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 毫秒
1.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附65例分析)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83%);(2)细短毛剌和锯齿征51例(784%);(3)血管集束征44例(677%);(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7%);(5)胸膜凹陷征40例(615%)。有54例(83%)出现上述3个以上征象。结论:胸部X线查体,发现病变后进行CT扫描对周围型肺癌的早期诊断有重要作用;熟悉并掌握基本的CT征象是提高肺癌早期诊断水平的关键。 相似文献
2.
3.
周围型肺癌钙化CT表现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肺癌钙化发生的相关因素及钙化在肺癌病灶内出现的意义。方法:搜集我院1991年11月至1998年11月7年间周围型肺癌194例,其中男148例,女46例,年龄24~88岁(中位数60岁)。CT发现肺癌钙化24例,发生率为12.4%。用SAS软件对各组钙化情况做相应的统计处理。结果:(1)各病理类型之间肺癌化发生率无差异;(2)大的肺癌比小的肺癌更容易发生化;(3)年龄大的肺癌患者其病灶比年龄小患者的病灶更容易发生钙化;(4)肺或纵隔淋巴结钙化组的肺癌钙化发生率大于肺和纵隔淋巴结非钙化组的钙化发生率;(5)结核好发部位(上叶尖后段及下叶背段)肺癌钙化发生率虽略高于非结核好发部位,但两者在统计学上无差异(Mantel-Heanzel x^2检验,x^2=1.870,P=0.171〉0.05)。结论:CT诊断 相似文献
4.
5.
6.
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诊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分析早期周围型肺癌的CT征象特点,探讨肺癌早期诊断的临床意义以及提高早期肺癌的检出率和CT诊断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搜集1980-1996年65例其中41例为查体发现,均经手术与病理证实的CT检查资料,并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早期肺癌CT表现较高的征象有:(1)分叶征54例;(2)细短毛刺和锯齿征51例;(3)血管集束征44例;(4)空泡征/细支气管充气征37例;(50胸膜凹陷征40例。 相似文献
7.
8.
徐招土 《实用医学影像杂志》2002,3(2):107-108
目的 研究周围型肺腺癌的CT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36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周围型肺腺癌CT表现。结果 CT扫描直接显示,36例周围型肺腺癌主要CT征象是空气支气管征、空泡征、深分叶征、血管切迹征、胸膜凹陷征、纵隔淋巴结肿大,以及远处器官转移。结论 只要对周围型肺腺癌的CT征象进行全面分析,通常可以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9.
肺癌脑转移瘤的CT诊断(附32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脑转移瘤是颅内常见的恶性肿瘤,约占3.19%~12.93%犤1犦,而肺癌脑转移瘤又居其首位。CT是诊断肺癌脑转移的重要手段。现将我院1996年1月至2002年9月经CT扫描的32例肺癌脑转移瘤进行分析。1资料和方法1.1资料32例中,男28例,女4例。年龄42~71岁,平均年龄54.8岁。全部病例肺部均有明确的原发灶,并经组织切片证实。其中腺癌24例,鳞癌4例,小细胞癌2例,类癌2例。1.2我院使用Somatonplus4和TOSHIBACT-300S扫描机,采用OML线为基线。层厚为8~10mm连续向上扫描至顶部。… 相似文献
10.
11.
周围型肺癌间质比例与CT表现的关系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间质与转移、预后以及CT表现的关系。材料和方法:利用Grocott六胺银染色法测定87例肺癌的间质主质比,并与CT表现以及转移、预后情况进行对照分析。结果:鳞癌间质多于腺癌,间质成分的比例与肿瘤大小无直接联系。虽然有分叶征的病例在我们观察的时间候内肿瘤主质及间质分布显得很不均匀,但有无分叶征的病人各评分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的瘤肺交界面之间除毛刺征者少间质比例 相似文献
12.
13.
周围型肺癌CT动态增强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目的:探讨周围型肺癌CT强化与微血管密度(MVD)的关系,以提高对肺结节的鉴别诊断能力。材料和方法:对40例周围型肺癌(鳞癌 18例,腺癌 22例)应用非离子型造影剂进行动态 CT扫描(剂量 1.5ml/ kg体重,流速3ml/s,分别在注射后0.5,1,2,3,4min扫描)并测量CT值,肺癌标本进行微血管密度测定,并比较肺癌增强模式和最大增强幅度与微血管密度的关系。结果:40例肺癌平均强化值为 50.65± 19.59Hu,峰值在注射造影剂后1min。腺癌与鳞癌的增强幅度无显著性差异(分别为53.45±23.22Hu及47.22±14.63Hu,P>0.05),而腺癌的MVD明显低于鳞癌(分别为45.11±11.25和61.44±9.91,P<0.05)。肺癌CT强化值与微血管密度呈正相关(r=0.8874,P<0.001)。结论:肺癌CT增强的幅度及模式与其血供及微血管密度有关,动态增强可以反映肺癌的强化特征,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巨大空洞型肺癌X线特征。材料与方法回顾分析病理证实的11例巨大空洞型肺癌的X线表现,全部病例均摄胸部正侧位 X线片其中 7例行体层检查, 1例行 CT检查。结果 11例病人均发现巨大癌块,最小为 5. 5cm最大21cm,其内均有空洞,空洞最小者直径为5cm最大者19cm,厚壁且凹凸不平者8例,薄壁空洞仅2例,有壁结节者8例,仅2例洞内有小液平。11例均经病理证实,鳞癌8例,未分化癌3例、结论空洞型肺癌易发生于鳞癌,空洞偏心、洞壁凹凸不平、有壁结节小液平为空洞肺癌的X线特征。 相似文献
15.
原发性肺癌的支气管动脉CT血管造影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利用CT血管造影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的支气管动脉(BA)影像特征. 资料与方法搜集原发性肺癌164例,其中有明确病理学证实123例,临床综合诊断41例.CT检查未发现任何胸部疾病的正常对照者46例.采用Aquilion 16层螺旋CT胸部增强扫描获得原始图像,用容积显示(VR)、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强度投影(MIP)进行CTA重建观察和分析. 结果肺癌组至少1支BA在VR中能清晰显示的有152例,显示率92.7%,平均2.3支/例;对照组BA清晰显示32例,显示率69.6%,平均2.03支/例.肺癌组25.8%的支气管动脉走行至段以下或病灶内,明显多于对照组(1.7%),且肺癌同侧走行至段以下的BA(40%)明显多于对侧(8.8%).所有研究对象BA走行至叶支气管最多,占31%.肺癌组同侧BA管径较正常对照组BA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BA管径较肺癌对侧亦明显增粗(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显著大于正常对照组(P〈0.05),肺癌同侧总截面积较肺癌对侧明显增加(P〈0.05). 结论 CTA并三维重建技术活体无创性、立体化清晰显示原发性肺癌患者支气管动脉特征,能定量分析原发性肺癌支气管动脉扩张和支气管动脉总供血量增加等病理和病理生理学特征.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原发性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原发性囊腔型肺癌的CT表现。结果13例囊腔型肺癌均为单发病例,左肺5例,右肺8例,其中10例腺癌,2例鳞癌,1例小细胞肺癌。病灶边缘分叶、毛刺分别占61.5%、76.9%;囊内壁毛糙、厚薄不均分别占84.6%、92.3%;囊内分隔占61.5%;囊腔内壁结节占53.8%;病变周围胸膜凹陷和血管集束分别占69.2%、84.6%。8例增强检查病例中6例轻度强化,2例中度强化。动态随访病例中,1例壁结节增大,1例囊腔增大,2例囊腔及实性成分均增大。结论囊腔内壁毛糙,囊内分隔及壁结节是有助于囊腔型肺癌诊断的特征性征象,有助于其鉴别诊断。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肺癌早期X线表现及动态变化特点。方法:对胸部X线诊断为周围型小肺癌的20例系列胸片作了回顾性复习。19例小肺癌经病理证实,1例具有典型的临床影像学表现。将本组病例按检出前和检出时病灶形态、大小、密度和边缘进行了对比。结果:从回顾性阅片小肺癌初次显现至病灶检出相距时间为8~48 个月,平均21.6个月。倍增时间为30~300 d,平均为133 d。初次显现病变的X线表现有3 种形态:微结节聚集状、灶状浸润、不规则结节状。所有这些病灶至检出时均长成为平均直径(20.7±9.1) mm的结节。结论:认识小肺癌早期的X线表现,进一步行CT扫描将有助于小肺癌的检出。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周围型小细胞肺癌(PSCLC)的CT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皮肺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PSCLC患者的CT表现.结果:53例中,肺内病灶呈结节状39例,团块状11例,片絮状3例;结节状或团块状病灶表现为边缘清晰的小波浪状或浅分叶状.49例伴有肺门或/和纵隔淋巴结肿大,其中39例肺门或和纵隔肿大淋巴结的大小超过肺内肿瘤,35例肿大的淋巴结融合成块而呈现冰冻纵隔改变.结论:周围型小细胞肺癌的CT表现有一定的特征性,螺旋CT扫描是诊断PSCLC的有效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究18F-FDG PET-CT显像在肺癌患者淋巴结分期中的预测价值。方法:以35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肺癌患者的PET-CT资料及临床资料为研究对象。在PET-CT原发灶及纵隔淋巴结各区最浓聚的部位勾画感兴趣区,得出SUVmax.以淋巴结转移进行分组,采用t检验、Wilcoxon rank-sum检验及四格表资料的Fisher确切概率法分析组间淋巴结SUVmax、淋巴结与原发灶SUVmax的比值(SUVratio)及临床特征的差异。用ROC曲线对PET/CT的预测价值进行分析。结果:患者年龄、性别、吸烟史、组织类型与肺门、纵隔淋巴结转移无显著相关(P>0.05)。转移淋巴结的SUVmax较非转移淋巴结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淋巴结的SUVratio与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P>0.05)。取淋巴结SUVmax的最佳阈值,假阴性患者中的肺癌原发灶SUVmax偏低,假阳性患者比假阴性患者中的吸烟率高,但不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淋巴结SUVmax可以为临床判断淋巴结转移提供定量指标。结合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判断淋巴结的转移可能从--定程度上减少假阳性率及假阴性率。 相似文献
20.
CT误诊外围型肺癌20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对2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CT误诊病例进行了分析。认为误诊原因为:1.窗口技术不适当、对肺癌的征象判断不准确;2.忽视综合分析为诊断原则;3.对形态不典型的外围型肺癌认识不足。作者认为易导致误诊的是早期外围型肺癌;与肺结核并存的肺癌;类似机化性肺炎或肺良性肿瘤的肺癌;不按肺癌倍增时间生长的肺癌。文中重点讨论了外围型肺癌与肺结核和慢性肺炎的鉴别诊断。作者强调外围型肺癌的各种CT征象中无一项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提高肺癌诊断准确率的关键仍是影象所见结合临床、具体分析、综合诊断。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