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所引起的复杂的病理生理过程,是肝脏外科中重点关注的一个问题。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将有助于肝病手术患者预后。目前临床普遍通过药物预处理来增强肝组织或肝细胞对IRI的耐受,并得到了较理想的效果。本文通过分析总结已证实的HIRI的发生机制,对目前用于干预治疗HIRI的中药制剂作一简单综述,希望能对临床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器官保存后恢复血流导致的损伤,是器官移植能否获得成功的关键问题之一.IRI是一种不可避免,但需要设法干预的损伤.IRI首先是供者器官切取(有时甚至在切取之前已经开始)和保存所导致器官的缺血损伤,当器官植入受者体内血流开放后随即发生缺血后的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3.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指血供中断再通后, 组织器官损伤加重的过程, 其损伤机制复杂, 主要包括氧化应激、钙超载、炎性反应等, 由此引起的临床疾病称为再灌注综合征。乙醛脱氢酶2(ALDH2)是人体乙醇代谢过程中的关键酶, 主要功能是将乙醛代谢成无毒的乙酸。近年来有大量研究表明, ALDH2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有明确的保护性作用, 其特异性激动剂Alda-1也被广泛运用于IRI相关研究中。本文就ALDH2的结构、功能、基因多态性和在各器官IRI中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探讨ALDH2成为IRI治疗靶点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正器官移植是20世纪医学领域最伟大的成就之一,被誉为"医学皇冠上最耀眼的明珠"~([1])。然而,传统的器官移植技术在器官获取、保存和植入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使移植物遭受缺血-冷保存-再灌注这三个阶段的损伤。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缺血后恢复血流,原本受缺血损伤的器官更容易进一步加重损伤~([2])。IRI是引起移植受者术后发生早期移  相似文献   

5.
大型肝脏手术及肝移植手术时常伴随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epatic 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 HIRI), 其与围手术期病死率、术后并发症等密切相关。既往研究均已证实预处理可通过调节体内肝细胞自噬水平来减轻HIRI。文章对近年来国内外通过调节肝细胞自噬水平减轻HIRI的预处理方式及其简要的生物学机制进行综述, 为临床上采用合理的预处理方式以减轻HIRI及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预防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1960年Jenn ings首先提出了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 i-a-reperfusion in jury)的概念:缺血后再灌注,不仅不能使组织、器官功能恢复,反而加重组织、器官的功能障碍和结构损伤,这种现象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Toledo-pereyra则指出:在临床移植中,再灌注损伤实际上是器官的供体维持、热缺血、保存、移植、再灌注期间总的损伤。再灌注损伤不仅见于临床,而且也为不同种属的大量动物实验所证明,在机体内,许多组织器官,如心、肾、肝、肺、胃肠、脑、肢体和皮肤等都可发生再灌注损伤。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 IR I)是肝脏外科中常见的病理过程,多发于…  相似文献   

7.

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是一种由肝脏血供停止后所致的原发性损伤和循环恢复后导致的继发性损伤累积的过程。HIRI可造成肝脏切除或者肝移植患者肝脏功能的受损,导致手术失败甚至患者死亡,是受到广泛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目前针对HIRI后肝脏组织损伤和功能障碍的治疗未取得理想的效果,基于其病理生理机制的干预和临床实践亦未取得长足的进步。本文对HIRI的防治策略和临床应用现状及其相关基础研究进行阐述。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白术多糖(AMP)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将72只成年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Sham组)、缺血再灌注组(HIRI组)、AMP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AMP组)。缺血60 min后分别再灌注1、6、24 h后取材,测定血清谷丙转氨酶(ALT)、谷草转氨酶(AST)及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1)水平,光镜及透射电镜下观察各组肝细胞的显微结构及超微结构变化。结果:AMP组及HIRI组ALT、AST水平均高于Sham组;与HIRI组比较,AMP组ALT、AST水平显著降低(P<0.05)。与Sham组比较,HIRI组及AMP组术后各时段的NO水平均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术后6 h时明显(P<0.05);与HIRI组相比较,AMP组术后各时段NO水平升高,而ET-1水平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光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肿胀、变性坏死,肝血窦变窄、淤血及炎性细胞浸润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电镜下HIRI组大鼠肝细胞线粒体细胞核皱缩变形,染色质粗糙,核仁浓缩甚至裂解,部分膜破裂,线粒体嵴疏松溶解等,而AMP组明显好转。结论:AMP可以提高缺血再灌注大鼠体内NO水平,同时降低ET-1水平,改善肝脏微循环障碍,对肝脏起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9.
缺血再灌注损伤是当今研究的一个主要课题。近年来研究发现在脊髓、脑、肝脏、心脏、小肠等多种组织和器官, 缺血发生后实施的缺血后处理(Ischemic Postconditioning), 可减轻再灌注损伤。后适应的提出为临床解决缺血再灌注损伤提供了一个方便、简介、有效的方式, 具有极大的临床应用价值。笔者就缺血后适应在各种组织和器官的研究现状做一个综述。  相似文献   

10.
昼夜节律存在于人体的中枢和外周器官中, 在生理或病理状态下都发挥着关键的调节作用。缺血再灌注(I/R)损伤是缺血的组织血液循环得到恢复后, 组织再次受到额外的损伤。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率高, 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研究结果显示昼夜节律振荡对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和严重程度有重要影响, 相关信号通路可以作为治疗靶标, 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但目前未得到全面总结。我们回顾了昼夜节律振荡与各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研究, 总结了相关信号分子通路, 为器官缺血再灌注损伤的预防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1.
李佩东  关连越 《器官移植》2013,4(2):117-122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肝脏组织在缺血一段时间后血流重新恢复,体内代谢急剧变化,从而使肝脏代谢功能及结构进一步遭到破坏,常见于肝移植、肝脏严重创伤性手术以及肝脏部分切除等情况[1]。肝IRI不仅是肝移植术后移植肝功能不全或无功能和肝切除术后肝衰竭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肝移植后发生急性和慢性排斥反应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中的作用。
方法:建立小鼠肝局部HIRI的模型,随机分为假手术组和实验组,每组动物8只。检测两组间内质网应激分子伴侣BiP,活化caspases-4,活化caspases-3,细胞凋亡、血清谷丙转氨酶和组织学的改变。
结果:在再灌注6 h后实验组肝组织BiP,活化caspases-4,活化caspases-3蛋白的表达增高,出现大量凋亡细胞,伴明显的血清谷丙转氨酶水平增高和肝组织学损害。
结论:内质网应激诱导的细胞凋亡可能参与肝IRI。

  相似文献   

13.
闫晓冬  王强 《器官移植》2021,12(2):226-231
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是肾移植术后早期移植肾功能障碍的主要原因之一.我国器官移植已经进入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时代,供者心肺复苏风险增加、低灌注时间和热缺血时间延长等可导致移植肾IRI,影响受者和移植肾的近期及远期临床结局.在IRI等应激状态下,以线粒体分裂和融合的动态调控为主要表现的线粒体动力学机制对线粒体的生物学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铁死亡在大鼠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表达及作用。方法:随机数字表法将36只7~8周龄清洁级雄性SD大鼠分为6组:普通饲料(ND)和高脂饲料(HFD)分别喂养的假手术(Sham)、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和HIRI联合铁死亡抑制剂(Fer-1)治疗(HIRI+Fer-1)组,每组6只。油红O和苏木精-伊红...  相似文献   

15.
急性肢体缺血(acute limb ischemia,ALI)是血管外科常见急症,如救治不及时,可致肢体发生不可逆坏死而截肢,甚至危及病人生命.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njury,IRI)是ALI再通术后常见现象,是该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和病死率高的主要原因,因此减轻IRI一直是ALI术后处理的重点.  相似文献   

16.
目的总结肝脏非实质细胞与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之间的关系。方法复习近年来关于肝脏非实质细胞与HIRI关系的研究并进行综述。结果 HIRI过程中的无菌性炎症反应、细胞凋亡等可以对肝细胞造成严重的损伤。肝脏非实质细胞可以释放多种细胞因子与炎症介质促进损伤的加剧,包括Kupffer细胞、肝窦内皮细胞、肝脏星状细胞和树突状细胞,其中部分细胞同时还具有减轻损伤的功能:如Kupffer细胞可以通过表达血红素加氧酶-1而减轻HIRI,肝星状细胞可能参与HIRI损伤的修复过程。肝脏非实质细胞在HIRI中的作用十分复杂,但其同时也具有潜在的治疗应用价值。结论肝脏非实质细胞能够通过多种机制影响HIRI,为临床上减轻HIRI提供了新的目标和策略。  相似文献   

17.
各组织器官在一定时间的缺血基础上恢复血流后,组织功能代谢障碍及结构破坏较缺血时反而加重的现象被称为缺血再灌注损伤(IRI)。IRI 是一种不同于缺血时期损伤情况的复杂病理反应,也一直都是临床工作者研究的热点。核因子E2 相关因子2(Nrf2)/ 血红素加氧酶1(HO-1)途径是参与机体抗氧化应激反应的重要信号通路,很多研究已显示激活Nrf2/HO-1 通路后能够减轻缺血再灌注引起的损伤。本文对Nrf2/HO-1 信号通路在IRI 中所起的作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本期导读     
<正>抗原特异性T细胞如何参与缺血-再灌注损伤(IRI)?本刊特邀中国工程院院士、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脏外科研究所所长王学浩教授就T淋巴细胞在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重要作用作一述评。王教授在文中阐明了T淋巴细胞在IRI中的活化机制、辅助性T17细胞与调节性T细胞在IRI中的作用。T淋巴细胞参与多种器官IRI发病过程,且在不同组织和疾病的不同阶段发挥不同的生物学功能。精准的T淋巴细胞  相似文献   

19.
在过去半个世纪里, 移植医学取得了实质性的进展。但是目前器官移植还面临诸多挑战, 如缺血再灌注损伤(IRI)、免疫抑制剂长期使用所带来的不良反应、供体器官来源不足等问题。本文拟就纳米材料在移植医学中的新进展进行讨论, 主要集中于纳米材料装载免疫抑制剂实现免疫器官及免疫细胞靶向递送、运用纳米材料减轻移植后IRI、运用纳米材料装载CRISPR/Cas9系统实现异种移植突破、纳米材料在机械灌注中的应用。并对未来纳米材料可能运用在移植医学中的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与讨论。  相似文献   

20.
肝缺血再灌注损伤(HIRI)发生机制极为复杂,是涉及多因素、多脏器的全身性疾病。笔者就肝移植过程中(HIRI)发生胰腺缺血再灌注损伤(PIRI)的相互联系和作用机制等相关研究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