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正>相对于正常发育儿童亲属,孤独症儿童亲属的孤独症广泛表型的比率更高[1]。已有研究表明,孤独症广泛表型可以预测个体社交行为的数量和他们所经历的不适程度[2]。同时,孤独症广泛表型与社交焦虑存在显著正相关[3-6]。还有研究显示,家庭功能与家庭成员的社交回避及苦恼存在显著相关[7-9]。家庭功能对调节孤独症儿童的心理健康起着重要作用[8]。然而,目前研究缺乏对孤独症广泛表型、家庭功能和社交行为及其感受三者之间关系的探讨。从家庭系统理论出发,  相似文献   

2.
综合疗法治疗儿童孤独症的疗效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目的:研究综合疗法对儿童孤独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68名孤独症患儿采用综合治疗方法,包括社交技能训练、语言和言语训练、认知能力训练、行为矫正、精细运动和感觉统合训练,必要时配合药物治疗,同时强调家长参与治疗过程.每天训练6小时以上,平均4.5个月.用智力测验、ABC量表、婴儿-初中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评估治疗效果.结果:42名完成智力测验的患儿总智商治疗前平均42.29±7.95,治疗后平均56.13±16.99,治疗后比治疗前明显增高(P<0.001),智力结构除算术分测验无显著性变化外(P>0.05),其余分测验得分治疗后均较治疗前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P<0.001).ABC量表减分率34.02%,治疗后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01),社会生活能力显著增高(P<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显著性.结论:综合疗法为治疗儿童孤独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3.
1943年Kanner首次发表早期婴儿孤独症的论述后[1],50余年来,虽对该症进行了大量研究,但其病因仍不十分清楚,治疗也无特殊药物,早期教育与诱导可使部分患儿恢复正常[2]。为了探讨小儿孤独症的发病机理,在国内外尚无有关该病微循环研究报道的情况下,我们对1992~1997年被确诊的30例小儿孤独症进行了临床微循环研究。1资料与方法一般资料:本组病例,男24例、女6例,3~7岁22例,8~10岁8例。有围产期脑损伤、脑缺氧病史者8例,余无明显的颅脑疾病史。该组患儿发病年龄3~5岁者22例,占73%。头颇CT检查有脑皮质萎缩、颞叶发育不…  相似文献   

4.
95例儿童孤独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探讨儿童孤独症的临床特征,展望相对应的干预措施。方法:调查孤独症患儿的父母文化的水平、城乡比例、首诊主诉、发病与就诊时间间隔。采用Gesell发育量表测定发育商。Car's量表进行症状行为评定,用社会生活能力量表进行适应性行为评定。检验分析孤独症行为与适应性行为的相关性。结果:孤独症患儿父母文化水平大多为初、高中以上文化。孤独症患儿城乡比例为:2.8:1。首诊主诉症状以语言障碍为主(占84%)。患者从发病到就诊时间平均延迟31个月。孤独症行为的严重程度与社会生活能力缺陷的程度无相关性,症状特点以语言障碍及社会交往障碍最为突出。作者对此进行了分析并提出早期干预及行为,语言训练的相应建议。  相似文献   

5.
孤独症的临床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4  
孤独症的临床学研究进展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郭兰婷单友荷从1943年美国儿童精神病医生Kanner首次报道了11例孤独症至今,已经历了半个多世纪。有关孤独症的研究在不断发展。在临床学研究方面,对孤独症本质的认识、临床基本特征、分类学地位等都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3~6岁儿童抚养人对孤独症相关信息知晓现状,为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调查方法,在哈尔滨市8个行政区内抽取44所幼儿园,以其中所有3~6岁儿童的主要抚养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自编问卷,从孤独症的症状识别、一般知识了解、病因、就诊态度等多方面评价对孤独症相关知识的知晓现况.共回收合格问卷4947份.结果:样本中,2786人(57.8%)能够准确识别孤独症的症状;3115人(64.8%)认为孤独症属于心理疾病;2484人(68.1%)认为应首选心理门诊就诊;1730人(36.4%)认为孤独症存在特殊能力或才能;2680人(67.0%)认为教育不当是导致孤独症发病的主要原因.多因素分析显示,居住在城市(OR=1.66)、女性(OR=1.34)、接触过孤独症(OR=1.50)、受教育水平较高(OR=2.04、5.39、9.12)的人群能更好的识别孤独症.结论:3~6岁儿童抚养人对孤独症的认识还存在很多误区,有必要积极开展社区宣传教育,提高家长对孤独症认知程度,改变错误认知,以早期识别孤独症儿童.  相似文献   

7.
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的编制与信度、效度分析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编制儿童孤独症筛查量表,并对该量表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方法:基于目前精神医学界对儿童孤独症临床表现和诊断的认识及孤独症诊断访谈量表的研究结果编制量表.选择儿童孤独症组、精神发育迟滞组和正常儿童组作为研究对象进行信度、效度检验.结果:该量表各项目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Kappa值)分别为0.429-0.639(除一项外)和0.404-0.732.各因子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44-0.988和0.840-0.984.量表总分的评定者信度和重测信度(相关系数)分别为0.933和0.986.量表的分半信度为0.969.同质性信度除一项外,其他各项目间的相关系数为0.444-0.855.P均<0.01.该量表各项目的鉴别诊断效度:三组间χ2值为20.658-108.152;各两组间Z值分别为2.186-9.264(除二项外).各因子的区分效度:三组间F值为138.227-468.368;各两组间组间均数差为2.916-14.542.量表总分的区分效度:三组间F值为562.563,各两组间组间均数差为10.91-34.64.p为0.029-0.000.量表的所有项目可聚为三个因子.筛查界限分为21分,诊断界限分为24分.结论: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可用于儿童孤独症的筛查和诊断.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孤独症谱系障碍的临床特点,为诊断提供参考性建议。方法:分别对75例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及77例精神发育迟滞患儿进行Gesell发育诊断量表(GDDS)和儿童孤独症评定量表(CARS)的评估并进行比较;并将孤独症谱系障碍组按月龄分为0-36月组和37-72月组;对75例孤独症谱系障碍进行婴儿-初中学生社会生活能力量表(S-M量表)评定并与GDDS中的适应性得分进行比较。结果:①孤独症谱系障碍组和精神发育迟滞组患儿在GDDS中的得分没有明显差异,两组患儿语言均中度落后,其他条目均轻度落后;②在CARS的得分中孤独症谱系障碍组明显高于精神发育迟滞组;③孤独症谱系障碍0-36月组在视觉反应得分中高于37-72月组;而37-72月组在语言沟通、智力反应水平及一致性中得分高于0-36月组;④通过秩和检验,S-M量表得分与GDDS中适应性得分比较有显著差异。结论: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发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同龄儿童,其中语言落后明显;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言语沟通、社会互动等方面存在明显异常;孤独症谱系障碍患儿在智力反应水平及一致性方面存在不均衡性。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梅州市学龄前儿童孤独症的发病情况以及普通人群对孤独症的认识、了解程度和途径,以便宣教和早期干预。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抽取梅州市21所幼儿园的全部在园儿童,采用自拟问卷和克氏行为量表进行调查和评定。结果调查4156例儿童,筛出孤独症阳性81例,其中男童59例,女童22例,阳性率1.95%;普通人群对孤独症的认识、了解程度与受教育程度、居住地、职业有关;他们可以从不同途径获取孤独症的知识。结论通过不同的传播途径做好社区宣教,对预防儿童孤独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和应对方式。方法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74(GQOLI-74)和特质应对方式问卷(TCSQ)对46例孤独症儿童的父母及46例健康儿童的父母进行对照研究。结果①孤独症儿童父母的GQOLI-74维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其中以物质生活状态(t=1.98,P<0.05)和心理健康(t=2.56,P<0.01)尤为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②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积极应对得分低于对照组(t=1.91,P<0.05),消极应对得分高于对照组(t=-2.59,P<0.01),消极应对表现突出,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孤独症儿童父母的生活质量较健康对照者差,他们应对生活应激事件时易采用消极的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11.
The broader autism phenotype (BAP) is a subclinical set of personality and other features that is thought to index familiality and/or genetic liability to autism. Eighteen parents of autistic probands with a history of language regression and 70 parents of autistic probands without regression were assessed for features of the BAP and compared with published rates in parents of nonautistic subjects. Parents of probands with regressive and nonregressive autism demonstrated similar rates of the BAP (27.8% vs. 32.9%; P = 0.33). The rate of the BAP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in both groups of autism parents than in parents of nonautistic subjects (P ≤ 0.01). Thus, this measure of genetic liability is increased equally in families with both forms of autism when compared with controls. Environmental events are therefore unlikely to be the sole cause of regressive autism in our sample. Environmental events, however, may act in an additive or “second‐hit” fashion in individuals with a genetic vulnerability to autism. © 2002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2.
个体化训练对30例儿童孤独症治疗的观察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研究个体化训练对孤独症的疗效。方法:对30例住院孤独症患儿采用个体化训练,内容包括社交技能、语言和言语、行为矫正、共济协调运动、精细运动和认知能力训练。每天训练6小时,平均3.5个月。结果:27例有不同程度的进步。27例社交能力有不同程度改善。15例无语言能力者,有13例已可讲一些单词和/或短句。15例无社交语言者,有12例已学会某些交谈性对话。27例行为有改善。ABC减分率为37.14%。出院后2~32个月进行追踪,27例仍继续有进步。其中5例已上小学。结论:个体训练对孤独症为一有效的训练方法。  相似文献   

13.
长沙市一所小学和中学6-15岁学龄儿童抽动障碍现状调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了解长沙市小学生及中学生抽动障碍流行特点、伴发的行为和情绪问题。方法 :对我市育华小学和雅礼中学的 80 5例 6-15岁学龄儿童进行抽动障碍现状调查。结果 :共检出抽动障碍患者 10 3例 ,现患 5 4人 ,抽动障碍时点患病率为 6 78% ,终身患病率为 12 9%。其中短暂性抽动障碍、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和Tourette氏综合征的终身患病率分别是 7 70 %、 4 72 %和 0 3 7%。抽动障碍伴发不少行为和情绪问题。Tourette氏综合征抽动严重程度 >慢性运动或发声抽动障碍 >短暂性抽动障碍。结论 :6-15岁学龄儿童的抽动障碍患病率较高 ,部分可以伴有行为和情绪问题。  相似文献   

14.
Twin studies and familial aggregation studies indicate that genetic factors could play a role in infantile autism. In an earlier study, we identified a possible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utism and a c-Harvey-ras (HRAS) oncogene marker at the 3′ end of the coding region. In an attempt to confirm this finding, we studied a larger population, well-characterized clinically and genetically. We report a positive association between autism and two HRAS markers, the 3′ marker used in the initial study and an additional marker in exon 1. © 1995 Wiley-Liss, Inc.  相似文献   

15.
239名高中男生儿童期性虐待调查   总被引:33,自引:3,他引:33  
目的:了解高中男生中儿童期性虐待发生情况,探讨性虐待经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方法:用自境式问卷,对某中学以班级为单位整群抽取的239名高中男生就有关儿童期性虐待经历进行不记名横断面回顾性调查。结果:在被调查的239名男生中,有55人(23.0%)报告16岁前曾经历过非情愿的或非身体接触或身体接触的性虐待;其中3人(1.3%)经历过被试图性交,2人(0.8%)经历过被强行性交。49.1%的儿童期性虐待首次发生年龄在11岁及以下。与没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男生比较,有儿童期性虐待经历的男生抑郁情绪量表得分高;自尊量表得分和健康状况自我感觉评价得分低,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我们应重视男童中儿童性虐待问题的研究;儿童期性虐待经历是影响受害者心理健康的一个重要因意。  相似文献   

16.
高功能孤独症和Asperger综合征儿童的执行功能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高功能孤独症(HFA)和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在执行功能方面的认知神经心理特征。方法应用威斯康星卡片分类测验(WCST)分别对17例HFA儿童、23例AS儿童和20例正常健康儿童进行测试。结果HFA组儿童完成分类数(Cc)、正确应答数(Rc)、概念化水平百分比(Rf%)均明显较正常儿童组低,AS组Cc、Rc也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但AS组Cc明显高于HFA组;HFA组持续性应答数(Rp)和持续性错误数(Rpe)明显较正常儿童组高,AS组持续性应答数和持续性错误数与正常儿童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HFA组与AS儿童存在不同程度的执行功能障碍。  相似文献   

17.
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调查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目的:探讨南宁市4-16岁儿童少年心理卫生问题的发生情况。方法:对南宁市2801名4-16岁儿童应用自制的儿少情况调查表、Conners量表家长问卷和教师评定量表、Piers-Harris儿童自我意识量表、儿少主观生活质量问卷进行调查。结果:检出心理障碍520例(18.6%),其中多动性行为障碍272例(9.7l%),品行障碍和对立违抗性障碍78例(2.78%),情绪障碍125例(4.46%),其它单项症状324例(11.57%)。壮族检出率19.98%,汉族18.4%,瑶族13.2%,其它少数民族6.2%。男孩检出率23.02%,女孩13.65%。壮族儿少的幸福与满足因子得分略低于其它民族。男孩主观生活质量得分略低于女孩。结论:各民族儿少存在程度不同的心理障碍,开展有效的心理干预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8.
19.
目的:使用半定式诊断工具神经精神病学临床评定表(SCAN)进行有关精神分裂症临床表型界定方面的探索。方法:对初步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住院患者使用SCAN核实ICD-10诊断,共收集80例,采用SCAN诊断软件辅助诊断并得出症状组和症状群资料,用主成分分析等方法进行处理。结果:根据对SCAN症状群的主成分分析,精神分裂症的临床相可以划分为以精神病性症状、阴性症状和抑郁症状为主的三个维度;而精神病性症状内部可以区分出特征性幻听、思维障碍和被动体验、怪异妄想以及非特异性病理症状四个维度的划分。结论:根据精神分裂症临床相的维度划分,提出按照操作性标准(如一级症状)、阴性症状和情感症状三级标准划分临床表型的假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