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组成、治疗预后等临床特点.结果:47例治愈,治愈率94.27%,感染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常见病因,共29例(占58%),非感染因素17例(占38%),原因不明2例(占4%).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感染为主,也有围产期因素,母乳性黄疸增加.  相似文献   

2.
目的:了解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及预后等临床特点,为进行相关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8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母乳性黄疸48例(54.54%),感染21例(23.86%),围产因素17例(19.32%),原因不明2例(2.27%).结论: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病因以母乳性黄疸为主,感染及围产因素占重要地位,针对病因,采取综合治疗,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以提高防治水平。方法:对2009年1月-2010年1月我科住院的1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72例(42.86%),感染因素50例(29.76%),母乳性黄疸28例(16.67%),新生儿溶血病10例(5.95%),原因不明8例(4.76%)。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防治新生儿感染,正确指导母乳喂养,是降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有效措施。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减少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是防治的最终目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控制并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方法对钟祥市妇幼保健院2012年1月至10月产科出生资料完整的167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的病因、治疗加以回顾性分析.结果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67例(40.12%),感染因素40例(23.95%),母乳性黄疸36例(21.56%),溶血因素23例(13.77),其他1例(0.60%).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因素占首位,应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积极处理孕期疾病,加强围产相关危险因素的监测,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39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苏晓谦  蒋晓梅 《当代医学》2011,17(19):115-115,138
目的 分析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并早期干预,以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方法 对3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住院患儿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围产因素占第一位207例(53%),第二位是感染因素75例(19.2%),第三位是G-6PD缺乏症(12.3%),第四位是ABO溶血病(9.7%),母乳性黄疸和...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316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产因素137例(43.4%),感染因素89例(28.1%),新生儿溶血病47例(14.9%),原因不明43例(13.6%)。治愈292例,占92.4%,好转24例,占7.6%。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多种,加强围产期保健,早期发现、早期干预可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率;采用以蓝光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法疗效显著,可有效预防胆红素脑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中西医结合治疗新生儿黄疸85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以下简称高胆)的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效果及预后,重点分析本地区新生儿高胆的病因.方法:收集该院近期85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加以分析.结果:经蓝光照射、静滴白蛋白、口服药物等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治疗.治愈82例,治愈率为96.47%.高胆的病因为感染性因素46例(54.11%),非感染因素35例(41.18%),原因不明4例(4.71%).结论:新生儿高胆经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预后良好.本地区高胆红素血症原因以感染为主,围生期因素及母乳性黄疸占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病原因.方法:收集9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临床资料,分析病因及防治措施.结果:母乳性黄疸38例(42.2%),感染因素(包括败血症、吸入性肺炎、羊水污染、胎膜早破因素)18例(20.0%),头皮血肿、产时窒息、颅内出血12例(13.3%),溶血9例(10.0%),肝炎综合征4例(4.4%),呆小病1例(1.1%),不明原因者8例(8.9%).其中母乳性黄疸预后最好,肝炎综合征引起的黄疸预后最差.结论:防治高胆红素血症应注意其病因的防治.  相似文献   

9.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26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构成,为其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6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母乳性黄疸91例(35%),感染65例(25%),ABO溶血55例(21.2%),围产因素29例(11.2%),混合因素11例(4.1%),不明原因9例(3.5%)。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加强围产期保健,减少孕期、产时及产后感染的发生,进行产前血型鉴定是减少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方法。方法针对228例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发生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结果经光疗、口服药物、静滴白蛋白等综合治疗,223例治愈,治愈率为97.8%。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依次为围生因素135例(占59.2%),感染因素48例(占21.1%),溶血13例(5.7%),原因不明32例(14.0%)。结论围生因素逐渐成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发病因素,应加以重视和预防。  相似文献   

11.
通过57例住院早期新生儿临床资料分析,探讨本地区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其中感染因素占66.7%,围生因素占14%,溶血因素占12.3%,原因不明者占7%。可见感染因素和围生因素是导致早期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重要因素,而这些因素是完全可以预防的,并提出预防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新生儿高间接胆红素血症(简称高胆)的病因及预防措施。方法: 对77例高胆的病因进行分析,对不同病因引起的高胆采取相应的治疗。结果: 病因依次为感染因素53例次,围生因素24例次,母乳性黄疸11例次,新生儿溶血病3例次。同一高胆患儿可存在2~3种致病因素,多因素发生率为16.88%。预后较好,77例中痊愈64例,好转12例,放弃治疗1例。结论: 做好围生期保健对预防新生儿高胆,降低其发病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高危因素分析   总被引:15,自引:3,他引:12  
王昱  何念海 《重庆医学》2006,35(21):1932-1934
目的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为临床旱防旱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及预后判断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回顾性分析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210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中病因分析明确的占66.7%(140/210).主要原因有新生儿溶血病、感染、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儿窒息、G-6-PG缺陷症、旱发母乳性黄疸、头颅血肿、肝胆疾病及遗传代谢性疾病;与围产因素相关的占33.3%(70/210).胎膜旱破、宫内窘迫、羊,批粪染、高龄初产、剖宫产、出生后体重明显下降、母乳缺乏、肝内胆管淤积症、妊娠期高血压、胎龄以及母亲产前使用催产素、镇静剂是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 积极处理孕期疾病。严格掌握剖宫产指征.减少人为催产的比例.加强高危妊娠、高危分娩的监测.积极喂养并及时处理新生儿期的并发疾病。可以有效地减少高胆红素血症的发生.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4.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2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高芳  孙波 《华中医学杂志》2009,33(4):204-20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治疗方法和早期干预措施。方法对12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分别为:母乳性黄疸50例(40.9%),感染33例(27.1%),ABO溶血23例(18.9%),围生因素12例(9.8%),不明原因4例(3.3%);共治愈101例(82.8%),好转15例(12.3%),未愈6例(4.9%)。结论合理进行母乳喂养,减少围生期感染,进行早期诊断,早期干预。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高胆)的临床特征。方法对83例新生儿高胆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结果83例高胆中,男54例,女29例。感染因素42例,围生因素24例,母乳因素13例,溶血因素4例:肝功能损害26例,心肌损害10例。结论感染因素是新生儿高胆的最常见原因,其次是围生因素、母乳因素及溶血因素。部分病例可引起多脏器损害。蓝光照射治疗效果好,是降低高胆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16.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苏素良 《中外医疗》2009,28(18):9-9
目的探讨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的病因变化。方法对资料完整的1998年1月至2003年12月5年间(组1)与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5年间(组2)于我院分娩的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患者,按病因构成比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年间及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高胆虹素血症病例发病率分别为15.7%和13.4%,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病因依次是:新生儿溶血病27.7%,围生因素27.1%,感染19.8%,母乳喂养16.0%,其他因素9.4%;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引起新生儿高胆虹素血症病因依次是围产期因素37%,新生儿溶血病27.1%,母乳性喂养25.0%,感染15.2%,其他因素2.5%。结论高胆虹素血症发病率在2004年1月至2008年12月年间较1998年10月至2003年12月年问有所降低,病因构成比方面也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17.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108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因的相关因素,及对其并发症急性胆红素脑病临床分析和换血治疗的疗效。方法统计2002年1月至2011年12月收治的1 082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病例,回顾性分析各病例引起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及检查化验结果数据。结果在1 082例高胆红素血症中,最主要是由于早发母乳性黄疸30.3%、晚发母乳性黄疸25.1%和感染因素占17.4%。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的病因中,感染性黄疸易导致急性胆红素脑病(42.4%),其次是溶血性及其他因素性(均24.2%),母乳性黄疸不易发生急性胆红素脑病。对符合换血疗法的23例高胆红素血症患者,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治疗前后TSB及B/A值为(582.3±220.5)μmol/L,(294.6±82.1)μmol/L;(9.61±2.69)×10-3,(5.32±1.31)×10-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中,母乳性黄疸占主要部分,其次是感染性黄疸。换血疗法能迅速降低间接胆红素和减低间接胆红素对脑组织的损伤,可作为急性胆红素脑病和高胆红素血症的首选方法之一,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68例临床病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总结68例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病因.方法 对我院2006年5月至2011年4月68例惠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进行病因分析.结果 7 d内新生几高胆红素血症以围产期因素和ABO溶血病为主,7d后则以母乳性黄疸及感染性因素为主.结论 高胆红素血症是儿科的常见病,其病因较前有所变迁,对其病因分析有利于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正确诊断及治疗,减少并发症及后遗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