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中药外敷治疗乳腺增生病的临床效果。方法:总结2001年至2003年中药外敷乳腺增生病例309例,并设对照组104例,对总有效率,肿块的缩小,乳痛的减轻以及雌二醇及孕酮的变化。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达97.09%,对照组44.22%,且肿块的缩小,乳痛的减轻及E2、P的变化均有显著差异。结论:中药外敷对乳腺增生病有明显的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中药外敷结合磁疗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为临床治疗乳腺增生病提供新的治疗途径.方法 整群选取2014年10月—2015年10月该院收治乳腺增生患者153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观察组77例(103乳)采用中药外敷联合磁疗疗法,对照组76例(104乳)仅给予磁疗.记录两组治疗前后黄体酮期雌二醇、孕酮水平变化;记录受累乳房增生区血流参数(最大血流量、最小血流量)、血流阻力指数.比较停药3个月后两组的临床效果.结果 治疗前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血清雌二醇水平(344.5±67.9)pmol/L低于对照组(402.9±80.3)pmol/L,孕酮水平(42.5±5.9)nmol/L高于对照组(38.2±5.5)n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546、4.6637,P<0.001);治疗后观察组乳腺增生乳房最大血流速(12.2±2.6)cm/s高于对照组(11.3±2.4)cm/s,血流阻力指数(0.5±0.2)低于对照组(0.6±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5872、3.5968,P<0.01).停药3个月后,观察组痊愈13例,显效46例,有效17例,无效1例.对照组7例,34例,25例,10例.经Wilcoxon秩和检验分析,观察组临床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1790,P=0.018).结论 磁疗的基础上加用中药外敷,可增强激素调节作用,进一步促进乳腺增生乳房的血液循环,降低血流阻力,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3.
侯彧 《长春中医药大学学报》1998,(2)
笔者于临床用中药内服、外敷治疗乳腺增生13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 13例均为门诊病人,未婚2例,已婚11例;年龄最小21岁,最大49岁;病程最短4个月,最长10年。乳房触诊:肿块多呈椭圆形、结节状、条索状或米粒状,最大肿块3.5cm×3.0cm,中等硬度,活动与皮肤胸肌不粘连;左侧4例,右侧3例,双例6例。2 治疗方法 内服药:疏肝解郁为主,辅以化痰软坚,活血化瘀。药用:柴胡、牡蛎、夏枯草、海藻、三棱、桔核、郁金、乳香、没药、天冬、丹参、瓜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综合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疗效,为有效治疗乳腺增生提供依据。方法:采用中药外敷加光电离子治疗仪对312例乳腺增生进行治疗。结果:痊愈89例,显效127例,有效81例,无效15例,有效率95.19%。结论:中药外敷结合物理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安全有效、无毒副作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乳腺增生是乳腺导管上皮及小叶纤维组织增生所致的一种妇科疾病,为正常乳腺结构发生改变、产生结块,表现为乳房胀痛,乳腺增生,见于青春期女性、已婚和更年期妇女,治愈后容易复发,中医证属“乳癖”范畴。2009-2011年,我院以中医肝脾理论辨证论治乳腺增生43例,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月60例乳腺增生患者给予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观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临床治疗有效率及复发情况。结果:60例乳腺增生患者症状缓解时间为(7.5±3.4)d,临床治疗有效率为98.33%,随访1年内复发率为3.33%。结论:采用外敷中药配合光电离子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临床疗效满意,患者症状缓解时间短,临床治愈率高,复发率较低,可作为乳腺增生治疗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7.
止痛消结膏对乳腺增生动物模型的作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杨国权 《湖南中医药大学学报》1991,11(2):44-47
选用健康雌性日本大耳白兔60只,随机分为6组,用雌二醇复制乳腺增生病模型。在制模过程中和制模成功后分别使用止痛消结膏和丙酸睾丸酮软膏外贴乳房部位,对照观察了乳房的大体形态、组织学形态、乳腺上皮细胞的雌激素受体活性和血浆中雌二醇含量。结果提示止痛消结膏能一定程度地抑制和治疗乳腺增生病模型, 能对血将中雌二醇含量和乳腺上皮细胞雌激素受体活性产生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中药联合孕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中药联合中孕激素治疗乳腺增生的药物作用机理和作用环节。方法:将737例患者随机分为纯中药组、纯孕激素组和混合组,检测治疗前后患者外周血雌二醇、孕酮水平及观察其体征改变情况。结果:混合组245例病人经中药联合孕激素治疗后,临床治愈203人,显效26例,有效11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7.96%,与孕激素组(58.54%)、纯中药组(73.98%)相比,有非常显著的差异(P<0.005)。结论:中药加孕激素可调整失衡的女性激素,是当前治疗乳腺增生较为理想的一种方法。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波加金黄膏外敷结合月经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4例乳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2例。治疗组在排卵期、经前期给予微波加金黄膏外敷治疗,行经期、经后期停止治疗,对照组在排卵期、经前期给予乳核散结片口服,行经期、经后期停止治疗,两组在治疗3个疗程后进行疗效评定。结果 :治疗组在乳房疼痛、肿块消退、乳腺钼靶X线摄片、临床治愈率、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波加金黄膏外敷结合月经周期疗法治疗乳腺增生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乳腺囊性增生是一种与内分泌功能紊乱有关的慢性良性增生性疾病,好发于20-45岁的妇女.本文所述采用中药内服和局部运用特定电磁波治疗器(TDP)治疗乳腺增生症,效果显著,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 研究乳安片对大鼠乳腺增生及调节激素水平的研究。[方法] 建立大鼠乳腺增生模型,灌胃给予乳安片(高、中、低3个剂量组)4周,测定乳头直径及长度,计算乳头体积;血清中雌二醇(E2)、孕酮(P)、泌乳素(PRL)及睾酮(T)含量。取胸前第1、2对乳房乳腺、子宫卵巢称质量,计算脏器系数;取乳腺组织做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乳安片高、中、低剂量组能够显着减小乳腺增生大鼠乳头直径、长度及乳腺体积,显着减轻乳腺质量、乳腺系数和子宫卵巢系数;明显降低乳腺增生大鼠血清E2、PRL和E2/P含量,增加血清中T和P含量;减少乳腺小叶数、小叶腺泡数、乳腺腺泡数目及腔内分泌物。[结论] 乳安片能够通过调节乳腺增生大鼠的性激素水平,改善增生乳腺的形态学变化,对大鼠乳腺增生病具有显着的治疗作用。关键词:乳安片;乳腺增生;雌二醇;孕酮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的疗效。方法:采用队列研究设计方法,将521例患者分为两组,电针治疗组(治疗组)使用电针治疗,中药离子导入对照组(对照组)使用中药离子导入治疗。治疗后观察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82.1%,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3.7%,治疗后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电针治疗乳腺增生病疗效良好,值得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乳痛安对大鼠乳腺增生病模型的作用效果和机制。方法 Wistar雌性未孕大鼠50只,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及低、中、高剂量乳痛安组,每组10只,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大鼠发生乳腺增生病,用乳痛安进行灌胃,测量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观察乳腺组织结构,测定血液中生殖激素水平。结果中、高剂量乳痛安组与模型组大鼠比较血液中的催乳素、促卵泡激素和雌二醇的浓度明显降低(P〈0.05),黄体生成素和孕酮则明显升高(P〈0.05),大鼠第2对乳头直径明显减小(P〈0.05),腺泡和腺管数目减少,体积缩小(P〈0.01)。结论乳痛安通过调整大鼠体内的激素分泌水平,减弱雌激素和孕激素在乳腺的生物学效应,从而使增生的乳腺恢复正常。 相似文献
14.
15.
介绍了马拴全老师结合女性特点采用心理疏导加辨证用药治疗乳腺增生病的方法,强调乳腺增生病是典型的身心疾病,身心同治的疗法最为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评价美迪克乳腺治疗仪对不同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方法用美迪克乳腺治疗仪治疗乳腺增生患者200例,其中以乳腺疼痛为主的130例,以乳腺肿块为主的70例,治疗2个疗程,6个月后评价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美迪克乳腺治疗仪在治疗乳腺疼痛为主型乳腺增生的疗效上较乳腺肿块为主型的好,痊愈率及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两组治疗起效时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P〈0.01)。结论美迪克乳腺治疗仪更适宜治疗以乳腺疼痛为主的乳腺增生症。 相似文献
17.
18.
观察岩鹿乳康胶囊对乳腺增生大鼠乳腺组织及雌孕激素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其治疗乳腺增生的作用机制。方法用肌内注射外源性苯甲酸雌二醇及黄体酮的方法复制大鼠乳腺增生模型,观察各组大鼠乳腺组织变化,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雌激素受体亚型(ERα、ERβ)和孕激素受体(PR)的表达水平。结果岩鹿乳康胶囊能减少实验大鼠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层数和腺泡数,同时降低乳腺组织ERα、PR的表达提高ERβ的表达,抑制乳腺组织增生。结论岩鹿乳康胶囊对大鼠乳腺增生具有抑制作用,其治疗机制可能与上调ERβ,下调ERα、PR 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9.
通过详细介绍月经周期中的择时治疗及纳甲法、纳子法的开穴原理,探讨择时针刺治疗乳腺增生症的思路与方法,从而指导乳腺增生症的临床针刺治疗.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