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铜绿假单胞菌(Pa)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耐药情况并探讨其耐药基因的存在状况.方法对20株临床分离的Pa菌用微生物鉴定药敏仪检测阿莫西林、头孢噻肟、头孢吡肟、美洛培南、亚胺培南等9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的药敏表型,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法检测TEM、SHV、OXA、PER、GES、IMP、VIM、7种耐药基因,并与相关药敏表型比较.结果20株Pa菌中,β-内酰胺类耐药基因阳性率TEM、DHA的阳性率为15%;SHV和OXA阳性率为10%;VIM和IMP的阳性率为5%.而PER、GES基因检测均为阴性.结论携带TEM、SHV、OXA、VIM、IMP是导致本组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
2.
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6,他引:17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自临床分离的39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TEM、SHV、OXA-1群、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OprD、DHA和OprD2)。结果39株PAE中TEM阳性1株(2.6%)、CARB阳性12株(30.8%)、VIM阳性9株(23.0%)、DHA阳性3株(7.7%),39株oprD2基因均为缺失(100.0%),其余基因均阴性。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VIM及CARB基因携带率高,oprD基因缺失突变是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检出CARB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3.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研究 总被引:5,自引:3,他引:5
李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9,19(5)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采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CTX-M9-群、CTX-M-1群和oprD2.结果 34株MRPA(耐3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培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7%、29.4%、61.8%、67.6%、70.6%、73.5%、76.5%、76.5%、79.4%、91.2%、94.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FOX、IMP、DHA和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3.5%、11.8%、11.8%和5.9%,24株(70.6%)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而其他基因均阴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高.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3株铜绿假单胞菌,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和OprD2).结果 33株PAE中TEM阳性33株(100.0%)、SHV阳性2株(6.1%)、GES阳性2株(6.1%)、CARB阳性3株(9.1%)、VIM阳性4株(12.1%),oprD2基因缺失22株(66.7%),其余基因均阴性;2株CARB基因扩增产物经测序、BLASTn比对分析为CARB-3型;2株VIM基因为VIM-2型.结论 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高. 相似文献
5.
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赵书平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08,18(12)
目的 了解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MRPA)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存在状况.方法 对34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用K-B纸片扩散法和微量稀释法测定对庆大霉素等16种抗菌药物的敏感性;用PCR法对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CTX-M9-群、CTX-M-1群和外膜蛋白oprD2基因及Ⅰ型整合酶基因等18种主要耐药基因进行了检测与分析.结果 34株MRPA(耐3类抗菌药物的菌株)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头孢吡肟、美罗堵南、左氧氟沙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哌拉西林、妥布霉素的耐药率分别为14.7%、29.4%、61.8%、67.6%、70.6%、73.5%、76.5%、76.5%、79.4%、91.2%、94.1%,对其他抗菌药物耐药率均为100.0%;检出β-内酰胺酶编码基因FOX、IMP、DHA和VIM基因阳性率分别为23.5%、11.8%、11.8%和5.9%,24株(70.6%)外膜通道蛋白oprDz基因缺失,而其他基因均阴性,34株Ⅰ型整合酶基因int Ⅰ 1均阳性.结论 临床分离的MRPA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高,Ⅰ型整合酶基因广泛存在于MRPA. 相似文献
6.
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基因研究 总被引:21,自引:16,他引:21
目的调查多重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基因的流行状况。方法采用琼脂稀释法对35株临床分离的PAE进行抗菌药物敏感试验,PCR方法检测7种ESBLs基因。结果35株PAETEM、OXA、PER、GES的阳性率分别为51.4%、42.8%、31.4%、22.9%,而SHV、VEB、CTX-M-1基因均阴性。结论我院临床分离PAETEM、OXA、PER、GES基因携带率高,检出GES基因为国内首次报道。 相似文献
7.
目的 进行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株中β-内酰胺酶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及耐药机制研究.方法 用聚合酶链反应检测临床分离的22株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的12种β-内酰胺酶基因(IMP、GIM、SPM、VIM、TEM、GES、VEB、PER、DHA、CARB、OXA-10、SHV).结果 22株菌中CARB基因全部阳性(100.0%),IMP基因阳性21株(阳性率95.5%),TEM基因阳性17株(阳性率77.3%),VEB基因仅3株阳性(13.6%),VIM基因1株阳性(4.5%),其余基因无阳性检出.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中CARB及IMP基因携带率高,常常同时携带其他耐药基因,导致菌株出现多药耐药性,给临床诊治和医院感染监控带来极大的困难.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院内感染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PA)耐药现状及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为临床合理应用抗菌药物提供参考。方法 细菌鉴定采用法国梅里埃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鉴定;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耐药基因和DNA测序分析耐药基因型。结果 37株PA中blaDHA阳性14株(37.84%);blaVIM阳性7株(18.92%);blaCARB阳性5株(13.51%);blaSHV阳性2株(5.41%);oprD2基因缺失26株(70.27%)。所分离的PA对第1代、2代和3代头孢菌素类药物耐药率均高达70%以上,对亚胺培南耐药率达32.43%。结论 本院院感患者分离的PA呈多重耐药,对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与携带blaDHA、blaVIM、blaCARB、blaSHV基因有关;oprD2基因缺失突变是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9.
目的 了解安徽淮北地区临床分离多药耐药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情况.方法 对36株临床分离多药耐药PAE采用全自动微生物系统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用改良三维试验法检测各种β-内酰胺酶,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14种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和外膜通道蛋白oprD2编码基因.结果 36株PAE中TEM、DHA、CTX-Ge和CARB的检出率分别为77.8%、69.2%、27.8%和25.0%,OXA-1、OXA-10的检出率均为16.7%,VIM-2的检出率为13.9%,IMP-1的检出率为2.8%,未检出VEB、SHV、GES、PER、GIM和SPM-2基因,有58.3%的菌株存在外膜通道蛋白oprD2基因缺失.结论 淮北地区临床分离的多药耐药PAE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基因,oprD2基因缺失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 通过分析β内酰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与蛋白质表达情况,以此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发生耐药的机制.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β内酰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通过双向电泳和质谱技术,分析β内酰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蛋白质表达的差异,并对差异显著的蛋白斑点进行分析.结果 β内酰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可检测到VIM基因和TEM基因,但膜孔蛋白基因OPRD2则缺失,同时经过蛋白组学和指纹图谱分析,可见膜孔蛋白oprD2与vim和tem蛋白的点差异显著,与基因检测结果相一致.结论 β内酰胺耐药铜绿假单胞菌中出现耐药基因VIM和TEM,同时高表达vim及tem蛋白;但OPRD2基因缺失,同时膜孔蛋白D2低表达,为进一步研究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1.
1999~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变迁的分析 总被引:18,自引:8,他引:18
目的研究1999~2003年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的变迁,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 方法回顾分析1999~2003年我院住院患者所有分离株,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哌拉西林从1999年的17.6%增至2003年的79.2%,对头孢他啶的耐药率2003年增至46.2%;对头孢哌酮/舒巴坦的耐药率最低(6.3%).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常见条件致病菌,其耐药问题已十分突出,应严格限制抗菌药物的使用.对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治疗,可首选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环丙沙星、亚胺培南等,β-内酰胺类 阿米卡星为较优化的组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2.
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基因研究 总被引:15,自引:15,他引:15
目的为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多重耐药和有关机理。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法对多重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进行β-内酰胺酶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AMEs)基因、耐消毒剂基因的检测,并对VIM基因进行测序。结果PCR显示TEM型β-内酰胺酶基因、VIM型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aac(6′)-Ⅰ型、ant(3″)-Ⅰ型AMEs基因和qacE△1-sul1型耐消毒剂基因扩增阳性;oprD2基因扩增检测呈缺失型;VIM金属酶基因扩增产物测序,经BLAST程序分析为VIM-2型。结论铜绿假单胞菌存在多重耐药基因,以支持疗法为宜。 相似文献
13.
ICU分离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特征及菌株聚类分析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目的了解自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PAE)中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对21株PAE,采用PCR检测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TEM、SHV、OXA-10群、PER、VEB、GES、CARB、IMP、VIM、SPM、GIM、DHA、FOX、MOX和oprD2),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aac(3)-Ⅱ、aac(6′)-Ⅰ、aac(6′)-Ⅱ、ant(3″)-Ⅰ、ant(2″)-Ⅰ和aac(3)-Ⅰ)。结果21株PAEβ-内酰胺类药物耐药相关基因中TEM阳性21株(100.0%)、SHV阳性2株(9.5%)、GES阳性1株(4.8%)、CARB阳性2株(9.5%)、VIM阳性4株(19.0%),oprD2基因缺失14株(66.7%),其余基因均阴性;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中aac(3)-Ⅱ阳性4株(19.0%)、aac(6′)-Ⅰ阳性5株(23.8%)、aac(6′)-Ⅱ阳性2株(9.5%)、ant(3″)-Ⅰ阳性1株(4.8%)和ant(2″)-Ⅰ阳性4株(19.0%),aac(3)-Ⅰ为阴性。结论ICU患者分离到的铜绿假单胞菌携带多种β-内酰胺酶和氨基糖苷类修饰酶基因,聚类分析显示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4.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现状。方法采用多重PCR方法检测铜绿假单胞菌中的常见耐药基因。结果 39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TEM、AmpC、VIM阳性率分别为84.6%、76.9%、17.9%,OXA基因扩增阴性。铜绿假单胞菌对替卡西林、妥布霉素、环丙沙星、头孢他啶耐药率均大于28.2%(11/39),耐药率最高为庆大霉素59.0%,对多粘菌素E最敏感92.3%,本组菌株中有25.6%(10/39)表现为多重耐药。结论研究表明,携带TEM、AmpC、VIM是导致本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的重要机制,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耐药性及多重耐药性均较严重。 相似文献
15.
多重耐药性铜绿假单胞菌耐药基因及菌株聚类分析 总被引:6,自引:3,他引:6
目的了解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中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等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存在状况和菌株的亲缘性。方法药敏试验用PhoenixTM-100鉴定药敏系统检测,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相关基因、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修饰酶基因和消毒剂抗性基因,采用PCR检测并用DNA测序仪证实。结果190株铜绿假单胞菌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哌拉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亚胺培南、美罗培南的耐药率分别为98.9%、59.5%、45.8%、77.4%、34.2%、38.4%、15.3%、6.8%;对环丙沙星、左氧氟沙星耐药率为15.3%、21.0%;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blaVEB、blaGES和blaCARB阳性率分别为9.5%、9.5%和57.1%,oprD2基因缺失率达95.2%;TEM、SHV、OXA、PERI、MP、VIM、SPM、GIM和DHA编码基因均阴性;aac(6′)-Ⅰ、aac(6′)-Ⅱ和ant(2″)-Ⅰ,在21株铜绿假单胞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9.5%、61.9%和66.7%,qacE△1-sul1基因的阳性率为66.7%。结论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已携带多种耐药基因,oprD2基因缺失可能是铜绿假单胞菌耐受亚胺培南重要原因,聚类分析表明存在克隆传播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6.
目的 了解医院铜绿假单胞菌的分布及耐药性.方法 临床标本经24 h分离培养,采用BD公司Phoenix-TM100全自动细菌鉴定仪及配套的鉴定板,对菌株进行鉴定和药敏试验.结果 142株铜绿假单胞菌中96株来源于痰液,占67.6%;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噻肟、头孢曲松、头孢他啶耐药率分别98.6%、100.0%、76.8%,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如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哌拉西林耐药率分别为73.3%、78.9%、80.3%,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为32.4%,对阿米卡星的耐药率最低,为10.6%.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是医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之一,其耐药机制复杂;临床治疗铜绿假单胞菌感染时,应选用耐药率低的药物,避免诱导铜绿假单胞菌产生β-内酰胺酶而广泛耐药. 相似文献
17.
铜绿假单胞菌临床分离株医院感染分布及耐药性 总被引:42,自引:15,他引:42
目的 了解铜绿假单胞菌(PAE)的感染分布及其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方法统计分析218株PAE的标本来源、感染科室分布及耐药状况。结果 218株PAE有138株来自痰液及咽拭子(63.3%),25株来源于伤口拭子(11.5%),分离PAE的科室分别为重症监护病房(ICU)占44.9%、神经科占12.4%、呼吸科占11.5%;药敏结果显示,PAE对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磺胺类抗菌药物均有很高的耐药性,耐药率均〉50%,而对碳青酶烯类、β-内酰胺类及含酶抑制剂复合药有较低的耐药率,最低者是哌拉西林/他唑巴坦8.7%,其次是头孢哌酮/舒巴坦17.5%。结论 PAE临床分离株多来自于痰液及咽拭子标本和ICU病房,并对多种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多重耐药性明显,临床应加强对PAE耐药性的监控并防治耐药菌株的传播流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分析2006年1月-2008年12月医院痰液中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药性与耐药趋势,为临床顶防感染以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来自各临床科室送检的痰标本,采用美国VITEK-32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细菌学培养鉴定及药敏试验.结果 19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中对头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亚胺培南、奈替米星的耐药率为18.37%、16.84%、18.88%、17.35%,而耐药率最高的是复方新诺明(100.00%)、氨苄西林(99.49%)、头孢唑林(99.49%)、头孢替坦(88.78%)、头孢曲松(79.08%);头孢类抗菌药物耐药率有上升趋势,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和替卡西林/克拉维酸耐药率有下降趋势.结论 铜绿假单胞菌单一及多药耐药情况均较严重.对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药物、氨基糖苷类保持较好的敏感性,根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是延缓其耐药株快速升高的最好办法. 相似文献
19.
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体外诱导铜绿假单胞菌耐药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目的探讨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方法分析亚抑菌浓度亚胺培南诱导耐药的铜绿假单胞菌株体外抗菌活性、OprD2相对含量、β-内酰胺酶活性的改变. 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诱导组亚胺培南体外抗菌活性下降,OprD2的相对含量减少,β-内酰胺酶活性明显增加. 结论铜绿假单胞菌诱导耐药可能是OprD2的缺失和β-内酰胺酶高诱导表达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IRPa)β-内酰胺类酶的表达情况,比较产酶菌和非产酶菌的耐药性,并探讨产AmpC酶基因对其耐药表型的影响。方法采用EDTA协同试验检测β-内酰胺类酶,PCR扩增β-内酰胺类酶耐药基因及其序列测定确定其基因型。结果 112株耐亚胺培南铜绿假单胞菌中检出产β-内酰胺类酶菌85株(75.9%),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比非产酶菌株的耐药性明显严重,对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头孢吡肟、头孢他啶、阿米卡星、庆大霉素、妥布霉素、环丙沙星耐药率均大于35.3%;耐药基因TEM、SHV、OXAI、MP-1、AmpC、VIM-2阳性率分别为53.57%、10.17%、2.71%、4.46%、46.43%、16.96%,且有42.85%的菌株表现为多基因耐药。结论产β-内酰胺酶菌株对大多数抗生素的耐药性明显高于非产酶菌株,耐药基因以产TEM、AmpC为主,少部分产SHV、OXA、IMP-1、VIM-2,产β-内酰胺酶是铜绿假单胞菌对亚胺培南耐药的重要机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