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碘造影剂是应用于血管成像与疾病诊断的对比剂,包括离子型和非离子型,非离子型碘造影剂包括碘佛醇、碘海醇、碘普罗胺,其中目前使用较多的是碘海醇。注射造影剂后引起的不良反应已经被广泛关注,常见的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荨麻疹等,严重的有支气管痉挛、低血压、过敏性休克、肾功能衰竭,较罕见的有凝血功能障碍,正确及时的识别其不良反应极其重要。现对我院收治的1例碘造影剂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  相似文献   

2.
3.
医源性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临床较为常见的病理综合征。临床报告中以继发于感染、恶性肿瘤、病理产科及创伤者多见 ,但近年来 ,因医疗处理 (包括药物 )及医疗操作所导致的DIC逐渐引起人们的重视。报道和发现的可能诱发DIC的药物已达几十种。在引起DIC的病因及诱发因素中 ,医源性因素仅次于感染性疾病及恶性肿瘤而居第 3位。因此有关医源性因素诱发或激发的DIC应引起临床医师的足够重视 ,以便在临床上能正确认识、鉴别、诊断该疾病 ,减少临床可能出现的不良后果。1 病因  医源性DIC的概念是 1978年日本学者首先提出…  相似文献   

4.
正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DIC)是发生在多种疾病基础之上的临床病理综合征,一方面血液内凝血机制被弥散性激活,血管内广泛纤维蛋白沉着,导致组织和器官损伤;另一方面,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引起全身性出血倾向。妊娠期妇女在生理性高凝状态基础之上,如并发胎盘早剥、羊水栓塞、感染、产后失血性休克等严重情况,极易诱发DIC。而且往往起病急、变化快、易发生严重休克,多器官功能衰竭,严  相似文献   

5.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 ,DIC)是一种伴发于多种疾病的病理过程。正常生理状态下血液凝固是止血所必须的 ,而在血循环中血液不应凝固 ,一旦血液在循环中广泛凝固即会消耗凝血因子和血小板而发生DIC。  血管内凝血过程启动和血小板激活是发生血管内血栓形成的主要病理过程。引起凝血过程启动和血小板激活的原因是多样的 ,但归纳起来是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损伤。引起血管内皮损伤和组织损伤相关的疾病包括感染、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  感染性疾病 :…  相似文献   

6.
患者,女,52岁,无业。以间断腰痛1周,血尿5d入院。患者于10月1日起病,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侧腰部疼痛,呈持续性胀痛,无恶寒、发热、尿急、尿痛。10月2日出现全程肉眼血尿,至某医院门诊,给予止血芳酸、安络血、头孢素等治疗,血尿无  相似文献   

7.
1 病例摘要 患者,女,23岁,农民。因发热10d.无尿、阴道流血3d.于2005年11月23日入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二院感染科。患者于入院前10天.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体温最高达39.2℃。伴头痛、腰痛.偶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于发热第3天出现腹痛、腹胀伴少尿.24h尿量不足500ml.就诊于巴彦县医院.以“流行性出血热(HEF)”收入院。经抗病毒、利尿、护肝及对症治疗,患者体温逐渐下降,但皮肤出血点逐渐增多.[第一段]  相似文献   

8.
本书由沈迪、宋善俊主篇。第一部份包括止凝血的基础理论,DIC的发病机理、临床表现、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第二部份包括内、外、儿、传、妇科等领域中的DIC临床资料,并附有典型病例以供借鉴。本书  相似文献   

9.
外科手术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外科手术是引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原因之一。据Seligsohn的统计,外科手术诱发DIC的发生率约占44%;国内统计约占104%。由此可见,手术所致DIC并非少见,必须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1病因和发病机制11扩创手术如挤压伤、多发...  相似文献   

10.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tion,DIC)的诊断应包括临床和实验室资料(C级,证据水平Ⅳ)。  相似文献   

11.
肝病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肝病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常见于重症肝病或肝病并发重度感染、内毒素血症、肝脏手术等。DIC的发生率最低为 2 8% ,最高为 4 1 0 % ,一般为 8 8%~ 16 0 %。若不及早诊断和早期治疗 ,病死率甚高。1 DIC发生机制[1,2 ]1 1 外源凝血系统的激活 肝病时 ,肝炎病毒大量繁殖和免疫复合物不断生成等因素 ,致使肝细胞广泛变性、水肿和坏死 ,使肝细胞释放出大量组织因子 (TF) ,后者与因子Ⅶ /FⅡa形成复合物 ,激活外源凝血系统。1 2 内源凝血系统的激活 肝病时 ,病毒、内毒素和免疫复合物等损害血管内皮细胞 ,致使内皮下胶…  相似文献   

12.
外科手术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常常在感染、休克、创伤、缺氧及肿瘤等许多疾病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获得性出血综合征。外科手术是引起DIC的原因之一。在外科各个亚科的领域中都有并发DIC的报道 ,其病因及病理生理机制不完全相同。1 神经外科  脑外科手术引起DIC的最常见的原因是手术中释放高浓度的组织因子进入血循环并促进血小板聚集。众所周知 ,脑皮质含有高浓度的组织凝血活酶 ,手术创伤后大量释放进入血循环并激活外在凝血途径 ,低氧血症、酸中毒和休克导致广泛的血管内皮损伤 ,促进血小板聚集和激活内在凝血途径诱发DIC…  相似文献   

13.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sseminatedintravascularcoagula tion ,DIC)是一种发生在许多严重疾病基础上或某些特殊条件下由致病因素激活人体凝血系统 ,导致微循环弥散性微血栓形成及继发性纤溶亢进的血栓—出血综合征。引起DIC的基础疾病很多 ,常见者为感染、肿瘤、病理产科、手术及创伤等 ,而由感染诱发的DIC占总发病数的3 1%~ 4 3 % ,其中最常见的为革兰阴性菌感染 ,特别是革兰阴性杆菌败血症 ,继细菌感染引起DIC者为病毒感染 ,且病毒感染引起DIC有上升趋势。据统计 ,1978年前占9 6% ,19…  相似文献   

14.
出血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常见临床症状,也是导致病人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解除病因和制止出血是治疗DIC 和挽救病人生命的重要措施。本文就我院1973~1985年之间诊断为DIC 的188例患者的治疗结果报道如下:诊断依据(一)有诱发DIC 的病因。(二)临床上有出血症状,或出血的程度不能用原发病来解释。(三)实验室诊断标准:①血小板计数(Bpc)<100×10~9/L(10  相似文献   

15.
感染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是一种由多种原因导致机体小血管内广泛血栓形成并伴以继发性纤维蛋白 (原 )溶解 (纤溶 )为特征的全身性血栓 -出血综合征。DIC不是一种独立的疾病 ,而是继发于多种原发病的综合征 ,在诸多原发病中 ,感染、特别是严重的感染是引起DIC最常见的原因。1 感染所致DIC病理特点  引起DIC的原因很多 ,其病理过程包括激活凝血系统 ,抗凝中和机制受抑制和产生继发性纤溶 ,感染性DIC除了上述共性过程外 ,其发病机制有自身特点。感染性DIC的病理机制 ,研究得较多的是革兰阴性细菌感染 ,其中内毒素是关键…  相似文献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见于多种疾病的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征。文章结合近年对该病的研究进展,对其发病原因、发病机制、诊断标准及治疗原则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7.
概述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治疗的关键是通过强有力的手段治疗原发病,在许多DIC患者,通过恰当地治疗原发病,DIC将自然痊愈。例如,对伴DIC的严重感染和脓毒症患者,可使用抗菌药物及(或)外科引流。但在某些患者,  相似文献   

18.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前期诊断   总被引:26,自引:0,他引:26  
根据有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的原发疾病的存在 ,临床上有出血症状和多系统脏器功能障碍 (MOF) ,加之实验室指标有血小板进行性减少、纤维蛋白原 (Fg)减少、纤维蛋白 (原 )降解产物(FDP)增高、3P试验阳性或 (和 )D -二聚体阳性 ,这种典型的DIC诊断并不困难。但这时DIC已经发展到了中晚期。因此 ,建立DIC前期 (Pre -DIC)的概念 ,在治疗原发疾患、抑制由原发疾患产生的DIC诱发物质的同时 ,早期发现DIC ,预防和控制DIC向严重阶段进展 ,对预后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1 DIC诊断所存在的问题  由于…  相似文献   

19.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治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是在某些严重疾病基础上,由特定诱因引发的复杂病理过程.致病因素引起人体凝血系统激活、血小板活化、纤维蛋白沉积,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微血栓形成;继之消耗性降低多种凝血因子和血小板;在凝血系统激活的同时,纤溶系统亦可激活,或因凝血启动而致纤溶激活,导致纤溶亢进.临床上以出血、栓塞、微循环障碍和微血管病性溶血等为突出表现[1-2].  相似文献   

20.
殷宝莉 《山东医药》2003,43(15):55-56
产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DIC)起病急、进展快 ,严重威胁母婴生命安全。若能早期诊断、恰当处理 ,可显著改善预后。1995年 1月至 2 0 0 1年 12月 ,我院曾收治产科DIC 9例 ,成功抢救 8例 ,死亡 1例。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 :本组患者年龄 2 3 3 7岁。初产妇 5例 ,经产妇4例。均发生在妊娠晚期 ,产前发病 2例 ,产后发病 7例。本组 9例均按 1989年全国血液病学会制定的DIC诊断标准确诊 :①存在易引起DIC的病因 ,②有多发性出血倾向 ,末梢循环衰竭或微血管栓塞等表现 ,③实验室凝血功能检查有三项以上异常。本组DIC产生原因与治疗转归详见表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