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中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电生理特点。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 ,行慢径消融 ,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比较 ,分析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特点。结果 :I组心房程序刺激对AVNRT的诱发率仅 42 % (5 / 12 ) ,低于Ⅱ组的 6 6 %(2 3/ 35 )。Ⅰ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AVN)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18.2± 2 9.3msvs 2 5 3.3± 80 .3ms,P >0 .0 5 ) ;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2 5 .8± 71.8msvs 175 .4± 41.9ms,P >0 .0 5 )。Ⅱ组ERP AVN消融后显著延长 (2 78.9± 5 8.9msvs 2 35 .8± 39.6ms,P <0 .0 5 ) ;AHmax消融后显著缩短 (172 .0± 6 7.1msvs 331.6± 86 .6ms ,P <0 .0 5 ) ;消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FP)显著缩短 (2 78.9± 5 8.9msvs 330 .0±5 5 .3ms,P <0 .0 5 )。消融前Ⅰ组AHmax短于Ⅱ组 (P <0 .0 5 ) ,Ⅰ组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与消融前AH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AHSVT短于消融前AHmax(P <0 .0 5 )。结论 :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者较难经常规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慢径消融后曲线“尾巴”消失可作为消融终点的一项指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的射频消融终点。方法 在AVNRT患者中 ,对心房 A1 A2 和 A1 A2 A3程序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连续性者为 组 ,A1 A2 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而 A1 A2 A3刺激呈不连续性者为 a组 ,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不连续性者为 b组。行慢径区域消融后 ,对组间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组非典型 AVNRT的诱发率高于 组 (2 7.3 % vs5 .6% ,P<0 .0 5 )。在 I组和 a组 ,消融后最长 A2 H2 间期 (A2 H2 m ax)均比消融前有所缩短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b组则显著缩短 (3 76± 73 ms vs2 0 6± 5 6ms,P<0 .0 1)。消融后 组、 a组和 b组的最长 A3H3间期 (A3H3m 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 (2 74± 71ms vs 196± 45 ms,P<0 .0 5 ;3 62± 91m s vs 2 2 6± 72 m s,P<0 .0 1;3 85± 88ms vs 2 19± 61ms,P<0 .0 1)。结论 非典型 AVNRT与房室结功能曲线的连续性有关。对于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的 AVNRT患者 ,消融后 A3H3max的缩短可作为消融终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共分A、B、C三组,A组35例,典型AVNRT;B组21例,非典型AVNRT;C组16例,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比较三组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或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的AH间期(AHmax)、房室结前向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最快心房刺激时的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SR)与RR间期比值(SR/RR)。结果消融前后A、B、C三组AHmax和SR/RR均明显减少,A组ERP明显增长;而组间比较,A组AHmax减少幅度比B、C组明显大,P〈0.01。C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起搏或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AVNRT。B组和C组还要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的划线消融,可以提高消融成功率。结论伴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或程序刺激可提高AVNRT诱发率,除慢径路消融外,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划线消融可提高消融成功率,AHmax和SR/RR也可作为房室结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无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所有心动过速患射频消融前常规行心内电生理检查。结果:845例射频病人中325例为AVNRT,其中有21例患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其电生理特征:希氏束图上心房回波(A)先出现,A波落在室波升支或其前,希氏柬不应期内刺激心室,不能提前夺获心房,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结论:伴连续性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其消融终点初步定为:心房心室S1S1、S1S2刺激不诱发AVNRT;无AHvH传导曲线跳跃;房室结前传不应期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的个性特征。方法采用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问卷量表,对83例AVRT、105例AVNRT患者射频消融前后和50例对照组正常人的精神质(P)、内外向(E)、情绪稳定性(N)和掩饰倾向(L)值进行测量。结果射频消融前后,各组之间的P、E、N和L值相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射频消融前后AVNRT组内女性患者的N分值较男性高(分别为12.93±2.83vs9.88±2.61;12.84±2.87vs9.87±2.64;P均<0.05)。结论AVNRT女性患者具有神经质倾向,这可能是在AVNRT中女性占多数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简便、快捷鉴别疑难的房室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性心动过速的方法.方法分别对20例间隔旁路(包括4例慢旁路),20例房室结双径路(包括不典型房室结双经路1例)以及11例房速(6例房速,5例房室结双径路慢径路消融术后S1S1心房刺激模拟房速)患者,在心动过速过程中行心室RS2刺激,所有患者心室RS2刺激均能夺获心室并且逆传心房,而且不终止心动过速,观察心室刺激时心房的反应,反应方式分别为V'-A'-V-A(V'S2刺激后心室波,A'V'波逆传心房波,V心动过速时室波,A心动过速时房波)或V'-A'-A-V.结果20例间隔区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的患者,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均为V'A'VA,其中16例V'A'间期<A'-V间期,4例慢旁道V'A'间期>A'V间期,V-A均较远(>60ms),V'A'间期与VA间期相近.2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病人行心室RS2刺激的反应方式呈V'A'-V-A14例,呈V'-A'-A-V6例,1例不典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VA间期130ms,余13例呈V'-A'-V-A反应的患者VA均较近(VA<60ms),6例呈V'-A'AV的患者AV较近或者融合(AV<60ms).6例房速以及5例模拟房速患者心室RS2刺激均呈V'-A'-A-V反应,AV均较远(100ms).结论心动过速过程中行RS2心室刺激,是鉴别疑难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快速、简洁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8.
对150例射频消融明确诊断的窄QRS心动过速患者的窦性心律和发作室上性心动过速时的心电图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典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和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心电图特征的差异.结果 5项心电图指标对区分这两种心动过速类型有意义.认为对于AVNRT有预测作用的为伪r′波(V1导联)和伪S波(Ⅱ、Ⅲ、aVF导联).对于AVRT有预测作用的为逆传P波,RP′间期≥70 ms及ST段改变.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AVRT)的鉴别有时较困难,尤其是不典型AVNRT与间隔旁道参与的AVRT鉴别,不典型AVNRT在心动过速发生时最早心房激动位于后间隔区域,与后间隔旁道引起的AVRT相似。通常检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方法仅能鉴别63%的不典型AVNRT。该文介绍了两者的主要电生理鉴别方法,包括希氏束旁起搏、在希氏束不应期给予心室期前程序刺激、心室或希氏束旁起搏后间期与心动过速周长之差(PPI-TCL)和刺激信号至心房波减去室房(SA-VA)间期的区别、校正的心室PPI-TCL和VA间期、心动过速时VA分离现象及TCL行心室起搏时的VA间期与心动过速时的VA间期之差等9种方法。  相似文献   

10.
房室结双径路参与的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患者男性,38岁。有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上速)史10余年,近2年发作频繁,室上速发作时各种抗心律失常药物均不能直接终止,每次均需食管调搏超速或亚速刺激方可终止。此次因心悸5h就诊。查体:神志清晰,血压12080mmHg(1mmHg=0133kPa),心率190次min,律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杂音。心动过速发作时心电图如图1所示。QRS波形为室上性,在V1导联呈QS型,时限008s,频率190次min。RR间期长短交替,分别为320ms和270ms。食管导联可见P′波在QRS波群之后,RP′间期固定,为012s,P′波形态一致。P′R间期则长短交替,…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电生理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观察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基础以指导治疗,对36例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点及其与AVNRT的关系进行分析,发现在AVNRT诱发组,快径路有效不应期和功能不应期分别为315±42ms和376±64ms,显著小于未诱发组的387±60ms和459±74ms,而慢径路传导时间/快径路有效不应期比值和慢快径路传导时间差,诱发组明显大于未诱发组(1.14±0.34比0.84±0.26,169±76ms比82±24ms)。提示上述指标对于判断双径路是否易于诱发AVNRT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与房室结双径路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 (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 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搏 (GEAP)资料。结果 10 7例单一类型的 AVNRT,存在 DAVNP者 10 1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99例 ,慢 -慢型 AVNRT2例 ;DAVNP阴性者 6例 ,其中慢 -快型 AVNRT1例 ,慢 -慢型 AVNRT3例 ,快 -慢型 AVNRT2例 ;慢 -快型 AVNRT DAVNP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P<0 .0 1)。 10 0例慢 -快型AVNRT中 ,5 8例女性较 42例男性年轻 (4 2 .0± 12 .9比 49.6± 11.8,P<0 .0 1) ,分别有 11例和 10例心内电生理检查时 DAVNP阴性 ,而 TEAP存在 DAVNP。结论  DAVNP是慢 -快型 AVNRT的发生基础 ,而慢 -慢型和快 -慢型 AVNRT与 DAVNP的相关性较差。  相似文献   

13.
刘崇素  山路  刘蓉 《心电学杂志》2002,21(4):243-243
患者男性,45岁。因阵发性心悸5年,加重2月就诊。心悸突发突止,每次持续数s至数h不等。体检:一般情况可,BP120/80mmHg,心率80次/min,心律齐,未闻杂音,两肺无殊。常规心电图检查未见异常(图略)。食管电生理检查示用药前程控扫描,房室传导曲线两次跳跃中断,分别相差160、110ms,为房室结三径路传导现象,未诱出心动过速。静注阿托品1mg后,房室传导曲线跳跃中断现象消失。以S1190次/min刺激诱发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率约187次/min,未见P波,R—R间期分别为0.33、0.36、0.32、0.40s交替出现,大致可分为0.32—0.33s、0.36—0.40s两组长短R—R间期,且交替出现。部分QRS波群较宽大畸形,为心室内差异性传导(图1)。食管心房标测仍呈心动过速,但频率与R—R间期交替现象与前图略异,逆行P波重叠于QRS波群终末部,心房逆行激动呈中心型。以S1250次/min高频刺激能终止发作。临床诊断:房室结三径路致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相似文献   

14.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心脏电生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利用食管法心脏电生理检查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的电生理特点。方法回顾分析经食管法电生理检查中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18例患者的资料。结果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房室阻滞主要表现为2:1房室阻滞,多在诱发开始时出现数秒至数分钟,也可呈持久性存在,2:1传导转为1:1传导时多经过一过性3:2文氏传导并伴一过性束支阻滞。结论P波极向及P波与QRS波群的关系特点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伴2:1房室阻滞的诊断依据。以此排除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并注意与房速相鉴别。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盛晓东宋建平惠杰汪康平蒋文平随着电生理检查的深入,人们对临床电生理的一些理论和现象有了新的认识和提高。本文分析了96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旨在探讨AVNRT的电生理特征。材料和方法临床资料1992年1...  相似文献   

16.
患者男 ,38岁。近一年来偶发短阵心悸 ,多次心电图(ECG)检查未见异常。3小时前突发心悸 ,头晕。外院 ECG检查示窦性心律 (10 0次 / min) ,一度房室阻滞 (PR间期 =0 .2 1s) ,完全性右束支传导阻滞 (CRBBB)。未予处理。因症状不缓解 ,转院急诊。查体 :血压 12 / 8kpa(90 / 6 0 mm Hg)。神清。心率 10 0次 / m in,整。未闻及特征性杂音。双肺清晰。ECG检查 (见图 1)示 :1.P 倒置 ;Pav R直立 , 导联 QRS之末处突起 ,提示逆行 P波。心房率 2 0 0次 / m in。 2 .心室率 10 0次 /m in,较心房率减少一半 ,V1 导示 CRBBB图形。图 1拟诊为…  相似文献   

17.
18.
19.
20.
探讨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过程中特征性心电图改变与房室结前传功能的关系。特征性心电图改变指RFCA放电过程中交界性心律时出现室房阻滞、快速交界性心律(≥150次/min)、和房室阻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