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目的探讨同伴支持对初治HIV阳性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抑郁情绪的干预效果。方法将111例初治HIV阳性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56例)和对照组(55例);对照组行门诊健康教育与随访指导;干预组采取培训同伴支持者,组成同伴、患者、个案管理师参与的健康教育小组,开展小组主题活动、微信群教育及督导等。干预6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第3个月、6个月干预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自我效能、抑郁评分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同伴支持可提高初治HIV阳性患者后期服药依从性,对自我效能及抑郁干预效果尚不显著。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渡期护理模式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生存质量的影响。 方法 将64例住院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按居住的社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与出院宣教,出院后电话随访1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过渡期护理,包括随访(电话和家庭随访)、康复知识讲座和社区康复活动等。干预前及干预12周分别采用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世界卫生组织生存质量测定量表简表对患者进行调查,干预12周比较两组患者复发率。 结果 干预12周,观察组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生存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 结论 过渡期护理模式能提高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服药依从性和自我效能,提高生存质量,降低复发率。  相似文献   

3.
陈燕华  冯梅  邹涛 《护理学杂志》2019,34(21):76-79
目的探讨基于自我管理的5A模式随访对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后患者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将2015年10月至2016年12月纳入的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患者50例作为对照组,出院后行普通门诊管理;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行5A模式随访管理。应用Morisky服药依从性量表、一般自我效能感量表和Barthel指数(BI评分)分别于出院时、出院后6个月、12个月对患者进行评分。结果两组服药依从性、自我效能感及BI评分的组间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自我管理的5A模式随访能提高缺血性脑卒中支架成形术后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维持患者较好的服药依从性,增强患者的自我效能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构建基于COM-B模型的移动健康平台,并评价其对心力衰竭患者自我管理的影响。方法通过文献检索及专家咨询初步构建心力衰竭患者的移动健康平台,包含健康信息传播模块、自我管理反馈模块、护患沟通支持模块、门诊随访助手4个模块。将207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105例和对照组102例。对照组实施心力衰竭常规护理;干预组在此基础上,使用移动健康平台实施护理。干预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服药依从性。结果干预后,干预组心力衰竭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干预前;且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COM-B模型的心力衰竭移动健康平台可以提高心力衰竭患者的心力衰竭知识水平、自我护理能力及服药依从性,实现便捷、有效、低成本的心力衰竭慢病延续管理。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复诊及服药依从的影响。方法 将首次植入永久起搏器患者13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67例。对照组给予微信或电话方式进行常规随访,干预组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即通过线上及专科护理门诊方式对患者进行随访与个性化健康教育。比较两组出院后1、3、6个月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结果 出院后1、3、6个月干预组复诊率、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对永久性起搏器植入患者实施专科护理门诊个案管理,促进患者出院后专业化护理的延续和全程管理,可以显著提高其术后复诊率、服药依从性。  相似文献   

6.
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药物管理技能训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价患者的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比较其效果.结果 现察组出院半年和1年末,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 药物管理技能训练能提高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取康复期精神分裂症患者9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50例)和对照组(44例),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增加药物管理技能训练,对两组患者随访1年。采用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自知力与治疗态度问卷量表(ITAQ)评价患者的病情,自拟服药依从性调查表比较其效果。结果观察组出院半年和1年末,BPR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ITAQ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药物管理技能训练能提高患者服药治疗依从性,对预防复发、改善预后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患者术后随访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心内科住院治疗的PCI患者13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和随访管理,观察组采用智能手机应用程序进行随访管理。结果干预3个月、6个月后观察组疾病康复知识、二级预防能力、服药依从性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高于对照组,而胆固醇、三酰甘油及低密度脂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两组比较,干预效应、时间效应及交互效应存在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基于智能手机应用程序的随访管理有利于提升PCI术后患者对疾病的认知及自我预防管理能力,改善服药依从性及维持血脂水平的平衡,可有效改善康复效果。  相似文献   

9.
目的 分析针对性护理干预对老年湿疹患者瘙痒的改善效果。方法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9月山 东大学附属威海市立医院收治的48例老年湿疹患者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24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实施针对性护理干预,比较两组心理状态[焦虑自评量表(SAS)、 抑郁自评量表(SDS)]、护理效果[湿疹面积及严重程度指数(EASI)、自我护理能力测定量表评分 (ESCA)]、依从性评分、护理满意度评分。结果 两组护理后SDS、SAS评分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低 于对照组(P<0.05);两组护理后EASI评分低于护理前、ESCA评分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EASI评分低于对照 组,ESCA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依从性、护理满意度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针对 性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湿疹患者瘙痒程度,提升自我护理能力、依从性和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连续护理提高艾滋病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 将首次接受抗病毒治疗的164例艾滋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2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实施连续护理:建立以高级护师为主导,多学科配合;以患者为中心,医院—家庭联合,对患者实施连续的自我管理教育和指导、心理咨询、构建社会支持系统、家庭与门诊访视结合及电话随访等护理.分别于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后采用自我护理能力测量量表和HIV/AIDS生存质量量表对患者自我护理能力和生活质量进行评价.结果 实施后观察组自我护理能力总体水平和各维度得分,生活质量总分及各维度(除心理状态外)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 连续护理能有效提高艾滋病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使其获得更高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糖尿病中医慢病管理App应用于2型糖尿病患者的效果。方法将89例住院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予以常规糖尿病教育与随访,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糖尿病中医慢病管理App进行管理。干预6个月后,比较两组糖脂代谢、心理痛苦水平及生活质量。结果干预后,观察组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观察组心理痛苦发生率、心理痛苦总分及人际关系相关痛苦、医生相关痛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生活质量总分及生理、心理维度得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基于手机App的糖尿病中医综合护理管理方案有利于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降低患者的心理痛苦水平,提高其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2.
阶段性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探讨阶段性护理干预对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生活质量、服药依从性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将96例复发性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两组均予以氟西汀系统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时间为8周,随后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采用生活质量量表(QOL-100)分别于治疗前及随访结束时进行评估,并于随访6个月、1年、2年时了解两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复发率及再住院情况。结果随访结束时,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有所改善(P<0.05,P<0.01),但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总评、心理领域、独立性领域及社会关系领域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复发率及再住院率分别为10.42%和6.25%,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的33.3%和27.1%(P<0.05,P<0.01);而服药依从性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分阶段实施护理干预有助于改善复发性抑郁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服药依从性,降低复发及再住院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八段锦用于老年高血压伴衰弱患者的效果.方法 将67例老年高血压衰弱门诊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33例和对照组34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与健康教育,干预组在此基础上行八段锦干预,持续12周.比较两组干预前后衰弱评分和SF-12评分、步速值、握力值和血压值.结果 干预12周后,干预组衰弱评分、收缩压、舒张压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收缩压和舒张压随时间延长而降低;SF-12评分、握力值、步速值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握力值和步速值随时间延长而增加.结论 八段锦干预可改善老年高血压伴衰弱患者衰弱,降低血压,提高生活质量,效果优于常规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评价群组管理用于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管理的效果。方法将87例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按所属卫生服务站分为观察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实施社区常规管理;观察组采用群组管理,每2周1次,干预4个月后评价效果。结果干预后,观察组高尿酸血症相关知识、信念、健康相关行为总分和血尿酸达标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血尿酸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1)。结论群组管理有助于改善社区老年高尿酸血症患者知识、信念、健康相关行为及血尿酸控制情况。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系统医院感染相关培训对口腔专业研究生职业暴露防护的影响。方法根据进入临床实习的时间将口腔系在校研究生分为对照组32人、观察组34人,对照组由医院感染部门按相关要求进行医院感染相关教育每年1次。观察组采用系统化的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培训及跟踪式干预。结果观察组理论和操作技能考试成绩显著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干预后职业暴露防护技能掌握率显著高于干预前(均P0.01);对照组发生职业暴露7人次,观察组未发生职业暴露。结论对口腔专业研究生开展系统化培训能有效提高其医院感染相关知识及技能,防止职业暴露的发生。  相似文献   

16.
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缘  李莎莎  杨楠 《护理学杂志》2011,26(12):63-65
目的探讨PBL教学法对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影响,为护理教育改革提供理论支持及实践经验。方法将2008级护生170人随机分为实验组(86人)和对照组(84人)。对照组进行传统课堂讲授式教学;实验组进行两个学期的PBL教学。以护理专业大学生信息意识量表及理论成绩评价效果。结果信息意识总分在分组因素与时间因素上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对照组干预前、中、后测信息意识总得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组干预前、中、后测信息意识总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实验组信息意识及各因子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1);实验组与对照组护生的理论考试成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PBL教学法有利于促进护理本科生信息意识的提高,且有持久的作用效果。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教育-恐惧暴露干预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的影响。方法 将96例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恐动症患者按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给予教育-恐惧暴露干预。于患者出院前评价干预效果。结果 干预组疼痛数字评分、恐动症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髋关节功能评分、一般自我效能感评分及出院准备度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 教育-恐惧暴露干预可降低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恐动症程度,缓解术后疼痛,提高自我效能感及出院准备度,促进髋关节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拼贴画心理疗法在青年乳腺癌患者癌症复发恐惧干预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87例青年乳腺癌患者按照住院时间分为对照组43例和观察组44例。对照组实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实施拼贴画心理疗法,干预前及干预12周后采用癌症患者恐惧疾病进展简化量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erth希望量表进行评价。结果干预12周后,观察组癌症复发恐惧、焦虑、抑郁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希望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P<0.01)。结论拼贴画心理疗法有利于缓解青年乳腺癌患者负性情绪,并提升其希望水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急性胰腺炎(AP)患者心理应激情况与医学应对方式的关系,研究基于信息-动机-行为技巧(information-motivation-behavioral skill,IMB)模型的综合干预对患者心理应激情况及医学应对方式的作用。方法 前瞻性选取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16年3月至2019年1月期间收治的AP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50例)实施常规临床干预+常规护理干预,干预组(50例)实施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根据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比两组干预前及干预后7 d的焦虑、抑郁等不良心理状态;根据Herth希望量表(HHI)评估患者干预前后的差异;根据医学应对方式问卷(MCMQ)评价患者干预前后的医学应对方式。随后,采用线性回归法,分析患者心理应激情况与医学应对方式的关系。结果 干预前两组SAS评分、SDS评分、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HHI总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两组SAS、SDS评分均低于干预前,且干预组评分下降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HHI量表各维度评分及总分均高于干预前,且干预组评分上升程度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前两组患者MCMQ问卷各分量表评分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干预后的面对分量表评分高于干预前,回避、屈服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干预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协方差分析,调整干预前的各分量表评分后,干预组干预后的面对分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回避和屈服分量表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线性回归分析,SAS评分对患者医学应对方式“面对”情况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患者“回避”“屈服”情况均有显著正向影响;SDS评分对患者“面对”情况有显著负向影响,对患者“回避”情况无影响,但对患者“屈服”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HHI总分对患者“面对”情况有显著正向影响,但对患者“回避”“屈服”情况均有显著负向影响。结论 急性胰腺炎患者可发生焦虑、抑郁且希望水平下降,会影响其医学应对方式;基于IMB模型的综合干预方案不仅可改善患者的心理应激情况,而且可进一步改善其医学应对方式。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理性情绪疗法对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家庭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湖南省3个艾滋病治疗点39例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及其配偶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干预组(19例)和对照组(20例)。干预组给予为期6周的基于理性情绪疗法的干预,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和护理。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家庭功能总分及适应度、合作度、情感度干预主效应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干预后干预组家庭功能障碍程度显著轻于对照组(P<0.05)。结论理性情绪疗法是改善经异性性途径感染艾滋病患者家庭功能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