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患者男性,71岁.因心悸、胸闷1天就诊.体检:BP17/11kPa(130/80mmHg).心界不大,心率50次/min,心律不齐,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双肺无殊.临床诊断:冠心病.V1导联连续记录(图1)示:窦性P-P间期为1.04~1.30 s.……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丹参对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功能的影响.方法:将正常大鼠进行丹参灌胃,分离含药血清,温育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RT-PCR法检测c-fos基因表达,Gel mobility shift assay法检测AP1蛋白的结合活性.结果:经TGFβ1刺激后,细胞c-fos mRNA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明显增强,丹参含药血清可分别抑制由TGFβ1引起的细胞c-fos mRNA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的增强.结论:丹参可以抑制TGFβ1刺激的NIH/3T3成纤维细胞中的c-fos基因表达及AP1蛋白结合活性.  相似文献   

3.
Th1/Th2及Tc1/Tc2在胃癌患者外周血中的漂移及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Th1/Th2及Tc1/Tc2漂移状况,并分析其免疫预存状态.方法: 2008-10-21/2008-12-05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普通外科新入院的术前胃癌患者外周血样本25例,同期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外周血样本25例.四色流式细胞仪检测胃癌患者及正常对照人群外周血激活的淋巴细胞内细胞因子(IFN-γ、IL-4),并分析Th1/Th2及Tc1/Tc2漂移状态.结果: 胃癌患者外周血Th1/PBL、Tc1/PBL、Th1/Th2、Tc1/Tc2比值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少(6.242%±4.078% vs 3.047%±1.710%,14.171%±8.984% vs 6.393%±5.235%,3.127%±3.633% vs 1.172%±0.300%,17.200%±25.930% vs 3.252%±8.732%,均P<0.01).结论: 胃癌患者Th1及Tc1细胞比例减少,并出现Th1/Th2及Tc1/Tc2漂移现象,提示胃癌患者预存免疫状态低下,机体抗肿瘤免疫功能抑制.  相似文献   

4.
患者男性,43岁.因头晕、胸闷、阵发性心慌1余年,加重1w,于2008年9月22日入院.查体:血压130/99mmHg,口唇无紫绀,双肺未闻及干湿性罗音,心率155次/分,第S1心音强弱不等,心率大于脉率,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实验室检查:心肌酶学及血电解质均正常.临床诊断:高血压,心房颤动.  相似文献   

5.
1 病例介绍例 1 ,女 ,1 8岁 ,因间断发热、多发性关节痛 2个月 ,手背、面部皮肤有散在皮疹 ,于 1 997年 1 0月2 1日入院治疗。查体 :体温 38℃ ,脉率 1 0 5次 /min,手背、面部及后背皮肤散在皮疹 ,心肺无异常 ,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 :Hb1 0 2 g/L,WBC4.2× 1 0 9/L,N0 .64,L 0 .35,M0 .0 1 ,BPC97× 1 0 9/L。尿蛋白 ( ) ,肝功能、血尿素氮正常。抗核抗体、抗双链DNA抗体均阳性。补体 C3 0 .3g/L,Ig G2 1 .8g/L,Ig A5.4g/L,Ig M1 .4g/L。Ham及 Coombs试验均阴性。临床诊断 :系统性红斑狼疮。给予激素及对症治疗 ,于同年 1 …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70岁.因突然出现心前区剧痛,持续4h急诊入院.体检:大汗,血压:76/54 mmHg,血清CPK:3667 IU/L,GOT:397IU/L,LDH:799IU/L.心电图示:膈面、正后壁及右室急性心梗(AMI).临床诊断:AMI.图1为入院第2d24h动态心电记录:上、中、下行分别为CMV1、CMavF.PP间期0.46s(130次/min),规则.P2、4、6、8、-10呈双向改变(图1上行).  相似文献   

7.
韦效兰 《心电学杂志》2005,24(3):169-169
患者男性,56岁.因心悸、胸闷、反复晕厥1年,加重1周就诊.体检:T37℃,P32次/min,R21次/min,BP160/110mmHg.心律慢而匀齐,未闻及杂音.临床诊断:原发性高血压,冠心病.  相似文献   

8.
耿学军 《心电学杂志》2009,28(5):348-349
患者女性,54岁.因阵发性心悸、胸闷3d就诊.体检::BP140/88mmHgc.心界不大,心率150次/min,心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两肺呼吸音清晰.心电图(图1)示:窦性P-P间期0.80s,心房率75次/min,房室传导比例1:1,除第1个P-R间期0.20s外,其余均为0.30s.……  相似文献   

9.
吉西他滨对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APE/Ref-1的诱导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研究人胰腺癌细胞株在吉西他滨化疗时APE/Ref-1基因表达的变化,并试图揭示其在胰腺癌化疗耐药中所起的作用.方法:不同浓度吉西他滨0、10、20、40及60μmol/L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 h,分别以RT-PCR及Western blot方法测定作用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情况.结果:吉西他滨作用人胰腺癌Patu-8988细胞株24h后,APE/Ref-1的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明显上升,并与吉西他滨的浓度呈正相关(RT-PCR:r=0.645,P=0.012;Western blot:r= 0.598,P=0.020).结论:APE/Ref-1在胰腺癌化疗时表达明显增强,可能与化疗耐药性的产生有关,并提示针对APE/Ref-1的靶向干预可能有助于提高胰腺癌的化疗敏感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高胆固醇血症(HC)患者红细胞膜上反式脂肪酸(TFA)的变化及瑞舒伐他汀治疗的影响.方法:30例HC患者(HC组)在接受4周瑞舒伐他汀(10 mg/d)治疗前、后空腹采血测定血脂,计测红细胞膜22种脂肪酸和2种TFA(t16:1和t18:1)的百分含量;另选30例血脂正常的成人为对照组.结果:①HC组饱和脂肪酸和油酸(c18:1)比例高于对照组,而多不饱和脂肪酸比例明显降低.②HC组t16 : 1和t18:1含量均更高,但t18:1/e18:1增高.而t16:1/c16,1降低.治疗后t18:1和t16:1量均降低,而且t18:1/c18:1和t16:1/c16:1也接近恢复.③HC组C20 : 4/C18:2、C20:5/C18:3和C22:6/C20:5明显低于对照组,而治疗后上述比值明显回升.结论:瑞舒伐他汀治疗能有效改善HC患者异常的红细胞膜TFA构成及其相应的顺/反式比;瑞舒伐他汀治疗明显提高△5、△6去饱和酶活性.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冠状动脉内皮细胞( CAEC)缺氧再给氧(H/R)损伤发生机制及抗氧化剂吡咯烷二硫氨基甲酸脂(pyrrolidine dithiocarbamate,PDTC)对它的影响.方法 将体外培养的猪CAEC分为3组.对照组:未经处理;H/R组:将细胞作H/R处理;PDTC组:于培养液中加入PDTC而后作H/R处理.分别检测各组CAEC谷胱甘肽(GSH)、丙二醛(MDA)的含量及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的表达.结果 在相应时间点,对照组细胞GSH、MDA的含量及ICAM-1表达无明显改变;H/R组及PDTC组细胞GSH含量明显低于对照组,而MDA的含量及ICAM-1表达明显增高,其中PDTC组细胞GSH含量又明显高于H/R组,MDA的含量及ICAM-1表达明显低于H/R组.结论 H/R损害CAEC,使其GSH含量明显减少、MDA含量及ICAM-1表达明显增加;PDTC有效降低ICAM-1活性,减轻H/R损伤.提示氧化应激在血管内皮细胞缺氧-再给氧损伤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例1:女,71岁.于2007年12月因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住院,住院期间行腹部CT及彩色超声检查示:肝癌并有肝内多发性转移,门静脉栓塞及腹腔淋巴结肿大.诊断:慢性胆囊炎急性发作;肝脏恶性肿瘤;脾功能亢进.给于抗感染及对症治疗,胆囊炎治愈,脾切除出院.2008年1月11日因乏力、纳差、腹胀并尿少1周入院.查体:体温36.5℃,脉搏80次/min,呼吸18次/min,血压150/72 mm Hg.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4岁,发现左上肢脉搏弱伴乏力6年,反复头昏3年.外院超声及核磁共振成像提示左锁骨下动脉闭塞.既往有高脂血症、高血压病及吸烟史.查体:肱动脉血压:左侧90/60 mmHg(1 mmHg:0.133 kPa),右侧140/80 mmHg,左桡动脉搏动微弱.  相似文献   

14.
D-二聚体与冠心病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相关研究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浆D 二聚体 (D dimer,DD)与冠心病(CHD)病情及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的关系。方法 :对 1 1 0例观察对象按照冠状动脉造影病变形态学特征分为 :简单病变组 3 2例 ,复杂病变组 5 6例 ,正常对照组 2 2例。同时 ,根据临床CHD病情分为 :急性心肌梗死 (AMI)组 1 1例、不稳定型心绞痛 (UAP)组 49例 ,稳定型心绞痛(SAP)组 2 8例 ,正常对照组 2 2例。用酶免法 (ELASA)检测血浆DD含量 ,比较不同组间DD含量。结果 :血浆DD含量复杂病变组 [( 0 .499± 0 .2 1 4)mg/L]高于简单病变组 [( 0 .3 2 9± 0 .1 73 )mg/L]及正常对照组 [( 0 .3 1 9± 0 .1 2 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AMI组 [( 0 .5 93± 0 .3 44 )mg/L]和UAP组 [( 0 .471± 0 .2 1 4)mg/L]明显高于SAP组 [( 0 .2 92±0 .1 0 1 )mg/L]及正常对照组 [( 0 .3 1 9± 0 .1 2 6)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1 )。结论 :血浆DD含量与冠状动脉病变稳定性及CHD病情严重性相关 ,DD是冠状动脉病变活动性的血液标志物。  相似文献   

15.
例1患者男性,19岁.因胸闷1月就诊.查体:血压110/84mmHg,心界不大,心率52次/分,心律齐,各瓣膜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外院查心电图(图1A)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分,P-R间期0.20s,QRS间期0.085,房室传导比例为2: 1.外院及本院门诊医生均误诊为窦性心动过缓拟行阿托品试验,心电图室出于谨慎未遵医嘱仅让患者做快速下蹲动作,运动后30.心电图(图1B前段)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分,P-R间期0.285,房室传导比例为1: 1.运动后1 min心电图(图1B后段)示:窦性心律,心率110次/分,P-R间期逐搏延长直至P波后脱漏1个QRS波,房室传导比例为3: 2.运动后2min,L"电图(图IC)示:窦性心律,心率104次/分,P-R间期0.20s,房室传导比例恢复为2: 1,心电图诊断:①窦性心动过速;②二度I型房室阻滞(运动后消失(图略)).  相似文献   

16.
1 病例介绍患者 ,男 ,66岁。因头晕乏力、苍白 1月余于1 997年 3月 4日入院。无发热 ,无鼻出血及牙龈出血。既往有 :“原发性高血压”史 2 0年 ,“陈旧性下壁心肌梗死”1 0余年。体检 :脉搏 1 32次 /min,血压1 2 0 /75mm Hg(1 mm Hg=0 .1 33k Pa)。神志清楚 ,精神差 ,重度贫血貌 ,全身皮肤未见黄染、皮诊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触及。睑结膜及口唇苍白 ,胸骨无压痛 ,肺 (- )。心率 1 32次 /min,律齐 ,心音有力 ,心尖部可闻及 / 级收缩期吹风样杂音。腹平软 ,肝脾未触及。血常规 :WBC1 0 .3× 1 0 9/L,RBC1 .71× 1 0 12 /L,Hb52 g/L…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转录辅抑制因子CtBP1在结肠腺癌中的表达状况及对其靶基因E-cadherin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结肠癌及癌旁组织中CtBP1及E-cadherin的表达.结果:CtBP1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96.25%(77/80)和100%(80/80);E-cadherin在结肠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表达率分别为32.50%(26/80)和100%(80/80),且与肿瘤浸润深度相关;CtBP1在结肠癌中表达与E-cadherin不相关.结论:CtBP1对其靶基因E-cadherin表达的抑制并不是由CtBP1的异常表达介导的.  相似文献   

18.
患者男性,52岁.因反复胸痛1周,加重1天,含服保心丸无缓解,于2007年3月4日1:50入院.无高血压、糖尿病及黑矇史.查体:体温36.7℃,脉搏70次/分,血压130/80mmHg,神志清楚,心界不大,律齐,未闻及杂音.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 ,70岁。因头昏、乏力 1个月余 ,于2 0 0 1年 1 0月 2 3日入院。体检 :营养发育中等 ,神志清 ,体温 36.8℃ ,血压 1 2 0 /60mmHg( 1mmHg=0 .1 33kPa) ,呼吸 1 8次 /min ,脉搏 88次 /min。皮肤粘膜苍白 ,无淤点、淤斑及出血点 ,浅表淋巴结未扪及肿大 ,巩膜无黄染 ,口腔粘膜无溃疡 ,胸骨无压痛 ,心肺正常 ,腹平软 ,肝、脾肋下未扪及。实验室检查 :血红蛋白 72 g/L ,白细胞31 .4× 1 0 9/L ,血小板 1 5× 1 0 9/L ,N 0 .5 8,L 0 .1 8,外周血片中原始细胞占 0 .0 1 ,尿酸 1 2 5 μmol/L ,乳酸脱氢酶75 0U/L…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及其结合蛋白-3(IGFBP-3)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选择28例诊断初发NHL患者(淋巴瘤组)及28例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化学发光法测定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并计算IGF- 1/IGFBP-3值,分析组间的差异.结果:血清IGF-1及IGFBP-3水平淋巴瘤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均P<0.01);IGF-1/IGFBP-3淋巴瘤组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亚型的淋巴瘤组的血清IGF-1、IGFBP-3水平及IGF-1/IGFBP-3比值的差异均未达到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 HL患者血清IGF-I及IGFBP-3水平明显降低,可能与NHL相关.IGF-1/IGFBP-3比值与NHL无明显相关性,IGF-1及IGFBP-3水平与NHL的分型无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