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目的通过对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IgY)影响变形链球菌产酸能力的实验研究,探索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防龋的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TS培养基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菌S.mutans MT6R(血清C型、遗传Ⅰ型)、远缘链球菌S.Sobrinus 6715(血清g型,遗传Ⅲ型)及其混合菌株,用数值式酸度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能抑制各实验组细菌培养基pH值的下降,经方差分析,实验组pH值随着特异抗体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最佳抑制浓度为1:2,此时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当抗体浓度为1:32时,其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可以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利用糖产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2.
在国外Live和Ginlian(1953年)报导,给成年牛接种牛种布氏菌19号活菌苗和用乙醚杀死的牛种强毒菌布氏死菌水油乳化死菌后,分别取血清注射小鼠,再攻击以4000万个强毒布氏菌时,发现两种血清均有很高的保护力。苏联(1968)进行了实验菌苗多次复种后对机体影响的实验室观察,结果证明布鲁氏菌苗多次免疫能引起机体网状内皮系统损害  相似文献   

3.
目的:通过对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IgY)影响变形链球 菌产酸能力的实验研究,探索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防龋的机制。方法:用含不同浓度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的TS培养基厌氧培养变形链球菌S.mutans MT6R(血清C型、遗传I型)、远缘链球菌S.Sobrinus6715(血清g型,遗传Ⅲ型)及其混合菌株,用数值式酸度计检测培养基上清液的pH值。数据作方差分析。结果:抗变形链球菌Ⅰ、Ⅲ型鸡卵黄抗体能抑制各实验组细菌培养基pH值的下降,经方差分析,实验组pH值随着特异抗体浓度的增加而上升,其最佳抑制浓度为1:2,此时与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的差异,当抗体浓度为1:32时,其pH值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抗变形链球菌鸡卵黄抗体可以有效抑制变形链球菌利用糖产酸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二、生物制品的种类及保存生物制品是用微生物(细菌、病毒、立克次氏体)和动物的毒素、人和动物的血液及组织等制成的特异性抗原或抗体,统称为生物制品。目前,已广泛地用于疾病的预防、治疗和诊断之中。预防用的生物制品一般分为五类: 1.菌苗用细菌、螺旋体制成。分为活菌苗、死菌苗、纯化菌苗3种。 (1)活菌苗:一般选用无毒或毒力低,免疫原性较好、生长稳定的菌种培养繁殖后,收集活菌体制作成。常用的活菌苗有卡介苗、鼠疫菌苗、布氏杆菌菌苗、炭疽杆菌菌苗等。 (2)死菌苗:系用化学或物理方法杀死菌体制成的菌苗。常用的死菌苗有伤寒、副伤寒菌苗、百日咳菌苗、钩端螺旋体菌苗等。  相似文献   

5.
【目的】采用减毒鼠伤寒沙门菌S .typhimuriumSL32 6 1(pET 17b/A)防龋疫苗经不同途径免疫定菌大鼠 ,观察其对变形链球菌在大鼠牙面黏附、龋病发生的影响等免疫防龋效果。【方法】将 5 0只大鼠随机分组 ,经口服、皮下、黏膜下途径免疫 ,接种变形链球菌并给予致龋饲料。对各组大鼠口腔中变形链球菌的定居菌落进行计数、黏附率计算 ,收集大鼠颌骨标本 ,根据Keyes评分标准作龋齿计分统计。【结果】口服活菌苗 S typhimuriumSL32 6 1(pET 17b/A)组变形链球菌数为(3 4± 1 4)× 10 4 CFU ;磨牙龋齿Keyes计分总和为 30 7± 6 0 ,均明显低于其它组 (P <0 0 5 )。【结论】口服S typhimuriumSL32 6 1(pET 17b/A)活菌苗可抑制变形链球菌黏附于牙面 ,并能减少龋病发生 ,具有较好的防龋效果。  相似文献   

6.
肺炎链球菌毒力蛋白DNA疫苗优势抗原组合筛选及鉴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肺炎链球菌DNA疫苗候选抗原联合免疫的优势抗原组合方式.方法 分子克隆肺炎链球菌表面蛋白A(PspA)N端及肺炎链球菌溶血素(Ply)基因序列,构建重组质粒pcDNA3.1-PspA'和pcDNA3.1-PBD(PBD为Ply 点突变减毒体),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重组质粒在哺乳动物BHK-21细胞中的表达(包括前期工作中构建的重组质粒pcDNA3.1-PsaA).将3种重组基因疫苗以不同方式组合肌肉注射免疫150只BALB/c小鼠(B组:pcDNA3.1-PsaA+pcDNA3.1-PspA',C组:pcDNA3.1-PsaA+pcDNA3.1-PBD,D组:pcDNA3.1-PspA'+pcDNA3.1-PBD,E组:pcDNA3.1-PsaA+pcDNA3.1-PspA'+pcDNA3.1-PBD),检测各组小鼠血清特异性抗体IgG水平,观察免疫小鼠鼻咽部肺炎链球菌D39携带改变和D39腹腔攻击小鼠21 d生存情况.结果 成功构建3种重组真核表达载体,ELISA检测结果显示B组小鼠血清特异性IgG抗体水平与E组相似(P>0.05),均明显高于A、C、D组[A组:对照空质粒组pcDNA3.1(+)]小鼠(P<0.01);免疫小鼠鼻咽部D39携带菌落计数提示B组小鼠相似于E组小鼠(P>0.05),并明显少于C、D组和阴性对照组(A组和PBS组,P<0.01),并且D39腹腔攻击小鼠21 d生存时间分析亦提示其中位生存时间明显长于C组及阴性对照组(A组和PBS组,P<0.01).结论 PspA'联合PsaA的抗原组合方式具有高效的协同保护效能,可作为肺炎链球菌DNA疫苗的优势候选抗原组合.  相似文献   

7.
Ⅱ型胶原蛋白抗血清的制备和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Ⅱ型胶原蛋白(collagen protein type Ⅱ, CⅡ)抗体产生规律,制备CⅡ抗血清.方法:采用纯化的鸡和猪CⅡ免疫新西兰白兔,每隔10 d收集血清,以改良间接ELISA法检测抗CⅡ抗体效价.结果:鸡CⅡ免疫新西兰白兔后,第10天抗体效价为1∶ 3 200,第20天升至1∶ 204 800;加强免疫后,第30天和第40天抗体效价分别达到1∶ 409 600和1∶ 819 200.猪CⅡ免疫新西兰白兔后,第10天血清中未能检测出抗体,第20天血清抗体效价为1∶ 3 200;加强免疫后,第30天和第40天抗体效价分别为1∶ 51 200和1∶ 102 400.结论:采用纯化的鸡和猪CⅡ免疫新西兰白兔后,经一定潜伏期血清中出现抗体,可以获得高效价抗CⅡ抗体血清.抗体产生情况符合机体初次及再次免疫应答的有关规律,但血清抗体产生的潜伏期和效价与不同种属来源的胶原蛋白有关.  相似文献   

8.
答:将抗原性物质(包括病原体及其代谢产物)通过人工减毒处理、保持抗原性,制成菌苗和疫苗,注射到人体,使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力的方法称人工自动免疫。细菌性痢疾的人工自动免疫,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理想的菌苗可用。医学界在研究这个问题时,总结了痢疾和其他肠道传染病的免疫特点,得出一个共同的概念,即认为“肠道疾病防护因素,不是血清抗体而是肠道粪便抗体,用体内注射法不能得到肠道粪便抗体,  相似文献   

9.
<正> 1.破伤风预防接种(人工自动免疫) 注射的是()A 强毒破伤风杆菌死菌苗B 无毒破伤风杆菌活菌苗C 破伤风抗毒素D 破伤风类毒素2.淋巴细胞再循环()A T、B细胞组成大约各占一半B T细胞再循环速率大于B细胞C 能维持外周淋巴器官中淋巴细胞分布数量的平衡D 是抗原物质在体内扩散的必经途径3.小鼠新生期切除胸腺的后果()A 细胞免疫缺陷,体液免疫正常B 体液免疫缺陷,细胞免疫正常C 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都有缺陷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研究小分子物质 ( HCV C33核心肽、促红细胞生成素、青霉素 )抗体的制备。 方法 :用两种不同的连接剂 (戊二醛、异型双功能交联剂 SPDP与载体蛋白连接后免疫动物 ,制备多克隆及单克隆抗体。  结果 :用 SPDP作为连接剂 ,免疫效果优于戊二醛。  结论 :本法较易制备出青霉素抗体 (多克隆 )、HCV C33肽抗体 (单克隆 )和促红细胞生成素抗体 (单克隆  相似文献   

11.
短程免疫法制备抗血清效果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制备抗血清的方法和效果,以适应其在实验教学中的需要。方法采用短程免疫法,对家兔分组,用大肠杆菌抗原菌液、绵羊红细胞(SRBC)抗原和鸡蛋黄抗原小剂量连续多次接种后,收集抗血清,对其效价进行测定,并与传统抗血清制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大肠杆菌抗原、绵羊红细胞(SRBC)抗原和鸡蛋黄抗原免疫后的抗血清最终分别达到1∶10240、1∶1200和1∶10240的高效价。结论此方案制备抗血清所用时间短,效价高,亲和力强,适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2.
快速制备免疫血清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快速制备免疫血清的方法和效果,以适应其在实验教学中的需要。方法对家兔分组,采用短程免疫法,用绵羊红细胞(SRBC)抗原和鸡蛋黄抗原小剂量连续多次接种后,收集免疫血清,对其效价进行测定,并与传统免疫血清制备方法进行比较。结果经绵羊红细胞(SRBC)抗原和鸡蛋黄抗原短程免疫后的免疫血清最终分别达到1∶1200和1∶10240的高效价;经绵羊红细胞(SRBC)抗原和鸡蛋黄抗原长程免疫后的免疫血清最终分别达到1∶2400和1∶10240的效价。结论短程免疫法制备免疫血清所用时间短,效价高,亲和力强,适用于实验教学。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不同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对变形链球菌(Streptococcus mutans,S. mutans)的抑制作用。方法:选用两步法自酸蚀粘接剂系统ClearfilTM SE Bond预处理剂(SP)/粘接剂(SA)和ClearfilTM Protect Bond预处理剂(PP)/粘接剂(PA),醋酸氯己定[chlorhexidine acetate,CHX,1%(质量分数)]设为阳性对照,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 solution,PBS)设为阴性对照。将6种试剂与游离态S. mutan接触30 s后菌落计数;将6种试剂进行琼脂渗透实验,观察抑菌环;将CHX、PBS、SP和PP在生物人工龋坏牙本质盘上作用30 s,染色后使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confocal laser scanning microscope,CLSM)观察并计算活菌/死菌比例;在牙本质盘上使用两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并固化,以空白牙本质盘作对照,滴加S. mutans培养2 h,菌落计数。使用非参数检验和单因素方差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与PBS相比,SP、PP、SA、PA和CHX对游离态S. mutans均有抑制作用(P<0.05),SP和PP较SA、PA和CHX抑菌作用强(P<0.05),CHX、SP和PP均可见明显抑菌环,PBS、SA和PA未见明显抑菌环。与PBS相比,CHX、SP和PP作用后人工龋坏牙本质表面S. mutans活菌/死菌比例更低(P<0.05),两种自酸蚀粘接系统固化后对游离态S. mutans无明显抑制作用,与空白对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酸蚀粘接剂系统Clear filTM SE Bond和ClearfilTM Protect Bond的预处理剂对游离态及黏附态S. mutans均具有显著抑制作用,其粘接剂在固化前对游离态S. mutans有抑制作用;两种自酸蚀粘接剂系统在牙本质表面使用并固化后,未能表现出明显抑菌性。  相似文献   

14.
不同龋敏感者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探讨来自不同龋敏感者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 C)临床分离株产酸能力的差异。方法 配制相同浓度的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菌悬液 ,分别在不同 p H下 (p H5 .0~ 7.0 )含 5 %葡萄糖的 TPY液体培养基中培养相同时间后 ,采用酸度计测定培养物终末 p H值 ,比较细菌的产酸能力 (△ p H)。结果 同一个体所带不同基因型变形链球菌菌株产酸能力有差异 ;高龋组个体定植的产酸能力强的菌株所占比例显著高于无龋组 (P<0 .0 5 )。结论高龋组变形链球菌 (血清型 C)临床株的高致龋力与其携带有产酸能力强的菌株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变异链球菌(简称变链菌)593号高致龋力临床分离株在生物膜状态不同时期与标准株ATCC25175(均为血清型c)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方法在聚苯乙烯塑料片上分别形成3、12、20 h变链菌生物膜标本,采用异硫氰酸荧光素标记的伴刀豆球蛋白A对合成的胞外多糖进行染色,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CLSM)观察。采用静置法培养形成黏附生长的细菌,蒽酮法测定3~24 h其合成胞外多糖的量。结果胞外多糖与染料结合后发出绿色荧光,各时间段593号临床株绿色荧光的分布较ATCC 25175标准株更致密和广泛。3~20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标准株(P<0.05);3~16 h 593号临床株合成水不溶性葡聚糖能力强于标准株(P<0.05);其他时间两者合成胞外多糖的能力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生物膜形成过程中两菌株合成胞外多糖的模式相同,均随时间延长而合成量增加,但在生物膜形成早期(3~16 h)高致龋力临床株表现出不同于标准株的胞外多糖合成模式,其更强的合成胞外多糖能力可能是其具高致龋力的原因之一,提示研究致龋机制时使用临床株作为研究样本较标准株更为敏感。  相似文献   

16.
变异链球菌LuxS基因突变株生物被膜结构的电镜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变异链球菌Ingbritt C(血清C型)国际标准株与LuxS基因缺失的变异链球菌突变株之间生物被膜的形成差异。方法:分别将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接种于含有2%葡萄糖、2%蔗糖的乳酪消化胨酵母(TPY)液体培养基中,以牙釉质磨片为载体,于扫描电镜下观察形成24h的上述两菌株生物被膜。结果:(1)当以葡萄糖作为补充糖源时,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表现型未见明显差异;(2)当以蔗糖作为补充糖源时。两菌株所形成的生物被膜有明显的不同,标准株生物被膜相对平滑均质,而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呈松散的蜂房状,基质间有较大的间隙,形成较大的团簇状菌落;(3)加入标准株的无菌体上清液可以使Lar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表型部分恢复正常,提高LuxS基因突变株形成生物被膜的能力。结论:变异链球菌标准株和LuxS基因突变株均能形成生物被膜.但LuxS基因突变株的生物被膜结构发生改变;依赖于LuxS的群体感应系统会影响变异链球菌生物被膜的形成。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变形链球菌活性氧代谢的规律,探讨变形链球菌活性氧代谢与龋病发生的关系。方法:采用硫代巴比妥酸-冰醋酸法(thiobarbituric acid—glacialaceticacid,TBA)检测不同培养条件下变形链球菌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情况。结果:葡萄糖促进变形链球菌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美兰抑制变形链球菌脂质过氧化产物产生。结论:活性氧代谢是变形链球菌代谢的特征。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V区、P区及C末端遗传多态性与其粘附性能的关系。方法实验菌株选自本实验室前期工作所获得的粘附力较强和较弱的血清C型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提取全菌DNA,经PCR分别扩增表面蛋白V区、P区编码基因spaP—pv(2060~3157bp)、C末端编码基因spaP-c(4003~4851bp)后,用限制性内切酶Alu I进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结果两组不同粘附力的变形链球菌(血清C型)临床分离株全菌DNA扩增产物spaP—pv经Alu I酶切后,出现了两种基因型a、b。两种基因型在不同粘附力菌株的分布不同(P<0.05),a型在低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高粘附力菌株,而b型在高粘附力菌株中的比例高于低粘附力菌株。spaP—C经Alu I酶切后,共呈现两种基因型C、d。d型在高、低粘附力的菌株中各占1例,其分布无统计学差异。结论spaP—pv基因出现变异可能是变链菌临床分离株粘附功能出现差异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获取变形链球菌国内临床株表面蛋白PAC编码基因pac并构建载体质粒,为构建植物表达基因载体做前期准备。方法:以国内检出率最高的变形链球菌临床分离株(血清c型)的基因组DNA为模板,通过PCR扩增获取表面蛋白PAc编码基因pac;通过T-A克隆构建中间载体pMD18-pac质粒,对其分析鉴定。结果:目的基因成功的连接到中间载体上。结论:获取的目的基因经测序和比对表明,其与变形链球菌表面蛋白的相关编码基因在核苷酸序列和蛋白同源性上都很高,可以作为抗原基因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诱导转座因子Tn917随机插入变形链球菌UA15 9染色体 ,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株库。方法 :用含转座因子Tn917的质粒pTV1 OK转化变形链球菌UA15 9,诱导转座因子发生转座后 ,产生大量的突变株。随机挑选 6株突变株 ,提取基因组DNA ,EcoRⅠ酶切 ,以质粒pTV1 OK的 4 .3kbKpnⅠ片段 (含Tn917部分序列 )为探针 ,做Southern杂交 ,以野生株为对照。结果 :野生株无杂交带 ,突变株均有且只有一条杂交带 ,且杂交带的位置不尽相同。结论 :转座因子Tn917可以单拷贝随机诱变变形链球菌野生株 ,产生在不同位点突变的突变株 ,是从基因水平研究变形链球菌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