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随着卒中后抑郁发病率的升高,人们对卒中后抑郁及其脑肠轴机制的关注也越来越多。从目前的研究现状出发,分别从中医学、西医学的角度对国内外涉及的脑肠轴基本概念做了界定,阐述了卒中后抑郁脑肠轴相关机制,并对脑肠轴的现代应用进行了分析。接着介绍了中西医对脑肠轴的具体认识,综合性地汇总了中医大家们对脑肠轴中医维度的理解。中医学对脑肠轴的认识主要包含脾主运化、肝主疏泄、脾肾相关3个方面,重点从脾、肝、肾3个方面阐述了“脑”与“肠”互动的机制;西医学主要阐述了脑肠轴、肠脑互动等相关概念,以及脑肠的信号传导与相互作用,分别从肠屏障和血脑屏障、微生物群进行了详细说明。通过中西医维度具体阐述脑肠轴,可以更清楚地了解脑肠轴的研究现状,为随后的研究奠定基础。通过中西医对脑肠轴的分析,引出了认识和治疗卒中后抑郁脑-肠-微生物轴的重大意义,在此基础上对卒中后抑郁的临床治疗与科学研究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脑-肠-菌”轴为切入点,结合中医“脑肠相通”理论,以现代医学中的“脑-肠”轴、肠道菌群两方面进行佐证,梳理其对功能性便秘的影响,探讨功能性便秘的发病机理,以期从中寻找出治疗功能性便秘的新方向,为将来功能性便秘的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新的思路,同时促进中医药现代化的发展。  相似文献   

3.
神经系统和胃肠系统在生理、病理上都有着紧密的联系,脑-肠轴学说的提出进一步证实了大脑与胃肠系统之间紧密相关。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肠道微生物可通过作用于脑-肠轴影响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生和发展进程。以中医理论为基础,以“微生物-脑-肠轴”作为切入点,提出从肠治脑的方法,探讨中医(中药、针灸)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思路,以期为中医药治疗本病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
特发性肺纤维化(IPF)为“肺络病”范畴,肺络、脑络、肠络之间以络脉相系,“肺”“脑”“肠”三者在生理及病理上紧密相连,形成“肺-脑-肠”轴环形体系。微生物群在“肺-脑-肠”轴之间进行多向交互串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的发生、发展及治疗多个环节。文章基于“肺-脑-肠”轴理论阐述微生物群失调影响IPF发生发展的多个环节,为IPF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肠道微生物群是西医学的重大创新之一,近年来研究者们对肠道微生物群及其对急、慢性疾病的影响进行了更全面和更深入的研究,包括神经系统疾病。近几年的研究证实,肠道微生物群与神经系统之间关联密切,特别是大脑和肠道之间的双向沟通会影响一些急性神经系统疾病的风险因素和结果,及“肠脑同调”理论。运用“脑肠同调”指导中医辨证论治,临床疗效显著。本文基于“肠道微生物群-脑轴”在中风(脑卒中)中的病理生理学最新研究进展,探讨中医针灸辨证论治中风。  相似文献   

6.
失眠是临床常见病,难治病.微生物-肠-脑轴已被证实与神经、消化、内分泌、呼吸等多系统疾病相关.近年来,有研究表明,肠道菌群与失眠关系密切,而中药能通过调节肠道菌群失稳改善睡眠.文章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相关中医理论基础及基于微生物-肠-脑轴理论对中医调节肠道菌群治疗失眠的研究进展等方面进行论述,以期为中医药治疗失眠的...  相似文献   

7.
偏头痛发病机制不明,许多假说仍需推敲,近年有学者提出肠道微生物通过脑肠轴可以诱发偏头痛。文章从中医角度分析胃肠与头窍的关系,简述“肠道菌群-肠脑轴”理论,通过列举中医药影响肠道菌群防治偏头痛的研究,指明中医从胃肠论治偏头痛的可行性,为中医药防治偏头痛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8.
传统中医早有“胃不和则卧不安”的临床观察经验,而现代医学关于“菌群-肠-脑轴”学说认为,肠道内环境的微生物菌群的稳态与神经内分泌网络失调机制疾病密切相关。本研究提示,肠道菌群失调导致的胃肠脾运化功能失常可能是失眠的重要机制,通过调节肠道菌群-肠-脑轴的平衡,成为失眠临床治疗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肠道微生物菌群参与了抑郁症的可能发生机制,其作为客观存在的影响肠与脑之间信息交流的物质基础,发挥着不可忽视的重要作用。抑郁症的发生不仅为患者带来了困扰,更为其家庭及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这便使得临床医者不断深入寻求治疗抑郁症的方法。在西医药优化抗抑郁药物作用的同时,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优势也不断凸显,疗效显著,且不良反应小,已成为人们更加愿意选择和接受的治疗方式。“五脏致郁”学说一直是中医界所遵从的治疗抑郁症的准则与方向,心、肝、脾、肺、肾无论何脏不及或太过,均会引发情志的不适,诱发抑郁症的发生。近年来,随着“微生物-肠-脑轴”理论的不断发展与完善,越来越多的中医学者发现从调节胃肠功能的角度来治疗抑郁症,疗效显著且持久。文章通过对“微生物-肠-脑轴”的研究进展进行概述,总结了近年来中医界从调节胃肠功能的角度对抑郁症的认识及治疗概况,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脑肠肽的分泌及调节肠道微生物菌群而影响抑郁情绪。从临床使用的抗抑郁中药制剂来看,调节肠道菌群已成为中医药治疗抑郁症的新靶点。结合现代科学方法与研究成果,“微生物-肠-脑轴”理论为探索中医药治疗抑郁症提供了更广阔的思路。  相似文献   

10.
陆夏敏  陆敏 《河南中医》2016,(6):1114-1116
脑-肠轴学说认为肠易激综合征不仅仅是肠道疾病,还与中枢神经系统相关,是神经免疫内分泌网络调控失衡所致。中医治疗的多靶点效应与脑-肠轴、脑肠肽的关联。基于脑-肠轴理论的中医治疗方法有:中药经方、中药验方、中药灌肠、及推拿、针灸等。脑-肠轴理论与中医药相结合,规范研究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疗效,深入探索中医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机理,能充分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  相似文献   

11.
肝硬变发病隐匿,病机复杂,病因多端,主症、并发症丛生,各种因素相互交错,仅凭症状及证候进行"辨证论治"一种思路,既不符合客观实际,也难以应对其复杂的病情。为了诊疗与研究的方便,必须有辨病论治、审因论治、辨证论治、对症治疗四种不同的区别。建构辨病、审因、对症与辨证四维论治的诊疗思路与研究方向,从病因、病机、证候、并发症不同的角度进行具体认知,追求理论与临床上的规范化、具体化,也就是要进行精准性诊疗,才能完善肝硬变的诊疗体系。  相似文献   

12.
从“治未病”理念探讨病毒性心肌炎的分期防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疾病谱的变化,病毒性疾病日益增多。病毒性心肌炎(VMC)成为常见的心脏病病种之一,VMC的防治变的尤为重要。笔者将VMC的防治分成3个阶段:未病阶段,顾护正气,阻邪外侵;已病初期,既病防变,防止疾病的发展与传变;已病后期,防微杜渐,防止病情反复发作而变生他病。通过对VMC各个阶段的防治,减少患者扩张型心肌病、心律失常的发生,保护心功能及改善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医学强调的辨证论治是建立在整体观理念上的体现个体化诊疗和动态治疗的技术,然而目前中医药临床试验经常采用的RCT设计,并不能体现辨证论治的个体化诊疗和动态治疗观。适应性治疗策略是根据个体患者不断变化的状态调整治疗措施的一组决策规则,整个决策过程体现了个体化治疗和动态治疗。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医辨证论治的过程就是一个适应性治疗决策的过程。因此,在开展中医临床疗效评价时,引入开发最优适应性治疗策略方法,可以真实客观地反应不同治疗策略的疗效。在已发表的国外文献中可以看到,已经有一些探索开发适应性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而国内真正使用适应性治疗策略的临床研究还鲜有报道。本文简单介绍了适应性治疗策略的概念,并重点探讨3种能够考虑远期疗效,并能比较不同适应性治疗策略整体疗效的方法,并详细介绍了SMART设计,以期为未来在中医科研工作中实施SMART设计奠定基础及提供新的科研思路和方法。  相似文献   

14.
针刺加推拿治疗肩关节周围炎57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针刺加推拿及耳穴王不留行籽按压治疗肩关节周围炎 5 7例 ,并设中药治疗 33例为对照组。结果 :治疗组治愈2 5例 ,好转 30例 ,无效 2例 ,总有效率为 96 .5 % ;对照组治愈 5例 ,好转 2 0例 ,无效 8例 ,总有效率 75 .8% ,两组比较有显著差异 (uc=5 .0 90 9,P<0 .0 1)。  相似文献   

15.
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思路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部分患者较难治愈。本文中,作者以"毒邪致病证"为理论基础,结合临床实践及体会对类风湿关节炎的病因病机进行了探讨,分析了其难治的原因,并提出了从毒论治难治性类风湿关节炎的诊疗思路。  相似文献   

16.
胸背部肌筋膜炎的治疗主要分为中医治疗和西医治疗。中医治疗主要包括中药治疗、针灸治疗、针刀治疗、手法治疗;西医治疗主要采用非甾体类抗炎类药、镇痛药、肌肉松弛药、苯二氮卓类药等。目前,在该病治疗上没有统一的疗效评价标准,无法直观地将其量化;研究者重点研究其临床疗效,对其作用机理的研究不足。今后,需进一步研究该病治愈的理论依据,使治疗方案规范化、高效化。  相似文献   

17.
刘芳  马彪  肖敏  马骏 《河南中医》2016,(2):350-351
"治未病"是中医理论的重要构成,"逆针灸"为其重要方法之一。逆针灸"治未病"以其注重机体自身潜能,调动机体自身的正气防病治病的特点得到了医学界的关注。针刺"治未病"的开发价值已得到确认,深入研究与探讨逆针灸"治未病"的作用机理,能为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与预防手段的提高开辟一条新的途径。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三因制宜”法在肥胖症治疗中的应用。方法:通过对历代医家对肥胖症的认识,采用“三因制宜”法治疗。结果与结论:“三因制宜”法治疗肥胖症,针对性强,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9.
晕动病的病机及治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傅强  关若丹 《河南中医》2004,24(7):16-19
对晕动病发病机理的研究,目前仍处于“假说”阶段;中医则认为髓海不足、气血亏虚及痰浊中阻是发病之本。对其治疗,西医主要是应用中枢抗胆碱药物和具有中枢拟去甲肾上腺素作用的药物,目前普遍认为东莨菪碱与苯丙胺合用时效果最好,但有明显的副作用;中医一般是对证治疗。总之,到目前为止,尚无一个对抗晕动病的理想药物。  相似文献   

20.
经行头痛治法探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根据"不荣则痛,不通则痛"的机理,可将经行头痛分为虚实两端,其病机为气、火、痰、虚、瘀等侵袭脑窍而致脑髓失养,脏腑气血阴阳失调。治以祛邪通络,滋养脏腑,以平为期,并将宁心安神贯穿始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