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周甘雨 《癌症进展》2016,14(2):172-174
目的 探讨呼吸训练对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膀胱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患者60例,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各30例,观察组接受呼吸训练.观察比较两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残余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 对照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13.40±4.91)d,观察组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为(14.43±3.72)d,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残余尿量为(82.97±15.93)ml,观察组残余尿测定结果 为(30.96±13.96)ml,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6例(20%)患者发生尿潴留,1例(3.3%)发生尿路感染,观察组1例(3.3%)发生尿潴留,1例(3.3%)发生尿路感染,组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呼吸训练有利于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后患者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预防措施及其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16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84例。观察组患者接受系统护理干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尿潴留预防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尿管留置时间和残余尿量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4.8%,对照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为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系统护理干预配合膀胱冲洗等治疗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术后尿潴留的发生,明显改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rede手法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的护理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5年5月间陕西省汉中市中心医院收治的84例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42例,观察组行Crede手法配合膀胱功能训练,对照组行尿管留置配合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尿路感染发生率,护理前、后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恢复自主排尿时间较对照组短,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尿路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护理前残余尿量及生活质量得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得分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ede手法配合膀胱功能训练能有效促进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患者自主排尿功能恢复,降低泌尿系感染,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盆底康复训练对宫颈癌术后膀胱功能恢复及减少尿潴留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01月至2019年04月我院收治的86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进行研究。按照随机数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术后护理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增加盆底康复训练干预。对比两组围手术期指标、膀胱功能恢复情况、尿潴留发生率及尿动力学指标;并于术前,术后1月、6月、12月评估两组PFIQ-7、PFDI-20评分。结果:观察组尿管留置时间、首次自主排尿时间、下床活动时间、首次进食时间、肛门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均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膀胱功能恢复良好率高于对照组,膀胱复原时间、拔除尿管残余尿量及尿潴留发生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周,观察组膀胱逼尿肌收缩压、膀胱顺应性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尿道闭合压两组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月、6月、12月观察组PFIQ-7、PFDI-20评分始终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宫颈癌根治术后采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凯格尔训练等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风险,改善盆底功能障碍及尿动力学指标,加快术后排尿,利于膀胱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宫颈癌根治术后预防尿潴留发生的有效护理干预方法。方法:90例行宫颈癌根治术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5例。对照组予以宫颈癌根治术后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术后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进行预防尿潴留的护理干预。结果:对照组发生尿潴留9例(20%),观察组发生尿潴留2例(4.4%),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对行宫颈癌根治术后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可有效减少尿潴留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6.
唐妮 《实用癌症杂志》2017,(10):1692-1694
目的 探讨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预防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的效果.方法 将85例宫颈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2例)和对照组(43例),患者均给予相关的西医方式预防患者术后尿潴留,观察组在常规干预基础上术后第3天开始给予桂枝茯苓丸加味治疗.观察2组治疗效果,比较2组残尿量、尿潴留发生率及分析第1次残尿量与尿潴留发生率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治疗有效率为97.62%,对照组为83.7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残尿量和尿潴留发生率分别为(52.47±3.87)ml、2.38%,均低于对照组的(96.12±4.23)ml、16.28%,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次残尿量>100 ml和残尿量<100 ml与尿潴留发生呈现明显的正相关关系(γ=0.897/0.645,P<0.05).结论 桂枝茯苓丸加味联合西医可以有效地降低宫颈癌根治术后尿潴留发生率,值得临床推荐.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男性脊髓髓内肿瘤患者术后尿管护理及逼尿肌训练对患者康复质量和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间山东省立第三医院收治的70例男性脊髓髓内肿瘤患者,采用随机抽签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尿管护理及逼尿肌训练。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尿失禁和泌尿系感染发生率,比较尿管拔除成功率和护理满意度,记录尿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尿管拔除时膀胱最大容量和残余尿量。结果观察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尿管拔除成功率高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尿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观察组拔管时和拔管1月后膀胱最大容量均高于对照组,术后1月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患者护理总满意度为97.1%,高于对照组的8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男性脊髓髓内肿瘤术后采用尿管护理及逼尿肌训练,可降低患者术后并发症,提高尿管拔除成功率,缩短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提升膀胱储尿功能,减少残余尿量,具有积极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8.
林梅  夏百荣  娄阁 《现代肿瘤医学》2015,(19):2838-2841
目的:探讨甲钴胺对宫颈癌患者行宫颈癌根治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方法:选取行宫颈癌根治术的患者200例,随机分为三组,腹腔镜+甲钴胺组60例;仅腹腔镜组60例;开腹+甲钴胺组80例。观察三组患者术后14d残余尿量、14d膀胱容量及14d尿管的拔出率。结果:腹腔镜+甲钴胺组和仅腹腔镜组术后14d残余尿量分别为(62.50±40.11)ml和 (102.00±51.25)ml,14d膀胱容量分别为(241.17±49.48)ml和(329.17±70.5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甲钴胺组和开腹+甲钴胺组术后14d残余尿量分别为(62.50±40.11)ml和 (60.13±37.57)ml,14d膀胱容量分别为(241.17±49.48)ml和(238.63±48.15)ml,差异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甲钴胺组14d尿管拔出率明显高于仅腹腔镜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甲钴胺组14d尿管拔出率略高于开腹+甲钴胺组,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甲钴胺可以促进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的恢复。甲钴胺对宫颈癌患者术后膀胱功能障碍恢复的促进作用与手术方式无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时机盆底康复治疗对宫颈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留置尿管时间、排尿功能、盆底肌电生理功能及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选取2019年01月至2020年06月在我院妇科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并经术后病理结果证实的宫颈癌患者64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最终纳入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观察组术后7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对照组术后14天开始盆底康复治疗,两组的盆底康复治疗方法、疗程一致。比较两组患者术后尿潴留情况及留置尿管时间;于治疗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自由尿流率、盆底肌电生理功能、盆底功能障碍评价。结果:观察组患者尿潴留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留置尿管时间短于对照组(P<0.05)。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观察组患者最大尿流率(Qmax)、平均尿流率(Qave)及排尿量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排尿时间、残余尿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Ⅰ、Ⅱ类肌纤维肌力、盆底动态压力、肌电位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POPDI-6、CRADI-8、UDI-6及PFDI-20总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早期介入盆底康复治疗可有效降低宫颈癌行Piver Ⅲ型子宫切除术患者术后尿潴留发生率,缩短尿管留置时间,并提高盆底肌力,改善盆底功能。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仿生物电技术对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收治的宫颈癌患者86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3例。观察组患者在术后导尿护理基础上接受电刺激治疗,对照组患者仅给予术后导尿管护理。术后第14天和16天行超声检查膀胱内残余尿量;术后第15天进行疼痛程度和生活质量评价。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康复效果。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第14天残余尿量、术后第16天残余尿量和尿潴留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治疗后疼痛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生活质量各维度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仿生物电技术用于宫颈癌患者术后康复,可有效降低尿潴留的发生,缓解疼痛,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检测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对大肠癌的诊断价值及手术前、后含量的变化,了解其对大肠癌预后的判断、监测肿瘤有无复发和转移的意义。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技术测定大肠癌患者手术前、后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结果:大肠癌患者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98.7±16.3)高于良性病变组(50.2±9.3)和对照组(46.5±8.6)(P〈0.05),而良性病变组与对照组之间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差异无显著性(P〉0.05);DukesC+D期组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高于DukesA+B期组(P〈0.05);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术后较术前降低(P〈0.05)。结论:大肠癌患者尿液层粘连蛋白(LN)含量的检测对诊断、判断预后、指导临床治疗、与良性病变鉴别有一定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胸腔内注射紫杉醇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疗效与毒副反应。方法:经病理组织学或胸水细胞学确诊为恶性胸腔积液的患者39例,分为紫杉醇(PTX)组19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PTX120mg+地塞米松10mg;顺铂(PDD)组20例,胸腔内注射生理盐水50ml+PDD60mg+地塞米松10mg。均为每周1次,共2次。观察疗效与毒副反应。结果:PTX组与PDD组总有效率(CR+PR)分别为78.9%与60.0%,差异有显著性(<0.05);治疗后毒副反应,出现发热、胸痛以PTX组明显(<0.05),而血液学毒性两组比较无差异(>0.05)。结论:紫杉醇胸腔内注射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显著,毒副反应能耐受,但能否作为一线用药,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复方苦参注射液对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增强作用。方法:将60例非小细胞肺癌术后化疗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单纯GP方案化疗(吉西他滨加顺铂),试验组化疗方案同对照组,并在化疗的第1—8天静滴复方苦参注射液20ml/d。所有患者均于化疗前1d及化疗第8d后测定其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及血常规,并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照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显著下降(P〈0.05),CD8^+细胞水平显著升高(P〈0.05);试验组化疗后外周血CD3^+、CD4^+、CD8^+及CD4^+/CD8^+细胞比值较化疗前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外周血CD3^+、CD4^+及CD4^+/CD8^+细胞比值均较对照组显著升高(P〈0.05),CD8^+细胞水平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化疗后,试验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淋巴细胞转换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复方苦参注射液能有效增强肺癌术后化疗患者的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肾细胞癌(RCC)组织及癌旁组织中单核细胞趋化蛋白(MCP-1)基因的表达与肾细胞癌发病机制的相关性。方法:RCC患者30例,男20例,女10例,分别取血液和肾癌组织标本。对照组30例为非肿瘤患者,男20例,女10例,取血液标本,ELISA方法测定血浆中MCP-1定量。癌旁组织标本为对照组,免疫组化方法检测MCP-1表达情况。实时RT—PCR定量检测MCP-1表达。分析RCC临床特点与MCP-1表达的关系。结果:肾癌组患者血浆中MCP-1(203.5±155.8)pg/ml较非肿瘤组(92.1±35.2)pg/ml高(P〈0.05)。免疫组化显示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为73.3%(22/30),癌旁组织中的表达阳性率为40.0%(12/30),肾癌组织中MCP-1表达阳性率明显高于癌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发现肾癌组织中MCP-1的阳性强度(++)-(+++)也明显高于癌旁组织(+)。肾癌组织MCP-1总RNA和mRNA水平与癌旁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MCP-1基因表达上调可能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及转移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孙健  侯建全  何军  何雪峰  温端改 《癌症》2009,28(10):1100-1102
背景与目的:膀胱癌是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目前临床上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方法。本研究通过检测膀胱移行细胞癌(bladder transitional cell carcinoma,BTCC)患者手术前后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m RNA的表达,探讨其在BTCC患者早期诊断和术后监测肿瘤复发中的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法检测10例健康志愿者、15例膀胱炎患者和30例初发BTCC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1个月、6个月定期随访至15个月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情况。结果:30例BTCC患者术前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相对拷贝数为96.01±42.33。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及膀胱炎组(P〈0.05)。术后1周(25.30±1.51)较术前显著下降(P〈0.05);术后1个月(13.20±1.49)、术后6个月(13.90±1.36)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至15个月,3例复发患者复发时的相对拷贝数为97.83±27.47,与术后6个月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脱落细胞中survivin mRNA的表达作为诊断膀胱移行细胞癌的指标敏感性高,术后动态随访survivin mRNA表达变化可监测复发。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早期肠内营养在结肠癌手术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将结肠癌患者90例按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肠内营养组、留置胃管组及对照组,每组30例.对照组常规治疗,留置胃管组给予术后间断夹闭胃管并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组术后早期给予拔除胃管同时给予肠内营养.观察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营养学指标.结果 术后三组之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肠内营养组:(50.07±11.59)h、(76.75±27.37)h、(10.11±1.57)d;对照组:(62.03±12.31)h、(90.67±25.64)h、(11.80±1.83)d;留置胃管组:(43.53±11.94)h、(61.17±22.67)h、(8.70±1.53)d;均P< 0.05],留置胃管组住院时间最短,术后排气、排便最早.术后1周患者血红蛋白、血浆清蛋白在留置胃管组、肠内营养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三组术后与术前相比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但术后留置胃管组与单纯营养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结肠癌患者术后留置胃管并同时给予肠内营养是合理的选择.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体位变换和药物保留时间对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收治的458例行膀胱癌部分切除术的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229例。术后两周灌注吡喃阿霉素,两组体位变换以及药物保留时间不同,观察两组复发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术后2年复发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血尿、尿频尿痛、前列腺炎、尿道狭窄以及膀胱刺激症状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两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膀胱癌术后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及时变换体位,可使药物得到充分吸收。选择合理的保留药物时间,减少了膀胱和尿道的刺激,预防肿瘤复发,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