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异丙肾上腺素对射频消融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消融房室结慢径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进行观察分析,以了解异丙肾上腺素在AVNRT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价值。消融前电生理检查时有27.8%(20/72)从未能诱发AVNRT,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85.0%(17/20)则能诱发;消融后47.9%(34/72)和异丙肾上腺素评价,其中9例既有吉跳跃现象又有心房回波的病人50.0%(4/8)诱发出AVNRT而重新消融。随访8.5  相似文献   

2.
房室结改良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的特征性心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RFCA)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时发生完全性房室阻滞(Ⅲ度AVB)前的特征性心电改变。回顾分析自1996年1月至1999年12月RFCA治疗AVNRT放电过程有完整心内电图记录者486例。放电过程中有室房(VA)阻滞、快速交界心律(≥160bpm)和/或房室(AV)阻滞称为特征性心电改变。Ⅰ组387例,任何一次放电过程中无特征性心电改变;Ⅱ组99例,有一次或一次  相似文献   

3.
对消融房室结慢径的72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病人进行观察分析,以了解异丙肾上腺素在AVNRT射频消融中的临床价值。消融前电生理检查时有27.8%(20/72)的病人未能诱发AVNRT,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后,85.0%(17/20)则能诱发;消融后47.9%(34/72)用异丙肾上腺素评价,其中8例既有房室结跳跃现象又有心房回波的病人50.0%(4/8)诱发出AVNRT而重新消融。随访8.5±4.3个月,成功消融的71例中,34例经异丙肾上腺素评价者无一例复发,37例未用异丙肾上腺素评价者2例复发。提示静脉滴注异丙肾上腺素可提高AVNRT的诱发率;消融后房室结慢径前传功能存在时,无论有无心房回波均应用异丙肾上腺素评价,以确定消融终点和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4.
分析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中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电生理特点。将AVNRT分为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组 (Ⅰ组 )及房室结功能曲线不连续组 (Ⅱ组 ) ,行慢径消融 ,进行消融前后和组间的电生理比较 ,分析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者的特点。结果 :I组心房程序刺激对AVNRT的诱发率仅 42 % (5 / 12 ) ,低于Ⅱ组的 6 6 %(2 3/ 35 )。Ⅰ组房室结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AVN)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18.2± 2 9.3msvs 2 5 3.3± 80 .3ms,P >0 .0 5 ) ;心房程序刺激最长A2 H2 间期 (AHmax)消融前后无显著变化 (2 2 5 .8± 71.8msvs 175 .4± 41.9ms,P >0 .0 5 )。Ⅱ组ERP AVN消融后显著延长 (2 78.9± 5 8.9msvs 2 35 .8± 39.6ms,P <0 .0 5 ) ;AHmax消融后显著缩短 (172 .0± 6 7.1msvs 331.6± 86 .6ms ,P <0 .0 5 ) ;消融后房室结快径前传有效不应期 (ERP FP)显著缩短 (2 78.9± 5 8.9msvs 330 .0±5 5 .3ms,P <0 .0 5 )。消融前Ⅰ组AHmax短于Ⅱ组 (P <0 .0 5 ) ,Ⅰ组心动过速时A2 H2 间期 (AHSVT)与消融前AHmax比较差异无显著性 (P >0 .0 5 ) ;Ⅱ组AHSVT短于消融前AHmax(P <0 .0 5 )。结论 :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者较难经常规心房程序刺激诱发心动过速 ;慢径消融后曲线“尾巴”消失可作为消融终点的一项指  相似文献   

5.
随着临床电生理及射频消融技术的发展,电生理学者们对房室交接区的认识越来越深入。房室结双径路(DAVNP)被认为是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基础,消融其中的任何一条径路都可以根治AVNRT。国内外众多的文献表明,由于消融慢径安全易行,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与房室结双径路(DAVNP)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蒽射频导管消融的单一类型AVNRT的心内电生理和食管心房调博(GEAP)资料。结果 107例单一类型的AVNRT,存在DAVNP者101例,其中慢-快型AVNRT99例,慢-慢型AVNRT2例;DAVNP阴性者6例,其中慢-快型AVNRT1例,慢-慢型AVNRT3例,快-慢型AVNRT2例;慢-快型A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射频消融房室结慢径对诱发Ⅰ型房扑(AFL)的影响,分析这2种心和人常之间的关系和探讨房室结慢径的本质。方法 21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分别于射频消融前后行心房程序电刺激恨AFL。结果 慢径消融前AFL恨率为90.48%,慢径消融后 诱发率为38.10%,较消融前明显降低。结论右心房后下部组织是AVNRT和AFL折返环路的共同部分,慢径是右心房后下部缓慢传导组织向房室结  相似文献   

8.
房室结双径路和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研究进展同济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罗瑞萍综述于世龙审校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最常见的类型之一。房室结双径路(AVNDP)被认为是发生AVNRT的基础。近年,随着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导管消...  相似文献   

9.
房室结折返的形态学基础和电生理机制西安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心血管内科兰燕平综述崔长琮审校随着经导管射频消融(RFA)房室结(AVN)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开展,使人们再次关注房室结的解剖结构和电生理机制,尤其是它们和AVNRT间...  相似文献   

10.
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合并房室结双径现象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分析射频消融术证实的房室帝道(AP)合并房室结双径(DAVNP),以了解其电生理特点。方法 以食管心房调博及心内电生理检查,确诊室上速合并房室结双径12例,并行射频消融枚。结果 AP合并DAVNP占AP的16.4%(12/73),多为陷匿性AP(10/12),其折返途径多为AP逆传(10/12),房室结单一径路前传,房室结快径道不应期及心动过速时RP’(VA)与RP意期,在食道电生理与心内电  相似文献   

11.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的电生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78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进行分析。结果显示:74例(949%)表现为慢-快型折返,3例为快-慢型折返,1例为慢-慢型折返;68例(872%)诱发房室传导不连续曲线,10例(128%)未诱发出不连续曲线;慢-快型AVNRT平均VA间期为(19±31)ms,6例(81%)合并2∶1房室阻滞。提示AVNRT多为慢-快型折返,短VA间期和2∶1房室阻滞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12.
报道2例特殊类型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1例为慢-慢型AVNRT伴起始部多径路逆传;1例为两种不同电生理特性的慢径交替前传、快径逆传构成的AVNRT。电生理检查均提示房室结三径路。2例病人均于冠状静脉窦口上方消融慢径改良房室结成功,心动过速不再被诱发。随访2个月心动过速均无复发。提示房室结多径路形成的特殊类型AVNRT,需详细的电生理检查并仔细鉴别方能予以诊断。射频导管消融方法同典型AVN-RT,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慢径消融终点与临床疗效关 …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62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接受慢径消融治疗,评价A型终点(阻断慢径且不再诱发AVNRT)、B型终点(保留慢径前传但不再诱发AVNRT和心房回波)和C型终点(保贸慢径且能诱发1~3个心房回波)对房室传导功能的影响及与AVNRT复发的关系。结果:(1)消融后77.4%(48例);17.7%(11例)和4.8%(3例)的病人分别达A、B和C型终点;(2)消融后A型终点病人的房室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不存在房室结双径路特性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电生理特点。方法:102例AVNRT患分为3组:A组15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无AH间期跳跃(≥5ms)延长;B组21例,存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心房递增起搏时有AH间期跳跃(≥50ms)延长;C组64例,存在不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比较3组患射频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时最大AH间期[AHmax(WCL)]、心房期前刺激时最大AH间期[AHmax(ERP)]、房室结前向和逆向传导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心房/心室起搏周长和心动过速周长。结果:3组患消融后AHmax(WCL)和AHmax(ERP)均明显短于消融前(P<0.01)。B组和C组的消融后房室结前向ERP明显增加,而组无明显变化。A组消融前AHmax和房室结逆向ERP、消融后AHmax下降程度以及心动过速周长均小于B组和C组患。结论: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AVNRT患,心房刺激可表现或不表现房室结双径路的电生理特性,射频消融后心房刺激时AHmax明显缩短提示已成功根治了AVNRT。  相似文献   

15.
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中特殊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在260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射频消融中出现11例特殊病例。其中男3例、女8例。5例属电生理现象复杂,其中1例快-慢型者S1S1500ms心室刺激时,连续3个刺激便出现室房文氏现象,随之出现心动过速,AVNRT时心室率182bpm,His束电极A波最先激动,呈A-H-V传导,VA间期220ms,VA>AV;另1例快-慢型者心内电生理诱发出典型AVNRT,其频率162bpm,对其慢径改良后,诱发出另一种频率的快-慢型AVNRT。3例慢-慢型者心动过速较易诱发,AVNRT时均以冠状静脉窦口(CSO)A波最提前,His束电极示H-V-A传导。3例永存左上腔静脉,CSO异常扩张,窦口上缘几乎接近His束水平。3例放电过程特殊者,其中1例在较大范围内消融,均出现慢交界区心律,另1例在消融中出现一个交界区心律后,便诱发AVNRT,再有1例为消融时难以出现慢交界律。所有病例均消融成功(100%)。结果提示对特殊病例除应进行详细电生理检查之外,应采取不同的消融策略  相似文献   

16.
房室结折返的新概念解放军总医院心内科杨曙光综述王玉堂审校射频导管消融术(RFCA)是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的有效方法,它通过造成远离房室结的损伤,可终止AVN-RT发作,同时,也对关于房室结解剖、功能和功能异常的传统概念提出了挑战。实...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电生理特点及射频消融。方法共分A、B、C三组,A组35例,典型AVNRT;B组21例,非典型AVNRT;C组16例,伴连续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比较三组消融前后心房递增起搏或心房程序刺激时最大的AH间期(AHmax)、房室结前向有效不应期(ERP)、保持房室1:1传导的最快心房刺激时的刺激信号至QRS波起始(SR)与RR间期比值(SR/RR)。结果消融前后A、B、C三组AHmax和SR/RR均明显减少,A组ERP明显增长;而组间比较,A组AHmax减少幅度比B、C组明显大,P〈0.01。C组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起搏或程序刺激均可诱发出AVNRT。B组和C组还要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的划线消融,可以提高消融成功率。结论伴房室结功能曲线的慢快型AVNRT患者经冠状静脉窦口处递增或程序刺激可提高AVNRT诱发率,除慢径路消融外,增加从三尖瓣环至冠状静脉窦口划线消融可提高消融成功率,AHmax和SR/RR也可作为房室结消融成功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18.
目的:明确射频导管消融治疗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中较难病例的电生理特点。方法:72例行慢径射频导管消融的慢—快型AVNRT病人中11例(15%)成功射频导管消融的放电次数超过20次或总放电时间超过200秒被定义为较难病例(较难组),其余的为非较难病例(非较难组)61例(85%)。结果:较难组11例中有7例(64%)短心房—希氏束间期(≤60ms),而非较难组61例中14例(23%)短心房—希氏束间期(≤60ms,P<0.05);较难组11例中8例(73%)短房室结逆传文氏周期(≤280ms);非较难组57例(61例中有4例因心室刺激反复诱发心动过速不能测得逆传文氏周期)中有15例(26%)具有短房室结逆传文氏周期(≤280ms,P<0.01)。72例中55例(76%)具有房室结前传不连续曲线。房室结前传曲线有多次“跳跃”在较难组11例中有7例(64%)病人,在非较难组中有12例病人(20%,P<0.01)。结论:短心房—希氏束间期、短房室结逆传文氏周期和前传曲线多次“跳跃”的病人在较难组所占的百分率明显高于非较难组,有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 (AVNRT)患者的射频消融终点。方法 在AVNRT患者中 ,对心房 A1 A2 和 A1 A2 A3程序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连续性者为 组 ,A1 A2 刺激房室结功能曲线呈连续性而 A1 A2 A3刺激呈不连续性者为 a组 ,房室结功能曲线均呈不连续性者为 b组。行慢径区域消融后 ,对组间的电生理参数进行比较。结果  组非典型 AVNRT的诱发率高于 组 (2 7.3 % vs5 .6% ,P<0 .0 5 )。在 I组和 a组 ,消融后最长 A2 H2 间期 (A2 H2 m ax)均比消融前有所缩短 ,但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 ,而 b组则显著缩短 (3 76± 73 ms vs2 0 6± 5 6ms,P<0 .0 1)。消融后 组、 a组和 b组的最长 A3H3间期 (A3H3m ax)均比消融前显著缩短 (2 74± 71ms vs 196± 45 ms,P<0 .0 5 ;3 62± 91m s vs 2 2 6± 72 m s,P<0 .0 1;3 85± 88ms vs 2 19± 61ms,P<0 .0 1)。结论 非典型 AVNRT与房室结功能曲线的连续性有关。对于房室结功能曲线连续性的 AVNRT患者 ,消融后 A3H3max的缩短可作为消融终点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分析13例慢-快型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AVNRT)患者快径消融产生的问题:发生III度房室传导阻滞(AVB)2例(15.4%);术后出现促心律失常的不良后果2例(15.4%),其中1例因仅阻断快径前传,逆传仍保留而使AVNRT较术前更易发作,另1例快径前传、逆传部被阻断,因合并隐匿性旁道而使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更易发生。4例成功而留有I度AVB者,因心电图不正常而给患者带来一定的心理负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