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脊柱发生先天性,特发性、瘫痪性畸形时,常出现脊柱侧凸,不但影响人体外观和劳动,还使胸腔和腹腔的内脏受压,造成发育不良或脊髓受压导致瘫痪.对于脊柱侧凸病人,目前世界各国采用最广泛的治疗方法是哈林顿(Harrington)手术矫正脊柱侧弯,其目的是最大限度地矫正现有畸形,防止侧凸继续发展,使脊柱长期保持稳定.我院开展此项手术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对该项手术治疗前后的护理工作小结如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15例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护理。方法:15例患者均进行CT及MRI检查,术前肺功能训练,术后轴向翻身技术及体位护理、病情观察、饮食指导、和功能锻炼等综合护理。结果:15例均顺利完成手术,手术疗效显著,未出现严重护理并发症。结论:重视年幼儿先天性脊柱侧凸Ⅰ期前后路半椎体切除术围手术期的每一项综合护理,是手术顺利及术后早日康复的重要保证。  相似文献   

3.
曹芳  李春丽  廖盈盈  王丹 《西南国防医药》2011,21(12):1376-1376
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adolescent idiopathic scoliosis,AIS)是指10岁以上儿童至发育成熟前的一种脊柱侧凸畸形,是小儿骨骼肌肉系统中最常见的畸形之一,约占青少年人口的2%~3%,占整个脊柱侧凸发病率的80%,严重危害着青少年的健康〔1〕。我院从2005~2010年对7例脊柱侧凸病人实施了矫形手术,均取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手术护理配合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王延斌  蒲志超  谢伟勇 《武警医学》2013,24(12):1076-1077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由于椎体发育缺陷导致的脊柱畸形,分为椎体形成障碍、椎体分节不良和混合型3型.其中,半椎体是先天性脊柱侧凸的最常见原因[1],临床上较为常见的半椎体有完全分节和部分分节半椎体,非手术治疗方式常无效.我科自2007-05至2012-03采用后路一期半椎体切除,通用脊柱内固定系统(general spine system,GSS)矫正内固定治疗先天性脊柱侧凸患者16例,矫形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5.
文天林  李放 《人民军医》2007,50(9):556-557
先天性脊柱侧凸是指在胚胎期脊柱生长发育过程中,脊椎分节不全和(或)形成不良所致的一种先天性畸形,由于脊柱两侧的生长发育不平衡而出现侧凸。患儿往往出生后即发生畸形,其病变随着年龄增长而呈进行性加重,具有进展快、畸形重、较僵硬、矫形效果差、并发症多等特点,是造成青少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5例Luque技术矫正脊柱侧凸进行X线摄影分析,其中包括特发性脊柱侧凸12例,先天性脊柱侧凸3例。男7例,女8例。年龄10~28岁,平均18岁。作者对其X线摄影技术和脊柱侧凸测量及X线观察问题进行了简要讨论。  相似文献   

7.
脊柱侧弯是由于脊椎先天性发育异常而导致脊柱冠状面侧向弯曲的畸形,躯干呈"s"畸形,不但影响孩子的身体发育、外观、功能,严重者可影响内脏功能,尤其是心脏,甚至出现神经受压症状。手术的目的在于:矫正畸形并维持效果,或单纯稳定侧弯以防侧凸继续加重,由于手术创伤大、出血多并发症多,故术前术后护理对手术成功与否有着重要作用。本科自2006~2007年行脊柱侧凸畸形术病人5例,均未出现相关不良并发症、预后良好,现将有关护理和健康教  相似文献   

8.
脊柱侧凸是青少年常见的脊柱畸形。传统的X线摄影只能从二维平面评估侧凸畸形,且辐射剂量高。近年来新出现的EOS影像采集系统采用低于传统X线及CT的辐射剂量即可同步获得人体站立位正侧位全脊柱影像,并能通过三维重建获得多种测量参数,从而量化评估脊柱轴面旋转,有助于脊柱侧凸的诊断、分级、手术方案制定及术后随访,尤其适用于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病人。就EOS的原理、优势及在青少年脊柱侧凸中的应用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9.
目的 总结采用后路全脊椎切除术治疗儿童脊柱后凸畸形的临床经验、技术要点和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7月-2011年8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骨科接受后路一期全椎体切除+重建治疗的10例脊柱后凸畸形患儿的病例资料,其中男3例,女7例,年龄6~15岁,平均11岁,术前脊柱后凸Cobb角76°~112°,平均97.8°.2例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Frankel分级C级1例、D级1例.所有患儿均行后路一期全脊椎切除、经椎弓根固定、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儿手术顺利,手术时间240~560min,平均373min;出血量550 ~ 2200ml,平均1115ml;术后后凸Cobb角10°~ 43°,平均29.3°,矫正率70.0%;患儿的躯干和双肩失平衡均得到显著改善,腰背部疼痛有明显缓解;术前有神经系统症状的2例患儿术后Frankel分级均恢复到E级.结论 后路全脊椎切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术矫正儿童脊柱后凸畸形安全有效,并可达到稳定的短节段内固定及优良的融合效果.  相似文献   

10.
姚建祥  王明新 《武警医学》1997,8(5):273-274
后路节段性椎管及神经根管环状减压治疗角状后凸合并截瘫97例武警总医院骨科姚建祥,王明新,左铁锷,杜明奎,王振宇(北京100039)关键词环状减压,角状后凸畸形,脊柱,截瘫,先天畸形脊柱角状后凸畸形可由许多病理原因造成,如骨折、先天性畸形等,造成骨、韧...  相似文献   

11.
脊柱侧凸与脊髓异常的影像学评价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儿童脊柱侧凸伴随脊髓异常的发病情况及相应的影像学评价。方法 :2 6例脊柱侧凸患者 ,10例行CT检查 ,应用表面遮盖成像 (SSD)三维重建及部分病例采用在二维重建图像基础进行曲面多层面成像 (CMPR ) ,11例行MRI检查 ,5例行CT和MRI两种检查。结果 :2 6例脊柱侧弯 ,婴幼儿型 4例 ,儿童型 13例 ,青年型 9例 ,其中 8例合并脊髓异常 (前两者占 6例 ) ,且全部见于 17例脊柱左凸患者。结论 :年龄较小者及脊柱左侧凸的患者拟行手术治疗时 ,术前应常规进行MRI检查 ,在伴有复杂椎体及附件畸形时 ,结合多层螺旋CT二维及三维重建技术 ,可为临床提供丰富而实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2.
正摘要目的退行性脊柱侧凸的放射痛是手术的主要指征,但MR横断面和矢状面影像对于神经根受压的识别能力有限,因此旨在评估冠状面影像对退行性脊柱侧凸神经根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两端滑动中段锁定椎弓根螺钉框架结构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的效果。方法选择生长发育期脊柱侧弯患者360例,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弯82例,特发性脊柱侧弯218例,脊柱后凸60例,采用两端滑动中段锁定椎弓根螺钉框架结构进行矫形治疗。观察矫形效果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对手术前后Cobb’s角进行比较。结果 360例患者中脊柱侧弯300例,术前Cobb’s角53°±3°,术后Cobb’s角8°±2°,脊柱后凸60例,术前Cobb’s角60°±2°,术后Cobb’s角25°±3°,手术矫正效果满意。其中术前Cobb’s角≤50°的患者矫正率为80%。术后210例获随访,随访时间1~6年,脊柱纵向生长1.5~4.0cm。全部患者术后随访未见断钉、断棒和神经损伤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两端滑动椎弓根螺钉框架结构后路手术治疗生长发育期脊柱畸形具有坚强的三维矫形力量,术后脊柱纵向生长不受限制,无脊柱强直、旋转畸形和曲轴现象发生。  相似文献   

14.
CR全脊柱数字化成像技术的应用与比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脊柱侧凸的常规检查方法是全脊柱X线正、侧位摄片,来反映脊柱侧凸畸形的状况。脊柱侧凸的X线检查要求每张脊柱正、侧位片,包含上自颈椎和双侧肩部,下至骨盆和髋关节在内的全脊柱,可以反映畸形的真实面貌和平衡情况。一张拼接好的X线片对青少年特发性脊柱侧凸进行手术前评估和脊柱侧凸三维矫形的预测有重要意义[1]。以前多采用超长感绿X线胶片(30 cm×61 cm)一次曝光[2];后采用多块IP板一次曝光,并将图像在计算机内进行拼接,但其拼接密度的均匀性和准确性不太理想。本院引进富士CR超长IP板,进行全脊柱一次曝光摄片。笔者就多块IP板一次…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并检测 Lenke 分型中脊柱侧凸类型的发病率及 Lenke 分型与手术方法的关系.资料与方法分析105例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按 Lenke 方法分型,统计各种侧凸类型的发病率,检测 Lenke 分型方法与手术方法的关系.结果105例脊柱侧凸均采用 Lenke 分型方法归类,其中 Lenke 1型最多,占51%;腰椎修正型:A 型45例(43%),B 型17例(16%),C 型43例(41%);胸椎矢状位修正型:“-”型18例(17%),N 型79例(75%),“+”型8例(8%).本组综合分型最常见的类型是1AN(22例,21%)、5CN(13例,12%)、2AN(10例,9.5%)及3CN(8例,7.6%).Lenke 分型定义为结构性弯曲中90%进行了固定融合.结论青年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基本影像特征及 Lenke 分型对手术指征的评估、手术方法的选择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构性弯曲的诊断标准较为实用.  相似文献   

16.
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ueous kyphoplasty,PKP)能缓解骨质疏松性脊柱压缩骨折患者的疼痛、恢复伤椎高度并纠正后凸畸形[1,2],是近年发展较快的脊柱微创手术,已广泛应用于老年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性骨折.而对于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性骨折由于担心骨水泥渗漏,一般认为是PKP的禁忌证.然而临床上无神经受压症状的老年骨质疏松性脊柱爆裂性骨折常有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矫治脊柱侧凸(实验组),19例采用常规后路钉棒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等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2%,对照组为42.0%,实验组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1.1%,对照组为36.2%,身高增长实验组平均为6cm,对照组为3cm,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可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技术对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矫治效果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4年6月-2008年12月施行手术矫治的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患者37例,其中男12例,女25例,年龄14~38岁,平均17岁.18例采用后路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矫治脊柱侧凸(实验组),19例采用常规后路钉棒法(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出血量以及手术前后的站立位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主侧凸顶椎偏距、身高等指标.结果 平均随访18个月,实验组主侧凸冠状面Cobb角矫正率平均为51.2%,对照组为42.0%,实验组主凸顶椎偏距矫正率平均为41.1%,对照组为36.2%,身高增长实验组平均为6cm,对照组为3cm,以上指标两组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手术时间、出血量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 凹侧双棒全椎弓根螺钉法可提高重度僵硬性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矫正率,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儿童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的MRI表现,提高鉴别诊断水平。方法收集经临床证实且有MRI资料的儿童椎间盘炎7例,儿童脊柱结核14例,分析比较其MRI征象。结果儿童椎间盘炎7例(100%)受累椎体及椎间盘数均为2+1,而脊柱结核9例(64%)是,余5例累及范围更大;附件水肿脊柱结核多见,为12例(86%),椎间盘炎4例(57%)。脊柱结核椎体异常信号几乎充满整个椎体,椎间盘炎相对范围较小(P=0.006)。椎间盘炎均无椎体变扁及脊柱后凸,脊柱结核7例(50%)有(P=0.030)。相比椎间盘炎,脊柱结核椎旁软组织异常发生率高、范围较大、信号较混杂(P=0.026,0.002,0.005)。结论儿童椎间盘炎与脊柱结核各有一定MRI特点,多数不难鉴别。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分析治疗特发性脊柱侧凸的不同手术方法和效果.方法 对1989年~2005年收治的34例特发性脊柱侧凸术前、术后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所采用不同术式的治疗效果.结果 34例分别采用了Harrington术式、联合Harrington-Luque(H-L)术式、Cotrel-Dubousset(C-D)双棍法及Texas Scottish-Rite Hospital(TSRH)三维矫正,平均矫正率分别为36.42%、45.18%、55.68%、63.28%,采用H-L、C-D和TSRH手术方法的矫正度均高于Harrington方法,其中以TSRH、C-D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最好.结论 手术矫正特发性脊柱侧凸效果是明显的,尤以近年运用的三维矫正系统效果更为优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