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目的:分析新生儿科DIP医保结算情况及其影响因素,优化新生儿科医保结算规则,推进支付方式改革精细化管理。方法:选择国家DIP支付方式试点城市Y市为案例地区,结合定性资料分析与访谈研究,采用描述性分析、四象限气泡图、多元线性回归方法,对Y市新生儿科全样本患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Y市2022年有1 372例新生儿,医保结算率为84.82%,其中三级医疗机构为81.10%。未入组718例,占比52.33%。三级医疗机构、未入组、低体重儿、住院天数越高、出生天数越低、结算分值越低的病例,医保结算率越低(P<0.05)。结论:新生儿科医保结算率显著低于全市水平,三级医疗机构亏损程度更高,易引致推诿危重新生儿患者风险;新生儿科存在分组精细化不足、分值失真的问题。建议:完善核心要素管理与调整机制,优化新生儿科DIP病种分组;综合考虑新生儿资源消耗特征、合理动态调整新生儿医疗服务价格、科学设置新生儿科加成系数;做到新生儿科发展与医保协同改进,推进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内涵式、精细化发展。  相似文献   

2.
目的:利用波士顿矩阵分析DIP付费实施后某三级医院各科室、病种运营情况,探讨三级医院费用控制与精细化管理措施。方法:利用波士顿矩阵对医院科室及病种分别进行分析,以结算病例数为横轴,次均费用为纵轴,综合评价确定不同象限的发展策略。结果:DIP组内例数前10的科室及病种中共有“高结算病例数,高次均费用”科室1个、病种1个;“高结算病例数,低次均费用”科室11个、病种2个;“低结算病例数,低次均费用”科室18个、病种4个;“低结算病例数,高次均费用”科室7个、病种3个。结论:DIP付费改革给医院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利用波士顿矩阵可以充分考虑不同科室及病种发展战略的差异性,实现分区施策、精准发力,有效节约医院管理成本。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下亏损病案入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研究某三级公立医院2022年1—6月21 436份亏损病案的病案首页内容,分析DIP入组的影响因素。结果 亏损病案类型以正常倍率组最多,占84.27%;医疗保险类型以居民医保最多,占87.45%;亏损病案数量以儿科最多,占9.00%,消化内科位于第2位,占8.31%。在DIP亏损病案的入组影响因素中,DIP分组器分组错误占33.08%,药物、耗材、检验检查费用偏高占15.05%,主要诊断编码错误占12.57%,入组正确但病种分值偏离实际占8.48%,主要手术编码错误占3.09%,其他占27.73%。结论 医疗机构、医保部门需加强与第三方软件开发公司合作与沟通;病案编码员编码时,避免盲目地从计算机检索编码,应按照编码规则准确编码;医疗机构应加强临床行为管控,促进合理诊疗,合理控制医疗资源和成本。  相似文献   

4.
童雪君  吕翔  杨帆 《卫生软科学》2023,(12):69-71+84
[目的]分析DIP付费清算中高倍率病例特征,并提出管理建议。[方法]以某三甲综合医院DIP付费清算结果为数据来源,采用Z检验和卡方检验,从诊疗难易程度、病例入组问题、医疗费用结构指标3个维度分析高倍率病例和正常倍率病例的差异。[结果]2023年2-6月样本医院高倍率病例为1367例,占全部DIP结算病例的4.72%,前5名病种中,仅第5位为手术病种。编码错误导致的高倍率病例占20.6%。在诊疗难易程度、病例入组问题、医疗费用结构指标3个维度12个指标中,除医疗服务收入占比外,高倍率病例与正常病例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诊疗难度大、偏码错误率高、费用结构不合理的病例更易成为高倍率病例。要重视病案首页质量、加强诊疗行为监管、专科差异发展、制定专项考核办法、建立健全沟通机制、完善配套政策。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索DIP改革方式下,医院医保精细化管理模式的实践与成效。方法:以宿迁市某三级甲等综合医院为研究对象,分析该院DIP运行管理中人员构成、职责分布、相关制度以及各项创新举措对医院迅速适应按病种分值付费产生的影响。结果:通过精细化管理,医院CMI值、各科偿付率等数据都有明显提升,费用构成合理化改进。结论:在DIP改革方式下,可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与流程,实施医保精细化管理,以进一步实现价值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临床药师运用SMART原则管控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病例医保药品费用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20年该院81例医保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病例作为研究对象,临床药师运用SMART原则对研究对象医保药品费用进行管控。结果:运用SMART原则管控后,2020年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医保病例次均住院费用、次均药品费用与2019年相比明显降低(P < 0.05);医保药品违规金额减少了42.65%,医保基金结算率提高至123.67%。结论:临床药师运用SMART原则进行医保药品费用管控,能够有效降低急性阑尾炎腹腔镜手术病例的医保药品费用,减少医保违规扣款,并且能够有效提高病种医保基金结算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收集龙岩市某三甲医院按病种分值结算政策实施后的医疗费用相关数据,了解按病种分值付费的实施现状,对偏差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方法:收集龙岩市某三甲医院2021年1-8月医保类型为龙岩市基本医疗保险的出院患者的病案首页及结算数据,共计47 177例。结算数据采用描述性统计分析;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未转科、进入临床路径、高级别手术的患者更倾向于正常范围病例;门诊入院、非医嘱离院和有入住ICU的病人更倾向于偏差病例;医嘱转院、住院时间越长、药耗占比越高及诊断数量越多越容易倾向于超高病例;年龄大的患者更不倾向于超高病例。结论:是否转科、年龄、入院途径、住院天数、是否手术、手术级别、离院方式、临床路径、是否入住ICU、药占比、耗占比以及诊断数量是偏差病例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8.
曹可  陈博年  林诗雨  伊越 《现代医院》2024,(2):263-266+270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肿瘤专业病种DRG付费工作中的应用。方法 以天津某三级医院肿瘤专业病种2022年4月—2022年9月参与DRG付费的病例作为基线值,分析影响DRG付费的因素,按照PDCA循环在该医院的肿瘤专业病种开展改进措施,与2022年10月—2023年3月参与DRG支付的结算数据进行比较,利用SPSS 20.0分析病案首页数据填写质量对DRG入组率及次均住院费用、平均住院时间、CMI、医保支付率的影响,以此观察PDCA循环在肿瘤专业DRG支付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经过PDCA循环后,入组率由84.03%提升至89.98%,因主要诊断操作不匹配而无法入组的病例下降了22.78%,“违反无需填报和编码原则”和“主要手术操作编码漏填”两条歧义病例原因未再出现。由于歧义病例次均住院费用和平均住院时间高于正常入组病例,所以次均住院费用由22 496.56元升至24 714.92元,平均住院时间由7.50 d升至8.13 d。CMI由0.96升至1.08,医保支付率由107.93%升至130.67%。结论 应用PDCA循环可有效提高病案首页质量,进而提升医保结算清单质量和DRG入组率...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究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的实施效果。方法:本文以2014年DIP试点城市——广东省清远市作为处理组,以省内其余19个非试点城市(除中山市,其在2010年已开始试点)作为对照组,构建面板数据,采用空间计量中的合成控制法评估DIP的实施效果。结果:清远市实施DIP 3年后住院患者的平均住院日比对照组降低1天,平均住院费用比对照组低1000元左右。结论:实施DIP可以降低患者的平均住院日和平均住院费用的增速,从而缓解医保基金支出增长过快,并提高医院的服务效率,减轻住院患者的经济负担。试点地区应更加科学地制定病种分值,完善医保监管,加强医保政策的宣讲培训,使DIP改革具有更好的成效。  相似文献   

10.
<正>湖北省宜昌市于2017年12月开始实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探索“病种点数法”。2020年10月,被纳入国家区域点数法总额预算和按病种分值付费(DIP)支付方式改革试点。2021年12月,国家医保局确定宜昌市为全国12个DIP付费示范城市之一。12月底,全市职工和居民医保分别执行统一结算点值,15个参保地完成200家定点医疗机构共30万例住院病例,涉及金额14亿元的DIP年度清算,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结核病患者住院费用,找出其影响因素,为优化费用结构,实现精细化控费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采用描述性分析法,新灰色关联法,单因素分析、多元线性回归法对2019-2021年河南省某三甲专科医院结核病患者费用进行分析,找出其影响因素,结合按病种分值付费(diagnosis-intervention packet,DIP)支付结算方法,对数据进行模拟推算,将盈亏病例的影响因素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西药费、化验费、卫生材料费累计占比每年均达66.65%,是引起费用结构变动的主要项目。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对平均住院费用影响程度由大到小的因素依次为住院天数、是否手术、年龄、有无合并症、性别(标化β值依次为0.658,0.205,0.079,0.036,-0.028)。通过DIP支付结算方法进一步模拟推算得出,亏损病例西药费占比(≥43.62%)高于盈利病例西药费占比(≤37.58%)。亏损病例平均住院天数(≥39 d)高于盈利病例平均住院天数(≤30 d)。结论 医疗费用控制是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重点,实现结核病患者控费时要调整西药费、卫生材料费、化验费等费用结构,推行临床路径以降低住院天数,...  相似文献   

12.
孙娜  张新静  张勇 《现代医院管理》2023,(2):116-117+123
目的 探讨按病种分值付费(DIP)对医院控制住院费用及平均住院日的影响及策略。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宿迁市2020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某医院出院患者病案首页及医保结算清单,利用SPSS 22.0软件分析某医院(DIP)前后住院医保患者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变化情况。结果 DIP实施前后平均住院日、次均费用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DIP实施可以降低平均住院日,降低患者住院费用,提升医疗运行效率,促使医疗机构优化内部管理制度。  相似文献   

13.
江苏省淮安市作为医保DIP付费全国首批试点城市之一,2021年起正式实行全市范围内住院患者DIP医保结算。本文全面阐述和分析了医保DIP付费方式,介绍了金湖县人民医院作为县域二级甲等综合医院制定的一系列“控本增效”,保障二级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有效举措。医院在研究医保政策、梳理病种成本、齐心寻找对策方面为其他同类医院运营管理提供了较有价值的参考。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DRG付费试点工作的应用。方法 以武汉大学口腔医院2017—2019年度2 074例医保结算病例的DRG付费结算情况作为基线值,分析影响DRG付费的因素,按照PDCA循环实施改进措施,与2020年608例和2021年996例医保结算病例DRG付费结算情况进行比较,利用SPSS 20.0分析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和DRG付费相关运营管理指标的变化情况,观察PDCA循环在口腔专科医院DRG付费工作中的应用效果。结果 与基线相比,经过两轮PDCA循环后,病案首页基本信息、主要诊断和手术操作的完整率和准确率有明显提高;医保结算清单质控合格率、DRG入组率、CMI值、平均住院费用和DRG结算率提高;歧义病例发生率和平均住院日降低。结论 应用PDCA循环能有效提高病案首页数据质量和改善运营管理效率,促进DRG付费在口腔专科医院的顺利开展。  相似文献   

15.
2003年,样本城市开始实行“按病种分值”付费,经过多年不断的发展、完善,对该市医疗机构加强内涵建设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本研究主要对样本城市DIP改革背景及结算方式进行描述,通过DIP入组情况、辅助目录调整病例占比、病种费用等指标运行情况,总结分析DIP改革给三级医疗机构经济运行、病案管理、学科建设等方面带来的影响与实践应用效果,指出DIP不仅可促进医院加强医疗、医保协同发展,同时可推动医院强化业财融合,提高经济运行效率,提升医院社会效益等。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县级三级公立医院在DIP支付方式改革背景下开展医保运营效率管理。方法:以2021年和2022年某县三级公立医院出院病例为研究对象,完善医院医保运营管理组织架构,优化收治病种结构,强化成本管控,对比分析运营效率及运营质量指标。结果:与2021年相比,2022年住院病人次均费用提高了1.99%,住院次均药品费用提高1.20%,住院收入中来自医保基金的收入提高3.75%,同时手术占比提高0.74个百分点,微创手术占比提高1.12个百分点。结论:DIP支付方式下县级三级公立医院通过完善组织架构、提升医疗内涵、强化成本管控及优化绩效考核,可有效提升运营效率,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指标的改善。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DIP付费下病种成本管理模式创新,为进一步强化病种成本控制,推进医院精细化管理提供决策参考。方法:以淮安市某三甲公立医院作为实践研究对象,运用服务单元叠加法进行病种成本核算。结果:病种成本的精准核算促进医院降本增效;合理用药管理可有效控制药品费用的不合理增长;临床路径联合DIP病种分值管理实现了病种成本的有效控制(P<0.05);降低术后并发症,有利于降低医疗资源消耗等。结论:DIP付费模式促进医院成本管理转型,通过病种盈亏、合理用药、临床路径管理等多种方式,实现了病种成本的有效控制,提高了医保基金使用效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不同医保付费方式对同一病种医疗相关费用的影响,分析如何应对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并针对宿迁地区特点提出建议。方法:采集宿迁市某三级综合医院2020年6月-2022年6月449例翼状胬肉出院病例,分析对比按项目付费与DIP付费方式对同病种医疗费用的影响。结果:实施DIP付费方式以后,平均医疗总费用、药品费和手术费均明显下降,平均住院日缩短,患者平均自付金额降幅46.24%。结论:采用DIP付费方式可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平均住院日和患者自费比例,可提升医保控费管理与医疗机构精细化管理效率,减轻患者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按病种分值付费对恶性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方法提取厦门市某三级甲等医院2014年~2017年医保年度的涉及恶性肿瘤病例数据,通过描述性统计与双重差分法对相关医疗管理指标及病种结算情况进行分析.结果统计期间,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费用复合增长率(CAGR)为17.44%,本地医保住院人数、住院人次、人均住院次数高于其他患者;次均费用、次均耗材费净效应无统计学意义,平均住院天数、次均药品费用下降,个人负担费用增加;分值分段中>100的人次占比最大,为54.17%,0~100分值段CAGR最高,占77.52%,居中的300~400分值段呈负增长(CAGR-9.40%);涉及恶性肿瘤的病例结算病种700种中仅104个病种按恶性肿瘤病种结算,其中97种人次占比低于1%;本地医保全部病种结算费用为该病种平均值的75.87%.结论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有利于增强医院自主管理意识,有利于减轻参保人员个人负担水平;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控制恶性肿瘤相关疾病住院医疗费用过快增长影响有限;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加强了定点医院诊疗行为的选择性,存在诱导住院、分解住院、改变诊断排序的可能性;按病种分值付费改革病种分值计算方法应进一步优化,建议借鉴疾病诊断相关分组办法测算的标准费用作为分值计算依据,减少病种数量,并为推行DRGs收付费做好数据基础.  相似文献   

20.
当前,按健康结果付费已逐渐成为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的新趋势。DIP以大数据为支撑,将区域总额预算、点数法和按病种付费三种结算方式与监督评价机制结合,推动医疗服务体系以健康为导向,有效发挥医保支付对医疗机构的引导与制约作用,从而提高统筹区域健康水平。本文在分析DIP创新机制的基础上,提出以健康为导向的DIP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