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集我院早期急性心肌梗死病例9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47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采取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对照组采取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有明显差别,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早期急性心肌梗死采用丹红注射液联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效果较好,安全性较高,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疗效的性别差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静脉溶栓治疗疗效的性别差异。方法急性心肌梗死患者 14 8例 ,其中男性组97例 ,女性组 5 1例 ,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溶栓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男性组冠脉再通率高于女性组 (P <0 .0 5 ) ;心脏事件发生率、病死率、出血并发症两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 ;男性组的血糖 (BS)、胆固醇 (TC)、甘油三酯 (TG)明显低于女性组 (P <0 .0 5 )。结论急诊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女性患者的疗效低于男性患者。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的效果,为临床治疗和研究提供一定的数据支撑。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3年8月兰州军区总医院安宁分院收治的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156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简单随机方式将156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对照组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阿替普酶溶栓治疗。严密观察患者的症状变化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治疗后血管再通率为71.8%,明显高于对照组的6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各项指标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除去出血外,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阿替普酶溶栓治疗急性 ST 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疗效显著,安全性强,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4.
李文彬 《临床医学》2014,(1):108-109
目的 探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1年5月至2013年5月,长葛市卫校附属医院诊治的64例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根据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溶栓治疗)和观察组(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氯吡格雷),每组32例,观察和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复发率和复合终点的发生率均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及溶栓治疗的疗效显著,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替罗非班应用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的临床疗效及护理体会.方法 选择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联合替罗非班治疗的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患者80例,按照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实施综合护理干预,比较两组患者血流灌注心肌梗死溶栓试验(TIMI)分级情况、心电图ST段回落及并发症情况.结果 观察组治疗后血流灌注有效率为95.0%,明显高于对照组(6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25,P<0.05).观察组ST段回落率为85.0%,对照组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7,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7.5%)明显低于对照组(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50,P<0.05).结论 对于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介入治疗患者,围术期给予有效的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提高临床疗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早期尿激酶溶栓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以期为今后临床实践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水平。方法:以我院收治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6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对照组采用临床常规治疗,观察组采用尿激酶溶栓法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再通率,及观察组不同时间进行治疗的再通率,分析早期尿激酶溶栓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冠脉再通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3h内进行溶栓治疗患者的再通率为92.3%,3~6h再通率为70.0%,6~12h再通率为28.6%,三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期尿激酶溶栓法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效果较好,能够有效提高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冠脉再通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对降低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值得在临床实践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分阶段康复护理对急性脑梗死溶栓后患者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择85例急性脑梗死且进行溶栓治疗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观察组43例和对照组42例。两组患者入院后均给予超早期(<6 h)溶栓治疗,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康复训练以患者意愿为主。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待病情稳定后进行分阶段康复护理。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康复效果以及随访3个月脑血管事件和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观察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Barthel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观察组脑血管事件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康复护理3个月后,两组生活质量均明显改善,观察组总体健康、生理功能、生理职能、情感职能、社会功能、活力、精力等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分阶段康复护理有助于减轻急性脑梗死溶栓治疗患者神经功能缺损,降低脑血管事件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燕 《全科护理》2013,11(21):1937-1938
[目的]总结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的护理方式及注意事项。[方法]选择本院进行静脉溶栓的病人47例,严格按照随机化的原则将所有入选病人分为对照组23例和观察组24例,针对观察组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溶栓治疗中可能发生的并发症和临床症状实施全面的护理措施,对照组实施一般的护理。对两组的临床疗效进行对比。[结果]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为95.8%,对照组为78.3%,观察组的溶栓成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胃肠道症状和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上的急危重症,早期的静脉溶栓治疗能够让病变血管的血栓溶解后再通,使濒死的心肌恢复功能。而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综合护理干预,能够明显增加临床疗效,大大降低病死率以及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病人生存质量,对于评价溶栓效果及制订下一步的治疗方案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循证护理(evidence-based nursing,EBN)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早期行尿激酶溶栓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3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6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EBN。比较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等指标的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早期采用尿激酶溶栓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实施EBN,对预防心绞痛等并发症的发生,降低溶栓再通率、病死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延迟来院12-48小时内的溶栓治疗效果。方法 AMI患者88例,其中37例静脉滴注尿激酶溶栓,与51例静脉滴注肝素抗凝治疗作对照,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溶栓组管再能率显著高于抗凝对照组(P<0.01),溶栓组与抗凝对照组病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AMI患者延迟48小时内溶栓有效。  相似文献   

11.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3):4162-4164
目的探讨早期低分子肝素配合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8年1月~2019年2月于我院就诊并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6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4例。对照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12h后开始应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治疗,观察组行尿激酶静脉溶栓前应用低分子肝素配合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心功能水平、再通时间及再通率。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血清脑钠肽(BNP)和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结果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血清BNP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LVEF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通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再通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再梗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接受早期低分子肝素配合静脉溶栓治疗,可有效改善心功能,缩短再通时间,提高再通率,具有一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2月至2015年12月期间在我院治疗的114例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患者临床资料,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每组57例患者。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研究组患者给予循证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临床干预效果。结果:研究组患者复窦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心功能分级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循证护理在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律失常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理想,提高了复窦率,缩短了住院时间,进一步改善了患者心功能,值得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老年女性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AMI)的临床特点.方法 选择AMI 240例,按年龄、性别分成老年女性组、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3组,对3组的冠心病危险因素、临床表现、冠状动脉造影(CAG)检查结果、治疗措施与疾病转归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①冠心病危险因素比较:老年女性组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男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男性组吸烟及高血压者所占比例高于老年女性组与非老年女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临床表现比较:老年女性组非典型心绞痛者及非ST段抬高心肌梗死者所占比例均高于老年男性组(P<0.05).③CAG结果比较:3组梗死相关血管主要为前降支(LAD),其次为右冠状动脉(RCA)和回旋支(LCX).老年女性组和老年男性组多支血管病变所占比例明显高于非老年女性组(P<0.05);老年女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冠状动脉狭窄程度低于老年男性组(P<0.05).④治疗措施与疾病转归比较:老年女性组介入治疗率低于老年男性组和非老年女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老年女性组AMI病死率高于非老年女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女性AMI症状不典型,常合并糖尿病及高脂血症,冠状动脉病变以双支或多支为主,冠状动脉狭窄程度较老年男性轻,但介入治疗率低、病死率高.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 探究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治疗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3年5月于江西省樟树市人民医院就诊的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同型半胱氨酸血浓度分为HHcy组(30例)与非HHcy组(30例)。两组均给予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溶栓前后NIHSS评分、MRS评分改善情况。结果 溶栓后,非HHcy组治疗总有效率为86.67%(26/30),高于HHcy组的53.33%(1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溶栓前,两组NIHS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溶栓后12h、48h及7d,非HHcy组NIHSS评分低于H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非HHcy组MRS评分改善人数百分比高于HHcy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的有效性密切相关,静脉溶栓时,非HHcy患者的治疗效果优于HHcy患者,对于AIS患者,应及时检测和控制血浆Hcy浓度,以提高治疗效果和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在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20年3月入院治疗的138例脑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按入院顺序分为两组,2018年1月~2019年1月入院的61例患者为对照组(接受常规急诊救治),2019年2月~2020年3月入院的77例患者为观察组(实施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方法)。比较两组就诊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达标率、致残率、病死率、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观察组就诊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达标率85.71%高于对照组的57.38%,致残率41.56%、病死率3.90%低于对照组的60.66%、14.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时,两组神经功能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出院时,观察组神经功能评分低于对照组,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医联体模式下院前急救联合绿色通道可显著提高脑卒中患者就诊至静脉溶栓治疗时间达标率,降低致残率及病死率,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静脉溶栓对女性心肌梗死的近期疗效。方法:在EICU住院的适合静脉溶栓的24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男181例,女65例,两组均由尿激酶150万U进行静脉溶栓,结果:(1)女性溶栓年龄高于男性(P<0.05),(2)易患因素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病女性多于男性(P<0.05);(3)女性再通率低于男性(P<0.05),(4)女性死亡率高于男性(PM<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溶栓女性疗效不如男性,预后差。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应用瑞替普酶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8月~2017年12月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尿激酶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瑞替普酶治疗,对比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血管再通率为87.5%,30d生存率为95.8%,均优于对照组患者的70.8%及8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3%,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血清炎性因子水平(C反应蛋白、白细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a)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疾病中,应用瑞替普酶药物治疗效果显著,可以有效改善患者病情,并且在很大程度上可以减少患者病死率的发生,有助于患者血管再通,从而提升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8.
探讨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价值。选取收治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2例,随机分为治疗组22例和对照组20例,治疗组实施院前溶栓治疗,对照组实施院内溶栓治疗,观察比较两组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冠脉再通率及30d内死亡率。治疗组发病至溶栓治疗时间为45.2±15.57min,对照组为2.13±1.36h,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冠脉再通率为68.18%,对照组为5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30d内死亡率为9.09%,对照组为15.0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院前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值得在基层医院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9.
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秦敬翠  周联生  刘美玲  孔德莲 《临床荟萃》2011,26(4):310-311,314
目的探讨绿色通道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方法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971例,按照是否通过绿色通道救治分为两组:绿色通道组473例,实施绿色通道诊疗;对照组498例,按常规方法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溶栓率、临床疗效、病死率等指标的变化。结果绿色通道的溶栓率为6.3%(30/473),显著高于对照组2.4%(12/498);而病死率为0.6%(3/473),显著低于对照组2.4%(12/498)(P〈0.05);且两组之间的临床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实施急性脑卒中绿色通道能够优化患者诊治流程,提高医疗质量,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20.
目的比较溶栓后介入治疗与溶栓治疗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18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将其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90例。对照组给予溶栓治疗,观察组给予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溶栓治疗,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梗死相关动脉(IRA)再通率、心功能指标。结果治疗后,观察组患者IRA达到血流分级(TIMI)3级的血流与开通率(96.7%)高于对照组(8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和舒张末容积高于对照组,左心室射血分数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比于溶栓治疗,溶栓后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效果显著,能有效改善心功能,有利于患者预后,适于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