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transforaminal lumbar interbody fusion,MISTLIF)中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退行性脊柱侧弯的近远期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山西白求恩医院2018年4月至2019年7月收治的93例退行性脊柱侧弯患者资料,根据治疗方法分为单侧组45例(行MIS-TLIF术联合单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和双侧组48例(行MIS-TLIF术联合双侧椎弓根钉固定治疗),比较两组围术期指标、脊柱侧弯矫正效果,术前、术后3个月及术后1年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日本骨科协会评分(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s,JOA)、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变化,术后1年及2年内椎间融合效果及复发情况。结果 单侧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费用均显著低于双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后引流量、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对比,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2.
目的研究经皮可扩张通道(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疗效。方法选取收治的9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症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开放组和微创组各46例。开放组采用开放后路椎体融合术治疗,微创组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对比两组手术情况、术后康复情况、并发症发生率,术后随访3个月,比较两组手术前、手术后3个月疼痛程度(VAS)及腰椎功能(ODI)。结果微创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开放组,下床活动时间、住院时间短于开放组(P<0.05);两组手术后3个月VAS、ODI分值均低于治疗前,且微创组低于开放组(P<0.05);两组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微创组(2.17%)低于开放组(17.39%,P<0.05)。结论采用Quadrant系统辅助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能显著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并发症发生率,促进患者术后康复,且能进一步提高腰椎功能,降低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经椎间孔入路腰椎间融合术(TLIF)与后路椎体间融合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症(D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2020年9月收治的100例DS患者病历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TLIF组(52例)及PLIF组(48例).TLIF组行TLIF治疗,PLIF组行PLIF治疗,随访至术后...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percutaneous endoscopic posterior lumbar interbody fusion,PE-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9年5月至2021年9月青海省西宁市第一人民医院接诊的74例退行性腰椎椎管狭窄症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法分为观察组37例(采用经椎板间入路脊柱内镜下腰椎融合术)和对照组37例(采用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术后并发症及在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结果 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卧床时间、住院时间均低于对照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两组术前VAS、ODI评分差异无显著性(P>0.05),末次随访时观察组VAS评分、ODI指数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腰椎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9年1月83例在该院住院的腰椎椎管狭窄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手术方法不同分为Mis-TLIF组(n=40)和腰椎后路椎间融合(PLIF)组(n=43).Mis-TLIF组腰椎椎管狭窄原因:腰椎滑脱15...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疼痛程度及腰椎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2月~2017年11月我院收治的82例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每组41例。对照组采取传统开放术式,研究组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比较两组的手术情况、术前及术后3个月的疼痛程度(VAS)评分及腰椎功能(ODI)评分。结果:研究组的手术用时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术中失血量和术后引流量均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的VAS和ODI评分相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两组的VAS和ODI评分较术前降低,且研究组的VAS和ODI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微创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退行性重度腰椎滑脱症,可减少手术创伤,术后患者疼痛感较轻,有利于患者腰椎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比较改良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与改良经椎间孔入路腰椎体间融合术(TLIF)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临床效果。方法选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19例采用改良 T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为 T 组,改良 TLIF 即在 TLIF 基础上增加椎板切除范围。并以2008年1月至2012年4月期间19例采用改良 PLIF 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患者为 P 组,改良 PLIF 即在 PLIF 基础上减少棘突切除范围,保留邻近节段后方韧带复合体,同时扩大切除下关节突。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术后下地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及1年时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术前、术后1年时 Oswestry 生活功能障碍指数(ODI)评分。结果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术后下床活动时间和术后住院时间无显著性差异,T 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少于 P 组( P<0.05)。两组间患者术前及术后1周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无差异,各组内患者术后腰、腿痛较术前明显缓解,差异具有显著性;术后1个月及3个月 P 组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T 组( P <0.05);术后1年 T 组腰痛及腿痛 VAS 评分明显低于 P 组( P <0.05)。两组患者术前 ODI 评分无统计学差异,术后1年 ODI 评分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T 组明显低于 P 组( P <0.05)。P 组3例出现邻近节段退变(ASD),T 组2例出现 ASD,二者无统计学差异。P 组中1例术后下肢短暂性麻木、无力,3例出现脑脊液漏,未出现骨折。T 组中2例出现椎弓根骨折伴螺钉外露,1例出现棘突根部骨折,5例出现加压后棘突挤压,未出现脑脊液漏。结论两种改良技术均可用于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治疗,各伴随不同的并发症。改良 TLIF 较改良 PLIF 有助于患者远期腰部功能康复,但在术后早期可能存在明显的疼痛症状。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ILF)与后路减压固定融合矫形术(PLIF)治疗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的疗效.方法 选取自2018年5月至2020年5月收治的104例退行性腰椎侧弯合并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手术方案将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各52例.A组患者行MIS-TILF,B...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例高位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量、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腰椎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DI),术后随访12个月,采用改良MacNab疗效评定标准评估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0.
目的:观察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2月~2018年12月收治的82例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按照手术入路不同分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1例。对照组行后正中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观察组行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时长、手术出血量、引流量及疼痛评分、腰椎功能障碍评分。结果:观察组手术时长较对照组短,手术出血量、引流量较对照组少(P0.05);术后3d、术后3个月观察组疼痛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术后3个月、6个月观察组奥斯沃斯特里残疾指数评分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与常规后正中入路相比,Wiltse入路经椎间孔腰椎椎体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引流量少,可减轻患者术后疼痛,改善患者腰椎功能。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Quadrant可扩张通道下微创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体间融合术(MIS-TLIF)治疗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的近远期效果.方法 以2015年12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84例单节段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简单随机化法将其分为对照组(n=42)和试验组(n=42).对照组实施经椎间孔入路腰椎椎...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经后路减压、椎间植骨融合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老年性退行性腰椎滑脱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本组28例经保守治疗无效的腰椎滑脱患者,采用椎板开窗减压+椎间、椎旁植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28例术后随访6~24个月,内固定位置均良好,临床疗效优15例,良7例,一般5例,差1例,有效率78.6%。术后滑脱不同程度改善。结论后路减压、椎间植骨加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是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经皮椎间孔镜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单节段LSS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不同术式将患者分为A组(经皮椎间孔镜,22例)与B组[后路腰椎体间融合术(PLIF),21例]。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A组患者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均短于B组,手术时间长于B组,透视次数多于B组,出血量少于B组(P<0.05)。术前、术后6个月、1年及末次随访时,两组的VAS、ODI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A组的VAS、ODI评分低于B组(P<0.05)。结论经皮椎间孔镜治疗LSS的临床效果显著,且具有手术创伤小、出血少、康复快的特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侧凸(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3月5日至2017年3月24日收治的76例DLS合并腰椎管狭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法分为观察组(38例,短节段固定融合术)与对照组(38例,单纯椎管减压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矢状面平衡、冠状面平衡、Cobb角均减小,且观察组明显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个月,两组的VAS、ODI评分均降低,JOA评分均升高,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出血量明显少于对照组,腰痛症状改善时间及手术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总发生率及2年内死亡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短节段固定融合术治疗DLS合并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显著,可加快患者恢复进展,减少其并发症发生情况,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渐进式功能锻炼对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的效果。方法对32例腰椎退行性变患者于术前2 d至术后3个月采用渐进式功能锻炼方案实施康复锻炼。结果出院时直腿抬高、腰椎姿势纠正训练、腹背肌训练等项目的正确率为100%;Oswestry功能障碍评分术前(32.09±5.16)分、术后3个月(14.09±3.17)分,其中23例患者评分变化>15分。结论渐进式功能锻炼可有效促进腰椎退行性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6.
目的 评价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6年10月至2009年10月收治的40例经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 ~ 75岁.滑脱部位:L4-5 28例,L5~S112例.根据Meyerding滑脱程度分级标准,Ⅰ度滑脱20例,Ⅱ度滑脱18例,Ⅲ度滑脱2例;峡部裂型滑脱15例,退行性滑脱25例.所有患者均采用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术.结果 所有患者均得到随访,随访6~18个月,平均10.7个月.患者术后4~10个月植骨均融合,平均6.5个月.无1例发生内固定器械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根据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标准:治疗后12例评分改善率为93.8%,15例为87.5%,8例为81.3%,5例为75.0%,平均改善率为86.6%,均达显效.结论 后路椎弓根钉固定联合椎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理想、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中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的临床效果。方法:抽选42例2017年7月-2019年7月期间入我院进行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治疗的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研究组,另选同时期入院进行开放性手术治疗的40例患者为对照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手术前以及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就手术操作时间、手术中出血量、手术后住院时间对比来看,研究组均低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手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VAS评分以及ODI评分与对照组相比均较低,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患者治疗采取经皮椎间孔镜下ULESS技术能够安全有效提升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值得全方位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