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院自1995年以来,经胃镜证实的消化性溃疡24例,我们采用自拟中药溃疡合剂治疗消化性溃疡,收到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在服药前均经胃镜和病理证实为消化性溃疡24例,其中胃溃疡8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复合性溃疡4例。男18例,女6例,年龄19~65岁,平均42.6岁,病程1~12年。1.2治疗方法:组方有:陈皮、白芍、川连、丹皮、黄芩、鸡内金各15g,当归、党参各20g,生地25g。水煎2次,取200ml,早晚各空腹口服,每日1剂,30天为一疗程,共服1~2个疗程。1.3疗效判断标准:治愈:临床自觉症状消失,胃镜检查溃疡…  相似文献   

2.
<正> 近年来,笔者以益气健脾,清热活血、制酸护膜为法组方遣药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24例,疗效较好,现介绍如下。一、临床资料24例中,住院10例,门诊14例。其中男性17例,女性7例;年龄最大51岁,最小24岁;病程最长18年,最短半年。所有病例均经胃镜或X 线钡餐检查诊断为胃或十二指肠溃疡(活动期)。二、方药组成及用法黄芪30克,茯苓20克,白术10克,蒲公  相似文献   

3.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人统计自1993年2月~1995年12月经胃镜检查确诊的42例消化性溃疡病人,随机分为二组,即自拟中药组(观察组)21例,甲氰眯胍组(对照组)21例,进行临床观察,结果显示中药组优于对照组,现报告如下:1 一般资料 42例经胃镜检查证实为活动性溃疡,随  相似文献   

4.
1987~1993年,我们应用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21例,临床观察疗效满意,报告如下。 〔临床资料〕21例均为住院病人,男14例,女7例,年龄29~76岁,平均49.26岁。21例均经胃镜检查确诊,胃溃疡9例,十二指肠溃疡12例。表现为便血13例,呕血同时便血8例。轻度出血(出血量小于500ml)6例,中度出血(出血量500~1000ml)10例,重度出血(出血量大于1000ml)5例。 〔治疗方法〕入院后立即放置鼻胃管,冷盐水将胃腔冲洗干净,给予中药制大黄、丹参、三七、茜草各10g,瓦楞子、乌贼骨各20g,煎汤150ml,经胃管注入并夹管2小时,每6~8小时一次。出血停止后,改每日早、晚一次,再维持3天。同时给予必要的抗休克,纠正电解质和酸碱紊乱等治疗。除7例给予甲氰咪胍外,其余均未给予特殊药物。  相似文献   

5.
中药溃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化性溃疡是一种常见病,我们采用中药煎剂溃疡汤治疗消化性溃疡73例。收到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病例选择我们选择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活动期消化性溃疡,  相似文献   

6.
杨建军 《新中医》2011,(1):28-29
笔者采用中药内服外用治疗消化性溃疡,取得良好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我院于1980年8月~1984年8月采用中药加痢特灵治疗消化性溃疡80例,并与单用甲啨咪呱,痢特灵2组进行对照,疗效显著,报告如下。观察对象按治疗方法随机分为:中药加痢特灵组观察80例;甲腈咪呱组观察60例;痢特灵组观察50  相似文献   

8.
针刺配合乐得胃治疗消化性溃疡24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笔者采用针刺加西药乐得胃治疗消化性溃疡近期疗效满意,报道如下。对象及方法 24例均为住院患者,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活动期的胃溃疡或十二指肠溃疡。男性23例,女性1例,年龄15~58岁,平均36.5岁,其中工人13例,干部5例,科技人员2例,农民1例,学生3例。病程:数天至20年不等。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21例,胃溃疡3例。临床随机分为两组,甲组(治疗组)16例,乙组(对照组)8例。中医辨证分型:脾胃  相似文献   

9.
目的:观察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114例分为中医治疗组57例和西医治疗组57例,西医治疗组给予奥美拉唑、甲硝唑、阿莫西林,中医治疗组用中药方。结果:中医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西医治疗组(P0.05),幽门螺旋杆菌清除率明显高于西医治疗组(P0.05),复发率明显低于西医治疗组(P0.05)。结论: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有较好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根据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征,我们在中医辨证论治思想指导下,本着“治病必求于本”的指导原则,在治愈溃疡病的同时,对紊乱的脾胃功能进行调整,从而从根本上消除了溃疡病的复发因素,收到了满意效果,现将资料完整的184例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184例病人均经纤维胃镜确诊为消化性溃疡,其中十二指肠球部溃疡138例,胃溃疡34例,复合性溃疡12例;男性132例,女性52例;年龄最小者19岁,最大者76岁。将全部患者随  相似文献   

11.
埋线加中药煎剂治疗消化性溃疡57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巍 《天津中医》1996,13(2):32-32
采用羊肠线穴位埋藏加中药黄芪建中汤加味消化性溃疡,其中观察组57例,以埋线加中药治疗,治愈41例,总有效55例,对照组25例,以甲氰咪哌和结合临床给观酸,解痉等药物治疗,治愈14例,总有效20例。两组疗效结果比较,P〈0.05,提示: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期的临床疗效。方法:85例随机分两组。西医组42例用西药治疗,中医组43例用中药内服及针灸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中医组95.35%、西医组76.1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时间、胃黏膜愈合时间中医组显著短于西医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症状积分、QOL生活质量比较中医组改善幅度更大(P0.05),不良反应率中医组显著低于西医组(P0.05)。结论:中药联合针灸治疗消化性溃疡活动期临床疗效较好,可促进胃黏膜充血水肿消失,加速胃黏膜愈合,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3.
我科以活血化瘀法治疗消化性溃疡24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16例,女8例;病程为2个月—6年;均有明显的上腹部及心窝处呈固定性刺痛,舌质瘀斑,脉涩之主证.其中伴呕吐3例;呕、便血2例;腹胀18例,泛酸、嗳气14例.经胃镜检查确诊为胃及十二指肠球部溃疡.B超查肝、胆、胰、脾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究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照组采用西药治疗,观察组采用中药治疗.结果 观察组愈合率为82.6%,Hp 根除率为95.7%,明显优于对照组愈合率46%,Hp 根除率76%,2 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观察组不良反应率2.2%,对照组不良反应率18%,2 组对比具有显著差异,χ2 =4.15,P<0.05.结论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遵循辨证论治原则,有利于消化性溃疡患者的康复,可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临床疗效,值得临床应用和推广.  相似文献   

15.
<正> 治疗方药:黄芪20克,白芨、白术各15克,白芍42克,炙甘草26克,苏梗、香附各10克,丹参12克,脾胃虚弱型加党参15克,山药30克;肝胃不和型加重香附用量至15克,柴胡10克;气滞血瘀型加制大黄6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9年以来,笔者采用中药辨病与辨证相结合的方法,治疗消化性溃疡45例,取得了较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 全部病例均为我院门诊或住院患者,治疗前均做胃镜检查确诊,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单用西药治疗组(对照组)。治疗组共45例,男性28例,女性17例;年龄最小24岁,最大的68岁,病程最短者3个月,最长者16年;胃镜检查示胃溃疡12例,十二指肠溃疡23例,复合性溃疡10例;对照组45例,男性26例,女性19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的64岁;病程最短者2个月,最长者14年;胃镜检查示胃溃疡10例,十二指肠溃疡22例,复合性溃疡13例,两组病人年龄、性别、病程等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相似文献   

17.
消化性溃疡在临床上以慢性病程、周期性发作、节律性上腹痛为特点,容易复发。好发于胃和十二指肠,上腹部疼痛是消化性溃疡主要症状,胃溃疡疼痛多位于剑突下正中或偏左,十二指肠溃疡疼痛常在上腹正中或偏右。多为隐痛、胀痛、烧灼痛、钝痛、剧痛或饥饿样不适感,疼痛大多具有节律性,多与饮食、精神、药物等因素有关,可伴其他胃肠道症状如反酸、嗳气、恶心、呕吐等。缓解期多无明显体征,发作时于上腹部有固定压痛点。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以蒙医传统的方药壮西─21、唐琴─25为主,并根据临床症状辨证用药治疗消化性溃疡120例,其中显效60例,占50%;好转48例,占40%;无效12例,占10%;复发36例,占30%。  相似文献   

20.
奥克胶囊作为国产抗溃疡新药,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并取得与进口药相媲美的疗效。我院从1992年10月起,应用常州市第四制药厂生产奥克胶囊,治疗消化性溃疡,并与进口的洛赛克胶囊及雷尼替了胶囊作了比较性观察,结果报道如下。回病例选择经胃镜检查及活体组织检查,确诊为消化性溃疡患者157人,随机分为奥克组、洛赛克组和雷尼替尼组。除去随访脱落退出观察者,共有116人。奥克组:帕例。男30例,女18例;年龄9~80岁。其中胃溃疡19例,球部溃疡29例。洛赛克组:32例。男22例,女10例,年龄14~68岁。其中胃溃疡10例,球部溃疡22例。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