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孙宁  霍磊  刘芬霞 《河南中医》2010,30(10):967-969
目的:通过比较各组肿瘤的体积和重量,观察氧化苦参碱对MGC-803细胞系裸鼠移植瘤的抑瘤率(IR%)。方法:体外培养MGC-803细胞,采用皮下移植法接种于BALB/c-nu裸鼠皮下造成裸鼠皮下荷瘤模型。将造模后的30只裸小鼠随机分为阴性对照组、阳性对照组、氧化苦参碱组3组,均按照公斤体重腹腔注射给药,阴性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阳性对照组给予氟尿嘧啶,氧化苦参碱组给予氧化苦参碱。观察荷瘤鼠肿瘤生长情况、体积和重量,分析氧化苦参碱对MGC-803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的抑瘤率。结果:氧化苦参碱组小鼠瘤体总重量及平均重量、体积均小于阴性对照组和阳性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氧化苦参碱组平均抑瘤率为43.20%。结论:氧化苦参碱对肿瘤有显著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2.
刘冬菊 《新中医》2011,(4):116-117
目的:研究苦参碱、顺铂(DDP)单独及联合应用对人卵巢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方法:建立SKOV3细胞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苦参碱组予苦参碱腹腔注射治疗;DDP组予DDP注射治疗;联合用药组予苦参碱和DDP注射治疗;对照组予生理盐水腹腔注射治疗。连续治疗3周后观察疗效并记录各组裸鼠及其皮下移植瘤生长情况,绘制肿瘤生长曲线,计算肿瘤体积和肿瘤生长抑制率。结果:移植人卵巢癌SKOV3细胞株的裸鼠均能成瘤,成瘤率100%,苦参碱对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抑瘤率迭57.56%。苦参碱组、DDP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的肿瘤体积及抑瘤率分别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与苦参碱组、DDP组比较,联合用药组肿瘤的体积明显减小(P〈0.05),抑瘤率明显增高(P〈0.05)。结论:苦参碱对移植瘤有明显的抑瘤作用,苦参咸及顺铂联合应用对移植肿瘤生长抑制作用更强,二者具有协同抗癌作用。  相似文献   

3.
三氧化二砷联合阿司匹林对人胃癌裸鼠移植瘤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阿司匹林(Asp)及二者联用对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移植瘤生长的抑制作用。 方法 建立人胃腺癌SGC-7901裸鼠左腋窝外侧皮下移植瘤模型31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对照组7只,Asp组8只,As2O3组8只,联合用药组8只;均腹腔给药,连续用药14天。停药48 h后处死裸鼠,测量各组裸鼠移植瘤体积、重量变化,计算肿瘤抑制率;观察移植瘤及各组织(心、肝、肾等)变化;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增殖相关蛋白Ki 67及凋亡抑制蛋白Bcl 2的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蛋白Bax的表达情况。 结果 联合用药组肿瘤体积及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瘤重量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As2O3组、Asp组及联合用药组体积抑瘤率分别为59.12%、47.60%、76.70%;重量抑瘤率分别为35.60%、45.44%、63.90%。SP染色显示,与对照组比较,As2O3组、Asp组、联合用药组均可不同程度下调蛋白Ki 67和Bcl-2表达,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用药组与As2O3组、Asp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Western blot结果显示:联合用药组Bax的表达与其他组比较明显增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八珍汤对结肠癌皮下移植瘤模型小鼠癌组织中CXCR4及CD133共表达的影响,探讨八珍汤抑制结肠癌移植瘤生长的机制。方法将70只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35只、八珍汤组35只。2组均采用结肠癌CT26细胞混悬液直接注射的方法建立皮下移植瘤模型,造模后第10天起,模型组以无菌蒸馏水灌胃,八珍汤组以八珍汤灌胃,均连续灌胃10 d。自灌胃开始后第2,4,6,8,10天测量肿瘤大小并计算体积,然后计算抑瘤率。灌胃后的第11天处死2组裸鼠,取瘤组织,常规HE染色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CXCR4和CD133表达情况。结果灌胃后第2,4,6,8,10天,八珍汤组肿瘤体积均明显小于模型组(P均0.05),八珍汤组抑瘤率为56.13%。移植瘤组织HE染色显示,八珍汤组较模型组细胞异型性小,且细胞排列成团现象不明显。2组CXCR4、CD133蛋白阳性表达率比较虽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八珍汤组约较模型组降低10%。结论八珍汤可以通过抑制CXCR4及CD133的共表达来抑制肿瘤的生长。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紫柏凝胶对宫颈癌裸鼠的抑瘤作用及对E6、E7、Rb、P53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建立人宫颈癌Siha细胞荷瘤裸鼠模型,将成瘤裸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模型组,顺铂组,紫柏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7只。模型组不干预,顺铂组腹腔内注射0.5 mL顺铂(5 mg/kg),每4日1次,紫柏凝胶高、中、低剂量组分别在瘤体表面涂抹紫柏凝胶0.9428、0.4714、0.2357 g/kg,每日1次,连续用药28日。每日测量肿瘤体积、裸鼠重量、进食水量,停药24 h后处死裸鼠,完整取出肿瘤组织,称重并测量体积,将肿瘤组织切片后,行HE染色,行移植瘤组织病理学观察,并采用免疫组化SP的方法,检测肿瘤组织中E6、E7、Rb和P5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紫柏凝胶中、高剂量组及顺铂组在治疗第22、28日肿瘤体积减小(P0.05),瘤重降低(P0.05),E6、Rb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紫柏凝胶高剂量组及顺铂组E7、P53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与顺铂组比较,紫柏凝胶各剂量组瘤重升高(P0.05),抑瘤率降低(P0.05),E6、P53、E7、Rb蛋白表达均升高(P0.05)。与紫柏凝胶低剂量组比较,紫柏凝胶中、高剂量组瘤重降低(P0.05),抑瘤率升高(P0.05),E6、P53、E7、Rb蛋白表达均降低(P0.05)。结论紫柏凝胶对人宫颈癌Siha细胞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其机制与下调致癌蛋白E6和E7的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肠胃清对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奥沙利铂(L-OHP)治疗的增敏作用及对肿瘤组织坏死凋亡的影响。方法:构建裸鼠结肠癌细胞HCT-116皮下移植瘤模型,将造模成功的裸鼠随机分为模型组、L-OHP组、肠胃清组和肠胃清联合L-OHP组(联合组),分别给药或生理盐水3周后,观察各组裸鼠肿瘤体积,计算抑瘤率,苏木精-伊红染色法(HE)观察肿瘤组织病理形态学变化,DNA断裂的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染色法)检测肿瘤组织细胞凋亡情况。结果:各给药组给药后瘤体体积明显小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瘤体体积明显小于L-OHP组和肠胃清组(P0.01)。各组抑瘤率比较,联合组明显高于L-OHP组和肠胃清组(P0.01)。各给药组肿瘤组织坏死面积百分比和肿瘤细胞凋亡指数均高于模型组(P0.01),联合组明显高于L-OHP组和肠胃清组(P0.05或P0.01)。结论:肠胃清对裸鼠结肠癌皮下移植瘤L-OHP治疗有增敏作用,并可促进肿瘤细胞坏死及凋亡。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的抑瘤作用及c-Myc、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基因表达的影响,评估胃复方作用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建立人胃癌BGC-823裸鼠模型;将成功建立的裸鼠胃癌皮下移植瘤模型的40只荷瘤鼠随机分为5组(n=8):模型对照组、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连续给药4周。每7天记录肿瘤长径、短径,计算瘤体体积并绘制肿瘤生长曲线图;给药4周后处死所有荷瘤鼠,剥离皮下移植瘤称瘤重、计算抑瘤率;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瘤体组织c-Myc、hTERT蛋白表达。结果:1)胃复方对人胃癌BGC-823裸鼠移植瘤具有明显抑制作用,各剂量间有量效关系。其中胃复方低剂量组、胃复方高剂量组、氟尿嘧啶组、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的抑瘤率分别为21.06%、45.89%、30.65%、59.42%。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效果最好。2)瘤重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重均有不同程度的减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降低明显。3)肿瘤生长曲线图显示与模型组比较,各药物组瘤体积均有一定程度缩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4)与模型组比较,药物组均能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其中氟尿嘧啶联合中药组下降最明显。结论:胃复方能够抑制人胃癌BGC-823细胞BALB/c-nu裸鼠皮下移植瘤生长,可能与下调c-Myc、hTERT蛋白表达有关,并且与氟尿嘧啶联合用药有增效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艾瑞昔布联合奥沙利铂对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移植瘤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选取60只裸鼠构建人结肠癌HT-29细胞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每组15只。对照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艾瑞昔布组给予艾瑞昔布100 mg/(kg·d)灌胃,奥沙利铂组给予奥沙利铂30 mg/kg腹腔注射,联合用药组给予艾瑞昔布100 mg/(kg·d)灌胃和奥沙利铂30 mg/kg腹腔注射,均1次/d,每3 d 1次,连续干预14 d。实验结束时计算各组瘤体积及抑瘤率,ELISA法检测各组小鼠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水平,RT-PCR法检测瘤组织中VEGF和MMP-2的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检测瘤组织中VEGF、MMP-2蛋白表达情况及微血管密度(MVD)。结果艾瑞昔布组、奥沙利铂组、联合组用药组与对照组相比较瘤体均生长缓慢,且联合用药组抑瘤率明显高于艾瑞昔布组、奥沙利铂组(P均0.05)。艾瑞昔布组、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血清VEGF和MMP-2水平、瘤体组织中VEGF和MMP-2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瘤体组织中MVD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均0.05),且联合用药组均明显低于艾瑞昔布组、奥沙利铂组(P均0.05)。结论艾瑞昔布联合奥沙利铂可协同抑制人结肠癌裸鼠移植瘤肿瘤生长及血管形成,作用机制可能与下调VEGF、MMP-2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肠益煎对移植性结肠癌裸鼠肿瘤的抑制作用。方法将接种人结肠癌LOVO细胞悬液于裸鼠皮下成功制备的裸鼠移植性结肠癌模型6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A组)、肠益煎组(B组)、5-氟尿嘧啶组(C组)、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组(D组)、肠益煎+5-氟尿嘧啶组(E组)、肠益煎+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组(F组),每组10只,模拟临床给药。A组给予生理盐水20 m L/(kg·d)灌胃;其他组中肠益煎采用水煎剂12.5 g/(kg·d)灌胃,均每天1次,共14 d;5-氟尿嘧啶及奥沙利铂采用腹腔注射,隔天1次,共5次。疗程中观察并记录裸鼠体质量。疗程结束后处死裸鼠,采集标本,记录瘤质量,计算肿瘤指数和抑瘤率。结果裸鼠去瘤后质量B、C、D、E、F组均显著高于A组(P均<0.05),D、E、F组均显著高于B、C组(P均<0.05),D、E、F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C、D、E、F组裸鼠瘤质量、肿瘤指数明显低于A、B组(P均<0.05),D、F组明显低于C组(P均<0.05)。C、D、E、F组抑瘤率均明显高于B组(P均<0.05),D、F组明显高于C组(P均<0.05)。结论中药复方肠益煎可以稳定患瘤裸鼠体质量,有一定的抑制肿瘤瘤体生长作用,联合化疗药物5-氟尿嘧啶、奥沙利铂抑瘤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的增效作用及其对移植瘤铂类耐药相关铜转运蛋白ATP7A、ATP7B表达的影响,揭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增效作用的部分机制。方法:建立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奥沙利铂组、健脾解毒方组、健脾解毒方联合奥沙利铂组(联合用药组),治疗后观察各组移植瘤生长情况,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及免疫组化S-P法、Western-blot检测移植瘤中ATP7A、ATP7B mRNA和蛋白的表达。结果:(1)联合用药组的抑瘤率为53.6%,是单用奥沙利铂组的4.25倍;(2)奥沙利铂组裸鼠反复腹腔注射L-OHP后,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0.05);联合用药组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均低于奥沙利铂组(P<0.05)。结论:健脾解毒方对奥沙利铂抑制人结肠癌裸鼠原位移植瘤生长有增效作用,其增效作用可能与下调移植瘤组织ATP7A和ATP7B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细胞内奥沙利铂药物的浓度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髓鞘碱性蛋白(MBP)对实验性脑出血大鼠神经保护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60只,脑出血造模成功后随机分为MBP组、磷酸盐缓冲盐水(PBS)组、卵白蛋白(OVA)组,每组30只。每天应用Longa五级评分法进行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不同亚组按相应时间点取材,分别测定出血周围脑组织胶质纤维酸性蛋白(GFAP)和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的免疫组化评分。取脾组织制作匀浆,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Foxp3与β-actin的相对密度值。结果 MBP组在对应时间点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GFAP和BDNF的表达均明显高于OVA组和PBS组(P0.05或0.01);OVA组与PBS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Foxp3mRNA在大鼠脾脏中的表达MBP组均明显低于OVA组和PBS组(P均0.01),OVA组与PBS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MBP对实验性脑出血后大鼠的行为学缺损有治疗作用,可减轻症状,上调BDNF、GFAP蛋白表达水平,降低Foxp3 mRNA的表达;对血肿周边神经元产生保护作用,促进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治疗作用。方法 82例稳定性劳力型心绞痛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中医辨证属痰热血瘀型者,随机分为清热祛瘀颗粒加西医常规治疗的试验组(41例)和采用西医常规治疗加安慰剂治疗的对照组(41例),共观察25周。采用高频超声检测颈动脉复杂斑块的数目、简单斑块的数目、斑块的Crouse积分及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观察清热祛瘀颗粒对颈动脉斑块及血浆高敏C反应蛋白(hs-CRP)、CD40L变化及肝肾功能。结果 试验组治疗后颈动脉复杂斑块的数目、斑块的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较治疗前为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颈动脉斑块的Crouse积分、颈动脉内中膜的厚度也较对照组治疗后为低,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试验组治疗后hs-CRP及CD40L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治疗过程中未见明显不良反应。结论 清热祛瘀颗粒对冠心病伴颈动脉易损斑块患者的颈动脉斑块具有一定的稳定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从与胆汁分泌有关的转运蛋白及中性粒细胞CD18分子的角度探讨龙胆泻肝丸(LD)清肝胆,利湿热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20只大鼠分为4组:对照组,模型组,LD 5.0,2.5 g.kg-1(按生药计算)组。给药组每日ig给药1次,连续8 d,对照组和模型组ig等体积的蒸馏水。其中第5天给药1 h后,除对照组ig花生油外,其他各组大鼠按100 mg.kg-1 1次性igα-萘异硫氰酸酯(ANIT)花生油。第8天摘取大鼠肝脏,提取肝脏总RNA,RT-PCR检测多药耐药蛋白MDR1a,MDR1b,MDR2和多药耐药相关蛋白MRP1 mRNA,MRP2 mRNA的表达;眼眶静脉取抗凝血,流式细胞仪测定中性粒细胞CD18表达,血细胞计数仪测定白细胞及粒细胞总数。结果:模型组大鼠肝组织MDR1a,MDR1b mRNA表达显著增加(P<0.05,P<0.01),MDR2 mRNA,MRP2 mRNA分别有表达增加或降低的趋势,MRP1 mRNA的表达无明显变化。LD 5.0,2.5 g.kg-1对胆汁淤积大鼠的肝组织MDR1a,MDR1b,MDR2,MRP1,MRP2 mRNA表达均无明显影响。LD各给药组白细胞总数以及粒细胞总数有下降趋势,CD18荧光强度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或P<0.01)。结论:龙胆泻肝丸对ANIT诱导的胆汁淤积(类肝胆湿热证)具有利胆保肝作用,其作用机制主要与其抑制白细胞黏附,降低胆管炎症反应,减轻胆管损伤,从而有利于胆汁排泄有关,而与胆管上皮的转运体蛋白分子MDR,MRP关系可能不大。  相似文献   

14.
[摘要]目的观察衰变加速因子(DAF)在2种外周神经损伤模型大鼠脊髓背角的表达情况,旨在探索它在神经病理性疼痛(NPP)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将60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为假手术组、CCI组和SNI组3组,按分组制作模型,分别于术前及术后1,3,7d,用热刺激和机械刺激法测定大鼠的痛阈值变化,评估其可靠性后,于术后7d处死大鼠,取L4-6段脊髓背角,用Western-blot和免疫组化两种技术测定其DAF蛋白含量。结果CCI组和SNI组大鼠于术后1,3,7d痛闽值降低,与假手术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表明模型制作成功。Western—blot检测显示,3组模型大鼠脊髓背角DAF表达发生不同程度降低,CCI组和SNI组与假手术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免疫组化染色显示:CCI组、SNI组大鼠脊髓背角DAF阳  相似文献   

15.
目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CD4 CD25highT细胞的数量。结果:10例初治SAA患者外周血CD4 CD25 T细胞占CD4 T细胞的(6.23±1.82)%,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9.20 2.95)%(P<0.01),CD4 CD25highT细胞比例为(1.02±0.11)%,亦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3±0.41)%;10例造血恢复SAA患者CD4 CD25 T细胞和CD4CD25highT细胞比例分别为(8.92±1.22)%和(1.41±0.64)%,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1)。认为 CD4 CD25 、CD4 CD25highT细胞水平与SAA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足细胞结蛋白(Desmin)和CD2相关蛋白(CD2-asso—ciatedprotein,CD2AP)的作用。方法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制备肾病模型。3周后造模成功,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A组,12只),模型对照组(B组,8只),祛风通络方小、中、大剂量组(C组、D、E每组8只)和阳性对照组(F组,8中)。从第4周起,A组和B组给生理盐水,C—E组分别给祛风通络方1.O、2.1、4.2g/mL,F组给泼尼松25mg/kg。各组均灌胃给药,10mL/kg,1次/天,连续28天。期间进行24h尿蛋白定量、血清生化指标检测。实验结束时电镜观察超微结构、Real-timePCR法及Westernblot法检测足细胞骨架蛋白DesminmRNA、裂孔隔膜蛋白CD2APmRNA及其蛋白表达。结果(1)与B组比较,C、D、E、F组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B组比较,C、D、E组ALB均有所升高,差畀有统计学意义(P〈O.05);TC含量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F组TG反而有明显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电镜观察发现,D、E、F组与B组比较,足细胞形态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特别是足突结构、足突数目改善明显,其D、E组改善更明显。(4)阿霉素肾病大鼠中DesminmRNA、CD2APmRNA及蛋白表达均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尸〈0.05)。干预后,与B组比较,C、D、E、F组DesminmRNA和CD2APmRNA表达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5)与A组比较,B组Desmin、CD2AP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B组比较,C、D、E、F组CD2AP蛋白表达明显降低,D、E、F组Desmin蛋白表达明显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剂量组间比较,C、D、E组Desmin及CD2AP蛋白表达逐渐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F组比较,C、D组CD2AP蛋白表达明显高,E组CD2AP蛋白表达明显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Desmin蛋白表达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祛风通络方对阿霉素肾病大鼠的治疗作用伴随着改变足细胞骨架蛋白Desmin及裂孔隔膜蛋白CD2AP基因表达的改变而实现。  相似文献   

17.
目的:用体外自然实验体系对纳米级FeO磁流体和抗癌药物长春新碱(VCR)体外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的影响进行分子水平的探讨。方法: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的变化情况。结果:使用纳米级Fe3O4磁流体和抗癌药物VCR以后,自然实验组CD4细胞阳性率(38.87±6.37)%较自然对照组(35.52±6.76)%明显增高(P<0.01),自然实验组白细胞CD55阳性细胞平均荧光强度(68.79±8.98)%较自然对照组(74.78±18.60)%明显降低(P<0.05)。与自然对照组相比CD4分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上调,CD8分子均表现出一定程度的下调。结论:VCR(0.2g/mL)和纳米级Fe3O4磁流体对血细胞的免疫功能都没有不良影响,甚至磁流体还可以提高血液免疫反应中白细胞的免疫功能,为红细胞包载磁流体和抗癌药物治疗肿瘤提供实验依据,为抗癌药红细胞载体靶向抗肿瘤免疫提供新的治疗途径。  相似文献   

18.
冰冻血小板对系统血液免疫功能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不同冰冻血小板复温后对血液系统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按不同的实验条件将血液反应系统分为4组,自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对照组)、新鲜异体血小板组(自然体系实验组1)、新型血小板冷冻保护剂组(自然体系实验组2)、6%DMSO组(自然体系实验组3),以灭活S180作为激活抗原,采用免疫荧光标记流式细胞仪分析方法,检测血细胞表面相关免疫分子表达影响的变化规律.结果:血小板CD55和白细胞CD25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均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上调.血小板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1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上调(P<0.05),自然体系实验组2及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下调.红细胞CD59表达水平,自然体系实验组3较自然体系对照组呈明显下调(P<0.05).结论:冰冻血小板对红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抑制作用强于新鲜异体血小板,对血小板、白细胞免疫反应性的激活作用弱于新鲜异体血小板.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CD2相关蛋白(CD2-associated protein,CD2AP)和肾病蛋白(nephrin)的表达及鲤鱼汤对其表达的影响,进而探讨鲤鱼汤治疗肾病综合征的作用机制。方法:70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N组)、模型组(M组)、福辛普利组(F组)、鲤鱼汤低剂量组(YD组)和鲤鱼汤高剂量组(YG组)。M组、F组、YD组和YG组大鼠采用尾静脉注射阿霉素6.5mg/kg复制阿霉素肾病模型。第3周开始进行干预,YG组和YD组分别予以高、低剂量鲤鱼汤(2.25、1.13g/mL)灌胃7周;F组予以0.09mg/mL福辛普利灌胃;N组和M组予以等量自来水灌胃。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大鼠肾脏中CD2AP、nephrin的表达,并计算其阳性表达的平均光密度值(AOD)。结果:与模型组相比,鲤鱼汤高剂量和鲤鱼汤低剂量组大鼠血清总蛋白水平、血清白蛋白水平等均有一定升高,尤其鲤鱼汤高剂量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治疗组肾小球中CD2AP与nephrin的表达较N组均降低,但与M组比较,都有不同程度的增加(P0.05)。结论:鲤鱼汤可不同程度地增强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足细胞CD2AP和nephrin的表达,改善阿霉素肾病大鼠肾小球的损伤,进而起到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蒿琥酯片不同剂量对狼疮样小鼠部分免疫调节作用机制。方法:运用不同剂量的青蒿琥酯对8~10周龄的狼疮样小鼠进行干预治疗8 d,观察其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淋巴细胞表面CD4、CD8、CD54表达的影响。结果:青蒿琥酯片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4、CD8的表达有升高的作用,对狼疮样小鼠外周血CD54的高表达有抑制作用,以高剂量组最为明显。结论:青蒿琥酯片可调节狼疮样小鼠的细胞免疫功能,抑制狼疮样小鼠的过度免疫反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