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 毫秒
1.
目的 探索以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效果。方法 2022年7-12月由58名网约护士实施常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前),2023年1-6月由103名网约护士实施以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后),评价比较实施前后网约护士接单量、接单行为及服务患者的满意度。结果 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实施前后分别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179例次和409例次。实施后网约护士接单行为及患者对“互联网+护理服务”满意度显著优于实施前(均P<0.05)。结论 以专科小组为主导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有利于增强网约护士的接单行为意愿,改善患者接受“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  相似文献   

2.
目的 了解网约护士的工作体验,为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内涵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目的抽样法选取广东省5个城市的15名网约护士进行半结构访谈,采用Colaizzi 7步分析法分析访谈资料。结果 网约护士的工作体验可归纳为3个主题,即专业成长、工作安全、困难与挑战。结论 开展“互联网+护理服务”可提升网约护士职业认同感和护士职业发展相关能力,但存在工作安全隐患。需为网约护士提供安全、便捷的居家护理服务环境,减少工作相关隐患,改善工作体验,以提升护理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研究现状、热点情况及发展趋势,以期为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参考。方法以中国知网作为检索源,选取主题为"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文献,检索从建库至2020年7月31日发表的相关研究文献,使用文献计量学软件Citespace5.6.R5对文献进行计量分析。结果共检索出有效文献231篇,发文量整体呈上升趋势,研究方向多集中在单一护理领域,作者和机构间合作较少,热点关键词为延续护理、专科护士、临床护士、慢性病、老年人、养老服务、医师多点执业等,研究热点变化从临床护士、护理管理者、养老服务到专科护士、质性研究、伤口造口、信息化平台、慢性病等方向。结论"互联网+护理服务"日益受到研究者关注,但仍存在诸多问题。需加强"互联网+护理服务"研究的深度和广度,注重学科间、作者和机构间的交流与合作,拓展研究主题,从而使"互联网+护理服务"得到健康发展,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护理服务。  相似文献   

4.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近年来随着互联网业迅速发展、人们的医疗护理需求不断增长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快捷高效的护理执业模式。但由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尚处于初步发展阶段,目前面临诸多困境。对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推进过程中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主要的困境有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位、安全风险不明确、配套制度不完善、上门护理服务价格等,并针对困境提出相关建议,旨在为"互联网+护理服务"持续、健康开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护士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认知和参与意愿的现况,为促进“互联网 +护理服务”在郑州市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对郑州市13所医院409名护士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51.10%护士不知晓国家卫健委下发的“互联网 +护理服务”通知。82.89%护士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表示支持。64.30%护士表示参与的意愿强烈。护士最愿意提供的服务项目有血糖监测(75.65%)、健康指导(74.61%)、静脉输液(74.35%)和静脉采血(71.76%),参与意愿较低的服务项目包括灌肠(38.60%)、膀胱冲洗(37.56%)、造口护理(34.46%)、吸痰(32.90%)等。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具有专科护士证书、月收入3000~5999元及知晓“互联网 +护理服务”程度高的护士更愿意参与到“互联网 +护理服务”(P<0.05,P<0.01)。结论 护士对“互联网 +护理服务”的知晓度较低,但具有较高的参与意愿。提示相关卫生部门应紧跟国家政策,加大对新兴护理模式的宣传力度,鼓励护士积极参与,以护士的认知和参与意愿为导向,完善相关法律规定,引导“互联网 +护理服务”在非试点地区进行尝试和应用。  相似文献   

6.
在查阅护士多点执业、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上门服务以及居家护理相关资料与政策的基础上,结合国内外发展现状,分析"互联网+护理服务"背景下开展护士多点执业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存在的问题,主要问题包括老年人使用互联网平台存在困难、患者使用"互联网+护理服务"的隐私保护问题有待解决,并提出建议,为后续开展护士多点执业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田露  陈英 《护理学杂志》2019,34(17):17-20
对"互联网+"延续护理相关概念、发展背景、主要应用形式进行综述,其主要应用形式包括基于常规通信软件的延续护理、开发移动健康应用程序(App)、基于远程监控系统及网络平台的延续护理、大数据分析技术应用于延续护理,并总结影响我国"互联网+"延续护理应用的因素,旨在为今后推广"互联网+"延续护理模式,提高护理服务质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韩燕  钱一平  张丽  朱琴 《护理学杂志》2020,35(22):52-56
目的 从江苏省首批“互联网+护理服务”试点的医院护理管理者视角出发,了解她们对该试点工作的运营管理体验,为正式指导意见的出台提供参考。方法 对9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9名护理部主任进行一对一深入访谈,运用Colaizzi分析法对访谈资料进行分析、归纳。结果 共提炼出3个主题群:“互联网+护理服务”带来的积极体验、“互联网+护理服务”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的思考。结论 江苏省9所三级甲等综合医院的护理管理者在“互联网+护理服务”运营管理过程中,有积极体验也有消极体验,需完善相关机制与法律法规的建设,以促进“互联网+护理服务”良性发展。  相似文献   

9.
目的 编制“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并进行信效度检验。方法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通过文献查阅法、小组讨论法和德尔菲法形成量表初稿,初次调查239名“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再次调查417名护士进行验证性因子分析。结果 “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包含4个维度,25个条目。探索性因子分析共提取4个公因子,方差累积贡献率为86.543%。总量表内容效度指数为0.920,各条目内容效度指数为0.800~1.000。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0.987,折半信度为0.957,重测信度为0.876。验证性因子分析提示,一阶四因子模型拟合较好(χ2/df=2.216,GFI=0.904,RMSEA=0.041,RMR=0.035,CFI=0.916,NFI=0.928)。结论 基于社会认同理论编制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量表具有较好的信效度,适用于我国“互联网+护理服务”护士职业认同感的测评。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为社区有就医需求患者提供及时方便的上门护理服务,改善患者就医体验。 方法 在医院微信服务号建立子系统“护理服务到家”,设基础护理17项、专科护理6项、母婴护理5项、检验服务11项共4类39项服务项目;对医护人员进行培训后正式运行(线上下单,上门服务)。 结果 “护理服务到家”运行128 d,上门服务652单;上门护士1 196人次、医生108人次;患者满意度为100%;上门服务项目均顺利完成,未发生投诉和不良事件,未发生医生护士相关安全问题。 结论 基层医院实施“互联网+上门护理服务”,改善了患者就医体验,同时有助于体现护士职业价值感,以及缓解看病难的社会问题。  相似文献   

11.
目的延伸医院护理服务,满足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方法成立"互联网+护理服务"领导小组和工作小组,初步构建医院-家庭、医院-社区、医院-社区-家庭3种护理服务模式,研发相应信息平台,建立运行保障机制。结果实施4个月,为83例患者提供124例次护理服务,未发生护理相关不良事件;患者满意度评分4.41±0.69;参与护理服务的31名护士对该模式的10个评价条目肯定率为64.5%~100%。结论以医院为主体的"互联网+护理服务"模式,一定程度上满足了患者居家护理服务需求,有利于促进护士多点执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目的 调查护士参与“互联网〖JB(〗〖HT7K〗+〖JB)〗护理服务”的现状,为规范化管理提供参考。 方法 随机抽取在医护到家平台注册的346名护士,对其参与“互联网〖JB(〗〖HT7K〗+〖JB)〗护理服务”频次和服务项目、职业倦怠、自我效能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 64.45%护士来自公立医院,55.20%来自三级医院;其中85.84%的护士在近6个月内提供过至少1次“互联网〖JB(〗〖HT7K〗+〖JB)〗护理服务”。目前护理服务项目主要为 静脉采血、静脉输液及肌内注射、皮内注射。97.40%护士有意愿继续通过该模式提供护理服务。开展“互联网〖JB(〗〖HT7K〗+〖JB)〗护理服务”的护士的自我效能感显著高于常模,职业倦怠显著低于常模(均P<0.01)。职称、所在卫生机构类型是影响护士在近6个月内提供服务与否的主要因素(均P<0.01)。 结论 “互联网〖JB(〗〖HT7K〗+〖JB)〗护理服务”得到初步发展,为护理专业工作范畴和工作区域的扩展提供了新路径。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全面了解我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的体验,为后续更好地完善“互联网护理服务”提供参考。方法 检索PubMed、Web of Science、Cochrane Library、CBM、中国知网、维普、万方等中英文数据库,收集关于中国护士对“互联网+护理服务”体验的质性研究,检索时限为建库至2021年5月。结果 共纳入12篇文献,提取47个结果,形成9个类别,概括为3个整合结果:感知益处(增强职业价值感、方便居家患者、融洽护患关系、增加经济收入);感知障碍(执业风险增大、角色负荷加重、收费标准不合理);渴望支持(渴望政策支持、渴望组织支持)。结论 “互联网+护理服务”是卫生服务发展的必然趋势,政府及卫生行政、管理部门需探索并完善相关法律、政策及制度,同时需采取信息化手段规避潜在风险,最大化地保障护患双方权益。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基于互联网平台的虚拟护理工作室的运营方式与实践效果。方法 2020年11月构建虚拟护理工作室平台,实施网上预约和线下服务。2021年2月针对实施中存在的问题,重组虚拟护理工作室成员,根据护士资质分成普通护士、市级专科护士和省级专科护士;由工作室护理长定岗线上预检分诊,实施分级派单;不同级别的护士上门实施护理,为患者提供延续性、全程、精确的居家照护服务。结果 线上预检分诊与分级派单制实施后,预约错误、退诊、退费发生率显著降低,实际服务例数、服务对象满意率显著提高,与实施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结论 虚拟护理工作室实施线上预检分诊与分级派单制可以精准对接患者需求,减少不良事件,提高服务对象满意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医学生团体照护服务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幸福度的干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2所公立养老机构的失能老年人,并以抛硬币法将2所养老机构随机设为干预组(126人)和对照组(113人)。对照组按养老机构常规照护模式服务,干预组在养老院常规照护服务的基础上实施在校医学生团体照护服务,每周1次,每次4 h,连续12周。结果干预后干预组正性情感、一般正性体验维度得分及幸福度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负性情感、一般负性体验维度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 0. 01)。结论由在校医学生对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实施团体照护服务,能有效改善养老机构失能老年人的生理和心理健康,从而提高失能老年人的幸福度。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在社区高血压老年人健康管理中的实践效果。方法将100例社区高血压老年人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接触式社区医养照护志愿服务管理,观察组给予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管理。管理6个月后,比较两组管理前后血压、血糖、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及依从性的变化。结果管理后观察组收缩压、舒张压、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显著低于对照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智慧医养照护志愿服务能有效控制社区高血压老年人的血压、血糖水平,提高其自我健康管理能力,可为医养照护志愿服务模式及社区慢病智慧化管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目的提高县级医院护理服务质量。方法以SERVQUAL量表为基础自行设计患者期望的护理服务质量与实际感知的护理服务质量调查问卷,对1所县级医院的261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5个因子的期望值均在6.50左右,其中患者对护士的响应性期望最高,条目中对护士的技术操作的期望最高。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期望较多条目与实际感知存在显著差异(P<0.05,P<0.01)。结论患者期望得到良好的护理服务,但护理服务质量与患者的实际感知存在一定的差距。护理管理者应采取针对措施,满足不同患者对护理服务的需求,从而提高患者对护理服务的认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