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为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后,出现异常不自主运动的综合征[1-2].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10年以上的病例,TD年发生率高达50%,具有明显的致残性和不可逆性[3].随着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的应用,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发生率和流行率似乎相对稳定[4].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迟发性运动障的发生与长期应用抗精神病药物的关系。方法选取北京回龙观医院长期住院的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的诊断标准,抗精神病药剂量恒定维持治疗6个月。排除器质性疾病及其它神经精神疾患。先用Simpson迟发性运动专业量表进行全院患者筛选,最终选出合乎要求病例109例,再用AIMS量表评定,依据患者用药情况分为三组,典型抗精神病药组(包括氯丙嗪、奋乃静、氟哌啶醇、安棕酯)、氯氮平组、利培酮组,使用SPSS10.0,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分析三组药物与TD的相关性。结果利培酮组的AIMS总分显著低于典型抗精神病药组(p=0.032),与氯氮平组无显著差异(P=0.275)。结论利培酮组,氯氮平组致TD症状的严重程度偏低,或对TD症状有一定抑制或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3.
对长期应用氯氮平治疗的患者进行迟发性运动障碍(TD)调查 ,并以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患者作对照。1 对象和方法系本院住院患者 ,诊断均符合 CCMD- 2 - R标准。研究组至少 1年持续单用氯氮平治疗 ,除外以往使用其它抗精神病药者。对照组以至少 1年以上持续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 ,除外合并使用氯氮平或舒必利者。研究组 5 2例 ,男性 ,平均年龄 (4 3.6± 8.2 )岁 ,总病程 (13.3± 7.34 )年 ,持续服药时间 (4 .2± 2 .3)年 ,药物剂量折合氯丙嗪效价 (35 2± 12 5 ) mg/d。对照组 46例 ,男性 ,平均年龄 (4 5 .3± 7.8)岁 ,总病程(15 .2± 8.4)年 …  相似文献   

4.
有人估计在使用神经松弛剂的病人中,迟发性运动障碍(TD)平均发病率为20%,并认为神经松弛剂与TD的发生有关。但一些作者指出氯氮平不但不引起TD,而且还有治疗TD的作用。本文作者介绍了自己使用氯氮平治疗TD的经验。方法:将用标准抗精神病药治疗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纳入氯氮平治疗。患者符合如下标准:①年龄18~40岁。②有原发精神障碍(DSM-Ⅲ轴Ⅰ)而用抗精神病药物治疗持续6个月以上,且无由物质滥用引起  相似文献   

5.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简称TD)是在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尤其是典型抗精神病药后所出现的一种较严重的锥体外系反应,主要表现为口、唇、舌等部位的不自主活动以及四肢、躯干的舞蹈样动作。在使用典型抗精神病药的患者中,每年发病率为2%~3%[1]。TD发生的原因并不十分清楚,目前对TD的治疗也没有一致有效的办法,且多预后不良,对患者的日常生活造成明显影响,目前越来越多受到人们的关注。现将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病因学研究与治疗进展综述如下。1病因学研究1.1多巴胺受体超敏假说该假说目前受到质疑。在应用多巴胺受体激动剂时并没有…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长期使用氯氮平治疗的精神分裂症病人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进行了三年随访,发现TD发生与年龄,病程,疾病严重度,抗精神病药使用时间有关;部分TD病人加大氯氮平剂量后TD症状缓解,临床以口面部和上肢的运动障碍多见。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住院患者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预后。方法:对以往诊断为TD的54例住院患者TD症状进行6年随访。结果:42.6%患者TD症状改善,35.2%患者症状不变,22.2%患者症状恶化。服用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者TD症状改善较明显。患者的年龄、性别、目前药物剂量、药物剂量的改变、首次用药年龄、累计服药时间及总病程对TD症状的改善无影响。结论:长期用药患者TD症状仍可有所改善,新型非典型抗精神病药物可能改善TD症状。  相似文献   

8.
维生素E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精神病人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有可能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D)。国外报道可多达44%,国内报道9%左右。不少学者曾试用过多种药物治疗,但疗效均不满意。作者给全院评定为TD的病人采用维生素E治疗取得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本文观察迟发性运动障碍(TD)100例,大多是需长期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引起TD的抗精神病药均为常规应用的药物,且大多在常用剂量范围内。TD出现前的锥外系副反应大多不特别严重,可能与合用抗震颤麻痹药有关。本文描述了TD的症状。经0.5~2年随访和适当处理后,半数以上患者症状消失或改善,提示早期发现和及时处理的重要性。文中讨论了TD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其发生与精神药物的关系,以及治疗和预防,并简单复习TD发病机制的假说。  相似文献   

10.
过去认为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具有持久和不可逆的特征,近来报告则持有不同看法,归纳如下: 一、运动障碍的初发症状是可逆的:Qu-itkin等随访12例新近发生的运动障碍,在药物停用或减量后2~26周内可完全缓解,Yagi报告18例新近发生的TD均能恢复,Jeste等注意到30%以上TD患者,可在停用抗精神病药后3月内恢复。二、长期病例能获进步者也不少见。纵向研究表明停用抗精神病药后可有实际性进步:美国精神病学会报告TD在停药后缓解率约为21.2%;Jeste等复习20篇关于停用抗精神病药的报告,其中有7篇认为50%患者可获进步;本文作者经问卷了解,认为TD在停药后仍持久存在者逐步减少;Itoh等指出在停用抗精神病药5年后,TD可能继续好转。  相似文献   

11.
TD治疗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TD)系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引起的特殊而持久的锥体外系反应。在长期服药的精神病病人中发生率为14—15%。其主要表现为不自主动作,用抗锥体外系药治疗无效。TD 发生的确切机理尚不清楚,多数研究者认为是由于脑黑质—纹状体的多巴胺通路超敏状态所致。过去许多学者曾试用过多种药物,但疗效均不肯定,本文就近几年 TD 治疗状况作一概述。  相似文献   

12.
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机制与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汪春运 《四川精神卫生》2007,20(3):192-192,I0001
典型抗精神病药治疗一般在几年后可发生迟发性运动障碍(TD),也有在短期(2个月)治疗期间就发生TD的。TD以不自主的、重复的、无目的的运动为特征,其部位涉及舌、颌、唇、脸、躯干、上肢、下肢和呼吸系统,在停药后可持续存在,也可自发缓解。本文拟回顾迟发性运动障碍的易感素质、药物促发和治疗方法,并提供同道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本研究应用奎硫平替换因长期应用传统抗精神病药所致的迟发性运动障碍(TD)患者,观察其对TD的影响。1对象和方法为2012年1月至2015年1月入住我院女性TD患者18例,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持续服用典型抗精神病药1年;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前7项评定中躯体≥1处呈中度异常运动(≥3分),或≥2  相似文献   

14.
迟发性运动障碍(TD)虽常见于长期用药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然而在抗精神病药物出现以前及未曾用药的分裂症患者也有发生运动障碍的报告。因此,运动障碍可能是分裂症疾病进展的表现。Crow等将分裂症  相似文献   

15.
丙戊酸钠治疗迟发性运动障碍的双盲对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丙戊酸钠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迟发性运动障碍(T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80例长期服用抗精神病药治疗且符合TD诊断标准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给予丙戊酸钠和安慰剂治疗。采用异常不自主运动量表(AIMS)和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及副反应量表(TESS)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2、4、6周末分别评定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于治疗后4周AIMS评分有显著下降,治疗后6周较对照组显著为低。有效率64.1%,显著较对照组的25.0%为高。结论:丙戊酸钠治疗抗精神病药所致TD有效,但以低剂量为宜,应注意监测血象。  相似文献   

16.
迟发性运动障碍(TD)是长期使用抗精神病药所致的一种慢性不自主、不规则、无目的的运动。近年来国外研究较多,国内未见有关TD的流行病学方面的报道。现将我们的初步调查结果介绍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多巴胺超敏性精神病(DSP)是指长期高剂量服用抗精神病药物后出现反弹性精神病、药 物耐受性增加和迟发性运动障碍(TD)。目前,DSP 的发生机制不明确,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然而, DSP 在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的流行率较高,尤其在治疗抵抗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中。近年来,有许多临床研 究关注到 DSP,掌握其发生机制并进行有效治疗可以缩短患者疾病病程,改善患者整体预后。因此,现 对 DSP 的发生机制和治疗现状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迟发性运动障碍(Tardive dyskinesia;以下简称 TD)是在应用抗精神病药数周或数月后出现的锥外系副反应,大多发生于用药数年之后,减药、停药或加用抗胆硷能药反使加剧。一旦发生,不易消失,甚至不可逆。因此如何防治这类副作用,并继续应用抗精神病药治疗精神病,是现今精神病临床上的重要  相似文献   

19.
氯氮平与2型糖尿病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氯氮平作为一种非经典抗精神病药,对阳性症状、阴性症状和认知障碍均有较好的效果。它具有锥体外系副反应小、长期应用很少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的特点,问世以来得到了广泛的使用。目前的部分研究证实,氯氮平治疗与2型糖尿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20.
答读者来信一精神科临床医师: 对你的来信作如下答复,供参考。精神分裂症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的防复发效果已被公认。但长期药物治疗可能引起各种副反应,病人常诉感觉不良(feel bad),特别严重的是可能引起迟发性运动障碍(TD)。其次,抗精神病药维持治疗并不能完全防止复发,部分病人虽坚持维持治疗仍有复发;而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