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阎博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18):4441-4442
目的观察综合保守疗法对腰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17例腰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17例,治愈51例,显效34例,好转20例,无效12例,总有效率89.8%。结论综合保守疗法对腰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满意,能明显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陈海英 《中国误诊学杂志》2010,10(26):6361-6361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科的常见疾病,主要是由于椎间盘的退行性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压迫神经根或马尾而引起的一组临床综合征。好发于20~50岁的青壮年,男多于女,男女之比为6:1。自2006-06-2009-12笔者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8例采用非手术治疗方法,在积极治疗基础上配合高质量护理,收到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
骨盆牵引带持续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骨盆牵引带持续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方法:治疗组32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应用床上骨盆牵引带牵引治疗,对照组22例患者应用微机控制自动牵引床牵引治疗。结果:治疗组痊愈10例,好转19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62%;对照组痊愈7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77.27%,治疗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骨盆牵引带持续牵引对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有良好效果。  相似文献   

4.
为了探讨牵引下进行手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别采用牵引颤压复位术和牵引后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各 75例,结果显示牵引颤压复位治疗的疗效伏于牵引后推拿治疗,平均住院日也短于后者,是一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5.
我们1999-04/2005-05通过对146例患者给予普通腰椎牵引及三维立体牵引两种牵引法治疗,并得到完整随访资料,比较如下。 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患者146例,男89例,女57例。L4,5椎间盘突出者78例,L5S1间隙突出者48例,L3,4间隙突出者11例,L4,5并L5S1间隙突出者9例。年龄19~68(平均38)岁,病史最长20a,最短4个月,平均1a 10个月,全部患者均有腰痛,臀部及下肢麻胀痛。  相似文献   

6.
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目的:分析非手术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近期疗效。方法:将165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区组随机和单盲法分为牵引组、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2个疗程后评定近期疗效。结果:牵引组、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前后积分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4.905,18.421,18.139;P&;lt;0.01);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较牵引组治疗后差异积分有显著性意义(t=6.464,6.453,P&;lt;0.01);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治疗后积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t=0.021,P&;gt;0.05);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显效率无差别,但平均疗次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424,P&;lt;0.05);推拿组(推拿加功能锻炼组)较牵引组显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8.359,P&;lt;0.01)。结论:推拿加功能锻炼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采用推拿手法配合牵引进行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中治愈41例,好转13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7%。推拿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显著,副作用少,简便易行。  相似文献   

8.
腰椎间盘突出症(简称腰突症),由Mixter和Barr于1934年首次提出,国内由方先之教授于1952年首次报道;此后,由于采用了中医推拿和牵引疗法,不断提高了腰突症疗效。就推拿和牵引新技术作一介绍。  相似文献   

9.
三维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陈明华 《中国临床康复》2004,8(20):3942-3943
目的:观察三维牵引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影像学的影响,分析治疗机制。方法:123例患者按随机数分为治疗组64例,对照组59例。治疗组采用三维牵引疗法,对照组采用常规牵引疗法,20d后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分析其椎间盘影像学韵变化,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达92.18%,对照组的总有效率达83.05%,两组的总有效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X^2=5.0131,P&;lt;0.05),两组患者的影像学变化差异有显著性意义(t=-2.301,P&;lt;0.05)。结论:三维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可能与腰椎间盘突出的病理性间隙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0.
2003—12~2004—12我院应用电脑控制牵引结合中医推拿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48例,效果较好,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11.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国内外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可使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目前非手术治疗仍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1995-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等数据库1995-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English。检索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盲、双盲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6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相关的文献,共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中,2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15篇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资料综合:引用29篇文献中,共包括3257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这6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予以评价。多数实验报道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且卧硬板床休息时间不少于3周;手法可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及椎旁肌肉的兴奋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及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初次治疗时牵引力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以不超过45kg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体质量;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西药内服则以解热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为主;局部封闭、神经根阻滞麻醉及硬膜外封闭等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早期进行功能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结论:目前认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手法、药物等手段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与排泄,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状态等,从而为患者提供自身修复的有利条件,并利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转归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2.
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国内外学者认为非手术治疗可使80%-9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得到临床治愈或缓解,目前非手术治疗仍为该病的基本治疗方法,分析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发展现状,有助于寻找安全有效防治该病的方法,从而提高疗效: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重庆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1P)1995—01/2004-12和清华同方中文系列等数据库1995—01/2004-12期间的相关文章,并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和English。检索词“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筛除明显不随机临床试验的研究,对剩余的文献开始查找全文,进一步判断是否为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纳入标准:随机对照临床试验(RCT),无论是否为单日、舣卣或非盲法。排除标准:重复的同一研究或接受过手术治疗的研究。资料提炼:共收集到66篇与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机制相关的文献,共29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37篇中,22篇系重复的同一研究,15篇为手术后的康复治疗。资料综合:引用29篇文献中,共包括3257例患者,分别对应用卧床休息、推拿手法、牵引、药物、神经根阻滞及封闭、功能锻炼这6种非手术治疗方法予以评价.多数实验报道卧床休息是非手术疗法的基础,且卧硬板床休息时间不少于3周;手法可调节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神经体液系统,提高痛阈及椎旁肌肉的必奋性,改善微循环,促进致痛物质的排泄及吸收,刺激止痛物质的分泌;初次治疗时牵引力量宜小,以后逐渐增大,以不超过45k为宜,最多不能超过体质量;中药内服多从祛风止痛、散寒祛湿及活血化瘀辨证施治,西药内服则以解热消炎镇痛、营养神经等对症处理为主;局部封闭、神经根阻滞麻醉及硬膜外封闭等可使药液直达病所而起治疗作用;内源性稳定和外源性稳定因素相互协调才能维持脊柱的稳定,功能锻炼可以增加腰椎的稳定性和活动能力,早期进行功能锻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功能恢复、减轻疼痛与麻木等症状有明显作用。结论:目前认为非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主要是通过卧床休息、牵引、手法、药物等手段来改善局部微循环,促使炎性反应物代谢与排泄,纠正腰椎小关节紊乱状态等,从而为患者提供自身修复的有利条件,并利用腰椎间艋突出症的病理转归特点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3.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骨伤科的多发病和常见病,也是严重危害人民群众身心健康的一种疾病,由于诊疗设备技术水平的提高,目前对该病可以获得明确诊断,其诊疗研究也更加深入。为了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非手术治疗的现状作一分析,对近10年来有关非手术治疗临床资料进行整理,综述如下,冀其有裨于同道。  相似文献   

14.
目的:对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因素的问卷调查,了解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认知缺陷。方法:选择2001-07/2002-01深圳市宝安区中医院康复理疗科门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40例,利用调查问卷记录可能影响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的有关项目,以腰部功能障碍问卷评定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康复疗效,分析两者关系。结果:4例在治疗过程中失访,90%(36例)完成问卷调查。①腰椎间盘突出症的发病年限和发病次数与其康复效果显著相关。②不同年龄,文化程度,病变节段,是否有腰椎间盘突出症家族史及对腰椎间盘突出症了解程度不同的患者,其康复效果之间也有显著差异。③67%的患者存在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相关康复知识的认知缺陷。结论:非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康复结果受到生理、社会、疾病本身等多种因素影响,并与多数患者存在着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知识认知的缺陷有关。  相似文献   

15.
背景:目前,对保守治疗无效的椎间盘突出症常用方法是经后正中入路髓核摘除、神经根管减压和刚性融合内固定,由此引起相邻节段的退变和腰椎生理活动受限是临床所面对的问题;而非融合固定的传统后正中入路则由于存在切口大、剥离广、腰背肌的失神经支配等缺点。 目的:观察经Wiltse入路腰椎动态稳定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与传统后方入路的疗效进行比较。 方法:纳入因腰椎间盘突出症于2011年1月到2013年1月分别在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行腰椎间盘摘除+腰椎动态稳定系统固定的患者46例,其中经传统后方入路25例,Wiltse入路21例。 结果与结论:46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31个月,平均(13.8±2.4)个月。Wilste入路组患者切口长度、内固定中失血和内固定后引流均低于传统后方入路组(P〈0.05);但2组患者内固定后1周和6个月目测类比评分与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X射线显示所有患者内固定物位置良好,无松动或断裂。提示Wiltse入路腰椎动态植入物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的早期疗效与传统后方入路接近。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评价针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价值.方法选择2003-09/2006-08山东济南电力医院确诊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5例.实验干预①两组患者在卧硬板床休息的基础上,均给予牵引治疗,观察组另给予针灸治疗.②腰椎牵引方法患者仰卧于牵引床上,行胸部与骨盆固定对抗牵引法,力量为体质量的1/4~1/2,时间为30 mn,1次/d,6次为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③针灸治疗方法取穴主穴取腰椎椎旁阿是穴,配穴取患侧环跳、委中、承山.针刺方法取健侧向下、患侧向上的健侧侧卧位,如为双侧发病的中央型则取俯卧位.常规消毒后直刺进针破皮后,调整针刺方向,使针体与皮肤呈70°~80°角斜向脊柱中轴方向缓慢进针,当达到一定深度(随患者胖瘦不同而不同,一般为两三寸)后,至患者局部有麻胀、触电感,并向同侧下肢远端放射引起下肢肌肉跳动,如未能达到上述针感(即所谓的"得气"),此时可稍继续进针,当针下多有触及硬物(骨膜)的阻力感,提示针尖可能触及横突或椎弓根,即应稍退针,于上下左右调整针尖方向,以探求上下椎体之椎间隙近椎弓根部的脊神经根处直至"得气"."得气"后行小幅度捻转手法,或用大拇指在近脊柱侧针刺处按压,使"针感"向下肢放射,强度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针刺环跳时要求针感达下肢并过踝关节.委中与承山穴刺法患者仰卧位,医者抬起患肢,直刺进针后行提插法,令麻电感窜至足.30 min,次,中途行针3次,6次1个疗程,疗程之间休息1 d,共治疗4个疗程.实验评估①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进行疼痛评分.②临床疗效参照《中药新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草案)》制定疗效标准.结果两组患者共90例均完成病例观察,其数据均进入结果分析.①疼痛评分观察组治疗后的疼痛评分小于对照组(1.91±0.93,3.58±1.52),差异有显著性(P<0.01).②临床疗效观察组优良率高于对照组(86.67%,57_78%,P<0.01).结论针刺结合牵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较单纯牵引疗效好,针刺腰椎椎旁阿是穴、针感向患侧下肢放射的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取穴少、疗效确切之优点.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改良针刀术式和常规术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术后1年评估患者功能改善率。方法:选择1998—02/2004—02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68例和常规组170例。治疗方法:①改良组按改良方法进行松解:在棘间隙区寻找痛点,定位,左手拇指尖定准痛点,右手执4号小针刀,垂直进针刀。依次进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至棘间韧带中,抵及痛性硬结,切开纵横剥离二三下,有松动感,出针刀,无菌纱布轻压针刀孔片刻,创口消毒,外敷创口贴,3-5min后,可起床活动。必要时每间隔4-7d用同法治疗。②常规组按常规术式进行松解:患者俯卧位,行骨盆牵引10min后,在棘间、横突间韧带及横突间肌和椎间孔处粘连神经根处行针刀术剥离松解。术后行连续提腿复位手法15-20次,卧床休息2周。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方法:①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愈后1年进行评估。采用29分法,包括自觉症状(共9分,腰痛、下肢痛/麻木、步行能力下降各3分)、体征(共6分,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各2分)、日常生活能力(共14分,翻身受限、洗漱困难、弯腰受限、坐位不能坚持1h、不能持重物、行走受限各2分)。(②改善率的评估:改善率=[(术后评分一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1&;#215;100%,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③两种术式的比较:从进针刀点、是否进入椎间孔处、松解部位、松解时间、手术痛感、辅助治疗、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获随访,改良组167例和常规组170例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比较:术后2周和随访1年时评分均有提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两组改善率比较:改良组和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96.4%和96.5%,P〉0.05)。③两组术式的比较:均无并发症;改良组在简化治疗程序、减少进针刀点和松解部位、缩短松解时间、规避手术风险、减轻手术痛感等方面较常规组有优越性。结论:改良式与常规针刀术式在改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觉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相当;与常规术式比较,改良式针刀术式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改良针刀术式和常规术式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优越性,术后1年评估患者功能改善率。方法:选择1998-02/2004-02永州职业技术学院医学院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338例,随机分为改良组168例和常规组170例。治疗方法:①改良组按改良方法进行松解:在棘间隙区寻找痛点,定位,左手拇指尖定准痛点,右手执4号小针刀,垂直进针刀。依次进入皮肤、皮下组织、棘上韧带至棘间韧带中,抵及痛性硬结,切开纵横剥离二三下,有松动感,出针刀,无菌纱布轻压针刀孔片刻,创口消毒,外敷创口贴,3~5min后,可起床活动。必要时每间隔4~7d用同法治疗。②常规组按常规术式进行松解:患者俯卧位,行骨盆牵引10min后,在棘间、横突间韧带及横突间肌和椎间孔处粘连神经根处行针刀术剥离松解。术后行连续提腿复位手法15~20次,卧床休息2周。两组均随访1年。评估方法:①日本骨科学会评分:于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愈后1年进行评估。采用29分法,包括自觉症状(共9分,腰痛、下肢痛/麻木、步行能力下降各3分)、体征(共6分,直腿抬高试验、感觉障碍、肌力下降各2分)、日常生活能力(共14分,翻身受限、洗漱困难、弯腰受限、坐位不能坚持1h、不能持重物、行走受限各2分)。②改善率的评估:改善率=犤(术后评分-术前评分)/(29-术前评分)犦×100%,75%~100%为优,50%~74%为良,25%~49%为可,0%~24%为差。③两种术式的比较:从进针刀点、是否进入椎间孔处、松解部位、松解时间、手术痛感、辅助治疗、手术风险和手术并发症方面进行比较。结果:两组均获随访,改良组167例和常规组170例纳入结果分析。①两组术后应用日本骨科学会评分结果比较:术后2周和随访1年时评分均有提高,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均>0.05)。②两组改善率比较:改良组和常规组差异无显著性(96.4%和96.5%,P>0.05)。③两组术式的比较:均无并发症;改良组在简化治疗程序、减少进针刀点和松解部位、缩短松解时间、规避手术风险、减轻手术痛感等方面较常规组有优越性。结论:改良式与常规针刀术式在改善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自觉症状、体征、日常生活能力的效果相当;与常规术式比较,改良式针刀术式具有简便、安全、痛苦小的优点。  相似文献   

19.
背景:目前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判定仍主要依靠患者的自觉症状和物理检查,尚缺乏客观评价手段。目的:应用远红外热像技术评估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46例符合条件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射频治疗组23例和保守治疗组23例,分别予以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和传统保守治疗,治疗前后使用远红外热像仪检测双下肢温度差,并与临床改善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与结论:射频治疗组与保守治疗组的显效率分别为52%和17%,有效率分别为96%和65%,两组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射频治疗组治疗后热图温差明显低于保守治疗组(P=0.00);射频治疗组治疗前后温差改变比保守治疗组明显增大(P=0.00)。结果可见红外热成像技术可作为射频热凝靶点消融术结合臭氧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的一种客观评估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深部肌肉刺激仪(DMS)配合Mckenzie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伴有下肢痛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符合纳入标准的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理疗及Mckenzie手法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DMS进行配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下腰痛评定表(JOA)以及临床疗效评定患者。结果:治疗4个疗程后,2组患者VA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且观察组评分更低于对照组(P0.01);2组患者JOA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提高(P0.05),且观察组评分更高于对照组(P0.05)。2组临床疗效比较,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DMS配合Mckenzie疗法可以明显改善腰椎间盘突出伴有下肢痛患者的症状,加速患者症状好转,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医疗中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