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治疗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后患者康复功能的影响探讨改善患者肢体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方法。方法按照自愿原则,将本院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207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纳入观察组(n=118)及对照组(n=89),观察组接受早期康复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康复效果。使用Fugl-Meyer偏瘫肢体运动功能评分(FMA)评价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T0)、治疗后7 d(T1)、治疗后14 d (T2)、治疗后21 d(T3)及治疗后60 d(T4)的肢体运动功能改变情况;使用Batrhel指数(BI)比较两组患者 T0、T3及T4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变情况;参照《脑卒中患者临床神经缺损程度评分标准》于T2时期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结果 T1、T2、T3、T4时期两组患者FM A评分较 T0时期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T3、T4时期两组患者BI评分较T0时期明显升高,且观察组升高更为明显,与对照组比较,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痊愈0例,显效26例,有效53例,总有效率66.9%,对照组痊愈0例,显效7例,有效35例,总有效率47.2%,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0.05)。结论早期康复治疗能有效降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改善其临床症状,并使其肢体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得到恢复,在减轻患者残疾程度、保证其自理能力方面具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后的最佳血糖范围.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进行常规治疗,给予吸氧、控制饮食和血压、改善微循环,明显脑水肿者给予20%甘露醇、呋塞米等脱水、降颅压,钙离子拮抗剂解除血管痉挛.急性期加用胰岛素控制血糖,以后视病情改为口服降糖药,研究组随机血糖控制在7.0~10.0 mmol/L,对照组控制在4.0~6.0 mmol/L.另外,两组均辅以营养神经、康复锻炼等.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14天、28天的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和Barthel生活指数和临床疗效.结果:研究组治疗后14天、28天NIHSS评分和Barthel生活指数与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P<0.05),研究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血糖控制在7.0~10.0 mmol/L有利于改善糖尿病合并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病情及预后.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基线认知功能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后失语患者康复的影响。方法:AIS后失语患者53例纳入研究,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脑卒中量表(NIHSS)、波士顿诊断失语检查(BDAE)、非语言性认知功能评估量表(NLCA)评估患者基线时与卒中后3个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语言性和非语言性认知功能的状况;采用汉语失语检查量表(ABC)将患者分为未完全康复组和完全康复者,比较2组NLCA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ADL)的评分情况。结果:患者卒中后3个月NIHSS量表评分较基线时明显降低(P0.01);相比基线时,患者卒中后3个月BDAE分级、流利性、信息量分级、复述、理解、命名和阅读评分显著改善(P0.01);相比基线时,患者卒中后3个月NLCA总分、视空间、记忆力、注意力、逻辑推理及执行力的评分显著升高(P0.01);相比完全康复组,未完全康复组患者NLCA量表评分明显升高,ADL量表评分明显降低(P0.05)。结论:AIS后失语患者非语言性与语言性认知功能的康复特点相似,其中失语未完全康复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与非语言性认知功能较差,此类患者应引起临床重视。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究2型糖尿病(T2DM)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并加以分析。方法:本次研究按照回顾性分析法将医院近2年来收诊的T2DM共80例作为实验研究对象,随后对这80例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整理,叮嘱患者定期到院接受2~4次的Hb A1c(糖化血红蛋白)检测,观察患者的血糖水平稳定情况,利用Logistic回归性分析T2DM患者主客观睡眠质量与血糖控制的相关性。结果:当患者自觉睡眠效率≥85%者时Hb A1c低于85%者,而不服用安眠药的患者Hb A1c水平显著低于1次/周,且(P 0. 05),而不同客观睡眠质量Hb A1c水平之间有可比性,且(P 0. 05); Hb A1c水平与自觉睡眠效率为负相关,与安眠药使用、PAQI总分呈正相关,且(P 0. 05);与客观睡眠质量各变量无相关性(P 0. 05);变量安眠药使用、PSQI总分、年龄、自觉睡眠效率、病程以及BMI等均为Hb A1c水平的重要影响因素。结论:T2DM患者血糖控制与观察睡眠质量无明显相关性,但是与主客观睡眠质量之间存在相关性,当患者的自觉睡眠效率在85%以下是血糖控制较差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通过血糖数据化管理对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监测及干预,探讨糖尿病健康管理的方法。方法选取荆门市城区某社区125例2型糖尿病患者,对其进行血糖数据化管理干预,对比实施前和实施5个月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结果血糖数据化管理干预5个月后,患者的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情况优于干预前(P0.01)。结论通过血糖数据化管理,社区2型糖尿病患者可获得更好的血糖控制。  相似文献   

6.
陈贤君 《妇幼护理》2022,2(14):3309-3312
目的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接受我中心社区随访管理干预后的血糖控制情况进行分析。方法 以我中心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对象,对其展开为期1年的社区随访管理,对患者社区随访管理前后的各项指标予以比较。结果 经过我中心1年的社区随访管理干预,200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均下降明显,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且上述三项指标的控制率也有明显提升,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我中心社区随访管理干预,效果较好,患者血糖控制情况明显好转,临床推广应用价值较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随访管理后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水平。方法 5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成两组,一组进行随访管理,另一组未进行随访管理,分析其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的水平。结果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随访管理组与未行随访管理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访管理对糖尿病患者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
《临床与病理杂志》2020,(3):760-767
目前糖尿病已成为最常见的慢性代谢性疾病之一,而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血液系统疾病、肾病、皮肤病、风湿免疫病等时往往离不开糖皮质激素(glucocordicoids,GC)的治疗,但在糖尿病患者中应用GC可能会加重糖尿病病情,使血糖控制恶化甚至导致严重并发症,导致糖皮质激素在2型糖尿病患者中应用难度增大,目前对此类患者的管理主要基于临床医生对药理学的理解和个人经验,其血糖管理现状不容乐观。  相似文献   

9.
目的 研究血糖波动的管理对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将8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以血糖达标为目的进行管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强血糖波动的管理.比较两组的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后,两组的FBG、2 h PG、vWF、MDA、TNF-α、hs-CRP...  相似文献   

10.
马娜 《系统医学》2022,(13):111-115
目的 探究血糖水平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schemic stroke,AIS)后认知功能障碍及神经功能缺损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3月—2020年3月曹县人民医院收治的136例AI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空腹血糖值分为高血糖组(A组,62例)与正常血糖组(B组,74例),采用简易智力状态检查量表和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评价患者认知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定神经功能、mRS量表(Menopause Rating Scale,mRS)评定预后。结果 A组患者入院时、出院时MMSE(13.61±3.18)分、(17.61±5.69)分,MoCA量表评分(12.45±3.36)分、(16.83±5.37)分均显著低于B组(16.36±3.44)分、(20.72±7.21)分、(14.67±4.29)分、(21.33±3.7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05、2.753、3.311、5.710,P<0.05)。A组患者入院时NIHSS、mRS量表评分(...  相似文献   

11.
体育运动疗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作者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体育运动疗法,经精心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月~2008年12月作者对40例2型糖尿病患者实施体育运动疗法,经精心指导,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糖尿病数字化管理APP进行血糖管理的使用效果。方法 将226例2型糖尿病患者按随机数字法分为空白组(C1组,54例)、空白+电话提醒组(C2组,58例)、APP组(T1组,55例)、APP+电话提醒组(T2组,59例)4个组。在干预前及干预后3个月时收集4组患者的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 HbA1c)、血压、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干预后统计血糖监测频次。结果 4组患者干预后HbA1c、BMI较基线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1、T2组HbA1c达标率高于C1、C2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收缩压存在组间差异(P<0.05),T1、T2组收缩压低于C1组,T2组收缩压低于C2组,糖尿病数字化管理APP降低了收缩压(P<0.05)。C2、T2组自我血糖监测患者比例高于C1、T1组,但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型糖尿病患者使用糖尿病数字化管理APP有提高HbA1c达标率的趋势、降低收缩压水平,糖尿病数字化...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82例2型糖尿病患者进行家庭干预,提高了患者的治疗依从性,使患者以积极的心态面对疾病,消除负性心理,较好的控制了血糖水平,从而达到预防并发症,促进健康和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等的共同作用,我国糖尿病(DM)的发病率逐年递增,而在已确诊的 DM 患者中有血糖达标率低、并发症多。目前,对2型糖尿病(T2DM)的干预措施包括治疗、饮食控制、运动干预、健康教育、心理干预、预防并发症等。既往认为干预可改善 T2DM 患者的血糖、血脂等生化指标[1],然而,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DM 治疗的目的已向防治 DM 相关并发症、提高患者生活质量转变。本文探讨运动干预对初诊 T2DM 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信息化血糖管理在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60例作为研究对象,将神经内一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对照组,给予常规血糖管理;将神经内二科收治的30例糖尿病患者作为研究组,给予信息化血糖管理。比较两组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次数、出院前1 d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日及培训前后护士专科技能考核情况。结果 :研究组血糖达标率、高低血糖发生次数、出院前1 d空腹血糖水平、平均住院日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培训后,护士专科技能考核优于培训前(P0.01)。结论:对神经内科的糖尿病患者进行信息化血糖管理,能降低患者的高、低血糖发生率,降低空腹血糖水平和缩短平均住院日,提高血糖达标率,改善神经内科患者血糖管理质量。  相似文献   

17.
糖尿病教育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评价糖尿病教育对患者血糖控制的影响。 方法 随机抽取长期接受糖尿病教育的 2型糖尿病患者 5 0名作为教育干预组 ;在门诊和病房随机抽取确诊为 2型糖尿病但从未接受糖尿病教育的患者 5 0名作为对照组 ,两组患者填写相同问卷 ,进行现场调查。用SPSS 10 .0软件对收集的问卷数据作统计分析处理。 结果 问卷调查结果显示 ,虽然干预组的糖尿病患者年龄更大、病程更长 ,但能主动对血糖进行自我监测和配合医生综合治疗 ,其血糖控制较对照组好。 结论 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形式多样的健康教育 ,对于控制血糖、延缓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发展较为重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2型糖尿病(2DM)患者血糖与血脂的关系,以及血糖控制对血脂代谢的影响,为糖尿病患者血脂代谢异常选择治疗理论依据。方法对60例2DM患者在血糖控制前后进行血糖、血脂检测,并与60例健康体检人员的血糖、血脂进行对比分析。结果2DM患者与对照组相比糖尿病患者的1B、TC、LDL-C显著增高,随着血糖的控制可使部分患者血脂代谢异常完全恢复正常。结论2DM患者均合并有明显的血脂代谢异常,除继发因素外,可能伴有原发性脂质代谢紊乱遗传性缺陷的因素。  相似文献   

19.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饮食结构以及环境的变化,全世界糖尿病发病率持续增长。糖尿病已经成为危害人民健康的重要非感染性疾病之一,尤其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微血管并发症一糖尿病肾病(DN)更成为威胁患生命的一大杀手。研究表明,脂质代谢紊乱是糖尿病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作就糖尿病肾病(DN)与2型糖尿病(T2DM)之间血脂的变化进行分析,结果如下。  相似文献   

20.
曾冬阳  李晓燕 《护理研究》2015,(12):1487-1489
[目的]探讨动态跟踪管理在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血糖控制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7月—2013年10月在海南医学院附属医院内分泌科门诊首诊的2型糖尿病病人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4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糖尿病病人自我管理教育方法,观察组在此基础上采用动态跟踪管理,比较两组病人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监测指标的差异,同时监测观察组的自我血糖监测结果。[结果]观察组各项监测指标均好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自我血糖监测结果显示,平均血糖和和日内平均血糖波动幅度均缓慢下降至相对理想的控制目标。[结论]通过动态跟踪管理能有效地控制门诊2型糖尿病病人的血糖,提高病人的治疗依从性,达到医患关系和谐的双赢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