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CD2相关蛋白 (CD2AP)是 1998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分子量约 80kD、富含SH3结构的连接蛋白 ,通过其SH3结构与CD2受体胞浆结构域的结合 ,促进T细胞与抗原呈递细胞的黏附 ,从而起到促进抗原呈递的作用。近年来的研究发现 ,CD2AP也是重要的足细胞分子 ,通过参与细胞骨架组装、蛋白质降解、作为信号分子参与信号转导及免疫辅助等功能 ,CD2AP与肾小球性蛋白尿的发生密切相关 ,是维持肾小球滤过屏障生理完整性的重要成分之一。但迄今为止相关研究主要集中于CD2AP基因完全敲除或单倍体不足的动物模型 ,其与人类肾小球疾病的关系尚待进一步阐明。  相似文献   

2.
CD2相关蛋白在肾小球滤过膜中的生理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CD2相关蛋白(CD2AP)是近年来在肾小球足突裂孔隔膜发现的连接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形成特异性细胞黏附。CD2AP的作用主要是将nephrin锚定于细胞骨架上,对维持肾小球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CD2AP参与维持裂孔隔膜的结构。先天性肾病以及多囊肾性疾病中裂孔隔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大量蛋白尿。CD2AP的发现为深入阐明蛋白尿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3.
CD2相关蛋白(CD2AP)是近年来在肾小球足突裂孔隔膜发现的连接蛋白,为免疫球蛋白超家族成员之一,参与形成特异性细胞黏附。CD2AP的作用主要是将nephrin锚定于细胞骨架上,对维持肾小球的完整性起重要作用。CD2AP参与维持裂孔隔膜的结构。先天性肾病以及多囊肾性疾病中裂孔隔膜完整性破坏导致大量蛋白尿。CD2AP的发现为深入阐明蛋白尿形成机制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CD2AP基因位于染色体6p12.3,编码CD2相关蛋白(CD2AP)。CD2AP对于维持肾小球足细胞裂孔隔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具有重要作用。CD2AP基因突变所致激素耐药型肾病综合征(SRNS)呈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或常染色体显性遗传。CD2AP基因纯合突变导致早发型SRNS。CD2AP基因杂合突变可以增加患肾小球疾病的...  相似文献   

5.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是新近发现的肾小球足细胞分子,定位于足细胞裂孔隔膜,与nephrin、podocin和CD2AP存在共定位分布,共同参与信号转导,并维持足细胞正常的结构和功能。TRPC6基因突变可以导致常染色体显性家族性局灶节段性肾小球硬化,患者表现为大量蛋白尿和足细胞损伤,体外试验也表明其高表达可通过增加钙离子内流损伤足细胞,说明TRPC6与蛋白尿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现将阐明TRPC6在足细胞损伤中的作用,有望为肾脏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相似文献   

6.
Nephrin的锚定     
足细胞裂孔隔膜在肾小球滤过中起着重要作用,由NPHS1基因编码的Nephrin为裂孔隔膜拉链样结构的主要组成成分,它在足细胞中的锚定牵涉Nck衔接蛋白、NEPH1、CD2AP、podocin、CASK等众多蛋白质分子的参与,其锚定机制的明确有利于对蛋白尿成因更深层次的理解,能为肾脏疾病的临床防治开辟更加广阔的空间.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原发性肾病综合征(PNS)患儿肾组织CD2AP蛋白和mRNA的表达,探讨其与足细胞损伤的关系。方法以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上海市儿童医院收治的PNS且行肾活检的病例为PNS组,以同期我院行泌尿系统肿瘤切除患儿为对照组,取远离肿瘤并病理确认为正常肾组织。PNS组和对照组均行常规切片染色,光镜观察肾脏组织病理改变,电镜观察足细胞的结构变化,分别采用q PCR和免疫组化测定肾组织CD2AP mRNA和蛋白的表达。PNS组CD2AP mRNA表达与血清白蛋白(ALB)、SCr、三酰甘油(TG)、胆固醇(TC)、补体C3、24 h尿蛋白定量和肾小球滤过率(e GFR)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PNS组18例、对照组11例进入分析,两组性别和年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PNS组肾组织CD2AP蛋白的表达较对照组降低,(1.302±0.885)vs(2.24±1.18),P0.05,且病理表现为局灶节段性硬化(FSGS)的PNS患儿CD2AP蛋白表达最低。2PNS组肾组织CD2AP mRNA的表达较对照组下调,(0.008 58±0.006 12)vs(0.019±0.012),P0.05。3PNS组肾组织CD2AP mRNA表达与血清TG(r=-0.527,P0.05)、24 h尿蛋白定量(r=-0.602,P0.01)呈负相关,与肾组织CD2AP的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788,P0.01),而与血清Alb、TC、补体C3、GFR和SCr无显著相关性。结论 PNS患儿肾小球足细胞中CD2AP的蛋白和mRNA表达降低,特别是病理表现为FSGS的患儿,可能对足细胞病变的诊断有一定帮助。CD2AP的表达量可能与PNS临床指标相关。  相似文献   

8.
血管形成因子(ANGPT)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ANGPT-1,2,3,4等,其通过Tie受体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的生成、成熟和修复,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肾组织ANGPT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潜在调节因子,在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和调节肾小球通透性等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NGPT表达异常在多种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ANGPT有可能成为治疗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球毛细血管损害相关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9.
CD44与肾脏疾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CD44是细胞黏附分子的重要成员之一,其分布广泛,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近来研究发现CD44参与许多肾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炎症细胞的浸润,新月体的形成、系膜细胞的增殖、肾小管间质损伤以及肾移植排斥相关。进一步探讨CD44在不同肾脏损伤中的作用,对于阐明肾脏疾病的发病及进行性进展的机制和指导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未致敏T细胞的活化至少需要两种信号,只有在两种信号同时存在时,T细胞才能有效活化、增殖,进而分泌细胞因子或发挥细胞毒性作用.第一信号由T细胞受体识别抗原产生,经CD3分子将信号传导至细胞内;第二信号是非抗原依赖性的“协同刺激信号”,它是由抗原呈递细胞或靶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与T细胞表面的协同刺激分子受体相互作用而提供的.这些协同刺激分子中最重要的是抗原呈递细胞表面的B7分子和T细胞表面的CD28、细胞毒T细胞抗原-4.  相似文献   

11.
足细胞即肾小球脏层上皮细胞,参与肾小球结构和滤过功能的维持,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已发现足细胞转录因子参与了肾脏的分化发育,和一些遗传性肾病、慢性肾小球疾病进展、肾脏肿瘤等的关系密切。其中研究较多的是足细胞转录因子WT1、PAX2、LMX1B、Pod1、Kreisler和Mf2。研究足细胞转录因子和肾脏疾病的关系,有助于进一步阐明肾脏疾病发病的分子机制,可能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机体特异性免疫应答是一个需要一系列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共同参与的异常复杂的过程,这些免疫细胞及分子之间相互调节又相互制约。目前大多数肾脏疾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B7(CD80)位于调节CD4+和CD8+T细胞的抗原提呈细胞上,通过与细胞上的糖蛋白CD28结合发挥信号传递作用、增强或放大免疫反应的功能,或者与细胞毒性T细胞蛋白-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 CTLA-4)结合后抑制免疫应答。通常肾组织不表达或低表达B7,然而某些肾小球疾病的发生与B7的增加有关,其降低了足细胞附着肾小球基底膜的能力,增加炎症反应及肾脏纤维化。当B7与CTLA-4相结合时,免疫反应就会被减弱。因此通过阻断CD28或增强CTLA-4信号可能阻止疾病的发生。该文就共刺激分子B7/CD28在足细胞损伤、原发性肾小球肾炎、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等肾脏疾病的发病机制中的作用,以及B7阻滞剂在部分肾脏疾病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3.
LCH的细胞起源传统认为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Langerhans cell histiocytosis,简称LCH)是表皮朗格罕细胞(Langerhans cells,LCs)增殖性疾病。LCs是定居于表皮的树突状细胞(DC),其表型特征包括: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II的低表达、CD11 c的中度表达和凝集素 langerin (CD207)的高表达。CD207是近年来新发现的LCs标志物,能诱导胞浆Birbeck颗粒的形成,对 LCs 具有高度特异性[1]。LCs表达的趋化因子受体CCR6,与表皮角化细胞分泌的配体CCL20相互作用,维持LCs在表皮的静止状态。LCs被抗原激活后,摄取抗原并将其分解为抗原肽,与细胞表面MHC分子形成复合物,同时下调表达CCR6,上调表达 CCR7。CCR7与淋巴结细胞分泌的配体CCL19和CCL21结合,驱使活化LCs脱离表皮,迁移至淋巴结,将抗原呈递给淋巴结中的初始T细胞从而引发免疫应答[2]。LCs来源于胎肝的单核细胞和卵黄囊的巨噬细胞,而非髓系祖细胞[3]。LCH的病理性朗格罕细胞(pLCs)既表达存在于静止LCs的S-100、CD1 a、HLA-DR、CD11 c和胞浆Birbeck 颗粒等,又表达只有活化LCs才出现的CD2、CD11 b、CD24、CD44、CD54、CD58、CD80、CD86、GM-CSF受体!链、β1/β2整合素等;pLCs 同时表达趋化因子受体 CCR6和 CCR7或仅表达CCR6,丧失了向引流淋巴结迁移的功能,不能正常发挥抗原呈递作用。这些发现均提示pLCs的分化成熟缺陷[4]。新近 Allen 等对 LCH 和表皮的CD207+细胞进行了全基因表达谱的对照研究,结果在LCH的CD207+细胞上发现了2113个差异表达的基因,支持LCH的细胞起源不是表皮LCs,而是骨髓来源的DC前体细胞[5]。  相似文献   

14.
血管形成因子(ANGPT)是近年来被发现的一组生长因子,主要包括ANGPT-1,2,3,4等,其通过Tie受体作用于血管内皮细胞,参与血管的生成、成熟和修复,调节毛细血管的通透性。在肾组织ANGPF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的潜在调节因子,在维持肾小球毛细血管结构和调节肾小球通透性等诸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ANGPT表达异常在多种肾脏疾病发病机制中具有重要意义,因此,ANGPT有可能成为治疗与肾小球通透性增加或肾小球毛细血管损害相关疾病的一种新的治疗靶分子。  相似文献   

15.
单基因突变与儿童肾病综合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肾病综合征(Ns)是小儿泌尿系统疾病中的常见病之一.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近年来,随着分子遗传学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发现一些NS与足细胞相关蛋白编码基因突变有密切关系.这些基因包括NPHS1、NPHS2、ACTN4、WT1、CD2AP、NEPH1、TRPC6.现就这些基因突变引起的NS特点作了简单介绍.  相似文献   

16.
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是新近发现的先天性免疫重要的跨膜受体和信号传导受体,通过免疫细胞表面的TLR,机体能够识别保守的病原相关分子模式,刺激细胞因子生成,上调抗原呈递细胞共刺激分子表达,活化T细胞,在先天性免疫与获得性免疫间建立一个紧密相连的桥梁.TLR9是TLR家族中的一员,主...  相似文献   

17.
自噬是细胞利用溶酶体降解自身受损的细胞器和大分子物质的过程,是广泛存在于自然界中的一种生命现象,对于维持细胞结构及功能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参与多个生理及病理过程的PI3K/Akt信号通路是影响细胞自噬的重要信号通路之一。近年来研究发现,肾小球足细胞自噬活性水平以及足细胞病的产生都与PI3K/Akt信号通路存在密切关系。文章主要介绍肾小球足细胞自噬与PI3K/Akt信号通路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蛋白尿的主要发生机制是肾小球滤过增加和(或)肾小管重吸收障碍。近年来,对肾小球滤过屏障研究取得显著进展,内皮细胞表层和足细胞下间隙成为肾小球滤过屏障新组分,发现越来越多的足细胞分子与蛋白尿关系密切,主导或者参与了肾小球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瞬时受体电位阳离子通道蛋白6(TRPC6)是由TRPC6基因编码的瞬时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在人体内各组织或器官广泛表达,在肾小球足细胞也有表达。TRPC6与podocin、nephrin、ACTN4及CD2AP等多种裂孔隔膜(SD)蛋白相互作用共同维系肾小球足细胞的结构及功能。多因素作用导致肾小球足细胞损伤引起SD的足突融合是肾脏疾病最主要的形态学改变。该文就TRPC6生物学功能及其对肾脏疾病的影响作一简述。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小板来源的微粒 (PMPs)对人脐血CD34 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的作用效应。方法 采用免疫磁珠法分选出广州市妇婴医院 2 0 0 3年 4~ 6月提供的新鲜采集脐血中的CD34 细胞 ,与PMPs室温孵育15min至 1h。应用流式细胞术测定分选前、分选后以及与PMPs孵育后CD34 细胞的表面黏附分子 (CD4 1a ,CD6 1,CD6 2 p ,CXCR4 )的表达。比较PMPs作用前后CD34 细胞与脐静脉内皮细胞及黏连蛋白的黏附性。结果  ( 1)CD34 造血干 /祖细胞与PMPs孵育后 ,其黏附分子 (CD4 1a ,CD6 1,CD6 2 p ,CXCR4 )的表达显著增高。( 2 )这些黏附分子表达率有一定变化趋势 :分选后最低 ,全血次之 ,孵育后其表达率达到高峰。 ( 3)与PMPs作用后 ,CD34 细胞的黏附性明显增高 ,同时PMPs不改变CD34 细胞的集落形成能力。结论 PMPs与脐血CD34 细胞结合能增加其黏附性。有可能作为辅助物质应用到脐血干细胞移植当中 ,以促进脐血CD34 细胞的植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