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的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探讨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变化的意义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检测46例乙肝后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及HP感染的变化,并检测20例门诊健康体检患者胃泌素的变化为对照,结果显示:肝硬化患者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为159.3±42.1n/L,对照组为96.8±32.4ng/L,两者差异有显著性。Child-Pugh分级A、B、C级空腹血清胃泌素浓度分别为121.4±43.6ng/L、166.3±51.5 相似文献
2.
3.
对51例幽门螺杆菌阳性及18例Hp阴性的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患者血清胃泌素进行测定,并观察Hp阳性DU患者经雷尼替丁加抗Hp治疗及单用雷尼替丁治疗前后血清轩泌素变化。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共收集肝硬化住院患者83例作为实验组,分Hp(+)组和Hp(-)组,Hp(+)组予以奥美拉唑、克拉霉素及替硝唑行Hp根治性治疗,并选取同期住院的幽门螺杆菌阳性的胃溃疡患者77例作为对照组。记录并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血氨浓度以及Hp(+)组行Hp根治性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变化。结果肝硬化合并幽门螺杆菌感染组,血氨浓度明显升高(P<0.05),根治性治疗后血氨浓度显著降低(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升高,根治性治疗后能明显降低血氨浓度,有效预防肝性脑病。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幽门螺杆菌 (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 :对 39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患者采用快速尿素酶试验和 1 4C-尿毒呼气试验检测 Hp,并采空腹静脉血测血氨浓度 ,之后全部患者均给予根除 Hp三联治疗(奥美拉唑、阿莫西林与甲硝唑 )。治疗结束 4周后复查 Hp及血氨浓度。结果 :39例患者中 2 5例 Hp阳性 (6 4 .1% )。Hp阳性组血氨浓度 [(5 5 .6 5± 19.32 )μmol/ L ]与 Hp阴性组血氨浓度 [(4 9.91± 17.78)μmol/ L ]差异无显著性 (P>0 .0 5 )。根除 Hp治疗后 ,Hp阳性组中 Hp根除者血氨浓度降至 (4 2 .33± 13.90 ) μmol/ L,Hp阴性组血氨浓度降至 (36 .19± 15 .11)μmol/ L ,与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 (P<0 .0 1,P<0 .0 5 )。结论 :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与是否感染 Hp无明显关系 ,但根除 Hp治疗可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合并幽门螺杆菌(Hp)感染后血氨浓度变化与不同肝功能分级的关系,观察根除Hp后对血氨的影响.方法 49例确诊为Hp阳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阳性组,46例Hp阴性的肝硬化患者为阴性组,40例Hp阳性的正常人为对照组,分别检测三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应用阿莫西林、克拉霉素、替硝唑治疗1周,于4周后再次检测三组血氨浓度并进行比较.结果阳性组血氨浓度与阴性组、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性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不同肝功能分级血氨浓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三组的血氨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Hp感染与肝硬化血氨浓度密切相关,根除Hp可以使血氨水平显著下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四联根治疗法对肝硬化患者胃液氨及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52例,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阿莫西林、次枸橼酸胶体铋治疗,疗程7d。对照组46例除不用上述药物外,其他护肝及对症疗法与治疗组相同。结果治疗组A级及B级肝功能患者的胃液氨浓度[(26.8±2.6)和(40.4±4.1)μmol/L]和血氨浓度[(67.3±2.1)和(71.3±4.0)μmol/L]明显下降(P<0.05),C级肝功能患者的胃液氨浓度[(48.6±1.8)μmol/L]和血氨浓度[(96.2±3.9)μmol/L]则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Hp感染的四联根治疗法可明显降低A级及B级肝功能肝硬化患者的胃液氨及血氨浓度,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8.
9.
目的:探讨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血清肌钙蛋白T(cTNT)的关系。方法:乙肝后硬化患者140例,经检测HP后分HP阴性和阳性组,并设正常对照组,分别测定各组的cTNT;对于HP阳性病例根治HP后再次测定cTNT,并与根治前进行比较;同时,将HP阳性病例分为大量感染组、中量感染组及少量感染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另外,对于HP阴性和阳性组病例,根据肝功能Child分级进行分组,分别比较各组的cTNT。结果:HP阳性组cTNT明显高于HP阴性组和对照组(P<0.01),HP阴性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HP根治后cTNT显著下降(P<0.01);大量感染组明显高于中量及少量感染组(P<0.01-0.05);中量感染组亦明显高于少量感染组(P<0.01);HP阳性组中肝功能Child C、B级组明显高于A级组(P<0.01)C级组又明显高于B级组(P<0.05),而HP阴性组中各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结论:HP感染使肝硬化患者血cTNT升高,易于并发心肌损害,根治HP有利于防治该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根除幽门螺杆菌(HP)对肝硬化患者血氨影响与肝功能分级之间关系。方法:对56例肝硬化患者通过胃镜检查分为HP阳性组和HP阴性组并分别对其血氨测定,按肝功能分级(child分级)分组,对HP阳性组予以抗HP治疗后测定血氨浓度,对各组间及治疗前后血氨浓度比较。结果:HP阳性患者血氨浓度较HP阴性患者血氨浓度高,对HP阳性患者抗HP治疗后血氨下降。二者差异有显著性,同时发现肝功能越差血氨浓度越高。结论:肝硬化血氨升高患者在传统降氨治疗同时应检测HP感染情况。根除HP有助降氨,减少肝昏迷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幽门螺杆菌(Hp)感染的根治疗法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方法将确诊Hp感染的肝硬化患者40例,在护肝及对症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质子泵抑制剂、甲硝唑、阿莫西林治疗,疗程10d。对照组30例仅常规肝硬化护肝及对症疗法,未用根治HP药物。结果治疗组A级及B级肝功能血氨浓度明显下降(P〈0.05),C级肝功能患者的则无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治疗前后血氨浓度则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幽门螺杆菌感染可导致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血氨升高,Hp感染根治疗法可明显降低A级及B级肝功能肝硬化患者的血氨浓度,对预防肝性脑病的发生具有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PaCO2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观察组肺心病患者44例均符合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42例为随机选取的健康成人,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PaCO2由本院血气分析室用nova-3型仪器测定,同时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测中心运用放射免疫方法专人测定,用C13呼气实验(C-UBT)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全部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x±s),均数差别显著性以t检验及逐步回归测算确定PaCO2与血清胃泌素及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结果肺心病组与对照组PaCO2、血清胃泌素及幽门螺杆菌两组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P<0.001)。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升高,与PaCO2呈正相关,易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幽门螺杆菌(Hp)感染对肝硬化患者血氨浓度的影响以及根除后血氨的变化。方法65例肝硬化高血氨患者分为Hp阳性组42例,阴性组23例。两组都给予口服乳果糖15mg,tid,一般治疗5d,治疗前后分别测空腹静脉血氨。随后将Hp阳性组随机分两组,A组21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阿莫西林1.0g,替硝唑1.0g;B组21例,给予奥美拉唑20mg,A、B两组药物用法均为po,bid,疗程2周。治疗结束及停药1个月后测空腹静脉血氨。结果肝硬化Hp阳性组血氨浓度(103.4±9.1)μmol·L-1,明显高于Hp阴性组血氨浓度(80.6±9.7)μmol·L-1(P<0.05)。Hp阳性A组根除Hp治疗后血氨(55.6±18.9)μmol·L-1,Hp阳性B组治疗后血氨(103.8±15.4)μmol·L-1,A、B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Hp感染能导致肝硬化患者血氨升高,可能为肝性脑病的诱因之一。根除Hp治疗能有效降低血氨,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4.
慢性乙肝及肝硬化与血清胃泌素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的水平,探讨胃泌素在该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52例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值并观察其变化。结果:152例患者中有79.60%伴有血清胃泌素值升高,而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胃泌素值升高显著(P〈0.05),重度患者升高最显著(P〈0.01);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血清胃泌素值随之下降(P〈0.05),中度患者下降最显著 相似文献
15.
目的:测定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血清胃泌素的水平,探讨胃泌素在该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152例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治疗前后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血清胃泌素值并观察其变化。结果:152例患者中有79.60%伴有血清胃泌素值升高,而且随着疾病程度的加重,血清胃泌素值升高显著(P<0.05),重度患者升高最显著(P<0.01);经过治疗,随着病情好转,血清胃泌素值亦随之下降(P<0.05),中度患者下降最显著(P<0.01);胃泌素值居高不降者,病情凶险。结论: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常伴有血清胃泌素升高,血清胃泌素值的测定可做为慢性乙肝及肝硬化患者病情及预后判断的参考标准。 相似文献
16.
《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03,5(3):1-2
目的了解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简称肺心病)患者
PaCO2与血清胃泌素水平及幽门螺杆菌的关系,探讨肺心病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方法观察组肺心病患者
44例均符合 1977年全国肺心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对照组 42例为随机选取的健康成人,两组性别、年龄无差异.
PaCO2由本院血气分析室用 nova- 3型仪器测定,同时测定患者血清胃泌素,由首都医科大学临床检测中心运用放射免疫方法专人测定,用
C13呼气实验 (C- UBT)检测幽门螺杆菌的感染情况.全部数据以均值±标准差表示
(x± s),均数差别显著性以 t检验及逐步回归测算确定 PaCO2与血清胃泌素及幽门螺杆菌的关系.结果肺心病组与对照组
PaCO2、血清胃泌素及幽门螺杆菌两组对照有极显著性差异( P<0.001).结论肺心病患者血清胃泌素水平较正常人明显升高,且幽门螺杆菌的感染率明显升高,与
PaCO2呈正相关,易于并发上消化道出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 6 8例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 ,并与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幽门螺杆菌感染情况对比。结果 :门脉高压性胃病患者 Hp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且与门脉高压性胃病的发展及严重程度无明显相关性。结论 :肝硬化门脉高压性胃病是一种独特类型的胃病 ,其发生与发展与 Hp感染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李霞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8,(5):409-410
本研究通过分析肝硬化患者幽门螺杆菌(HP)感染及根除前后血氨浓度的变化来探讨二者的关系。
1资料与方法 1.1病例选择:39例研究对象均为住院患者,经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CT及胃镜检查确诊为肝炎后肝硬化。其中男性30例,女性9例,年龄27~65岁,平均45岁,肾功能正常,2周内未行抗HP治疗。 相似文献
19.
幽门螺杆菌,血清胃泌素与十二指肠溃疡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活检证实的正常胃、十二指肠粘膜,慢性活动性胃、十二指肠炎和活性十二指肠溃疡各30例。胃窦部活检标本幽门螺杆菌尿素酶试验阳性者分别为16例,30例和30例,应用放免法测定上述3组空腹及餐后血清胃泌素发现,空腹水平3组之间或两两比较均无显著差(均>0.05),而餐后水平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在ADU组,经抗酸抗菌治疗后复查。HPUT转阴者溃疡愈合,升高的餐后血清胃泌素水平也降至正常。其余下 相似文献
20.
消化性溃疡季节性变化及其与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关系福建省立医院林志辉,陈登登,傅丹,潘秀珍本文根据我院胃镜检查资料,分析本地区消化性溃疡及幽门螺杆菌(HP)感染率的季节变化,探讨两者间的关系。一、资料与方法资料取自1988年11月至1992年8月期间在我...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