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降低血液透析过程中的护理风险,为透析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透析过程中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评估与分析,制定风险策略,指导临床降低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护理缺陷降低。透析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提高。结论在血液透析的风险管理中,强化护士的风险意识和能力,提高责任心是风险管理的关键。提高护士的业务素质是基本保证。  相似文献   

2.
杨红 《当代护士》2010,(4):105-106
总结了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护理的风险管理措施.包括以风险管理和安全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透析过程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分析和评价,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指导工作人员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认为在透析治疗过程中,识别风险因素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规避、化解和处理护理风险的能力是关键,完善护理管理制度和规范操作流程是患者安全的保障.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产科护理中存在的风险因素,对此风险提出有效的管理措施,进一步保障产妇和婴儿的健康和安全。方法通过合理利用人力资源、建立专科敏感指标、应用现代管理工具和方法、深化推进优质护理、规范院感监控、医护一体化服务模式、危重患者护理指导单应用等护理风险管理措施针对分析临床工作中存在的安全隐患,预定风险防范措施,规范并完善相关制度及工作流程。结果风险管理实施后护理质控结果、患者满意度高于实施前。结论在临床护理管理中引用风险管理方法,强化了护士风险防范意识,保证了护理安全,提高了护理临床工作质量及效率。  相似文献   

4.
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分析及防范措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秀珍  )  陶小明  )  刁秀莲  ) 《全科护理》2011,9(19):1755-1756
[目的]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总结防范措施。[方法]通过识别妇产科病房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订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针对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5.
风险管理在血液透析护理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护理风险管理模式及其应用价值。方法:对风险管理前与执行风险管理后的血液透析质量进行比较,评估血液透析工作加强风险管理的价值。结果:血液透析综合评分由94.8%上升至98.8%,病人满意度由94%上升至98.5%,一般差错由3起降至0起,无护理投诉发生。结论:在血液透析中实施风险管理,能有效预防和减少透析风险的发生,为病人提供更加安全、有序、优质的透析服务。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总结防范措施.[方法]通过识别妇产科病房存在的常见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订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结论]针对妇产科病房护理风险因素,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够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减少护理差错和护理纠纷.  相似文献   

7.
风险管理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8,自引:5,他引:8  
目的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老年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老年病房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和静脉穿刺成功率提高。结论在老年病房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老年病房存在或潜在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能力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相似文献   

8.
风险管理对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的作用与体会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提高精神科护理安全中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精神科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风险管理预防策略,指导临床避免和化解精神科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风险管理预防策略的实施提高了精神科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在精神科护理中的应用不仅能减少护理风险,同时也能提高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是指对病人,工作人员,探视者可能产生伤害的潜在的风险进行识别,评估,并采取正确行动的过程,凭借多年来在老年病房工作积累的经验,探讨老年病存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识别和分析,找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所在,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工作和化解护理风险,完善管理机制和工作流程,提高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抗风险能力,确保护理安全,为老年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0.
风险管理在门诊手术室护理安全管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门诊手术患者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门诊手术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定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门诊手术患者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提高,无护理差错发生,有效地减少了医疗纠纷。结论在门诊手术室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门诊手术工作中存在和潜在的护理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能力是基础,完善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关键,加强风险监控、狠抓落实是实现安全护理的保障。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对老年手术患者护理安全的作用与效果。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通过识别老年患者围手术期护理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制订风险管理预防,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风险管理的实施提高了护理质量,减少了护理缺陷的发生,提高了病人的满意度。结论风险管理对老年患者围手术期的应用不仅可降低护理风险,也提高了护理质量。  相似文献   

12.
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的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分析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在手术室护理过程中现存和潜在的风险及产生护理风险的原因,采取相关防范措施,以保障护理工作、病人和手术室工作人员的安全.方法 成立风险管理小组,采用头脑风暴聚焦风险问题,对手术室护理风险进行评估、计划、实施、反馈.采取相关措施,提高低年资护士的护理安全意识,减少手术室风险事故发生的机会,降低护理风险的发生率.结果 对手术室低年资护士实施风险管理后,各类风险发生率明显下降.结论 风险管理提高了手术室低年资护士的风险意识和危机意识,使其能很好地进行手术风险预测和有效的规避风险,保障了手术室护理工作、病人安全和自身安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有效地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为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方法以风险管理知识为指导,识别晚期肺癌化疗病人护理安全工作中存在或潜在的护理风险,并进行风险衡量与评价,制订风险管理策略,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比较风险管理实施前后患者满意度和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病人对护理工作综合满意度由(93.31±2.33)%提高为(97.02±1.74)%;护士静脉穿刺成功率由(89.64±1.83)%上升为(94.89±3.41)%。结论’在肿瘤病区化疗病人护理安全管理工作中,识别化疗病人存在或潜在的风险是前提,培训护理人员风险意识和专科技能是关键,完善管理制度和工作流程是保障。  相似文献   

14.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为住院糖尿病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识别与分析住院糖尿病患者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糖尿病患者的特点,提出适合糖尿病专科的有效安全风险管理,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病房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糖尿病患者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健全管理机制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评估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15.
通过识别产科存在的护理风险,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风险管理对策,指导护士避免护理风险,确保护理安全。结果提高了护士的风险意识和服务意识,提高了护理质量和病人满意度。得出产科实施护理风险管理能减少护理事故和护理纠纷,确保护理工作的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提高护理质量,降低护理风险系数,为老年住院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有效的护理服务。方法:通过识别与分析老年病房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风险,结合老年患者的特点,提出有效的安全风险管理及对策,指导临床规避和化解护理风险。结果:护理人员提高了风险防范意识,促进病房护理管理质量,风险事件发生率降低。结论:老年病房实施护理风险管理十分必要;在实施过程中,健全管理机制和提高护理人员风险防范意识及对风险因素评估能力很重要。  相似文献   

17.
通过对老年患者安全管理中护理风险因素的评估,提出有效的风险管理对策,包括创建病区安全环境、规范医院感染管理、加强老年患者不安全因素的管理和提高护理安全质量等。认为加强安全风险管理,不仅可以有效降低老年病护理的风险,促进良好护患关系,还可以提高护理质量,提升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风险管理在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护理中的应用与效果。方法成立风险管理小组,回顾性分析PICC置管及维护中的风险因素,有针对性地制订并实施急性白血病患者PICC置管及维护的标准操作流程,对护士进行风险管理培训,提高护士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价能力。结果降低了PICC置管期间静脉炎、导管堵塞、导管脱出、导管破损、导管感染的发生率(P0.01或P0.05)。结论实施PICC置管及维护风险管理,可以减少置管过程中的各类风险因素,为患者提供安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血透室的常见风险因素及风险管理对策,杜绝和减少护理风险的发生,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保障病人血液净化治疗安全.方法 分析和总结2006年1月~2008年1月本科常见的风险因素及排名,并对每种风险因素进行了原因分析和制定对策,召集科室全体护士学习,并制定风险管理方案,让人人参与科室风险管理.在2008年1月~2010年1月实行风险管理,比较风险管理前后风险因素的发生频次、病人满意率.结果 加强风险管理后各种风险因素的发生频次均明显降低,病人满意度由原来的97.7%提高至99.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护理投诉和护理纠纷发生,未发生护理差错,不良事件发生减少.结论 在血透室的护理风险管理中,只有通过对现有和潜在的风险因素进行识别、评估及教育,提高护士风险防范意识和能力;规范护理管理,加强监督机制,发挥大家的主观能动性,让人人参与到血透室风险管理中;重视细节管理;加强专科培训,提高护士自身素质,才能以最低成本实现最大保障病人血液净化治疗安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有效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对策。[方法]对产科护理存在及潜在的风险因素分析,修订完善产科护理风险管理制度和实施细则,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结果]加强产科护理安全管理后护理质量明显提高,护理缺陷、护理差错、护理投诉降低,未发生护理纠纷。[结论]在产科临床护理工作中实施护理风险管理,采取各种有效的防范措施,能使产科护理风险降到最低程度,从而为孕产妇提供安全、优质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