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项目管理法在老年患者肠内营养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有营养不良风险或营养不良的老年患者216例按住院时间分为两组,观察组(108例)采用项目管理法进行营养护理,对照组(108例)采用常规方法进行营养护理。比较干预3个月后两组患者肠内营养并发症的发生情况,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结果两组肠内营养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观察组老年简易营养评估量表得分、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显著优于对照组(P 0. 05,P 0. 01)。结论项目管理利于营养护理过程实施监测和管控,保证项目的顺利开展,提高老年患者的营养指标。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前瞻性入组2012年5—10月间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收治的60例伴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30例)和对照组(30例)。试验组以安素作为肠内营养制剂,术前连续服用10d,对照组进食等热量等氮的匀浆膳。检测患者入院时、术前1d和术后3d营养相关指标及肝肾功能指标,并记录恶心、呕吐等围手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入院时基线水平一致(均P〉0.05)。术后3d,试验组较对照组患者血清白蛋白[(33.9±5.6)g/L比(31.0±5.3)g/L,P〈O.05]和血红蛋白水平[(103.4±7.7)g/L比(96.6±10.5)g/L,P〈0.01]均明显升高;而体质量指数、淋巴细胞计数、血糖浓度、血钾、血钠及肝、肾功能指标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各有2例患者出现恶心症状.各有1例出现呕吐症状,试验组患者未出现肠内营养相关的严重不良临床事件。结论术前肠内营养支持应用于伴营养风险胃癌患者疗效显著,安全性高,是临床纠正营养风险的合理选择。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对重度烧伤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2年9月邯郸钢 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职工医院收治的60例重度烧伤伴并发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 组与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营养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干预,比较两组临床 指标、生活质量、营养状况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创口愈合时间、正氮平衡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躯体功能、社会关系、心理功能、一般健康状况评分均高于 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干预后转铁蛋白、血浆白蛋白、血浆前 白蛋白水平均高于干预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 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重度烧伤患者实施规范化肠内营养护理可增强患者营养 水平,增加抵抗力,促进创面愈合,同时提高其烧伤后健康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4.
目的研究营养风险筛查(NRS 2002)评价胃癌患者术前营养状况的可行性与临床适用性,探讨对伴有营养风险的患者行预防性肠内营养支持的临床意义。方法对60例胃癌患者进行NRS 2002评分。将NRS阳性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试验组术前3d在正常饮食基础上每天口服能全力1000m1(4184 kJ/L),对照组继续日常饮食。术后观察各组感染并发症发生情况和血清白蛋白、免疫球蛋白及体质量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胃癌患者NRS阳性率70%(42/60),NRS阴性组(无营养不良风险)18例。NRS阴性患者术后白蛋白水平明显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1);血清IgA、IgM水平亦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5);体质量也优于NRS阳性对照组(P〈0.01)。NRS阳性试验组术后血清白蛋白和IgA水平均较同期对照组高(P〈0.05和P〈0.01),体质量下降幅度较对照组少(P〈0.01);感染并发症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NRS2002评分方法适用于胃癌患者术前营养不良风险的评估。对伴有营养风险的胃癌患者进行术前肠内营养支持能有效改善其术后的营养状态和提高其胃肠道免疫功能。  相似文献   

5.
营养支持是在饮食摄入不足或不能的情况下通过肠内或肠外途径补充或提供维持人体必须的营养素.特别是肠内营养的应用,越来越引起临床重视.直接向肠道提供营养物质,不仪是满足机体对营养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维持肠道的完整性,这对胃大部分切除术后病人的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1].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ICU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应用及相关并发症防范的护理措施。方法总结分析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治疗260例患者的临床护理经验与效果。结果 260例患者通过加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与观察,有效改善了危重患者的营养状况,提升了抢救成功率,并有效避免了脱管及误吸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通过加强对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护理与观察,可以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有助于改善危重患者的临床转归,促进患者恢复,并且可以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7.
为探讨采用不同方式对直肠癌患者术后进行肠内营养支持治疗的临床效果,将2006年6月至2011年11月我科收治的120例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术后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时,对照组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观察组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对比两组患者肠内营养期间出现不良反应的情况。结果显示,观察组腹泻、营养液返流误吸、血糖紊乱、肠内营养管堵塞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果表明,与应用一次性输液器分次匀速滴注营养液法相比,应用肠内营养输注泵加恒温器持续泵注营养液法对直肠癌术后患者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减少相关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肠内营养管饲的护理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小肠外瘘,重症胰腺炎和全胃切除术后应用空肠内营养支持治疗,有利于肝脏蛋白质合成和代谢调节,可改善和维持肠道粘膜细胞结构与功能的完整性,防止肠道细菌移位感染.我科1990~1995年,对54例手术患者施行空肠营养支持治疗,取得较好效果,现将其护理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54例中男45例,女9例,年龄28~76岁.42例为全胃或近侧胃切除、食管空肠吻合和食管胃吻合术,术中经鼻量入细硅胶管至空肠。4侧重症四腺炎,8例病流量小面外瘦,均经空网造口术量入桂胶园管.肠内营养时间5~88d.54例除1侧重症胰腺炎因腹腔脓肿共中毒性休克于10d时死…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肠外营养结合肠内营养对胃肠道术后患者恢复情况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06—2014-03间进行胃肠道手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肠外结合肠内营养(PN-EN)组(n=40),肠内营养(TEN)组(n=40),观察比较两种营养支持效果。结果PN-EN组与TEN组在体质量、HB、ALB、TFN、PA等相关检测指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N-EN组患者首次排气时间及住院时间明显低于TEN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PN-EN模式对胃肠道术后患者进行营养支持有利于术后患者恢复,改善患者术后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肠内营养供给的合理时间。方法将40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0例,对照组术后待肠鸣音恢复后间断鼻饲匀浆膳;观察组术后12h间断低流速鼻饲小剂量、低浓度全流质营养液,逐步过渡所需剂量匀浆膳,并于每次鼻饲10~15min后予腹部按摩10~20min。术后20d称患者体质量,测身高、上臂围、肱三头肌皮褶厚度、检测血生化。结果两组理想体质量百分比、上臂肌围、白蛋白、淋巴细胞总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肠功能恢复时间显著提前(P〈0.05)。结论术后12h予肠内营养可促进肠功能提前恢复,利于营养吸收,且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肠内营养(EN)、EN联合肠外营养(PN)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后患者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2014年1月我院87例PD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营养方式分为EN组(37例)及EN+PN组(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手术及术后营养相关并发症发生率、血生化相关性指标。结果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及手术相关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N组与EN+PN组营养支持相关并发症率分别为3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N+PN组血清总胆红素、丙氨酸转氨酶高于EN组(均P0.05),但两组均在正常值范围内。结论 PD患者术后应用EN联合PN安全性及实用性均与单独应用EN相似,但可明显减少营养相关并发症,是PD术后更好的营养方式。  相似文献   

12.
转化医学是近年来在国内外科研领域兴起的一个新概念,也是医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分支,其倡导实验室基础研究与临床医疗实践之间建立更直接的联系,实现二者的双向快速转化。转化医学体现的正是永无止境并且不断循环向上的研究过程。临床肠内和肠外营养科学作为国际医学研究发展活跃的领域之一,其转化研究为实验室科学和临床医疗架起了一座桥梁,并取得了重要的进步,诸如全胃肠外营养的建立和应用、胃肠屏障功能的保护、免疫营养素的开发运用以及快速康复外科的实践与发展等。若能进一步围绕肠内、外营养支持中的关键性问题开展转化医学研究,将有利于改善病人的预后,而完成临床营养支持转化研究的每一次循环都将推动着这门科学不断进步。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检索并获取ICU患者肠内营养相关性腹胀的的相关证据,为临床医务人员提供循证决策依据.方法 按照证据金字塔"6S"模型检索Best Practice、UpToDate、Joanna Briggs Institute(JBI)循证卫生保健中心数据库、美国肠外肠内营养学会、Cochrane Library、PubMed...  相似文献   

14.
早期肠内营养在胃手术后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胃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方法 为129例胃部手术后的患者行早期肠内营养.结果 129例接受早期肠内营养,无吻合口瘘;出现腹泻、腹胀5例,但经调节营养液的输注速度以及调整营养液的温度后4例上述症状消失,1例凶为出现严重的恶心、返酸而未能完成肠内营养.1例营养完成后因鼻饲管被手术中结扎,在胃镜辅助下拔出.结论 胃手术后早期肠内营养安全、可靠、简便、经济.基本能维持患者手术前、手术后营养水平一致.  相似文献   

15.
目的检索、评价和整合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的最佳证据。方法计算机检索2010年1月至2018年12月Up to Date、苏格兰院际指南网、英国国家卫生与临床优化研究所、加拿大安大略注册护士协会、美国国立指南网、中国医脉通指南、欧洲卒中协会、美国心脏/卒中协会、澳洲卒中基金会、Cochrane Library、JBI循证卫生保健国际合作中心图书馆、PubMed、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关于成人脑卒中吞咽障碍识别的证据,包括最佳实践、指南、证据总结、系统评价。由研究者对纳入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并对符合质量标准的文献进行证据提取。结果共纳入文献9篇,包括指南5篇、证据总结3篇、系统评价1篇,最终总结出筛查时机、筛查工具、筛查实践者、筛查后评估及筛查培训5个方面6条最佳证据。结论急性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识别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筛查提供循证依据,护理人员可根据证据进行临床护理实践。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术后早期强化肠内免疫营养对全胃切除术患者的临床效果。方法全胃切除术后胃癌患者120例,所有患者均曾合并术前营养不良,其中60例患者术后早期接受普通肠内营养(EN组),另外60例接受强化的肠内免疫营养(EIN组)。分别于术前1天、术后第1天、术后第8天检测两组患者的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和转铁蛋白)及免疫指标(血清IgA、IgG、IgM和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并观察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结果术前两组问各营养指标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1天的各项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前均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术后第8天的营养指标和免疫指标较术后第1天均有改善,且EIN组患者的各项免疫指标均高于EN组(P0.05),两组间营养指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0.05);EIN组术后感染性的发生率较EN组低(P0.05)。结论术后早期肠内免疫营养能更好地改善全胃切除术后患者的免疫状态,并降低术后感染性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对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肠外(PN)、肠内营养(EN)支持的效果进行前瞻性研究.方法 选取结直肠肿瘤患者60人,随机分组,分别行PN、EN,以体重、上臂周径、外周血血红蛋白(HGB)、淋巴细胞记数(LYM)、血清向蛋白(ALB)、前白蛋白(PAB)作为营养评价指标,并观察肠管恢复蠕动、排气时间.结果 EN组体重、上臂周径、LYM、ALB较PN组更接近正常,HGB、PAB、排气恢复时间EN组较PN组缩短.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术后早期营养支持治疗以EN为佳.  相似文献   

18.
重症急性胰腺炎早期应用肠内营养临床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重症急性胰腺炎(SAP)患者早期肠内营养(EEN)治疗的疗效。方法将65例SAP患者随机分成EEN组(33例)和TPN组(32例)。EEN组患者采取早期EEN+TPN治疗,并逐渐减少TPN的用量,直至停止TPN;TPN组患者采取TPN治疗。观察2组患者腹痛的缓解时间、住院期间花去的费用、住院的天数以及是否出现并发症。结果:2组患者通过营养支持后EEN组的腹痛缓解时间、住院时间、花去费用以及并发症发生率均低于TPN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EEN治疗可显著提高SAP患者的治愈率,降低感染率及并发症的发生,并缩短住院时间。  相似文献   

19.
早期进行肠内营养是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的重要方法,目前在周内外被认识及应用.本文针对肠内营养在重症急性胰腺炎治疗中时机、部位、方法的选择及优缺点等方面进行综述,旨在为肠内营养的临床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术后早期应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对机体恢复、免疫功能及炎性反应的影响。方法选择进展期胃癌患者,行全胃切除、食管空肠Roux—en-Y吻合及行食管空肠袢式吻合(少数几例)病例56例,随机分成2组: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组(实验组)和常规肠外营养支持组。二组患者均从术后第1天起从营养管道进行肠内和肠外营养,肠内营养组(实验组)使用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制剂,肠外营养组使用力能脂肪乳剂和复方氨基酸制剂。共1~7d,于术后第1、8天及术前分别抽取外周血测定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IgG、IgA、IgM,T淋巴细胞亚群、IL-2。结果两组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及氮平衡均无显著差异。术后第8天实验组IgG、IgA、IgM、CD3、CIM和CIM/CD8均显著高于PN组(P〈0.05)。结论胃癌根治性全胃切除术患者术后早期免疫增强型肠内营养支持可有效改善患者免疫功能,并能减轻机体的炎症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