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卢红蓉 《国医论坛》2002,17(1):23-24
“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见于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 ,叶氏曰 :“热病救阴犹易 ,通阳最难 ,救阴不在血 ,而在津与汗 ;通阳不在温 ,而在利小便。”治疗湿热病 ,救阴与通阳是最常用的方法 ,也常成为治疗温热病的关键。温病的救阴 ,多为人所易解 ,而通阳却不然 ,虽有解者 ,也多不透彻。1 通阳不在温 ,而在祛湿笔者认为 ,“通阳最难”是叶氏相对“热病救阴犹易”提出的。温热之病 ,热为阳邪 ,易伤津液 ,故在治疗温热病时 ,一般都知道护阴生津 ,因而“犹易”。而通阳却不然 ,因为在湿热病过程中 ,湿温或湿热之邪蒙蔽清窍 ,湿热互结 ,胶着难…  相似文献   

2.
第五节补论湿邪本节补论湿邪,与前节关系较密切故提至此。引原文两条,主论述湿温病因及其邪正关系与治法注意。〔原文9〕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如面色白者,须要顾其阳气,湿胜则阳微也。法应清凉,然到十分之六七,即不可过于寒凉,盖恐湿热一去,阳亦衰微也;面色苍者,须要顾其津液,清凉到十分之六七,往往热减身寒者,不可就云虚寒,而投补剂,恐炉烟虽息,灰中有火也,须细  相似文献   

3.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见于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叶氏云:“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疗湿热病,通阳与救阴是常用的方法,也常成为治疗湿热病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和决定湿热病的转归。  相似文献   

4.
沈宇清 《国医论坛》1998,13(4):21-22
叶天士《外感温热篇》云:“热病救明犹易,通阳最难,效明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亲还,则有不同也。”此论是在论证湿邪为病及其治疗时述及的,因而对温病的治疗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后世医家对此多有论述及闻发,然多有歧义,如“热病救阴”与“杂证养阴”有何不同,“通阳不在温”是否即不能温等。现笔者仅据个人学习本篇的体会试论述如下。1温病伤阴的特点湿病种类虽多,但就其病性而论,不外乎温热病与温热病两类.其病机与致病因素、机体反应等有关。温热病系感受温热病邪“纯熟不兼湿”见温热病证者,…  相似文献   

5.
从“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谈湿困阳郁发热的证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代温病大家叶天士在其著<温热论>之论湿一节中提出"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一治则的提出,不仅给湿热温病的治疗提出纲领性的原则,同时对兼夹湿邪为患的杂病治疗也拓宽了新的治疗思路.  相似文献   

6.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浅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之句,见于叶香岩外感温热篇中。叶氏曰:“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治疗温热病,救阴与通阳是最常用的方法,也常成为治疗温热病的关键,它的成败直接影响和决定温热病的转归。叶氏提出的救...  相似文献   

7.
证是温病中最常见的证候类型,不论是温热病还是湿热病均可发生.因其证候类型较多,且有温热与湿热之别,故治法亦多.叶天士在<外感温热篇>第六条、第七条和第十条中,分别论述了温热病与湿热病气分证的治法.  相似文献   

8.
<正>"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出自叶天士的《温热论》,其曰:"且吾吴湿邪害人最广,……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然较之杂证,则有不同也。"湿邪腻浊濡滞,既可阻滞阳气,又易损伤阳气。湿热之偏重,化燥化热,变证最多,用药较难。温病救阴的目的并不在滋补阴血,而是在于生津  相似文献   

9.
李展春 《新中医》1992,24(3):48-49
清·叶天士《温热论》中云:“热病救阴尤易,通阳最难,救阴不在血,而在津与汗,通阳不在温,而在利小便”。这是叶氏提出的治温救阴与通阳之法。温病的救阴通阳与杂病大不相同,温病救阴的目的并不在滋  相似文献   

10.
叶天士说:“热病救阴犹易,通阳最难。”此言温病救阴和通阳之大法,“救阴犹易”是指热病易于伤阴,治以“救阴”之法为世医所知,且相对于湿热之通阳较为易治,然究竟如何予以救阴,却并非易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