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目的:探讨乳腺X线定位穿刺留置导丝活检技术对乳腺微小病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X线片显示的微小病灶36例,采用乳腺钼靶X线定位下穿刺,留置导丝于微小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活检.结果:36例微小病灶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手术切除完整.病理检查:恶性病变11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7例,导管内癌2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例,髓样癌1例;良性病变25例.结论:乳腺钼靶穿刺定位活检术定位准确,能确定乳腺微小病灶的性质,是目前诊断早期乳腺癌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27):62-66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引导下导丝立体定位技术在乳腺隐匿性病灶精准切除活检中的临床意义及应用推广价值。方法回顾性研究2016年8月~2019年12月行钼靶引导下导丝定位活检的384例病例,分析其临床资料及病理特征。结果 384例病例均一次定位成功,其中乳腺癌52例(13.5%),其中乳腺导管内癌37例,导管内癌为主的浸润性导管癌3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浸润性小叶癌1例,小管癌1例;癌前病变113例(29.4%);其他良性病变219例(57.0%)。结论钼靶引导立体定位活检定位准确,操作简单,尤其对早期乳腺癌的检出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乳腺微小病变钼靶 X 线下二维穿刺定位的临床应用。方法回顾分析临床触诊阴性而乳腺钼靶 X 线片显示微小病变的患者40例,采用钼靶 X 线二维定位下穿刺,导丝留置于微小病灶区,引导手术将病灶切除。结果40例微小病灶均一次性定位成功,满意率97%,手术切除完整。病理检查:恶性病变9例,其中浸润性导管癌4例,导管原位癌3例,乳腺小管癌1例,个别导管内癌1例;良性病灶31例。结论乳腺钼靶 X 线二维定位穿刺留置导丝引导手术,定位准确,病灶切除完整,创伤小。  相似文献   

4.
范晓波 《基层医学论坛》2009,13(29):920-920
目的探讨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钙化活检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美国GE钼铑双靶X线机及数字化三维立体定位穿刺活检系统,对40例乳腺局限或簇状钙化且临床不能触及肿块的患者进行乳腺钙化灶细针导丝定位,在局麻下进行病灶活检。结果乳腺癌5例,包括浸润性导管癌2例,导管内癌1例,右乳灶状小叶原位癌可疑早期浸润1例,导管内癌早期浸润1例,乳腺增生症12例,囊肿11例。乳腺纤维腺瘤7例,乳腺导管扩张症3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2例,乳腺癌检出率12.5%,诊断准确率100%。结论对于临床不可触及之钙化在钼靶X线导丝定位下乳腺活检术,定位准确,可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率,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李铁  卓睿  丘平 《广西医学》2009,31(7):983-984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导丝引导钩针活检乳腺触诊阴性病变的价值。方法对乳房周期性胀痛、触诊阴性、B超检查提示0.3-1.8 cm小肿块的89例患者,在超声引导下导丝钩针穿刺活检,统计分析病灶性质、病理类型、病灶大小、病灶完整切除率等。结果89例患者105个病灶经超声定位后切除活检,病灶完整切除率100%,其中良性病灶87个(82.9%),恶性病灶18个(17.1%);乳腺癌病理:导管内癌4例,浸润性癌14例。超声检测乳腺癌病灶大小为0.3-1.8 cm,中位数1.2 cm。结论超声引导下导丝钩针穿刺固定术可以准确定位乳腺触诊阴性病灶,以较小范围完整切除病灶,利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该方法操作简单,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乳腺x线钼靶摄影是乳腺疾病首先的检查方法,结合x线立体定位术是发现早期乳腺癌及微小病灶的最佳检查方法。随着乳腺普查工作的广泛开展和影像技术的进步,对于临床乳腺触诊阴性而影像学表现异常的乳腺微小病灶的检出率不断增多。沈镇宙等报道,70%的临床未扪及肿块的乳腺导管内癌是由乳腺x线钼靶摄影首先发现的。对于临床体检阴性但钼靶片有可疑病灶的患者,如何准确获取可疑病灶的病理学证据,指导下一步治疗是临床研究的重点之一。我们采用x线立体穿刺导丝标记定位外科手术活检技术,应用于无临床体征的乳腺微小病灶的定位及病理诊断,取得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宋张骏  马清涌 《陕西医学杂志》2006,35(12):1625-1627
目的:探讨乳腺钼靶立体穿刺标记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癌中的诊断及治疗价值。方法:对35例钼靶X片上有可疑病灶而无任何临床体征的患者,在X线立体定位下穿刺病灶并用金属导丝标记,标记后根据导丝位置切除病灶,并进行快速冰冻活检,明确诊断后采取不同手术方式治疗。结果:35例中12例(34.0%)为乳腺癌,均行改良根治术;23例(66.0%)为良性。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术后石蜡报告结果一致。结论:乳腺钼靶立体穿刺标记定位活检技术对临床触诊阴性的早期乳腺癌诊断方法准确、可靠,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切除手术的应用及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95例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X线提示病灶的患者行钼靶X线定位,并置金属导丝行手术切除活检,确定病灶病理类型.结果 95例乳腺触诊阴性病灶中有19例乳腺癌.结论 钼靶X线可以明确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切除损伤小,安全、可靠,是实现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理想方法,也是乳腺触诊阴性病灶诊断与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切除手术的应用及在乳腺癌早期诊断和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对95例临床触诊阴性而钼靶X线提示病灶的患者行钼靶X线定位,并置金属导丝行手术切除活检,确定病灶病理类型。结果 95例乳腺触诊阴性病灶中有19例乳腺癌。结论 钼靶X线可以明确乳腺触诊阴性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切除损伤小,安全、可靠,是实现乳腺癌早期发现和早期诊断的理想方法,也是乳腺触诊阴性病灶诊断与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在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5例临床触诊阴性,乳腺钼靶X线检查发现异常并行穿刺定位活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85例患者均一次性手术切除病灶,金属定位导丝完整取出,无一例并发症,术后诊断乳腺癌23例,余62例为良性病变。结论:钼靶X线术前定位活检是临床触诊阴性乳腺病变定性诊断的有效方法,安全可靠,也是发现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11.
梁燕  张晓慧  邓旦  廖明松  赖小今  吴晓波  李茜 《西部医学》2013,25(6):934-936,939
目的研究乳腺增生病灶中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和鉴别。方法回顾分析临床及病理确诊的76例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病灶的高频超声表现并作对比分析研究。结果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超声表现具备多样性,主要以低回声团块、斑块和导管内隆起状结节表现为主,早期浸润性导管癌的特点是肿块侧方向导管走行区延伸或/和导管内隆起性小结节。本组超声检出实性肿块、斑块和微小结节共64例73个病灶,其中47例54个病灶超声提示为导管有关恶性肿瘤,12例14个肿块误诊为乳腺癌;5例5个导管内单发微小结节误诊为良性病灶或导管瘤。漏诊12例。本组病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阳性率为84.21%(64/76例),准确诊断率为73.97%(54/73例),误诊率26.03%(19/73例),漏诊率15.79%(12/76例)。超声全部诊断有乳腺增生与病理和临床诊断符合。结论乳腺增生合并浸润性导管癌临床常见,浸润性导管癌容易被乳腺增生掩盖,早期发现和确诊具有重要价值。本组总结其特征表现和诊断理论,为浸润性导管癌的超声诊断、早期发现和鉴别提供理论和应用帮助。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RASSF1A与CyclinD1蛋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在乳腺癌早期诊断中的意义。方法采用Western blot印迹法检测RASSF1A及Cyclin D1在20例乳腺纤维腺瘤组织,20例乳腺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组织,20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及50例原发性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结果导管内癌组RASSF1A的表达低于不典型增生组(P〈0.01),而cyclinD1的表达高于不典型增生组。乳腺癌组织中,RASSF1A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及临床分期有关(P〈0.05)。随着病变程度加重,CyclinD1表达呈增高趋势(P〈0.01)。乳腺癌组织中,CyclinD1的表达仅与病理分级有关(P〈0.05)。乳腺癌中RASSF1A与CyclinD1两蛋白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RASSF1A与CyclinD1两种蛋白的异常表达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中可能具有协同作用,二者联合检测能为乳腺癌的早期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利的生物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乳腺导管造影检查对溢液性乳腺疾病的诊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分析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乳导管造影表现,以提高诊断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伴乳头溢液乳腺疾病的钼靶X线表现、乳导管造影x线表现,并与病理结果对照.结论 乳腺导管造影诊断为:乳腺囊型增生症2例,导管内乳头状瘤21例,导管内乳头状瘤病5例,导管内乳头状瘤并导管内乳头状瘤病3例,导管癌2例,与病理对照,2例误诊,诊断正确率为93.9%.结论乳腺导管造影对伴溢液乳腺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US-CNB)在临床不可触及乳腺病变术前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行超声引导空芯针穿刺活检的临床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患者46例,结合手术后病理切片,对空芯针穿刺活检标本和开放性活检(EP)标本的病理组织学诊断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 46例患者经US-CNB诊断为乳腺腺病32例,纤维腺瘤8例,导管上皮增生4例,导管上皮不典型增生1例,导管内癌1例,导管内癌伴早期浸润1例。22例未做手术,随访至今无疾病进展。24例行开放性活检手术,US-CNB与开放性活检的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1.7%,kappa=0.921(P〈0.01).US-CNB病理诊断的敏感性为95.8%,特异性为100%,假阴性4.16%,无假阳性。结论对于临床不可触及肿块的乳腺病变,超声引导下空芯针穿刺病理学检查是可靠的诊断方法,US-CNB诊断为非肿瘤性病变的患者可免于开放性手术,长期随访。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Mammotome(MMT)手术在乳腺不可触及病灶(nonpalpable breast lesion,NPBL)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09年6月-2010年2月新疆医科大学附属中医院B超诊断NPBL 72例共148处,其中58例行高频X线检查未见肿块影及钙化,均行MMT手术及病理检查。结果 148处NPBL中纤维腺瘤69处(46.6%),纤维囊性乳腺病16处(10.8%),乳腺癌2处(1.4%),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处(2.7%),腺病52处(35.1%),肉芽肿性炎1处(0.7%),纤维囊肿病4处(2.7%)。良性乳腺病变70例(97.2%),经随访无复发及恶变,2例(2.8%)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行改良根治术,无肿瘤残余,低估率为0。结论超声引导下MMT手术可以有效、微创、快速地确诊NPBL,是"一步手术"诊治的最佳选择,可降低早期乳腺癌漏诊的风险,减少低估,且术后美容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16.
张文国  宋琳 《西部医学》2009,21(8):1321-1322
目的探讨乳腺X线、超声立体定位细针活检技术对不可能触及的乳腺灶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5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病变(notaetic mammograpy needle localized biopsy, SNLB),行超声立体定位活检,并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65例乳腺病变中,恶性病变42例(64.6%),其中导管内癌12例,浸润性导管癌16例,单纯癌9例,髓样癌3例,大汗腺癌2例;良性病变23例(35.4%),其中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8例,乳腺非典型增生8例,乳腺小叶增生7例。结论立体定位细针活检对不可触及的乳腺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以及对早期乳腺癌诊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乳腺全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下导丝导向切除活检对乳腺隐匿性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总结22例临床未触及乳腺病变的患者应用全数字化X线立体定位导丝导向切除活检术。结果22例患者中,全部成功,发现早期乳腺癌3例,重度不典型增生1例,乳腺导管内乳头状瘤4例,乳腺增生病6例,硬化性腺病4例,乳腺纤维腺瘤4例。结论应用LORAD数字化俯卧式X线立体定位下导丝导向切除活检临床不可触及病变,是一种确诊早期乳腺癌的重要方法。  相似文献   

18.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评价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在隐性乳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分析我院2005年5月-2007年5月门诊发现的43例经病理证实的临床上未触及肿块乳癌(隐性乳癌).全部病例均采用全数字化乳腺摄影机检查,常规采用轴位(CC位),侧斜位(MLO位),必要时作局部病灶加压放大拍片.术前均行金属丝定位.结果 X线呈现单纯钙化18例,其中癌前病变3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10例;微结节或致密影伴钙化9例,其中癌前病变1例,导管原位癌5例,浸润性导管癌3例;呈现不对称性致密影7例,2例为小叶原位癌,5例为浸润性导管癌;微结节伴浅分叶或毛刺6例,其中2例为导管原位癌,4例为浸润性导管癌;结构紊乱3例,均为浸润性导管癌.结论 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对未触及肿块的隐性乳癌的敏感性较高,开展保乳手术、提高生存质量及生存率、降低病死率等具有重大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