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某市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通过煤工尘肺流行病学调查,了解煤工尘肺发病规律,为预防煤工尘肺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搜集作业场所粉尘检测资料、煤工尘肺发病资料和作业工人健康监护资料,对1 292例煤工尘肺病例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该市1974-2010年煤工尘肺年均发病率为3.07‰,平均发病年龄(41.2±4.3)岁,平均接尘工龄(22.9±7.4)年,2001年以来,尘肺发病有明显下降的趋势.结论 粉尘依然是煤矿作业工人的主要职业危害,三级预防是控制煤工尘肺发生发展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2.
煤工尘肺多见于煤矿工人的职业病。装卸和使用煤炭的工种发生煤肺的报道并不多见。我们拟对电厂燃料工和锅炉运行工的职业性健康体检摄片资料进行分析,了解使用煤炭生产工人的肺部病变和X线表现,探讨胸膜改变与粉尘浓度、接尘工龄的关系,试图为煤肺的早期诊断提供科学依据。1资料来源和方法收集电厂接触煤尘的燃料工和锅炉运行工的职业史和胸片资料,经省职防所放射科、扬州市尘肺诊断组读片的会诊记录。收集电厂生产环境粉尘浓度的历年测定资料。六十年代车间空气煤尘平均浓度为10433ndm3,最高120.03贝分m’,平均超标9.4倍。八十年…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疑似煤工尘肺的肺功能状况. 方法随机抽取2007-2008年10个煤矿的全部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共计1 042份,其中有疑似煤工尘肺82例,并对疑似煤工尘肺的肺功能测定指标进行分析. 结果疑似煤工尘肺的肺功能基本上表现异常(r=0.51,P<0.005),且疑似煤工尘肺的进程与肺功能状况明显相关(r=0.50,P<0.005).结论 粉尘类作业职业健康体检,采用肺功能测定结果作为疑似煤工尘肺初筛和阅片的指导具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4.
炭渣尘肺是盐业工人在老式制盐的过程中,因吸入高浓度的炭渣粉尘而发生的肺部病变。长期以来,对其流行病学规律不甚明了,其命名亦未统一,有称“制盐司炉工尘肺”,或称“炭渣矽肺”的。为此, 我们将其与本地区矽肺,煤工尘肺病例在流行病学方面试作对比分析,以期能解决上述问题,为该类尘肺防治工作提供依据。对象与方法1.对象比较病例根据卫生部“全国尘肺流调方案”进行调查。调查了某盐业企业1950—1990年确诊Ⅰ—Ⅲ期炭渣尘肺198例,以及同一时间,同一  相似文献   

5.
335例煤工尘肺临床分析申国胜,李翠兰,孙福成,刘伯荣开滦矿务局职防所063000煤工尘肺包括接触不同煤矿粉尘所致的矽肺、煤肺和煤矽肺三种。本文以335例煤工尘肺的材料为依据进行不同种类煤工尘肺的临床、X线小阴影形态表现分析,以找出各自特点,为制定防...  相似文献   

6.
目的了解东北某煤矿煤工尘肺发病特征与健康损害情况。方法选取2000年1月—2018年1月于东北某煤矿长时间接触粉尘污染的在岗及下岗煤工3 000人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尘肺病诊断标准》分析煤工尘肺病发生及不同临床分期情况,比较不同临床分期煤工尘肺患者确诊年龄、接尘工龄以及发病潜伏期、不同工种煤工尘肺发生情况及临床分期不同煤工尘肺患者死亡情况。结果 3 000名煤工确诊为尘肺患者165例,发病率为5.50%,其中尘肺Ⅰ、Ⅱ、Ⅲ期人数分别占67.88%、20.00%和12.12%,发病率分别为10.89%、3.25%和2.09%。Ⅰ、Ⅱ、Ⅲ期煤工尘肺患者确诊年龄、接尘工龄以及发病潜伏期均呈逐渐降低趋势。经单因素方差分析,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采掘工Ⅰ、Ⅱ和Ⅲ期尘肺发生率较运输辅助工更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Ⅰ、Ⅱ和Ⅲ期煤工尘肺患者死亡率分别为9.82%、30.30%和65.00%,Ⅲ期尘肺患者死亡率高于Ⅰ、Ⅱ期,Ⅱ期尘肺患者死亡率高于Ⅰ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东北某煤矿粉尘污染在一定程度上引发煤工尘肺十分严重,其中采掘工尘肺发生比运输辅助工更为严重。此外,随着尘肺临床分期的不断升高煤工死亡风险随之增加,应予以重点关注。  相似文献   

7.
煤工尘肺右侧气管旁带的CT测量分析戴文晖孟曙光秦祥忠徐文寿刘尚军申永来我们采用CT扫描对126例煤工尘肺作了右侧气管旁带(RightParatrachealStripe,RPS)测量,以探讨煤工尘肺对RPS的影响。一、对象与方法1.临床资料:所选对象...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对煤矿井下粉尘作业工人10年健康动态观察,探讨煤工尘肺的发病因素,X线表现及诊断、尘肺发病率预测。方法1990~2000年对煤矿井下粉尘作业工人进行了10年健康动态观察。结果煤工尘肺患病率4.6%。结论煤矿井下作业场所粉尘浓度分散度及游离SiO2含量,防尘措施是影响煤工尘肺的发病因素。  相似文献   

9.
探讨单纯性间质型煤工尘肺的流行病学特点,为该类尘肺的X线诊断及其防治提供依据,兹对我局165例单纯性间质型煤工尘肺进行流行病学分析。资料与方法按我国1982年尘肺诊断修定方案,对由本市矽肺诊断组依据1963年标准诊断的全部各期煤工尘肺之胸片,用回头看的方法,选取单纯性间质型煤工尘肺165例为分析对象(以间质改变为主的混合型不计其内)。对其流行病学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并以结节型煤工尘肺作为对照。  相似文献   

10.
217例尘肺病人死因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探讨尘肺病人的死因,我们对全市217例尘肺(主要是矽肺和煤工尘肺)病人死亡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如下: 一、资料来源与调查方法 1、资料来源:1963~1989年历年诊断的尘肺病人,死亡者均有县以上医疗单位的死亡诊断证明。死者中矽肺占65%、煤工尘肺占35%。 2、调查方法:依1988年全国尘肺流行病学调查方案的具体要求,对每位尘肺病人的年龄,接尘工龄、工  相似文献   

11.
肺结核是煤工尘肺较常见而严重的合并症,尤其在晚期煤工尘肺中合并结核是引起煤矿工人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对象与方法在1980~1989年搜集的122例煤工尸检肺中,被确诊为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的有19例,占尸解总数的15.57%。其中掘进工6例,采煤工1例,混合工11例,煤矿地面石工1例。粉尘作业工龄4~40年,平均21.1年。本组19例煤工尘肺合并结核生前尘肺诊断:Ⅲ期1例,Ⅰ期2例,0~ 及0期各为8例。  相似文献   

12.
煤矿工人呼吸器官粉尘性疾病的肺表面活性剂作者研究了职业性粉尘性呼吸器官患者呼气冷凝液的肺表面活性剂。对象煤工53人,年龄35~55岁,井下接尘工龄10~25年。分2组:第1组,慢性粉尘性支气管炎23人;第2织,尘肺Ⅰ期14人。对照组,系健康煤工16人...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189台手工操作的动力锅炉作业环境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描述了煤渣灰尘的特点,分析了332例接触高浓度煤渣灰尘的司炉工体检资料,检出Ⅰ期尘肺3例,0~+21例。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煤矿的煤工尘肺发病有增加趋势。为摸清我县县办煤矿接尘人员煤工尘肺的发病情况,我们对县办四个煤矿进行了煤工尘肺发病的调查。现报告如下: 我们对90年底以前参加工作的接尘者和接尘三年调离者(包括退休职工)以及现有0~ 和各期煤工尘肺者,拍摄X线胸片和进行卫生学调查。四个矿职工共1244人,应检1105人,实硷1016人,受检率91.95%。粉尘浓度为2.5~890.0mg/m~3,平均浓度为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雅安市2006-2009年尘肺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尘肺病防治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雅安市2006-2009年尘肺职业病诊断资料进行分析。结果雅安市2006-2009年共确诊尘肺患者563人,以I期煤工尘肺为主。不同工种尘肺患病构成比不同:采煤工最高(43.87%),其次是混合工(27.71%);掘进工最低(8.53%)。2006-2009年尘肺患者的平均接尘工龄为12.77±8.79年、平均发病年龄为46.91±11.18岁。尘肺合并结核率为6.39%。结论雅安市应以I期煤工尘肺为防治重点,以采煤工为重点防治对象,同时应加强结核病的防治。  相似文献   

16.
探讨煤工尘肺的流行病学特点,可为煤工尘肺的X线诊断及其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据此对我县境内某煤矿484例煤工尘肺的流行病学资料进行了统计分析。资料与方法对某煤矿1950年至1986年止的484例煤工尘肺病人的流行病学资料在核对的基础上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与分析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极簿煤层煤矿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状况并探讨其与煤工尘肺X射线影像特征的关系。方法对15家煤矿井下、地面作业岗位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对确诊的672例煤工尘肺病例的X射线胸片进行影像表现的统计分析。结果采煤、掘进、地面卸煤(岩石)岗位游离二氧化硅含量最低5.9%,最高58.4%,平均含量大于10%。极薄煤层煤矿工人工作场所接触的粉尘应为煤矽混合尘,工作场所粉尘浓度最低1.05 mg/m3,最高16.04 mg/m3。所测定的104份煤矿井下、地面工作场所粉尘样品浓度平均值均超过了国家职业卫生标准的限值。672份煤工尘肺X射线胸片表现形态为圆形小阴影的病例占90.18%。以圆形小阴影为主的X线胸片中q型占71.12%,p型25.41%r,型3.47%。Ш期煤工尘肺均表现为大阴影。Ⅰ期煤工尘肺小阴影主要分布于中下肺区的占67.33%;Ⅱ期煤工尘肺小阴影主要分布于上中下肺区的95.80%。Ш期煤工尘肺大阴影主要分布于上肺区和上中肺区。结论自贡市煤矿工人接触的粉尘为煤矽混合尘,煤工尘肺病患者X线影像形态大小以q型为主。  相似文献   

18.
Ⅲ期煤工尘肺发病影响因素的COX回归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的是用COX回归方法,对Ⅲ期煤工尘肺发病影响因素的分析结果。发现,诊断Ⅲ期前合并肺结核明显增加发生Ⅲ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而首次粉尘暴露-诊断Ⅰ期时间则与发生Ⅲ期煤工尘肺的危险性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AnnexinA5基因多态性(-1C/T)在煤工尘肺患者发病遗传易感性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选择470例汉族煤工尘肺病例为观察对象,428例汉族煤尘接触者为对照,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检测AnnexinA5-1C/T位点的基因多态性,分析多态位点与煤工尘肺的关系.结果 煤工尘肺组与对照组各基因型分布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调整年龄及吸烟混杂因素后,以CC基因型为参比,粉尘暴露时间较长(≥27年)且携带CT/TT基因型者患煤工尘肺的危险性降低(P=0.039),OR值为0.65 (95%CI:0.44~0.98);对Ⅱ期煤工尘肺病例,调整了年龄、接尘工龄和吸烟率后,携带CT/TT等位基因的个体患煤工尘肺的危险性降低(P±0.028),OR值为0.55 (95%CI:0.34~0.90).结论 AnnexinA5-1C/T多态性位点可能影响中国汉族人群煤工尘肺的发生.  相似文献   

20.
谢丽庄 《职业与健康》2007,23(22):2040-2041
尘肺是我国最严重的职业病,发病人数多,分布范围广,治疗困难。我国现有尘肺患者高达40多万人,每年发病近2万例,其中80%患者仍存活,煤工尘肺占我国尘肺患者绝大多数[1]。根据卫生部等[(87)卫防字第60号]《职业病范围和职业病处理办法的规定》中的规定,我国煤工尘肺是煤肺和煤矽肺的总称。根据我国粉尘标准,如粉尘中的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0%时诊断为矽肺,国外文献则认为,如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含量大于18%时,其病理形态改变为矽肺;小于18%时,则为煤工尘肺,它既包括由纯煤尘引起的尘肺,又包括了由煤和岩石的混合粉尘引起的煤矽肺以及肺部进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