人工呼吸机抢救指征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2.
机械通气应用于临床已有60多年的历史。自1967年Adlkudl应用呼气末正压通气(PMP)后,机械通气已成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的主要治疗手段。由于机械通气改善了患者心、脑、肾、肝等脏器供氧和机体内环境,为其功能恢复创造条件,  相似文献   

3.
对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患者的成功救治工作进行回顾,着重分析机械通气的应用过程,总结使用肺保护性机械通气、肺复张术等经验。  相似文献   

4.
创伤性ARDS发生指数动态监测在胸外伤救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讨应用创伤性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发生指数(I值)动态监测胸外伤救治的临床意义,对96例胸外伤进行了72h评分,观察I值的动态变化与疗效的相关性。结果发现平均I值为8.69,I值评分随救治整体升高;5例死亡者全部集中在72hI值〈-2范围内(5.21%)。说明I植在胸外伤救治中动态监测是可行的,利用I值可快速区分病情的危重程度,并为临床治疗提供量化依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机械能简化公式指导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已行机械通气治疗且在适度镇静下人机配合良好的24例ARDS患者进行自身对照试验。使用迈瑞V800呼吸机(该呼吸机可直接使用几何法测得机械能值)进行机械通气,设定参数值。利用简化公式计算机械能得到人工计算值,与呼吸机直接测量值进行Bland-Altman图分析,以验证简化公式的临床价值。结果 ARDS患者行机械通气时使用简化公式计算的机械能值与几何法测得的机械能值满足一致性要求(2种方法的差值满足正态分布,其散点分布在"差值均数±1.96×差值标准差"的95%一致性界限内)。结论机械能的简化公式可直接应用于临床,用于指导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  相似文献   

6.
两种机械通气模式治疗30例ARDS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张勇 《现代医院》2007,7(5):45-46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7.
笔者所在科自2004年1月应用呼吸机抢救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共75例,治愈出院50例,自动出院7例,死亡18例。近4年治愈有明显提高,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重症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的针对性护理体会。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3年6月收治的重症肺炎ARDS患者48例,应用机械通气治疗,并给予针对性护理。结果 48例患者,救治成功33例,死亡13例,放弃治疗2例,救治成功率68.75%。结论合理设置呼吸机参数,确保气道的密闭性、做好人工气道的管理及俯卧位通气护理、精确的液体管理、合理的镇静及营养支持是救治成功的关键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9.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研究进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综述了近年来有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机械通气治疗的研究进展, 如呼吸末正压通气、容许性高碳酸血症通气、压力控制反比通气、液体通气、压力支持通气、体外膜氧合技术、高频通气、压力释放通气、双相气道正压通气等, 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
ARDS的护理     
胡大倩  祝丽娜 《冶金防痨》1990,3(3):229-230
  相似文献   

11.
陈艳娟  李定华 《中国妇幼保健》2005,20(13):1625-1626
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的有效性及临床价值。方法:对75例NRDS患儿进行机械通气治疗。结果:75例NRDS患儿中治愈50例(66.7%),死亡18例(24.0%),放弃治疗7例。较用头罩吸氧治疗NRDS有显著性差异。2000~2003年NRDS治愈率(77.8%)较1996~1999年NRDS治愈率(50.0%)明显升高;2000~2003年机械通气并发症较前4年亦明显降低。结论:以机械通气为主的综合治疗是提高NRDS抢救成功率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2.
大黄联合机械通气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大黄联合人工机械通气在救治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中的作用。方法60例ARDS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给予以人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治疗组30例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大黄治疗。结果成功救治52例,死亡8例,发生并发症4例,大黄联合治疗组所需机械通气时间明显短于未用大黄组。结论救治ARDS,采用大黄联合机械通气可明显缩短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13.
仇毅洲 《现代保健》2012,(16):126-127
目的 探讨机械通气联合东莨菪碱治疗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符合标准的80 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按随机加自愿的原则分成观察组(42 例) 和对照组(38 例),对照组采用以机械通气为主的常规综合治疗,观察组在常规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东莨菪碱治疗.结果 治疗14 d 后,观察组显效率为45.24%,总有效率为95.23%,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1.05%、78.95%(P〈0.05);两组均未发生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东莨菪碱联合机械通气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临床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呼气末正压(positive end-expiratory pressure,PEEP)是在患者机械通气时呼吸相末期维持气道处于正压状态,是治疗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最重要的措施之一.PEEP可防止肺泡萎陷,减少肺泡表面活性物质消耗,增加肺功能残气量,改善肺通气/血流比值,减少肺内分流,改善氧合及肺顺应性,减少肺泡反复开闭引起的剪切伤,从而提高ALI/ARDS患者的生存率[1].目前尚无明确最佳PEEP的选择方法.以前多以肺P-V曲线吸气支的低位拐点(low inflection point,LIP)设置PEEP,但随着对P-V曲线进一步研究及理解的深化,该理论已遭受质疑,需探索出其他选择最佳PEEP的方法[2].笔者就ALI/ARDS患者机械通气时最佳PEEP选择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以下综述.  相似文献   

15.
张勇 《现代医院》2007,7(3):40-41
目的比较两种通气模式机械通气治疗ARDS患者的效果。方法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SIMV+PEEP组和SIMV+PSV+PEEP组。观察各组患者上机后的血气变化。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采用SIMV+PSV+PEEP模式通气,可以迅速提高氧分压,降低二氧化碳分压。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SIMV+PSV+PEEP组与SIMV+PEEP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SIMV+PSV+PEEP是一种较好的通气模式,可以较好的改善患者的血气指标。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观察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并发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36例 SARS并发 ARDS患者应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无创机械通气治疗效果进行评价。结果  2 2例治愈 ,其配合 BIPAP呼吸机治疗连续7d以上 ,平均每日治疗时间大于 2 2 h,治疗后 Sp O2 和 Pa O2 显著上升 (P <0 .0 5 ) ,临床症状明显好转 ,气促紫绀减轻 ,呼吸频率减慢 ,心率减慢。14例死亡。结论 早期足量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配合无创机械通气对于支持 SARS并发 ARDS患者的呼吸功能十分必要。其能减轻呼吸肌疲劳 ,促使呼吸频率减慢 ,改善肺泡通气 ,有效地纠正低氧血症及 ARDS,促进炎症快速吸收 ,降低病死率 ,提高治愈率。进行无创正压机械通气治疗无效者 ,需及早进行有创持续机械通气治疗  相似文献   

17.
彭芬  吴华莉  田鹏 《中国妇幼保健》2014,(33):5530-5532
目的:比较经鼻间歇正压通气(NIPPV)与机械通气(SIMV+PC模式)对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治疗情况。方法:将68例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NIPPV)和对照组(SIMV+PC模式),两组均给予常规支持对症治疗,并应用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治疗。比较两组血气分析指标、氧合指数(OI)、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经过24 h、48 h的监测,两组Pa O2、Sa O2、Pa CO2、Fi O2、OI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两组同时间比较,上述指标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氧疗时间、呼吸机使用时间均较对照组短(P<0.05),两组住院时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的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和气漏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治愈率为91.43%(32/35),对照组治愈率为84.85%,两组治愈率比较不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NIPPV与机械通气均能改善患儿的通气和氧合状态,与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相比,可以降低VAP和气漏发生率,降低氧疗时间,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8.
改良俯卧位机械通气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在机械通气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中改良的俯卧位头高脚低倾斜30°机械通气方法,相比常规的俯卧位机械通气的优点.方法 选择行机械通气的ARDS患者4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俯卧位组和倾斜俯卧位组,每组22例.患者平时持续30°半卧位,每天进行俯卧位机械通气1次,每次4 h.分别记录两组患者在俯卧位机械通气前、中、后血流动力学及呼吸等指标的变化,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 两种俯卧位机械通气后患者的氧合指数均有改善,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倾斜俯卧位组比较,俯卧位组体位改变后出现肺静态顺应性下降[2h时(25.6±5.8)ml/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37.2±20.5)ml/cm H2O],平均气道压上升[2 h时(18.5±3.9)cm H2O比(15.6±5.3)cm H2O],心率增快[2 h时(112.0±16.2)次/min比(102.0±11.3)次/min],平均动脉压下降[2 h时(86.0±6.7)mm Hg(1 mm Hg=0.133 kPa)比(93.5±7.5)mm Hg],中心静脉压上升[2 h时(15.5±3.3)cm H2O比(12.6±4.3)cm H2O];这些改变在俯卧位期间持续存在(P<0.05),恢复30°半卧位后1 h消失.结论 改良的俯卧位通气,既有俯卧位改善氧合的作用,又可以避免俯卧位对肺静态顺应性和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杨晓彤 《中国妇幼保健》2007,22(12):1631-1632
目的探讨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RDS)常频机械通气常见并发症的发病特点和预防策略。方法调查2000年~2005年5年间收治的48例NRDS行常频机械通气的资料。结果48例患儿中47例发生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97.9%,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30例,气漏2例,动脉导管开放(PDA)5例,颅内出血10例,肺出血3例,BPD1例,最常见并发症为VAP,VAP的发生与上机时间呈正相关。治愈36例,死亡6例,放弃并出院6例,治愈率75.0%。结论NRDS常频机械通气并发症发生率高,其中VAP为最常见的并发症,与机械通气时间密切相关。做好消毒隔离,加强气道管理,及时调整呼吸机参数,尽快撤机是降低机械通气并发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行机械通气治疗的临床护理对策。方法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24例行机械通气治疗,探讨临床护理有效措施。结果24例患者死亡4例,病死率为16.67%,其中先兆期死亡1例,早期死亡2例,晚期死亡1例。治愈20例,治愈率为83.33%。存活者平均通气时间为(12.3±2.7)d。治疗前中心静脉压为(8.9±2.7)cm H2O,治疗后为(7.9±1.7)cm H2O,与治疗前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前PaO2(67.89±8.45)mmHg,治疗后PaO2(94.87±9.03)mmHg,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SaO2(88.74±4.02)%,治疗后(95.23±3.87)%,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PaO2/FiO2为(134.02±20.42),治疗后(260.31±26.04),与治疗前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行机械通气配合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有效的控制肺部感染的发生率,减少住院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