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2 毫秒
1.
目的对比微创经椎间孔减压腰椎融合内固定术(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方法 70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33例和对照组37例,观察组在全身麻醉下行Wiltse入路MIS-TLIF,对照组在全身麻醉下行后路开放经椎间孔椎间融合内固定术。结果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引流量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1、3、5 d肌酸磷酸激酶(CPK)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术后6、24个月腰腿痛VAS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1、6、24个月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MIS-TLIF与传统后路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均能收到较好的疗效,但MIS-TLIF创伤更小、术后症状减轻及功能恢复快。  相似文献   

2.
《现代诊断与治疗》2020,(12):1935-1936
目的研究经皮可扩张通道(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各46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微创组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及腰椎功能(ODI)。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VAS、ODI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微创组(2.17%)低于开放组(17.39%,P<0.05)。结论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能进一步提高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经Quadrant通道微创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与开放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5年10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腰椎退变性疾病患者150例,随机分成传统开放TLIF组(接受开放双侧TLIF术治疗)和Quadrant微创组(接受经Quadrant通道微创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治疗)各75例。比较两组手术效果。结果:Quadrant微创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及术后引流量、下床活动时间明显低于传统开放TLIF组(P0.05);术后1周、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Quadrant微创组VAS评分均低于传统开放TLIF组(P0.05);术后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Quadrant微创组ODI评分均低于传统开放TLIF组(P0.05);两组椎体间融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Quadrant通道微创单侧椎弓根固定椎体间融合术是一种有效、微创的腰椎手术方法,安全可靠,适用于1~2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目的 剖析腰椎退行性疾患者者分别予以微创腰后路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与传统开放腰后路椎体间融合术(OPENLIF)治疗的价值.方法 选取安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2例腰椎退行性疾患者,分为对照组、观察组.对照组36例开展OPENLIF,观察组执行MIS-TLIF.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疗效,并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TLIF)比较。方法收治的52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6例,分别采用TLIF治疗和MIS-TLIF治疗。比较两组手术情况,术前、术后视觉模拟评分(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OA)评分变化及椎间植骨融合率。结果观察组手术术中和术后出血量及住院时间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腰疼和腿痛VAS评分显著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术后3个月ODI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JOA评分较治疗前均显著提高(P0.05),且改善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1年椎骨性融合率达到91.43%,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微创通道经椎间孔椎间融合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在获得与传统开放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术相同的疗效下,植骨融合率更高,出血量、引流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综合疗效优于传统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及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少,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7.
廖鑫  吕超  罗政  刘俊 《中国内镜杂志》2023,29(10):12-20
目的 探讨脊柱内镜下经腰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Endo-TLIF)联合膨胀式椎间融合器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收集2019年9月-2021年5月该院收治的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73例,根据不同手术方式,分为Endo-TLIF组(32例)和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组(41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资料和临床疗效。结果 Endo-TLIF组手术时间长于TLIF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TLIF组,术后卧床时间短于TLIF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明显低于术前,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明显高于术前,出院时,Endo-TLIF组腰痛VAS明显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患者腰腿痛VA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出院时和术后1个月,Endo-TLIF组JOA评分高于TLIF组,ODI低于TLIF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术后3个月至末次随访时,两组各时间点JOA评分和ODI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 传统TLIF和Endo-TLIF治疗单节段腰椎退行性疾病,两者近期临床疗效相当,Endo-TLIF具有出血少和术后恢复快的优势,但手术时间较长。  相似文献   

8.
正腰椎退行性变常可引起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和腰椎滑脱等,是导致腰腿疼痛的重要原因。临床上治疗除了中医中药等非手术疗法外,目前可采用腰椎后路减压、椎体间融合术进行治疗。经椎间孔腰椎椎间融合术(TLIF)具有手术切口小、术中出血少、住院时间短、操作相对简便、安全性高、对脊柱稳定性影响小等优势,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被许多临床研究所证实,近年来在国内外逐渐广泛开展,我院骨科自2011年开始开展此类手术,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术式,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和OD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的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RAS)在腰椎管狭窄症患者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围术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在脊柱外科住院接受MIS-TLIF治疗的120例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实施ERAS管理,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比较2组患者围术期镇痛药物使用情况(...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究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以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实施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试验组实施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试验组患者的手术用时、切口长度、术后下床时间、住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P<0.05)。术后6个月,两组的ODI、VAS评分均低于术前,JOA评分高于术前,且试验组均优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4.76%,低于对照组的21.43%(P<0.05)。结论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MIS-TLIF术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能够缩短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12.
目的比较Quadrant系统下TLIF与传统开放手术治疗腰椎退变性失稳临床疗效。方法随机取本院2006年10月~2012年4月腰椎滑脱症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微创组(Quadrant系统下手术)与开放组,于围术期分别记录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输血量;术后3个月、半年采用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进行疗效评估,计算改善率,并于椎间融合后4~6个月进行疗效评定。结果微创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及术后输血量均明显少于开放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3个月改善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年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微创组疗效显著优于开放组(P<0.05)。结论 Quadrant通道下减压sextant内固定治疗退变性腰椎失稳症疗效优于传统开放手术,是临床上可供选择的一种微创新术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初步探讨Sextant系统下经皮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经后路单侧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技术(TLIF)治疗成人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手术经验,比较本方法与传统开放TLIF手术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0年12月41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分别采用Sextant系统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椎管减压、椎间植骨融合手术(21例,微创组)和传统开放TLIF手术(20例,开放组),并进行对照研究。结果两组术中和术后显示内固定和融合器位置均良好。两组相比,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下地时间、术后使用止痛药的比例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术后1年随访ODI改善率、临床疗效评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微创组优于开放组(P均<0.01)。结论采用经皮椎弓根固定结合Quadrant系统下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手术操作方便、安全、微创,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42例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入我院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治疗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同时期入院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以及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能够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利用关节镜进行单侧双通道脊柱内镜技术(UBE)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1年1月-2021年5月该院利用关节镜行UBE技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并获得完全随访的患者16例。比较术前、术后1周及终末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VAS)及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用改良MacNab标准进行疗效评价,观察其疗效及并发症。结果 术后腰腿痛VAS和ODI均明显改善(P < 0.05);改良MacNab标准评定:优7例,良8例,可1例,差0例,优良率93.8%,并发症有:硬膜囊损伤2例(包括硬膜囊撕裂1例)和术后短期复发1例。结论 利用关节镜进行UBE治疗退变性腰椎椎管狭窄症,可以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特别适用于高龄患者。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83例在该院住院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n=40)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组(n=43).Mis-TLIF组腰椎椎管狭窄原因:腰椎滑脱15...  相似文献   

17.
背景:经椎板关节突关节螺钉固定、椎问植骨融合治疗脊柱疾患是一种独特的固定方法,可用于退变性腰椎的融合。目的:比较采用微创经腰椎间孔椎体融合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与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下腰痛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0年6月至2012年6月于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就诊的腰椎间盘突出伴腰椎轻度不稳患者49例,均采用后路减压椎间融合器植骨内固定治疗。其中24例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25例采用常规开放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比较两种固定方法的临床疗效。结果与结论:两种固定方法术后椎体融合率、日本矫形外科协会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改善率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对无严重不稳的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疾病患者,两种治疗方法的效果相当,均能有效提高椎间融合率,使小关节稳定,解除临床症状,门诊随访满意。但采用微创经椎间孔椎体融合术联合单侧椎弓根螺钉及经椎板关节突螺钉固定的患者手术切口长度、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切口引流液量明显减少(P〈0.05),说明该方法具有创伤小、操作简单的优势。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Quardrant通道下misTLIF治疗腰椎管狭窄的疗效,与改良PLIF手术进行比较。方法回顾分析85例腰椎管狭窄患者,根据手术方案分为A、B组,A组采用Quardrant通道下采用单侧减压融合(misTLIF)联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B组采用行后路椎体间融合术(改良PLIF)治疗,比较2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JOA评分和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 A组患者手术出血量显著低于B组(P0.05)。2组患者术后半年时JOA评分改善率相似。术后2年随访时,A组的ODI评分和VAS评分改善显著优于B组(P0.05)。结论 Quardrant通道下单侧减压椎间融合双侧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is a common and increasingly prevalent condition that is often implicated as the primary reason for chronic low back pain and the leading cause of disability in the western world. Surgical manage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has historically been approached by way of open surgical procedures aimed at decompressing and/or stabilizing the lumbar spine. Advances in technology andsurgical instrumentation have led to minimally invasive surgical techniques being developed and increasingly used in the treatment of lumbar degenerative disease. Compared to the traditional open spine surgery,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require smaller incisions and decrease approach-related morbidity by avoiding muscle crush injury by self-retaining retractors, preventing the disruption of tendon attachment sites of important muscles at the spinous processes, using known anatomic neurovascular and muscle planes, and minimizing collateral soft-tissue injury by limiting the width of the surgical corridor. The theoretical benefits of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over traditional open surgery include reduced blood loss, decreased postoperative pain and narcotics use, shorter hospital length of stay, faster recover and quicker return to work and normal activity.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fferent minimally invasive techniques that are currently available for the treatment of degenerative disease of the lumbar spine.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巨大型腰椎间盘突出症(GILDH)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20年4月-2022年5月该院36例GILDH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DELTA组18例,开放组18例。两组患者性别、年龄和责任节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围手术期指标和临床疗效。结果 Delta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少于开放组,切口长度和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椎旁肌损伤程度轻于开放组,手术时间长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各时段腰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较术前明显降低,腰椎功能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DELTA组术后各时段腰痛VAS明显低于开放组,腰椎功能JOA评分明显高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改良MacNab标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Delta内镜下腰椎减压融合术治疗GILDH,疗效显著,具有出血量少、手术切口小和术后康复快等优势;在跨越Delta内镜学习曲线和优化手术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