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8 毫秒
1.
在医院临床工作中,几乎每天都有因病情变化需要转科的住院患者,以往只是口头交接,存在因经验不足、责任心不强而出现对患者的皮肤或导管情况不描述,或病情交接不清等,易发生医疗纠纷.为了保障转科患者安全,减少护理纠纷,我们设计了住院危重患者转科交接单,并于2009年6月应用于临床,效果较好,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 《护理学杂志》2008,23(9):22-23
目的 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 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 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3.
护理风险管理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方 《护理学杂志》2008,23(5):22-23
目的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中应用护理风险管理,以减少意外事故、保障患者安全。方法回顾分析从急诊科转运至病房或检查的危重患者1084例。其中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取传统方式转运患者510例为对照组;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采取护理风险管理措施转运患者574例为观察组。比较两组意外发生率、转运死亡率及接收科室满意率。结果对照组转运途中发生意外122例、死亡14例、接收科室不满意19.02%;观察组分别为58例、2例、4.70%,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对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实施风险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急诊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中实施全程护理干预的效果。方法对80例急诊患者实施转运前评估与准备、转运途中安全防范和病情监测等全程护理措施。结果本组80例患者均完成院内安全转运,途中仅发生心跳骤停1例,经急救处理后好转。未发生管道脱落、死亡等转运事故及医疗纠纷病例。结论在对急诊危重患者的院内转运中做好转运前病情评估和准备及转运中规范实施病情观察等各项护理配合,能有效降低转运风险。提高急诊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5.
急诊危重患者由于病情特殊性具有较大的潜在危险性,院内转运其救治效果机会和风险是并存的.只有做好转运前的准备工作、加强转运途中的安全、患者的心理护理和完善的交接管理,保证患者安全、顺利地到达目的科室.  相似文献   

6.
<正>手术室在外科手术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随着现代化手术室的建立,日益增多的手术量、患者转运频率及转运要求的增高(术前等待间、术前抗生素的应用及术后麻醉苏醒室的常规应用等)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患者转运安全的难度[1],在护理实践中,由于受时间、人力的限制,工作繁忙时常会出现交接不清、漏交或交接错误,导致护理所涉及的责任归属问题不明,大大增加了护理工作量与医患纠纷的发生率(如影像学资料或术中用物的丢失等),严重时甚至可能出  相似文献   

7.
急诊危重患者起病急,病情进展快,病情复杂,抢救任务繁重,救治过程需分秒必争。应用传统危重护理记录单,抢救记录多数只能在抢救结束后补写,容易遗漏或与医生记录有偏差,甚至引发纠纷。鉴此,我科自行设计了急诊危重患者抢救护理记录单,临床应用1年,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患者在住院期间接受治疗的过程中,由于疾病的不断变化、并发症出现、手术治疗等原因,可能需要转科来完成下一步诊疗工作[1].而且,随着专科分化日益完善,院内转科越来越频繁[2].以前转科患者情况以口头交接、护理记录单上记录为主,由于转科过程中诸多环节,存在因交接不完善,发生问题后无法分清责任等问题.我院设计了较为全面的住院患者转科交接记录单,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9.
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方法对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完善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防范制度,落实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结果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从93.0%上升到97.0%.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0.072%下降至0.018%,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加强对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缺陷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风险管理在临床危重患者护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降低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提高危重患者护理质量.方法 对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进行识别和评估,制定、完善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防范制度,落实危重患者护理风险防范措施.结果 实施风险管理后住院患者的满意度从93.0%上升到97.0%,常见护理缺陷的发生率由0.072%下降至0.018%,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 加强对临床危重患者的护理风险管理,对预防缺陷的发生,减少护理纠纷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急诊科设立院际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可行性及效果。方法选拔并规范化培训35名转运专职护士,制定转运制度和流程,明确工作内容及岗位职责,实施1年后共转运4 503例危重症患者;以设立转运专职护士岗位前转运的2 378例患者为对照,比较专职岗位设置前后院际危重症患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专职岗位设置后院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设置前(P0.05,P0.01)。结论危重症转运专职护士岗位的设立可降低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危重症患者转运安全。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危重患者的有效护理访视方法,提高护理安全性.方法 选取符合条件的护理管理者并对其进行培训后,每2人一组对全院危重患者按病情进行基本信息、护理措施落实、存在的风险三方面访视;通过完善访视制度,规范访视内容,反馈访视信息,追踪改进等措施解决访视中发现的问题.结果 访视危重患者856例,与常规护理管理的1 095例危重患者比较,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降低,患者满意率显著升高(P<0.05,P<0.01).结论 护理访视管理可提高危重患者的护理安全性和满意度.  相似文献   

13.
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的建立与实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探讨急危重症患者院内安全转运临床路径实施的效果,以全面提高急危重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方法将2009年1~12月从急诊科转送的60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对照组;2010年1~12月的759例危急重症患者设为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转运;观察组在建立安全转运路径后,按安全转运路径实施,流程包括转运前风险评估、转运前准备、转运前联络与协调;转运中监护与急救;转运后交接等措施。结果两组不良事件发生率、接收科室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实施急危重患者院内安全转运路径能转变急诊科医护人员的观念,加强转运途中病情观察与监护,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提收科室满意率,保证患者的生命安全。  相似文献   

14.
目的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降低院内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组建项目团队,根据医疗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HFMEA)方法,列出转运过程中每个流程步骤及子流程,进行危急值计算及决策树分析,拟定行动计划与结果评价,对流程执行者进行培训与考核,考核合格后实施转运。比较流程方案实施前与实施后转运过程中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实施后患者转运过程中输液管滑脱或堵塞、血压下降、意外拔管、氧气供给不足、氧饱和度下降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均P0.01)。结论运用HFMEA构建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流程,可以提高急诊危重症患者院内转运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目的建立一个系统、动态、有效的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跟踪评估体系,以提高重危患者的护理质量。方法在实施急危重症患者抢救工作规章制度和重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流程的基础上,利用电子信息系统提供的全院重危患者信息选择跟踪评估对象,由护理质控专家及夜查房护士长根据自行设计的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跟踪评估表对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进行评估。结果重危患者护理质量跟踪评估表应用后重危护理质控检查评分显著高于应用前(P<0.01),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有所提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重危患者护理质量控制体系的完善、实施,对重危患者的护理工作起到了良好的监管、指导作用,可提高重危患者护理质量,确保护理安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的有效管理模式。方法将421例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按时间段分为对照组203例、观察组218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护理,观察组建立医护共同参与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并用于患者管理。实施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观察组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肠内营养等待时间、达到全量营养时间显著低于、短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管理模式的实施可减轻神经外科ICU重症患者急性胃肠功能损伤程度,使患者早期获得有效营养。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索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安全实施流程,确保肠内营养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在分析现有临床工作及查阅相关文献的基础上,初步拟订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安全实施流程;应用Delphi专家咨询法,对10名专家进行2轮问卷咨询。结果经2轮专家咨询,构建了包括10个项目、36个子项目的流程,专家的积极系数分别为100%和88.9%,权威系数为0.81,子项目的协调系数为0.305。结论应用Delphi法所构建的危重患者肠内营养安全实施流程的条目专家意见集中,研究结果可信度高,对肠内营养的实施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8.
目的降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不良事件发生率。方法成立研究小组,编制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核查单,采用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计划、行动、观察及反思2个循环过程,找出核查单在临床应用过程中的问题,不断完善核查单,并比较行动研究前后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临床应用2个循环后,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院运不良事件发生率由45.00%下降至18.75%。结论基于行动研究的体外膜肺氧合支持危重患者院内转运核查单的编制及应用能够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保障患者安全。  相似文献   

19.
阐述了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危险因素及预防管理措施。除一般危险因素外,危重疾病本身也是失禁性皮炎发展的风险因素。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管理主要包括基于信息化平台构建失禁性皮炎预防管理系统,基于循证制定预防管理干预措施,以及借助新型敷料与药物实现多元化皮肤干预。提出重症患者失禁性皮炎的预防管理较为复杂,需要临床护理人员进行持续深入探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总结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为护理人员采取干预性措施减轻患者口渴提供参考。方法 按照“6S”证据金字塔模型,系统检索国内外循证数据库、指南网、协会网站、相关原始数据库中有关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文献,检索时限自2011年8月至2022年8月。完成质量评价后结合专业知识逐条提取相关证据。结果 最终纳入文献13篇,包括3篇专家共识、3篇系统评价、1篇证据总结、6篇随机对照试验,从6个方面共总结21条证据。结论 总结的重症患者口渴非药物干预的最佳证据可为临床护理人员提供参考。需要重视重症患者口渴的需求,结合患者的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