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 毫秒
1.
一氧化氮合酶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 (NO)在膀胱肿瘤中的作用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 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对 5 8例膀胱移行细胞癌及 14例正常膀胱粘膜标本进行一氧化氮合酶 (NOS)抗体染色和微血管密度 (MVD)计数 ,观察表达结果与肿瘤生物学特性及与肿瘤血管形成的相关性。 结果 诱导型NOS(iNOS)在正常膀胱组织中无表达 ,而在膀胱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 81% ( 47/5 8) ,表达程度与肿瘤分级、分期无关 (P >0 .0 5 ) ;iNOS表达阳性组和阴性组的MVD分别为 ( 3 9.3± 19.5 )和( 2 9.3± 10 .5 ) /HP ,即iNOS的表达程度与肿瘤MVD成正比 (P <0 .0 1) ;内皮型NOS(eNOS)在膀胱肿瘤和正常膀胱粘膜的血管内皮细胞都有明显表达 ,而移行上皮细胞中未见表达。 结论 iNOS在膀胱移行细胞癌血管形成中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一氧化氮(NO)在肿瘤生长、转移中的作用。方法 对近年来有关文献加以综述。结果 NO在肿瘤生长转移中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NO通过干扰肿瘤细胞代谢,引起DNA损伤,形成高毒性的羟自由基,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介导巨噬细胞和内皮细胞的杀瘤作用,发挥其抗肿瘤的作用;另一方面NO通过调节细胞增殖相关基因的表达,可诱导肿瘤血管形成,而具有促肿瘤生长作用。结论 选择性阻断或诱导NO的合成,使其发挥抗肿瘤作用,将为肿瘤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3.
一氧化氮合酶基因转移在血管疾病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血管系统的基因治疗已从1994年的3%增至2000年17%,其中一氧化氮合酶(NOS)基因备受关注^[1]。主要因为:NO的功能异常与许多血管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血管移植或支架治疗后再狭窄等都有密切关系。但直接给予NO又因半衰期短、易产生耐受性、副作用明显等使其在临床应用受到限制。NOS基因转移无疑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胃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MVD)的高低,一氧化氮合酶(NOS)的表达及与肿瘤病理特征间的关系,探讨MVD、NOS在胃癌浸润、转移中的意义及其间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56例手术切除胃癌组织石蜡包埋标本的iNOS、eNOS、nNOS的蛋白表达,对肿瘤微血管以CD34抗体染色并检测MVD。结果56例胃癌组织MVD平均为(36.25±6.32);i-NOS、eNOS、nNOS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0%、80.4%、83.9%;不同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程度及TNM分期的胃癌中MVD值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iNOS、eNOS、nNOS的表达随胃癌浸润深度的加深,淋巴结转移程度的提高而上调(P<0.01);iNOS阳性表达胃癌组织中的MVD值为(44.76±4.16),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的(32.14±4.89)(P<0.01)。结论随着胃癌浸润,转移程度进展,肿瘤MVD值增高,NOS的表达上调;胃癌中iNOS的表达与肿瘤MVD有关,提示iNOS在胃癌生长,浸润及转移中促进肿瘤新生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结肠癌中的表达特点及其与临床病理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结肠腺癌iNOS、VEGF、Ⅳ型胶原及FⅧAg的表达情况。结果45例结肠癌iNOS和VEGF蛋白的阳性率分别为76%和80%。两者呈正相关共同作用于肿瘤间质血管,致微血管密度(MVD)增多。结肠癌iNOS阳性的MVD值为37.0±5.7;阴性的则为30.5±4.9。结肠癌VEGF阳性的MVD值为39.5±8.5;阴性的则为30.7±4.4。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侵袭、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有关,但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和组织分型无关。结论iNOS和VEGF的表达与结肠癌的血管生成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6.
周东  李龄 《中华外科杂志》2002,40(1):73-73,T005
我们通过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微血管密度的关系 ,探讨胶质瘤血管形成的调节途径 ,具体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及方法 :4 0例脑胶质瘤患者手术标本 ,其中男性 2 6例 ,女性 14例 ;平均年龄 3 8岁。肿瘤实体部分经10 %中性甲醛固定 ,常规石蜡包埋。全部标本诊断明确 ,其中星形细胞瘤 3 3例 ,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 7例 ;按Kernohan病理分级 ,Ⅰ级 8例 ,Ⅱ级 8例 ,Ⅲ级 12例 ,Ⅳ级 12例。对照组为 10例胶质增生或内减压时切除的正常脑组织标本。采用LSAB免疫组…  相似文献   

7.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氧化氮(NO)作为生物体内一种生物调节性介质(bioregulatory mediator),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NO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一方面高浓度的NO在机体内表现为细胞毒杀瘤作用,另一方面在低浓度的条件下NO则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等效应产生保瘤作用,对NO与肿瘤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开辟新的肿瘤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和p5 3蛋白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和图像分析技术检测 5 9例肝细胞癌患者肿瘤组织中iNOS和p5 3蛋白的表达 ,CD34单克隆抗体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 (MVD)。结果 ①iNOS和p5 3蛋白在肝细胞癌组织中表达阳性率分别为 81.4 % ( 4 8/ 5 9)和 6 4 .4 % ( 38/ 5 9) ,表达强度 (IOD值 )分别为 5 6 35± 12 87和 335 2± 873。②MVD为 32 .5± 2 .73,以肿瘤边缘和癌旁组织微血管较密集。③iNOS的表达与p5 3蛋白表达呈显著正相关 (r=0 .6 5 ,P<0 .0 5 ) ;iNOS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 (r=0 .75 ,P<0 .0 5 ) ;p5 3蛋白的表达与MVD呈显著正相关 (r=0 .72 ,P<0 .0 5 )。结论 肝细胞癌组织中存在iNOS和p5 3蛋白的高表达 ;iNOS和p5 3可促进肝癌血管形成  相似文献   

9.
血管形成与肿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指导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文中综述了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简史、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特点,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预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血管形成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预后的指标,针对抗血管形成药物的研制更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0.
肿瘤血管生成与结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结肠癌肿瘤血管形成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其是否可用于预测结肠癌浸润转移,方法 应用SP法测定42例结肠癌石蜡切片微血管数量。结果 伴淋巴结转移,远处团主DukesB,C期病人,微血管计数高于相应无转移及DudesA期病人。结论微血管计数测定血管形成可作为预测结肠癌转移潜能的标志。  相似文献   

11.
一氧化氮与肿瘤的生物学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氧化氮 (NO)作为生物体内一种生物调节性介质 (bioregulatorymediator) ,参与肿瘤发生、发展等重要的生物学过程。NO的生物学效应具有双重性 ,一方面高浓度的NO在机体内表现为细胞毒杀瘤作用 ,另一方面在低浓度的条件下NO则通过促进肿瘤血管生长等效应产生促瘤作用。对NO与肿瘤生物学效应的深入研究有助于探索肿瘤发生、发展的内在因素以及开辟新的肿瘤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2.
一氧化氮 (nitricoxide ,NO)是生物体内一种结构简单的自由基。业已证实NO是活化巨噬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时产生的毒性效应分子之一 ,近年来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NO还具有促进肿瘤发生、发展和转移的作用[1] 。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是催化合成NO的主要酶。在头颈部鳞癌和结肠腺癌等实体肿瘤中已发现iNOS的表达或活性与肿瘤血管形成呈正相关[2 ,3 ] ,但在膀胱癌中iNOS是否与肿瘤血管形成有关 ,目前尚无相关报道。本研究试图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iNOS和第Ⅷ因子相关抗原 (FⅧ Ag)的表达 ,探…  相似文献   

13.
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对无转移大肠癌预后判断的价值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新生血管形成在无转移大肠癌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鼠抗人第八因子相关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 ,对 5 8例无转移大肠癌手术切除标本中微血管进行定量检测。计数 2 0 0倍视野下 3个最高血管密度区的微血管数 (MVC) ,取其均数。结果MVC与无转移大肠癌术后复发 (P <0 0 5 )及肝转移 (P <0 0 1)有关 ,当MVC值大于 2 1时 ,发生肝转移及局部复发的风险极大 ;MVC与患者预后 (P <0 0 1)有关 ,当MVC值大于 11时 ,5年内死亡的风险显著增加 ,MVC值大于 2 1时 ,所有患者 5年内死亡。结论大肠癌组织内的MVC在无转移大肠癌术后局部复发、肝转移及预后判断中具有重大意义 ,可用于识别有高危复发转移和不良预后的病例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和内皮型一氧化氮合酶(eNOS)在人胃癌中表达的相关性;探讨3者与人胃癌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研究一氧化氮(NO)和VEGF的相互作用及NO在VEGF促肿瘤生长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34例人胃癌手术切除标本VEGF、iNOS和eNOS的表达,第Ⅷ因子相关抗原(FⅧRAg)血管内皮细胞特异性染色计数肿瘤微血管密度(MVD)。结果(1)31例胃癌组织表达VEGF,25例表达iNOS,28例表达eNOS;(2)VEGF与iNOS的表达正相关,与eNOS的表达无相关;(3)VEGF、iNOS的表达与胃癌MVD呈正相关,表达与不表达eNOS其胃癌MVD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4)VEGF的表达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和肿瘤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肿瘤分化程度无关;iNOS表达与胃癌的浸润深度呈正相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无关;eNOS表达与胃癌浸润深度、分化程度及有无淋巴结转移均无关。结论(1)iNOS对VEGF的生成和发挥作用的过程有重要影响;(2)MVD随着VEGF和iNOS表达的增强而增加,说明两者对胃癌血管生成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5.
血管形成与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肿瘤血管形成在实体肿瘤的发生、发展、转移及预后中起着重要作用,对指导治疗也有深远的影响,文中综述了肿瘤血管形成的研究简史、血管形成的机理、肿瘤血管的特点、血管形成在肿瘤生长、预后、转移中的作用,以及在泌尿系肿瘤中的作用,血管形成可作为一个重要的判断预后的指标;针对抗血管形成药物的研制更具有光明的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研究VEGF在肾母细胞瘤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形成和转移(包括淋巴结或/并肺转移等,下同)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S-P法对25例肾母细胞瘤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肿瘤内微血管密度(MVD)进行检测。结果VEGF在肾母细胞瘤中阳性表达13例,阳性表达与MVD、肿瘤转移、临床分期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与病理类型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VEGF的表达与肿瘤的血管形成和转移存在密切关系,其检测可作为判断肾母细胞瘤的转移和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肿瘤血管生成对微转移影响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 探讨肿瘤血管生成对微转移的影响。方法 复习国内、外文献,并结合我们自己所作的工作,综合分析肿瘤血管生成与微转移的关系。结果 肿瘤血管生成是微转移肿瘤发展的基础。结论 微转移对血管生成的依赖性,孕育着肿瘤治疗上一场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介绍肿瘤淋巴管的特点以及促进和抑制肿瘤淋巴管形成的基础、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进展。方法 对淋巴管的结构特征、淋巴管内皮分子标记物、肿瘤淋巴管的起源、认识进展、形成的分子机理及调控因素、肿瘤淋巴管形成与肿瘤淋巴转移的关系、以及近年来抗肿瘤淋巴管形成治疗实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综述和分析。结果 在肿瘤形成、发展的同时伴有淋巴管增生,增生的肿瘤淋巴管及其结构特点有利于肿瘤的淋巴转移,近年来抗肿瘤淋巴管增生以及抑制肿瘤淋巴转移的动物实验取得了一定成就,但还存在不少问题。结论 肿瘤的淋巴管形成与肿瘤的淋巴转移和预后明显相关,抗肿瘤淋巴管生成有可能成为肿瘤治疗又一新兴途径。  相似文献   

19.
一氧化氮与疼痛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一氧化氮(NO)作为一种神经递质和信息传递分子,在外周和中枢不同水平的痛觉调制中发挥重要作用。许多研究表明在体内抑制NO的生成可以达到镇痛作用。目前一氧化氮合酶(NOS)抑制剂作为镇痛药物在临床应用中显示出较好的前景。  相似文献   

20.
笔者应用免疫组化技术研究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 (iNOS)与乳腺癌增殖指标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 (bFGF)、细胞周期素D1(CyclinD 1)、癌蛋白 (c erbB 2 )的关系 ,及与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5年生存情况的关系。结果示乳癌细胞内iNOS的表达与CyclinD1,c erbB 2 ,bFGF相关 ,并与远处、淋巴结转移有关。iNOS阳性患者 5年内生存率较阴性者低 (P 0 .0 5 )。提示iNOS促进c erbB 2和CyclinD1基因及bFGF表达 ,进而刺激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并促进淋巴结及远处转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