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1 毫秒
1.
目的:探讨P53和nm23-H1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对 33例乳腺癌标本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作免疫组织化学 (S-P)染色进行比较研究.结果: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P53蛋白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3.6%(21/33)和69.7%(23/33),nm23-H1蛋白丧失率分别为60.6%(20/33)和75 .8%(25/33).33例乳腺癌原发病灶和淋巴结转移病灶同时出现P53蛋白阳性表达占21 例,同时出现nm23-H1蛋白阴性占19例.原发病灶组和淋巴结转移病灶组P53蛋白阳性表达之间呈正相关(P=0.000 0),两组的nm23-H1蛋白丧失率之间亦呈正相关(P=0.005 4) .结论:P53蛋白阳性表达和nm23-H1蛋白丧失的乳腺癌具有更高的侵袭性,且两者联合作用强过单一作用,有促进乳腺癌向淋巴结转移的倾向.  相似文献   

2.
宫颈癌组织中VEGF和nm23-H1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王琳  陈功泉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2005,15(20):3093-3095,3098
目的探讨宫颈癌组织中VEGF和nm23-H1蛋白表达作为判断宫颈癌患者预后因素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对105例宫颈癌及10例慢性宫颈炎和20例癌旁组织进行VEGF和nm23-H1蛋白产物检测,并对宫颈癌惠者化疗后进行5a以上随访,分析它们与宫颈癌患者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关系。结果慢性宫颈炎组织中VEGF表达均为阴性,nm23-H1表达阳性率为90.0%;癌旁组织VEGF阳性表达率为45.0%,nm23-H1阳性表达率为75.0%;宫颈癌组织中VEGF阳性表达率为72.4%,nm23-H1阳性表达率为47.6%。VEGF阳性表达和nm23-H1阴性表达与宫颈癌患者局部复发(分别为P〈0.05,P〈0.01),转移(分别为P〈0.01,P〈0.05)和较短的生存期(分别为P〈0.01,P〈0.01)密切相关。VEGF蛋白表达与nm23-H1蛋白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宫颈癌活体组织检测标本中VEGF和nm23-H1的表达与肿瘤的浸润、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nm23-H1、PCNA和CD15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与宫颈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nm23-H1,PCNA和CD15的表达。结果:在原发性宫颈癌组织中nm23-H1,PCNA和CD15阳性率分别为51.06%、65.96%和51.06%。其中nm23-H1在宫颈鳞状细胞癌中的阳性率43.33%(13/30),在腺癌中的阳性率64.70(11/17)。在鳞癌无宫旁及髂内淋巴结转移中阳性率62.5%(10/16),有转移组阳性率21.42%(3/4),差异有显著性(P〈0.001),nm23-H1表达与鳞癌的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在PCNA表达中有淋巴结转移阳性率82.6%(19/23),无转移组54.16%(13/24)(P〈0.001),CD15在有淋巴结转移组中阳性表达78.26%(18/23),无转移组25%(6/24),CD15在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0.005)。同时低分化癌的阳性率88.88%(8/9)明显高于高分化癌43.75%(7/16),(P〈0.001)。结论:nm23-H1,PCNA和CD15的表达对宫颈癌预后评估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4.
胆囊癌组织中MMP-9和nm23-H1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胆囊癌组织中MMP-9和nm23-H1的表达水平,了解胆囊癌组织中MMP-9和nm23-H1表达的相关性及其与胆囊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PV-9000)检测60便胆囊癌(44例浸润转移组,16例无浸润转移组)MMP-9和nm23-H1的表达。结果有浸润转移的44例胆囊癌标本中,MMP-9和n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72.7%(32/44)和27.3%(12/44);无浸润转移的16例胆囊癌标本中,MMP-9和nm23-H1表达的阳性率分别为37.5%(6/16),和68.8%(11/16)。MMP-9的表达与胆囊癌浸润转移倾向呈正相关性(P〈0.05),rim23-H1的表达与胆囊癌的浸润转移倾向呈负相关性(P〈0.01),由此提示MMP-9与nm23-H1的表达呈负相关性(P〈0.01)。结论MMP-9及nm23-H1的表达可能作为胆囊癌预后及转移潜能判断的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鼻咽癌(NPC)survivin、Bcl-2及nm23-H1的表达与标准化摄取值(SUV)的关系。方法 32例经病理组织学确诊的初治NPC患者于治疗前均行全身18F-脱氧葡萄糖PET显像,测定平均SUV值,鼻咽活检病理标本经常规石蜡切片,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肿瘤组织survivin、Bcl-2及nm23-H1的表达,计算survivin、Bcl-2及nm23-H1阳性表达百分数。结果 (1)NPC中survivin阳性表达率为69%(22/32),Survivin阳性患者平均SUV值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68±1.64 vs 6.87±1.01, P>0.05));(2)NPC中Bcl-2阳性表达率为72%(23/32),Bcl-2阳性患者平均SUV值与阴性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21±1.45 vs 7.16±2.55, P>0.05);(3)NPC中nm23-H1阳性表达率为56 %(18/32),nm23-H1阳性患者平均SUV值较阴性患者明显降低(5.90±1.06 vs 8.0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1)NPC中存在survivin、Bcl-2、nm23-H1高表达;(2)Survivin 、Bcl-2阳性表达与SUV值无相关性,nm23-H1阳性表达与SUV值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nm23-H1、NGAL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法检测100例宫颈癌中nm23-HI、NGAL的表达。结果宫颈癌中nm23-H1、NGAL的阳性率分别为48%和61%。其中,nm23-H1在不同年龄分组、临床分期和病例类型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有肿瘤转移的标本中阳性率为67.86%,低分化标本中阳性率为76.19%,肿瘤直径≥4era标本中阳性率表达率56.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NGAL在不同临床分期和不同肿瘤直径组中阳性表达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45岁组标本中阳性率为70.49%,在鳞癌标本中阳性率为70.00%,在发生肿瘤转移的标本中阳性率为82.14%,在中高分化标本中阳性率为6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m23-H1和NGAL的表达情况对宫颈癌的预后评估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中药疏肝健脾方对乳腺癌组织淋巴管生成及Ang-2、nm23表达的影响,探讨复方中药抑制乳腺癌淋巴转移机制。方法 50例乳腺癌病人随机分成2组,疏肝健脾方组(实验组)30例,对照组20例,两组病人经巴德活检针活检,标本行组织学和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癌组织微淋巴管密度和Ang-2、nm23的表达,然后给予CTF方案化疗2个周期,实验组同时口服疏肝健脾方制剂,化疗结束后行乳腺癌手术,手术标本检测微淋巴管密度和Ang-2、nm23的表达。比较两组标本微淋巴管密度和Ang-2、nm23的表达的差异。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化疗后肿瘤体积均明显缩小,淋巴管密度明显减少,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实验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化疗前Ang-2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Ang-2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降低,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和对照组乳腺癌组织中化疗前nm-23阳性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后nm-23阳性表达率均有所升高,两组化疗后nm-23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疏肝健脾方可能通过干预Ang-2、nm23的表达,影响的淋巴管生成抑制乳腺癌淋巴转移。  相似文献   

8.
nm23—H1基因表达与乳腺癌侵袭转移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nm23-H1)的表达与乳腺癌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及反转录一多聚酶链反应(RT-PCR)方法对30例乳腺癌及10例乳腺良性肿瘤中nm23-H1基因产物的表达进行研究,结果:nm23-H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良性组织,早期乳腺癌(Ⅰ-Ⅱ期)nm23-H1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中晚期乳腺癌(Ⅲ-Ⅳ),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nm23-H1阳性表达率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者;nm23-H1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病理类型无关,结论:nm23-H1异常表达可能是乳腺癌浸润转移的重要分子学标志,检测乳腺癌组织nm23-H1的表达,有助于预测其进展程度和对淋巴结转移的判断。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HPV及亚型在不同子宫颈腺癌中的表达以及HPV阳性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选取192例不同组织亚型的宫颈腺癌患者以及78例正常宫颈女性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巢式PVR检测HPV各亚型以及不同组的阳性率,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16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宫颈腺癌与正常宫颈女性的HPV阳性率,HPV在不同组织亚型的分布,宫颈腺癌P16表达与HPV感染及其型别的关系以及宫颈腺癌不同临床病理特征与HPV阳性率的关系。结果:宫颈腺癌患者HPV阳性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女性;宫颈腺癌不同组织亚型间HPV阳性率的比较为宫颈粘液腺癌〉子宫内膜样腺癌〉透明细胞腺癌,三者间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宫颈腺癌组织中HPV各亚型中以HPV16和HPV18的阳性率最高,其次为合并HPV感染,且各宫颈腺癌组织亚型均以HPV16和HPV18多见,合并感染和单一感染HPV发生率在三种不同组织亚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PV阳性组中P16阳性表达以2分和3分为主;而HPV阴性组中以P16阴性表达或1分阳性表达为主,两组在P16阳性表达率上具有统计学差异(P〈0.05);HPV各亚型间P16阳性表达率未见明显差异(P〉0.05),且均以2分和3分阳性表达为主;在其他临床病理特征上,HPV阳性率在年龄和临床分期中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分化程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HPV阳性与宫颈腺癌的组织亚型以及分化程度有关,在不同组织亚型中阳性率不同,对HPV阳性检测可指导临床诊断并治疗宫颈腺癌。  相似文献   

10.
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P53的表达与浸润转移的相关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P53的阳性表达与浸润转移的关系。方法选取2006年2月~2009年2月我教研室乳腺癌标本60例,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nm23与P53蛋白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①nm23、P53在60例乳腺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85.0%(51/60)、53.3%(32/60)%。②nm23阳性表达随组织学分级升高而降低(P〈0.05),且有淋巴结转移组nm23的阳性表达率较无淋巴结转移组低(P〈0.05),P53阳性表达与组织学分级有关(/9〈0.05)。③nm23和P53的表达二者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4.22,P〈0.05)。经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两者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呈负相关(r=-0.480,19〈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nm23和P53的表达可作为乳腺癌浸润转移潜能的判断指标之一,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ypoxia—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α)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表达及其与乳腺癌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和乳腺癌中HIF-1α,VEGF蛋白的表达。结果HIF-1α蛋白在乳腺纤维腺瘤、癌旁正常乳腺组织中几乎无表达,乳腺导管原位癌中阳性率46.67%(14/30),导管癌早期浸润中63.33%(19/30),浸润性乳腺癌中76.67%(23/30);乳腺癌中VEGF阳性率67.78%(61/90);乳腺癌中HIF-1α表达与VEGF(r=0.64,P〈0.01)呈正相关,与c—erbB-2正相关(r=0.276,P〈0.01);HIF-1α及其靶基因VEGF在乳腺癌组织中明显上调,HIF—1α表达与淋巴结转移、雌激素受体状态、组织学分级及临床分期相关。结论HIF-1α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的生物学行为有关,HIF—1α可能成为早期诊断乳腺癌、预测其转移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及nm23在广西地区食管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链霉素亲生物素-过氧化物酶(Strep—tavidin.Peroxidase,SP)法检测80例食管癌及10例正常食管黏膜组织中VEGF、nm23的表达。结果VEGF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VEGF的高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年龄、性别、组织学类型无关(P〉0.05),而与分化程度、浸润程度、区域淋巴结转移情况及TNM分期有关(P〈0.05)。nm23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显著低于正常食管黏膜组织(P〈0.05);rim23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组织学类型、分化程度、浸润程度无关(P〉0.05),而与有无淋巴结转移及TNM分期有关(P〈0.05)。VEGF、nm23之间呈负相关(r=0.-0.520,P〈0.05)。结论VEGF在广西地区食管癌的发生、侵袭、淋巴结转移过程中起一定的作用;nm23的表达缺失与食管癌的发生密切相关,可作为评价食管癌预后良好的指标之一;VEGF、nm23在参与食管癌的发生过程中起相互抑制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MMP-9、ERK2及nm23与乳腺癌发生发展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乳腺腺病、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癌组织MMP-9、ERK2及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 MMP-9和ERK2表达在乳腺癌组织明显高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腺病组织,且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MMP-9、nm23表达与乳腺癌患者TNM分期、肿瘤直径、术后生存时间、淋巴结转移个数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ERK2表达与TNM分期成正相关(P〈0.05)。乳腺癌组织nm23基因蛋白的表达明显低于乳腺纤维腺瘤和乳腺腺病组织,且三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乳腺癌组织中,ERK2与MMP-9表达呈显著正相关,nm23与MMP-9、ERK2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MMP-9可能通过降解细胞外基质促进乳腺癌的浸润转移,影响患者临床分期;nm23参与抑制乳腺癌的浸润转移,通过抑制ERK信号转导系统的活性减少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可能是抑制乳腺癌转移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受体1(IGF-IR)、环氧化酶-2(COx-2)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Eenvision两步法对50例乳腺癌组织、20例乳腺良性疾病组织中IGF-IR和C0Ⅺ2的表达进行检测及分析。结果(1)IGF—IR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表达率分别为80.00%、50.00%,乳腺癌组织中IGF-IR的表达率高于乳腺良性疾病组织,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IGF-IR的表达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有淋巴结转移组IGF-IR的表达率为92.59%(25/27),无淋巴结转移组IGF-IR的表达率为65.22%(15/23),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IGF_IR的表达与患者的病理类型、临床分期、肿块大小和ER、PR、HER-2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3)COX-2在乳腺癌和乳腺良性疾病表达率分别为98.OO%、65.00%,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4)IGF-IR、COx-2在乳腺癌中的表达成正相关。结论IGF—IR、COx-2的高表达可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IGF—IR、cox_2表达呈正相关,可能在乳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到协同作用。IGF-IR可能参与了乳腺癌的转移过程。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HIF-1α和Sema 4D在乳腺癌组织表达,探讨其与淋巴管密度(LVD)和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10例乳腺癌组织标本HIF-1α和Sema 4D表达,检测微淋巴管密度(LVD),依据不同临床病理特征分组并进行组间比较,并与乳腺纤维腺瘤组织标本对照。结果乳腺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72%(80/110)和77.27%(85/110);HIF-1α与Sema 4D表达呈正相关性(r=0.691,P〈0.01)。乳腺癌组织LVD显著高于纤维腺瘤组(P〈0.01),淋巴结转移组LVD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p TNMⅠ~Ⅱ期组、淋巴结无转移组癌组织HIF-1α和Sema 4D表达阳性率明显低于p TNMⅢ期组、有淋巴结转移组(P〈0.05,P〈0.01),不同年龄、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HIF-1α、Sema 4D高表达,可能与淋巴管的增生、转移侵袭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6.
王阳  徐细明  邓君健  戈伟 《医学综述》2014,(23):4358-4360
目的观察p16、cyclin D1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对2010年2月至2013年4月武汉大学人民医院肿瘤中心手术切除的54例乳腺癌组织和乳腺癌旁正常组织及50例乳腺增生组织p16、cyclin D1的表达水平进行检测,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指标间的关系。结果乳腺癌组织中p16蛋白阳性表达率为55.6%(30/54),而乳腺癌旁正常组织及乳腺增生组织中p16蛋白均为阳性表达;各组cyclin D1过度表达情况为:乳腺癌37.0%(20/54),乳腺癌旁正常组织20.4%(11/54),乳腺增生组织4.0%(2/50),乳腺癌组织中过度表达阳性率与其他组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蛋白表达在组织学分级的差异及cyclin D1表达在雌激素受体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乳腺癌组织中存在着cyclin D1的过度表达及p16蛋白的异常表达,p16、cyclin D1可成为判断乳腺癌组织分化程度和预后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Maspin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及与β-catenin、肿瘤微血管密度(MVD)表达的关系,进一步阐明Maspin的作用机制。方法运用免疫组化EnVision二步法检测Maspin、β-catenin、CD105在82例浸润性乳腺癌、16例导管内癌、20例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及15例正常乳腺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随访资料,统计分析Maspin表达的临床病理意义及与β—catenin、MVD的相关性。结果(1)Maspin在正常乳腺组织、单纯性导管上皮增生、导管内癌、及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00%、90%、75%、45.1%,呈逐级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浸润性乳腺癌组织中Maspin表达与TNM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P〈0.05或0.01);(3)Maspin表达与患者的生存时间相关,阳性表达者术后生存期较阴性者长(P〈0.05);(4)乳腺癌中Maspin表达阳性者。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29.7%。Maspin阴性表达者,β-catenin异常表达率为88.9%,Maspin表达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率呈负相关(r=-0.607,P〈0.01);(5)在Maspin表达阳性者中MVD低表达29例,高表达8例,在Maspin阴性者中MVD低表达15例,高表达30例,Maspin表达与MVD呈负相关(r=-0.450,P〈0.01)。结论Maspin表达的下调在乳腺癌的发生、演变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并与患者的生存期密切相关,可作为预测乳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乳腺癌中Maspin表达下调与β-catenin异常表达相关,且Maspin表达与MVD呈负相关,推测Maspin可能通过增加细胞的粘附,降低细胞的运动、侵袭能力以及阻止肿瘤血管生成等作用抑制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和侵袭转移。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人乳腺癌组织中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与P53蛋白的表达及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43例手术切除的乳腺癌标本中MRP与P53蛋白的表达,17例乳腺纤维腺瘤标本作为对照.结果:乳腺癌组织中MRP、P53蛋白的阳性率显著高于乳腺纤维腺瘤组(P<0.05);MRP的表达水平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有无淋巴结转移、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P53蛋白的表达在有淋巴结转移时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时,与年龄、月经状况、肿瘤大小、病理类型及TNM分期无关(P>0.05);MRP的阳性表达率与P53蛋白表达高低呈正相关(r=0.396).结论:MRP表达程度不受乳腺癌病程发展的影响,P53蛋白与乳腺癌的发生、发展有关,对评估患者预后可能具有重要意义,P53蛋白对乳腺癌中MRP的表达可能起调控作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胃癌组织中nm23、PCNA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我院2008年1月~2010年1月60例住院治疗的胃癌患者的经手术切除、临床资料完整的石蜡包埋组织,另外选择同期慢性浅表性胃炎组织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40例、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40例作对照,应用sP免疫组化方法检测nm23、PCNA的阳性表达情况。结果nm23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慢性浅表性胃炎中的表达,也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的阳性表达率,还低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异型增生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而PCNA的阳性表达在胃癌组织中明显高于其他胃部疾病的表达率(P〈0.01)。nm23、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无关,但与胃癌的分化程度、病理分期以及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P〈0.01)。结论nm23、PCNA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丝切蛋白-1(eofilin-1,CFL-1)在乳腺导管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应用高通量组织芯片技术建立组织芯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69例乳腺癌旁组织、24例乳腺导管内癌组织、69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CFL-1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CFL-1蛋白在乳腺癌旁组织、乳腺导管内癌组织及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升高,其阳性表达率依次为26.09%、62.50%、82.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CFL-1蛋白高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病理分级无关(P〉0.05)。结论CFL-1表达增高可能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