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失语症恢复机制的神经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失语症是脑病变后获得性语言符号系统的理解和表达障碍。大多数失语症患者无论是否接受过治疗(包括语言治疗),都会有不同程度的恢复。目前,对失语症自发恢复和语言治疗性干预语言功能恢复的神经机制并不完全了解。由于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不能利用动物模型进行研究,因此失语症恢复的神经机制尚在探讨中。可以应用神经生理学技术对脑的语言功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
早期康复对急性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作用。方法 将40例急性脑卒中汉语失语症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及对照组,康复组在发病后1周内开始进行语言康复训练1个月,对照组患者不进行语言康复训练。结果 康复组语言功能恢复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 早期进行语言康复训练有利于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语言恢复。  相似文献   

3.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张清丽 《中国康复》1997,12(2):93-95
失语症的康复训练国内外均有不少报道,为使众多读者能有一个较系统的了解,本文对失语症的康复训练作一简要介绍,目的是为从事语言康复专业人员提供选取的方法。据国内外大量研究表明所有的失语症患者听理解的恢复是其他语言功能的前提,治疗目的应是恢复患者对语言的认知、记忆、分辨和理解,然后进行视觉语言刺激的理解训练”,“。在进行表达训练时,有先是Q语表达,然后是书写。失语症的治疗可分为上按广法(它是言语治疗师与患者之间进行特定的语言功能训练,通过反复和适当的刺激以激发其语言功能的恢复,未受损区域的机能代偿,促…  相似文献   

4.
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病变部位及其自然恢复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前瞻性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类型与病变部位的关系及对其自然恢复的影响。方法: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30例分别在脑卒中后第10.5d,1,2,4及6个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进行语言评定。结果:同一病变部位所致失语症的类型可不同。最复杂的是基底节,并且同一类型失语症可由不同病变部位产生。30例不同类型失语症患者的语言能力在6个月内均获得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除完全性失语外,各类失语在第1-2个月内恢复最明显。听理解,口语表达和阅读恢复最好,其次为复述,书写的恢复最差。丘脑性失语和基底节性失语恢复最好。运动性失语恢复较好,感觉性失语恢复较差。完全性失语恢复最差。经皮质失语和传导性失语因病例数太少而不能充分反映其自然恢复情况。结论: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的病变部位与类型关系复杂。其自然恢复与失语症类型有关。  相似文献   

5.
脑卒中所致失语症是一个普遍和致残性疾病。影响失语症患者语言功能恢复的因素包括病变的部位、大小、失语的类型及脑卒中严重程度等,个体因素还包括患者的性别、年龄、利手、受教育水平以及其他可能增强语言恢复的因素。语言功能恢复的机制有血流再灌注、神经功能联系不能的恢复、复苏结构断离以及语言网络功能重组。右侧大脑半球可能阻碍失语症患者语言的恢复;非语言特异相关脑网络与失语症的发生密切相关。针对卒中后失语症,除了经典的言语-语言治疗外,以重复经颅磁刺激和经颅直流电刺激为主的非侵入性脑刺激技术越来越多应用于临床,其他辅助治疗手段包括药物治疗、中医针灸等。  相似文献   

6.
失语症的发病及恢复机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失语症的发病与恢复机制,为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提供理论依据,是当前脑血管病研究的热点之-。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1ine1980-01/2004-01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aphasia,recovery”,“aphasia,hypoperfusion”,“aphasia,metabo1ic”,并限定语种为English。同时计算机检索万方数据库2002-01/2004-10期间的相关文章,检索词为“失语症”。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选取有关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然后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研究(RCT)。纳入标准为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资料提炼:共收集到34篇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的相关文献,26个试验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8篇试验中,均为重复的同一研究。资料综合:26试验包括620例患者,分别对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进行了论述。结论:关于失语症发病及恢复机制,目前尚无统一的结论。语言中枢的低灌注、低代谢可能为失语症的发病机制,脑语言功能的可塑性可能为失语症的恢复机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前瞻性地研究脑卒中后汉语失语症患者6月内病变性质对失语恢复的影响。方法:分别在平均10.5天、1月、2月,4月、6月时,用同一套语言测评材料,对30名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进行评测。结果:所有患者的语言能力均获得了不同程度的自然恢复;恢复在1~2个月内最明显。脑出血恢复较脑梗塞好。  相似文献   

8.
经颅磁刺激治疗失语症有一定的效果。本文对重复经颅磁刺激在临床及科研中的应用进行整理,探讨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恢复过程中的可能恢复机制,探讨左右大脑半球在语言恢复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语言治疗后错语的变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观察语言治疗对不同类型错语的影响及治疗效果,确定感觉性失语症命名困难的主要语言学层次损害。方法:对14例感觉性失语症患者进行4周语言治疗,治疗前后对患者实施波士顿诊断性失语症检查汉语版中的图片命名测验,对测验中出现的错误分类记分;对2例患者进行单病例实验设计,观察恢复早期与后遗症期的疗效。结果:语言治疗后感觉性失语症患者的错误总量减少,急性期与恢复后期治疗后错语量减少的程度接近。结论:语言治  相似文献   

10.
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研究脑卒中后不同类型失语症的自然恢复状况.方法:应用汉语失语检查法在患者生命体征平稳神志清楚、能够耐受坐位30min以上时进行第一次语言功能评估.评估结果按Benson分类方法进行失语症分类.患者在脑卒中后第3个月、第6个月、第9个月、第12个月分别进行语言功能评估.所有患者在发病后12个月内均未接受正规语言治疗.结果:共收集80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分为10类失语症.Broca失语18例,Wernicke失语10例,传导性失语6例,经皮质运动性失语4例,经皮质感觉性失语4例,经皮质混合性失语5例,完全性失语12例,命名性失语4例,基底节性失语10利,丘脑性失语7例.结论: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无论属于何种类型都有不同程度语言功能的自然恢复.这种自然恢复在发病后3个月内比较明显.口语的自然恢复程度在各个阶段均大于书面文字.不同类型汉语失语症自然恢复的程度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11.
交叉性失语5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交叉性失语的康复效果。方法对 5例右利手右侧病变引起失语的患者进行汉语失语成套测验中的口语流利性评定、西部失语评定 ,以及采用波士顿诊断性失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进行失语症严重程度分级 ,采用Frenchy构音障碍评定标准进行构音障碍评定 ;语言康复训练 3 0天后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语言能力复查。结果 5例患者均符合交叉性失语的诊断标准 ,经康复训练后 ,语言功能恢复较好。结论交叉性失语有两种类型 :镜像失语及非典型失语。交叉性失语症预后好。  相似文献   

12.
运动性失语患者的康复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楼巍敏 《中国康复》2006,21(1):55-56
目的:探讨康复护理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和非语言交流能力的作用。方法:35例运动性失语患者随机分为康复组18例和对照组17例,康复组进行为期3个月的言语康复训练和护理,对照组仪给予日常治疗护理。采用标准汉语失语检查法评定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情况。结果:复述、表达及运用语言功能方面与治疗前比较康复组明显恢复(P〈0.01或P〈0.05),且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康复护理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和非语言交流能力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3.
脑卒中失语症患者的康复治疗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赵瑞祥 《中国康复》2000,15(2):87-88
为探讨康复训练对失语的治疗作用,对86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进行诊断分型,并采用中国康复研究中心失语检查法和Schuell刺激法进行语言训练。结果:脑卒中失语症患者语言训练疗效明显,其中皮质下失语、Brocea失语、命名性失语,运动性失语预后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总结卒中后失语患者言语康复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开展言语康复管理提供依据。方法 系统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与专业机构网站中有关卒中后失语患者言语康复的临床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以及专家共识,并进行质量评价与证据提取。结果 共纳入14篇文献,包括1篇临床决策,1篇证据总结,8篇指南以及4篇系统评价。从言语康复的筛查与评估、组织培训、康复环境、康复时机、康复方式、随访以及健康教育7个方面总结了24条证据。结论 积极开展失语筛查、组织培训康复团队成员、营造良好的康复环境、把握最佳的康复时机、选择个性化的康复方式以及制定全面的健康教育与随访计划可提高言语康复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后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功能的疗效。方法:将60例病人随机分为对照组28例,给予脑血管病常规护理,观察组32例,在脑血管疾病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配合语言功能训练,以语言功能评定、失语程度评定以及疗效等级作为观测指标。结果:经过不同方法干预后,观察组病人语言功能恢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语言康复护理对脑卒中运动性失语病人有明显的康复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模式化语言康复护理在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初发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患者120例,将其随机分为观察组及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护理的方法行康复干预,观察组采用模式化语言康复护理,比较两组患者语言功能康复效果、相关知识的达标率、满意度。结果:观察组语言康复有效性、相关知识的达标率、满意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模式化语言康复护理有助于提高患者及家属相关知识的达标率及满意度,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失语患者语言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267例运动性失语患者为研究对象,运用简单随机抽样法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133例)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康复训练和出院指导,实验组患者(134例)则在此基础上进行院外连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进行治疗。采用中文功能性语言沟通能力检查法和失语程度评定评价两组患者语言功能恢复有效率。结果两组患者出院后3个月,实验组语言功能恢复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连续性护理干预联合康复训练对运动性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有良好的促进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8.
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康复训练的护理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许金兰 《护理研究》2005,19(9):1797-1798
从运动性失语的病理及症状、运动性失语的分类、运动性失语的检查内容及方法、语言康复训练方法、语言康复训练介入时间对脑卒中伴运动性失语病人语言康复训练的护理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9.
刘巍  张自茹  陈桂媛 《医学临床研究》2012,(11):2085-2086,2089
【目的】观察个性化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失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选择36例脑卒中失语患者,全部经头CT或MRI确诊是脑卒中失语,根据波士顿失语诊断测验(BDEA)评估表对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分并判断其失语类型,根据不同类型失语给予相应的康复训练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于发病后1周进行第1次评估,以后每月随访1次,共4次,然后3个月再随访1次。经过(180±7)d康复训练后再次根据BDEA评估表对36例患者语言功能进行评分。【结果]36例患者全部完成康复训练后BDEA检测评分较康复训练前明显提高(P〈0.05)。【结论】康复训练与个性化的护理干预能有效改善脑卒中失语患者的语言功能,促进其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脑梗死后遗症失语患者的语言康复训练措施。方法:76例脑梗死后遗症失语行语言康复训练的患者,根据其失语类型分为A、B、C三组,给予针对性的康复训练。结果:C组(命名性失语)恢复效果显著优于A组(运动性失语)和B组(感觉性失语)(P<0.05);A组略好于B组,但两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由于发病机制及治疗效果的差异,不同类型的患者恢复效果有所不同,但系统科学的康复训练对于改善患者是有积极意义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