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圆锥角膜是一种病因不明的双侧进行性角膜病变,以角膜前凸产生不规则散光为特征,常伴有不同程度的视力损伤,多发生于女性.圆锥角膜的治疗可根据病情进展的不同阶段采取不同方法,早期可用框架眼镜、角膜接触镜,晚期则采取角膜移植术来改善视功能.常用手术方法有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深板层角膜移植术、激光角膜切削术、表面角膜镜片术等.近年来新型治疗方法如紫外光-核黄素交联疗法、角膜基质内环植入术、增视性虹膜切除术等也开始广泛应用.本文就其目前治疗方法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抗氧化剂联合接触镜治疗圆锥角膜急性水肿期的治疗效果。方法 16例(18只眼)采用抗氧化剂:2%谷胱甘肽滴眼液局部点眼。口服维生素C、维生素E。为减轻水肿及炎症反应,局部加点4%氯化钠滴眼液.0.1%双氯灭痛滴眼液。防止合并感染用0.3%环丙沙星滴眼液局部点眼。经药物治疗水肿减轻,能耐受接触镜,可戴接触镜进行光学矫正。分别选戴PGRCL16只眼,Piggyback lens2只眼,定期复查 相似文献
3.
约21%的圆锥角膜患者最终需要角膜移植。目前应用的角膜基质环植入、屈光性角膜手术和配戴角膜接触镜仅能矫正其屈光状态,不能阻止其进展。近年来出现了针对圆锥角膜发病机制和角膜胶原内在生物力学特性改变的,应用A段紫外线和感光剂核黄素使角膜胶原交联的方法治疗圆锥角膜。交联在聚合物工业是一种广泛应用的方法,可使物质变硬,在生物工程中也用于使组织稳定。使用370nm波长的紫外线A照射感光剂核黄素,核黄素被激发为三重态,产生活性氧族,后者可进一步与各种分子相互作用,包括与胶原纤维上的氨基酸形成共价键连接等。选择370nm波长的紫外线A是因为核黄素在该波长有吸收峰。 相似文献
4.
圆锥角膜(Keratoconus)是一种先天性遗传角膜形态发育异常性疾病。后弹力层破裂引起急性角膜基质水肿,故称之为急性圆锥角膜。近年来在临床上遇到两例,均因角膜材料困难而用深圳市华生元基因工程发展有限公司生产的表皮生长因子保守治疗而治愈,现报告如下。例1魏×男18岁住院号2837左眼怕光,视力下降一月余。右眼视力0.2,左眼眼前20cm手动。角膜直径10.5mm,角膜正中有一直径5mm左右的角膜水肿混浊区,并向前突出,看不清瞳孔。曾误诊为单疱病毒性角膜炎。经角膜病专家会诊诊断为急性圆锥角膜。提出治疗方案为穿透性角膜移植,因角膜移植片材料… 相似文献
5.
戴软性角膜接触镜所致的假性圆锥角膜广州军区武汉总医院眼科(430070)马群黄震韩苏宁刘孟丽长期戴软性角膜接触镜可刺激角膜上皮及角巩缘外结膜组织增生,由于角膜实质层和上皮缺氧,可引起局部水肿或引起角膜表面对称性或规则性下降,严重者在角膜地形图表现为...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圆锥角膜患者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舒适度及视觉表现.方法:横断面研究.50例患者(50眼)接受全面的眼科检查,包括屈光度、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裂隙灯显微镜及眼底检查、泪膜破裂时间(BUT)、角膜地形图和对比敏感度.戴镜后,测量最佳戴镜矫正视力(BCLCVA)、对比敏感度及舒适度通过平均视觉模拟量(VAS)呈现.结果:患者平均年龄为26.2依6.0 (16 ~39) y.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 UCVA,BCVA,和 BCLCVA 的平均logMAR值依次为0.61依0.37 (0.15 ~1.3),0.42依0.32 (0~1.3) 和0.18依0.20 (0 ~1.3).使用接触镜后视敏度显著提高(P<0.05),在明视和暗视条件下,对比敏感度数值明显增加(P<0.05).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的视觉模拟量(VAS)值为8.02依1.64(5~10).结论:圆锥角膜患者使用Rose K2软性角膜接触镜能够改善视力,对比敏感度以及舒适度.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透气性硬性接触镜(RGPCL)对圆锥角膜眼的视力矫正与治疗效果。方法:观察101 例圆锥角膜,选择配戴RGPCL的病例,对其中角膜变形严重无法单独使用RGPCL的7 只眼采用了Piggyback lens(软性接触镜与硬性接触镜的组合使用)。随访时间1~24 个月。结果:以轻、中度圆锥角膜为主,处方RGPCL的基础曲率半径绝大多数大于7.30mm ,度数小于- 6.00D。RGPCL矫正视力达1.0、1.2 的占48 % ,0.6 以上的达82% ,明显优于框架眼镜。戴镜时间每日平均13.5 小时,无明显角结膜并发症出现。RGPCL戴用后角膜散光度平均减少1.70~2.21D,近视度平均降低0.75 ~2 .10D,角膜形状明显扁平化。Piggybacklens 明显改善了配适状态,提高了矫正视力和舒适度。结论:RGPCL对圆锥角膜的高度屈光不正矫正效果良好。在严密观察下,可对重症病例选择使用Piggybacklens。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角膜胶原交联(CXL)联合RGPCL治疗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 方法:选取2015-01/2017-01在我院行去上皮加速CXL治疗的进展期圆锥角膜患者51例51眼,根据治疗方式分为A组(30眼,行CXL后配戴框架眼镜)和B组(21眼,行CXL后配戴RGPCL)。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后12mo观察两组患者最佳矫正视力(BCVA)、等效球镜度(SE)及角膜前后表面形态。 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BCVA、SE及角膜形态各参数\〖角膜前表面最小曲率和最大曲率(K1和K2)、平均角膜曲率(Km)、角膜最大曲率(Kmax)、角膜顶点厚度、角膜最薄点厚度\〗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12mo,B组患者BCVA优于A组(0.11±0.03 vs 0.26±0.16),角膜顶点厚度低于A组(431.8±14.41μm vs 461.38±32.68μm)(均P<0.05),其余各参数两组之间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CXL治疗圆锥角膜可延缓或控制圆锥角膜的进展,联合配戴RGPCL可有效改善矫正视力。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圆锥角膜的屈光状态和角膜地形图形态分布。方法147例(262只眼)圆锥角膜,使用电脑验光和角膜曲率仪与计算机辅助的角膜地形图仪测量眼部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度、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表面非对称指数(SAI)及进行角膜形态学描述。结果将圆锥角膜患者分为可疑、轻度、中度及重度。病灶形态分为蝶形和非蝶形。蝶形又分为对称和不对称;非蝶形又分为乳头状、卵圆形、球形及不规则形。蝶形病变,以对称蝶形多见,常见于可疑和轻度病例。乳头状和卵圆形,多见于轻、中度病例,多位于角膜中央或中央偏下方;球形多见于中、重度病例,多位于角膜中央;不规则形见于重度病例。多数患者双眼病灶间存在对称性。病变直径与角膜顶点屈光度间无相关性(r=0.208,P=0.092),病变顶点距中心距离与顶点屈光度间呈负相关(r=-0.400。P=0.001)。结论利用角膜地形图,可筛查和早期诊断圆锥角膜,有助于采取及时适当的治疗,避免对圆锥角膜患者进行准分子激光角膜屈光手术;同时了解病变在角膜上的分布规律,可指导硬性角膜接触镜的验配.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comfort-kone硬性角膜接触镜(rigid gas-permeable contact lens,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效果。方法 52例(94眼)患者采用"三点接触法"配戴comfort-kone RGPCL,分析对比配戴后屈光度、角膜地形图参数及泪液情况的变化,评价RGPCL控制圆锥角膜发展的临床效果。结果配戴RGPCL后最佳矫正视力0.83±0.24,与配戴前最佳矫正视力0.58±0.35比较,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8.87,P=0.00);RGPCL矫正视力与配戴眼屈光度和角膜曲率半径呈显著相关(P=0.001、0.000),与角膜散光度无显著相关性(P=0.081)。随访期间RGPCL矫正视力稳定,角膜健康状况良好;患者主观适应时间为(11.13±9.10)d;长期配戴后基础泪液分泌量显著降低,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t=2.867,P=0.007)。结论 Comfort-Kone RGPCL能够显著提高圆锥角膜患者的视觉质量,长时间配戴安全、稳定,有效地控制了圆锥角膜的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圆锥角膜患者由于后弹力层的急性破裂,房水进入角膜造成基质层和上皮的急性水肿和混浊,称为急性圆锥角膜.我们在临床中治疗了3例急性圆锥角膜,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例1] 男性,18岁,因右眼视力下降明显1年,加重伴疼痛2 d而入院.入院前患者双眼近视7年,近视度数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软硬组合式接触镜(Piggyback Lens)矫正治疗圆锥角膜的有效性和存在的问题。方法:对40例中重度圆锥角膜的RGPCL变更使用Piggyback Lens的原因,以及接触镜的选择、处方方法,Piggyback Lens能否提高矫正视力、改善角膜不良形状,在急性水肿期的治疗效果,及其对角膜内皮的影响等问题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圆锥角膜变更使用Piggyback Lens的主要原因是角 相似文献
13.
最近我科应用六氟化硫前房内注气治疗急性圆锥角膜 6例 ,取得较好疗效 ,现报告如下。患者 6例 6眼 ,左眼 3例 ,右眼 3例 ,男 5例 ,女 1例 ,年龄最大 2 0岁 ,最小 16岁 ,平均 17 6岁。 6眼均表现为角膜中央的圆锥状突起 ,角膜基质水肿和混浊 ,中央区角膜厚度明显增加 ,视力 1眼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硬性透气性角膜接触镜(RGP)矫正圆锥角膜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对2004~2010年视光门诊应用RGP矫正的63例圆锥角膜患者,男41例,女22例.年龄16-35岁,平均年龄(24.6±7.81)岁.双眼57例,单眼6例.对散光度明显增大,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下降的患者应用电脑验光仪、角膜地形图仪、角膜内皮镜检测,筛查圆锥角膜病.对确诊及疑似圆锥角膜患者根据角膜圆锥程度采用普通RGP镜或特殊设计圆锥角膜镜进行矫正.测量RGP矫正视力及戴镜验光.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框架眼镜矫正视力、RGP矫正视力、及配戴RGP前后球镜度、散光度进行统计学分析,P<0.05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 (1)本组病例框架眼镜矫正视力均值:0.56±0.29,RGP矫正视力均值:0.93±0.20,(t=-14.627,P=0.000),RGP矫正视力明显优于框架矫正视力.(2)配戴RGP前散光均值:(-4.16±2.19)DC,配戴RGP后散光均值:(-0.77±1.2)DC,(t=-14.585,P=0.000),配戴RGP散光度明显降低与配镜前比较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3)其中22只眼平均观察3.5年,其中1只眼角膜混浊加重,施板层角膜移植术.其余21只眼角膜散光度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角膜厚度、角膜曲率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RGP矫正圆锥角膜不规则散光明显提高矫正视力,改善视觉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延缓圆锥角膜病的进展. 相似文献
15.
目的:报道1例角膜接触镜治疗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 leusis,LASIK)术后双眼圆锥角膜3a随访结果,并对相关文献进行简要回顾。方法:一位27岁的女性患者行常规LASIK治疗中度近视。术前散瞳验光的结果为右眼-5.50 /-0.50×50°和左眼-4.50/-1.00×15°。中央角膜厚度分别为右眼526μm和左眼541μm。术前角膜地形图正常,没有显示任何圆锥角膜或者亚临床期圆锥角膜的改变。手术中制作160μm角膜瓣后进行激光切削,切削深度分别是右眼102μm和左眼86μm,预计剩余角膜厚度为264μm和295μm。结果:术后29mo,患者双眼出现明显视力下降,下方角膜膨出,中央角膜曲率变大。验光结果分别为右眼-12.50/-4.00×160°和左眼-6.00/-4.25×125°。中央角膜厚度变薄。诊断双眼继发性圆锥角膜,给予硬性角膜接触镜配戴。3a的随访(期间曾两次更换镜片)显示患者病情基本稳定,视力矫正满意,接触镜全天佩戴耐受性良好,并发症较少。结论:虽然经过严格的术前筛查,轻度到中度的近视LASIK治疗术后仍可能出现继发性圆锥角膜。硬性角膜接触镜是改善此类患者视力安全和可逆的方法,也可以延迟或避免患者进行角膜内基质环的植入和穿透性角膜移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RGPCL矫治圆锥角膜的长期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研究。以2005-2009年间在沈阳爱尔眼科医院视光中心因圆锥角膜验配RGPCL患者为研究对象,共260例(496眼)。男212例,女48例。所有患者随访观察时间至少4年。评估RGPCL镜片配适状态,对配戴框架眼镜和RGPCL的矫正视力,配戴RGPCL前后圆锥锥顶K值及角膜厚度进行比较,观察角膜曲率的变化及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数据采用配对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所有病例配戴RGPCL初期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55,P<0.05)。4年后,框架眼镜矫正视力与RGPCL矫正视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2,P<0.05)。配戴RGPCL前及4年后圆锥锥顶K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2,P<0.05),圆锥锥顶厚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46,P>0.05)。432眼(87.1%)的配适状态为三点接触,46眼(9.3%)为顶点充盈,18眼(3.6%)为可接受的顶点接触。角膜曲率变化情况为,仅3眼(0.6%)陡峭角膜曲率值增加,64眼(12.9%)扁平角膜曲率值增加。随访期间,所有病例均未弃戴,33眼(6.6%)出现角膜上皮点状着染,未发现角膜缘新生血管,无角膜溃疡等严重并发症。结论圆锥角膜患者配戴RGPCL能获得满意的矫正视力,能延缓圆锥角膜发展,且无严重并发症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放射状角膜切开治疗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共12例(12只眼),采用深度为0.6~0.65mm角膜切开刀,在角膜水肿区域行6~8条放射状角膜切开,术后7天、1、3、6个月分别观察角膜形态及视力效果。结果 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术后7天角膜仍然水肿,切口微张,切开处角膜渗水,角膜水肿减退,1个月切口闭合,无角膜渗水,3个月角膜无水肿,相应处可见后弹力膜破裂灰白色疤痕,视力0.1~0.6。结论 对急性水肿期圆锥角膜行放射状角膜切开可以改善角膜症状,提高视力,是施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手术前的应急方法。 相似文献
18.
圆锥角膜是一种不断进展的致盲性眼病,其特征是角膜变薄和突起,伴有不规则散光和视力下降。早期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可通过框架眼镜矫正,对于中重度圆锥角膜的不规则散光,框架眼镜不再适用,接触镜成为患者矫正视力的最佳选择。接触镜种类繁多,在接触镜的选择上难以抉择,如长时间试戴镜片会增加患者的不适,影响整体感受,也大大增加了医生的工作量。因此,本文对接触镜的分类、接触镜在不同圆锥角膜类型中的应用、接触镜配戴中的并发症及其未来展望等方面予以汇总和讨论,以期了解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临床应用与管理,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接触镜在圆锥角膜中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目的:评估可植入式Phakic角膜接触镜治疗稳定型圆锥角膜患者的疗效、安全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 方法:共14例患者采用植入式Phakic角膜接触镜(IPCL)矫正屈光不正,测量了未矫正视力、最佳矫正视力、离焦曲线、对比敏感度、屈光度及可能的副作用。评估结果超过6mo。 结果:平均等效球镜度(SE)和散光在术后6mo末次检查时由术前-6.94±2.79 DS和-4.24±1.42 DC分别变为术后-0.23±0.43 DS和-1.05±0.49 DC。术前平均Snellen视力为0.18±0.10。6mo内未矫正视力和最佳矫正视力平均值分别为0.13±0.10和0.05±0.15。平均安全指数为1.11。所有眼视力均无降低,其中22眼视力提高超过1行。20眼(71.4%)屈光度在0.50 D以内,27眼(96.42%)在±1.00 D以内。术后1wk至6mo,屈光度变化为-0.23±0.43(范围: -1.00至+0.75)。6mo内角膜内皮细胞(ECL)丢失率小于5%。术后6mo眼压(IOP)为11.32±2.28 mmHg。 结论:Toric植入式Phakic角膜接触镜在矫正与稳定圆锥角膜相关的近视和近视散光方面具有有效性、安全性和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圆锥角膜患者配戴透气性硬性角膜接触镜(RGPCL)3年以上的视力矫正效果,屈光度和处方参数变化以及角膜塑形效果。设计回顾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配戴RGPCL连续观察3年以上的圆锥角膜患者73例(136眼)。方法患者于戴镜前、戴镜1、2、3年检测视力,自动验光仪/角膜曲率仪和角膜地形图仪的圆锥角膜筛查软件检测。观察戴镜前后屈光度、角膜曲率、角膜散光和其他角膜形态学改变;对比RGPCL处方基弧、屈光度的变化。根据病变程度按轻度圆锥角膜组(A组)和中、重度组(B组)分级进行分析。主要指标视力,屈光度数,RGPCL基弧,角膜地形图的各项指标。结果患者平均戴镜(49.3±15.3)个月(36~76个月)。初诊裸眼视力(UVA)平均3.76±0.45,框架镜矫正视力(SPVA)4.57±0.53,RGPCL矫正视力(RGPVA)4.89±0.14,视力有显著提高(F=171.994,P=0.000);末诊RGPVA4.95±0.11,与初诊比较有显著提高(t=-6.733,P=0.000)。B组比A组提高更显著。RGPVA可达0.8或以上的比率,戴镜初期、1年、2年和3年后分别为85.13%、86.76%、85.60%和84.62%。初诊与末诊检查相比较,近视度为(7.13±4.01)D和(6.23±3.42)D(辟0.014),角膜散光度为(6.23±3.24)D和(4.42±2.34)D(P=0.000)。初诊与末诊RGPCL处方基弧为(7.38±0.50)him和(7.54±0.42)mm(P=0.000),RGPCL处方度为(-6.22±3.59)D和(-5.33±3.09)D(P=0.000)。与A组比较,B组的屈光度与镜片弧度的变化更显著。角膜地形图各项表面参数除SAI、IAI和AA3项其初、末诊之间无显著差异外,其余9项参数值均有显著降低(P均〈0.05)。结论圆锥角膜患者科学合理地长期配戴RGPCL,能较好地获得持久的矫正视力,并可获得显著角膜塑形效果,明显降低近视度和散光度,有 相似文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