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97年1月~1999年2月收治24例胆囊疾病(胆囊结石、炎症等)施行小切口胆囊切除术,手术效果满意,现总结报告如下。1 一般临床资料本组24例中,男8例,女16例,年龄23~71岁,平均43-5岁。急性结石性胆囊炎6例,慢性结石性胆囊炎16例,胆囊息肉2例。所有病人术前均经B超或胆道造影确诊、定位。本组术前合并有糖尿病、高血压等6例,占25%。2 手术方式急诊手术3例,择期手术21例。病人平卧位,采用硬膜外麻醉,切口选择右肋缘下斜切口或腹直肌旁直切口,切开长度为4~5cm。依次切开进入腹腔后…  相似文献   

2.
一般常规阑尾切口多选择右下腹麦氏点斜切口或经腹直肌探查切口,自2005年9月至今对51例阑尾炎施行右腹股沟切口手术,现将几点体会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3.
付由池  高志清 《人民军医》2000,43(10):582-584
1 胆道术后胆漏的预防1 1 胆囊切除术后胆漏的预防1 1 1 选择切口适当 一般认为上腹角≥ 90° ,肥胖者多取右肋缘下斜切口 ,其内侧端应切断腹白线 ,以增加右上腹的显露 ;上腹角 <90°、瘦长体型者 ,可用右上腹分裂腹直肌切口。1 1 2 麻醉应完善 腹肌要松弛 ,有时为增强麻醉效果 ,避免迷走神经反射 ,可用 1 %普鲁卡因 1 0ml在胰结节上缘腹膜后间隙加压注射 ,封闭腹腔神经 ,效果满意。同时应有充足的照明和良好的助手配合。应以 3块纱垫分别放在切口左方、右结肠沟上方及横结肠和十二指肠前方 ,以隔开胃、小肠 ,分别牵引 ,充分暴…  相似文献   

4.
340例小儿腹股沟疝治疗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对腹横纹微小切口与腹股沟斜切口两种不同途径行疝囊高位结扎术治疗小儿腹股沟疝疗效的比较,探讨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的安全性及优点。方法:190例行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150例行腹股沟斜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各种并发症情况。结果:前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后组(P<0.05)。结论:腹横纹微小切口疝囊高位结扎术具有美容、微创、手术时间短和恢复快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
1997年1月~1998年10月,我院采用腹壁横切口行子宫下段剖宫产术160例,不缝合壁层腹膜,无外缝线,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均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子宫下段横切口,术后常规应用抗生素预防感染,腹壁丝线缝合按常规方法进行。1.2 手术方法及特点 (1)切口选择:于耻骨联合上2~3cm,沿半月形腹壁横沟自左向右横行切开皮肤11~12cm,正中横行切开脂肪3cm,用手钝性分开脂肪层,暴露腹直肌前鞘,横行切开腹直肌前鞘,并游离,于中线向两侧分离腹直肌,暴露腹膜;(2)打开腹膜:于膀胱顶上3~5cm处横行撕开腹膜;(3)距膀胱顶3~5cm处横行切开子…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前交叉韧带重建手术胫前皮肤切口与胫前皮肤感觉障碍的关系。方法:2007年10月~2008年6月,采用不同技术重建前交叉韧带共223例病例,其中50例得到随访,根据不同的切口类型分为小切口组、斜切口组、直切口组与后内切口组4组,测量各组胫前皮肤感觉障碍区域的面积,采用方差分析比较各组间皮肤感觉障碍面积的差异。结果:小切口组切口长度与斜切口组、直切口组、后内切口组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对于感觉减退区域的面积,小切口组、斜切口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00),直切口组、后内切口组之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16),而小切口组、斜切口组与直切口组、后内切口组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小切口和斜切口可以减少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胫前皮肤感觉障碍的面积。  相似文献   

7.
目的:对比观察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与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伴阑尾穿孔的效果。方法:选择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伴阑尾穿孔4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对照组采用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两组手术成功率均为100%。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和术后抗生素使用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两组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两组术后均未发生肠漏、门静脉炎等严重并发症,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结论:腹腔镜辅助小切口阑尾切除术治疗急性化脓性腹膜炎伴阑尾穿孔的效果,优于经腹直肌剖腹探查切口阑尾切除术。  相似文献   

8.
我院1987年1月~1992年12月共收治≥5.0cm的肝海绵状血管瘤50例,采用缝扎法治疗36例,效果满意。临床资料一、一般情况本组36例,男性25例,女性11例。年龄24~64岁。肝右后叶12例,右前叶比例,左内叶6例,左外叶3例。维发24例,多发12例,共SO个血管瘤。最大瘤体直径10cm。36例均有L腹部胀痛不适,3例并有胆囊结石,术前均行B超检查,CT检查20例,肝血池扫描16例,肝动脉造影8例,均明确诊断。二、手术方法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右上胶经腹直肌切口或右肋缘下新切口,入腹后先探查证实诊断,对合并胆囊结石老先常规切除胆囊。游离切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非开胸经颈-腹二切口手术切除颈段食管癌,行咽食管、胃吻合术的治疗方法和效果。方法:选择9例颈段食管癌经左颈侧胸锁乳突肌内缘切口,首先显露左侧喉返神经,游离颈段食管肿瘤,清扫锁骨上窝淋巴结、脂肪组织及颈深下淋巴结,经剑突下右肋缘下斜切口,以胃网膜右动脉为营养血管游离胃,行胸段食管逆内翻拔脱,食管床纱布压迫止血,咽食管、胃全层内翻可吸收连续缝合。结果:1例发生颈部吻合口瘘,1例损伤左侧喉返神经声音嘶哑,其余病人康复出院。结论:经颈腹切口治疗颈段食管癌,损伤小,住院时间短,恢复快,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朱铁雁  李娜  陈启国 《人民军医》2008,51(12):812-812
1990年1月~2007年1月,我们采用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形成条索状固定瓣固定乙状结肠远端治疗直肠脱垂9例,疗效满意。现分析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情况9例中,男7例,女2例;年龄22~48岁。本组病例肛外脱出物均达4 cm以上,病史2~6年。1·2方法(1)硬膜外麻醉成功后,取平卧位,取耻骨联合左侧上方2 cm向上行左腹直肌切口或左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1/3处斜切口,长约8 cm,逐层入腹;(2)取切口内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长8~12 cm,宽约1cm,形成纵或斜形条索状固定瓣,近端为瓣膜蒂不可切断,远端切断或不切断均可;(3)将乙状结肠远端及直肠上段向上牵引拉紧,将乙状结肠远端结肠带及浆肌层与条索状固定瓣两侧缝合,使条索状固定瓣与肠管纵轴平行。2讨论直肠脱垂临床上分为Ⅰ~Ⅲ度:Ⅰ度脱垂,排粪时脱垂长度约3 cm,便后能自行回缩;Ⅱ度脱垂,排粪时直肠全层脱出,长度4~8 cm,必须用手复位;Ⅲ度脱垂,排粪时肛管、直肠和部分乙状结肠脱出,长度8 cm以上,难以复位。由于造成直肠脱垂的原因较多,所以针对直肠脱垂进行的手术方法现已超过100种,但手术效果评价不一。我们采用腹直肌前鞘或腹外斜肌腱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在治疗髋臼骨折的可行性和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2月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顺德医院采用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的髋臼骨折患者,共32例。男性20例,女性12例;年龄17~65岁,平均39. 59岁。术前3D打印骨盆模型、模拟手术并预弯钢板。术中采用腹直肌外侧切口对骨折进行复位、钢板螺钉内固定。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骨折暴露时间(从切开皮肤到暴露髋臼骨折时间)。应用Matta评价标准评估患者骨折复位情况以及Harris标准评价髋关节功能。结果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时间(148. 00±44. 82) min,术中出血量(445. 31±194. 42) m L,切口长度(7. 88±1. 29) cm,骨折暴露时间(13. 50±2. 71) min。按Matta影像学标准评价术后X线片:优15例,良12例,优良率84. 38%。术后髋关节功能按Harris标准评价:优14例,良10例,可8例,优良率75. 00%。结论 3D打印技术联合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骨折方法可行,术前3D打印骨盆模型可模拟手术。该入路具有切口小、暴露骨折端快、骨折复位好、出血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腹正中切口及左侧腹部切口行手助腹腔镜(HALS)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09年1月—2012年1月在我院住院的21例因直肠癌行手助腹腔镜经腹会阴直肠癌根治术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随机分成两组,正中切口组及左下腹切口组。对两组手术的手术时间,失血量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病例均顺利完成手助腹腔镜miles术,无中转开腹。两组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清除淋巴结数量、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左下腹切口组腹部除造瘘口外仅留有两个戳口,腹部切口的创伤明显减小,美容效果较正中切口组好。结论对于应用手辅助腹腔镜技术行miles术的患者,相比腹正中切口,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安置手助器创伤更小,美容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3.
魏东  高春芳 《人民军医》1999,42(1):18-19
直肠癌腹壁结肠造口术后,给患者带来诸多不便和心理障碍。为满足患者重建会阴人工肛门的要求,1985年4月~1995年4月,我院对280例腹壁结肠造口患者行重建会阴部人工肛门术,术后控制排便功能良好,经临床观察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本组男176例,女104例;年龄34~60岁,平均45.7岁。均为直肠癌腹壁结肠造口术后5~27年。1.2 手术方法1.2.1 松解延长降结肠 左下腹经腹直肌切口入腹腔,封闭腹壁造口并游离降结肠还纳腹腔,沿降结肠左侧系膜分离脾结肠韧带,使结肠脾曲及横结肠游离,沿结肠系膜根部分离、结扎、切断左结肠动脉分支,以…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改良式剖宫产的临床价值。方法 于下腹部行横弧形切口 ,钝性分离脂肪层及腹直肌 ,横向撕开腹膜 ,肠线单层连续缝合子宫肌层 ,不缝合腹膜 ,肠线连续缝合筋膜及间断缝合皮肤及皮下组织。并与同期腹部传统的横弧形切口剖宫产进行比较。结果 改良式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短、疼痛轻、病率低、胎儿娩出时间短。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结论 改良式剖宫产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应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15年6月—2016年3月采用腹直肌外侧手术入路治疗的11例骨盆前后环损伤的治疗效果进行总结分析。骨盆骨折Tile分型:B2型5例,B3型2例,C1型2例,C2型2例,其中3例合并胸腰段骨折,2例合并跟骨骨折。均采用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切开复位、重建接骨板内固定。术后观察切口愈合、功能及并发症发生情况,通过X线及CT评价骨折复位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估复位质量,根据Majeed评分标准进行功能评价。结果 11例患者骨盆骨折均获满意复位,术后得到10~20个月随访,均达到骨性愈合。患者Matta影像学复位标准:优7例,良3例,可1例;Majeed骨盆骨折评分逐渐提高,末次随访Majeed评分:优6例,良4例,可1例。结论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具有切口方便直接、创伤小、易于复位,固定及切口并发症少的特点。手术治疗骨盆前后环骨折,单一腹直肌外侧入路是一个理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对28例单一前方腹直肌外侧切口治疗髋臼前后骨折的患者术前、术后给予抗休克、牵引固定、心理、疼痛、并发症预防、康复锻炼等护理。随访6~18个月评价功能康复情况,骨折均愈合,髋关节功能恢复良好。加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围手术期整体护理,是保障患者康复的关键。  相似文献   

17.
1980年以来,我科行经腹全胃切除术16例。16例均采用上腹正中或左腹直肌切口,切口上端向左肋缘延长,常规切除肋弓软骨1.0~1.5Cm。采用各种方式重建消化道。全组无吻合口瘘,无手术死亡,效果满意。我们认为,经腹全胃切除具有创伤小,术后恢复快,很少胸部并发症以及住院时间短等优点。只要麻醉充分,就可获得良好的显露。游离食管下端,手术切除及吻合均无困难。该方法不失为一种可取的途径,值得选择应用。 胃体、胃底部恶性肿瘤或胃窦部恶性肿瘤向贲门浸润者,常需行全胃切除术。经胸或胸腹联合切口行全胃切除术,虽然显露良好,但操作较复杂,手术创伤大,易出现各种因开胸引起的并发症。我科自1980年以来,经腹途径行全胃切除术16例、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8.
碳纤维是一种新型生物工程材料。 1978年英国首先试用碳纤维作人工肌腱,国内1984年开始应用于临床。本组72例人工肌腱的临床应用始于1986年。临床及随访效果较满意。一般资料:男25例,女47例,年龄5~27岁。采用腹直肌接碳绳代替股四头肌术42例;腹直肌联合腹外斜肌接碳绳代股四头肌术5例;骶棘肌接碳绳替代臀大肌21例;背阔肌接碳绳替代臀大肌3例;背阔肌联合斜方肌接碳绳代三角肌稳定肩关节1例。 手术方法:根据年龄大小,所替代肌肉的长度,分别选用6束、9束、12束碳绳。术前高压消毒,术中用生理盐水浸泡后即可使用。 一、腹直肌代股四头肌术:先解剖游离腹直肌作好移植准备,在大腿上1/3处作一腱纽,然后在髌骨上纵切口,向内、外侧作深筋膜下剥离,将碳绳2束辫式缝合在腹直肌远端后形成4股,通过皮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及改良Stoppa两种入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及其相关性因素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2017年7月惠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收治的44例髋臼骨折患者的病例资料,根据不同入路分为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22例)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22例)。其中经腹直肌外侧入路组:男性12例,女性10例;年龄25~56岁,平均45. 2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2例,复杂型骨折10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7例,道路交通伤9例。改良Stoppa入路组:男性11例,女性11例;年龄27~59岁,平均47. 5岁;骨折Judet-Letournel分型:简单型骨折13例,复杂型骨折9例;致伤原因: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8例,道路交通伤8例。比较两组患者围术期相关指标(如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手术显露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及骨折复位质量)等差异。结果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评分分别为(16. 7±2. 6)分和(17. 2±2. 4)分;手术显露时间为(18. 0±3. 5) min和(17. 2±4. 0) min,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628. 4±25. 9) m L,显著低于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736. 8±37. 1) m L(P <0. 05);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组和改良Stoppa切口入路组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9. 09%和36. 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骨折复位质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患者的性别及手术入路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年龄、骨折类型、手术时机、复位质量及有无异位骨化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分析发现骨折类型、复位质量及手术时机是影响术后患者临床疗效的独立因素(P <0. 05)。结论两种前入路手术方式治疗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疗效相近的情况下,经腹直肌外侧切口入路术中围术期指标更优,医师应尽力做到解剖复位,帮助髋臼骨折患者术后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20.
王静  何晓慧  董兵 《人民军医》2002,45(11):681-681
1999年 3月~ 2 0 0 1年 11月 ,我们行改良式腹部横切口子宫全切术 4 0例 ,发现该术式开、关腹方便 ,不必缝合脏层、壁层腹膜 ,手术效果满意。1 临床资料1.1 一般情况 年龄 38~ 5 5岁。均为经确诊的子宫肌瘤、子宫腺肌病、功血、子宫内膜息肉等 ,子宫大小相当于妊娠 3个月以内 ,无明显粘连者。1.2 手术方法  (1)采用改良式Joel Cohen开腹法 ,切口位于髂前上棘连线下约 2cm ,横行切透皮肤至所需长度 ,于切口中央切开皮下脂肪约 3cm ,直达筋膜 ,撕开皮下脂肪 ,将前鞘横切一小口 ,剪开前鞘 ,分离腹直肌粘着处 ,术者与助手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