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8 毫秒
1.
目的比较伴与不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及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差异。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双抗体夹心法测定抑郁症自杀未遂患者(n=36)和无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n=55)血清BDNF水平,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评定抑郁严重程度。结果自杀未遂组HAMD总分高于无自杀行为组(t=3.632,,P=0.000),自杀未遂组HAMD因子认识障碍(t=-2.339,P=0.019)和绝望感(t=-2.812,P=0.005)高于无自杀行为组,两组因子焦虑/躯体化、体质量、日夜变化、阻滞和睡眠障碍等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自杀未遂组血清BDNF水平低于无自杀行为组(t=-2.122,P=0.037);不同性别间血清BDNF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临床症状有一定特征性,血清BDNF水平低对评估抑郁症自杀风险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分析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不同诊断类别的差异,并探求其脂质及脂蛋白的差异。方法对66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进行分析,并采用酶法、免疫比浊法检测66例抑郁症和36名健康对照者的血清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载脂蛋白AI(apoAI)、载脂蛋白B(apoB)水平。结果①66例抑郁症患者中有自杀行为的25例,占37.9%(25/66),且无性别差异(χ2=0.93,P>0.05=0.7607);自杀行为组中内源性抑郁症患者所占比例高于无自杀行为组,两者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4.379,P<0.05=0.036),拟然比(LR)=4.454,P<0.05=0.035。②有自杀行为的抑郁症患者者,无论是内源性还是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TC浓度均低于对照组(P<0.001),不同亚组患者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③有自杀行为的内源性抑郁症患者TC亚组分HDL-C以及apoAI分别低于非内源性患者和对照组(P<0.001),非内源性患者TC亚组分LDL-C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内源性抑郁症患者发生自杀行为的可能性高于非内源性抑郁症患者,且无性别差异;低胆固醇水平可能是抑郁症自杀患者共同的生物学标志之一,其亚组分HDL-C水平减低,可能是内源性抑郁症自杀患者特有的生物学标志。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伴强迫症状抑郁症患者的内分泌及免疫的特征。方法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3版抑郁发作标准的住院患者96人,根据是否伴强迫症状分为伴强迫症状组(N=29)和不伴强迫症状组(N=67),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三碘甲状腺素原氨酸(T3),甲状腺素(T4),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促甲状腺激素(TSH)水平,采用免疫透射比浊法检测两组患者的血清免疫球蛋白G(IgG)、免疫球蛋白A(IgA)、免疫球蛋白M(IgM)、补体3(C3)、补体4(C4)水平。结果伴强迫症状组(15.65±3.03)血清FT4高于无强迫症状组(14.65±1.51)(t=2.015,P=0.047),T3、T4、FT3、TSH的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体液免疫各指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伴强迫症状抑郁症患者可能存在甲状腺功能异常。  相似文献   

4.
观察综合干预脑卒中后抑郁(PSD)的临床疗效,为临床治疗PSD提供理论依据。选取脑卒中患者380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进行评分,分为有抑郁症状组与无抑郁症状组,比较2组的HAMD分值与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水平。在有抑郁症状组中各选择50例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与护理基础上采取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比较2组治疗前、治疗8周后HAMD评分和BDNF水平变化。380例脑卒中患者抑郁症状的发病率为44.47%(169/380)。有抑郁症状组与无抑郁症状组比较,HAMD分值和血清BDNF水平均具有显著性差异(t=11.805、4.193,P<0.01)。脑卒中患者HAMD分值与血清BDNF水平呈显著负相关性(r=-0.608,P<0.01)。干预8周后,观察组HAMD分值及血清BDNF水平与干预前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t=8.147、3.031,P<0.01),较对照组也均有显著性差异(t=4.607、2.943,P<0.01)。观察组抑郁症状好转率显著高于对照组(χ2=23.048,P<0.01)。脑卒中后抑郁症状的发病率高,其抑郁程度与血清BDNF水平负相关;采用以心理护理为主导的综合干预措施可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状况及提高血清BDNF水平;血清BDNF水平可作为判定脑卒中患者抑郁程度及抗抑郁疗效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160例.根据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8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干预,观察组给予认知行为干预,干预周期均为10周。比较两组的抑郁评分和身心健康评分。结果两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均低于干预前,观察组干预后的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生理功能、生理职能、社会功能和总体健康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认知行为治疗伴自杀行为抑郁症患者能缓解抑郁症状,改善预后及身心健康,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抑郁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及其与性别、年龄、发病年龄、病程、抑郁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分析实验双抗体夹心法测定91例抑郁症患者和36名健康对照者血清BDNF水平,并以汉密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抑郁症患者的严重程度。结果抑郁症患者组血清BDNF水平为(24.38±6.27)μg/L,低于对照组的(31.44±10.72)μg/L( t=3.708,P<0.01)。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年龄、性别、发病年龄、病程、抑郁严重程度不相关(r=-0.034、t=0.068、r=-0.025、0.026、-0.076,均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血清BDNF降低,并提示这可能是抑郁症的一个状态特征。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首发抑郁症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同型半胱氨酸( HCY )和高敏C反应蛋白( hs-CRP)水平变化,探讨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的临床价值。方法50例抑郁症患者于治疗前及治疗8周末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 HAMD)评定抑郁症状及检测血清HCY和hs-CRP水平,同期检测正常对照组血清HCY和hs-CRP水平。结果治疗8周后HAMD分值及血清HCY和hs-CRP水平较治疗前均显著下降(P<0.01),抑郁症患者HAMD分值分别与血清HCY和hs-CRP呈显著正相关(r=0.602、0.597,P<0.01)。结论抑郁症患者存在高HCY和hs-CRP血症,随着临床症状的好转其水平显著改善,检测其水平可作为判定抑郁症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指标。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血浆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 BDNF)水平与抑郁症的相关性。方法选择2013年3月—2015年12月河北友爱医院接收的抑郁症患者56例作为观察组,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对照组。对两组血浆 BD-NF 水平和认知功能进行测定。结果观察组血浆 BDNF 低于对照组( P ﹤0.05)。观察组无认知功能障碍者、轻度、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者血浆 BDNF 低于对照组( P ﹤0.05),但不同程度认知功能障碍者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中重度认知功能障碍者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DRS)、贝克抑郁自评量表( BDI)评分均高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者(P ﹤0.05);复发型患者血浆 BDNF 高于首发型( P ﹤0.05)。观察组血浆 BDNF 与 HDRS 评分、BDI 评分呈负相关(r =-0.51,P =0.003;r =-0.55,P =0.001),但与北京版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评分无相关性(r =0.13,P =0.32)。结论血浆 BDNF 水平与抑郁症发病相关,且与症状评分具有相关性,与抑郁症患者认知程度无明显联系。  相似文献   

9.
唐静悦  孟存良 《河北医药》2009,31(13):1551-1553
目的探讨血清胆红素(BIL)与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患者冠状动脉病变间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160例患者按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分为CHD组和非CHD组,采用Gensini法计算冠状动脉病变积分(CSS)。检测空腹血清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间接胆红素(IBIL)、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浓度,氧化修饰低密度脂蛋白(OX-LDL)水平。结果CHD组血清TBL明显低于非CHD组[(7.9±2.7)μmol/Lvs(15.5±3.9)μmol/L,P〈0.01],而血浆OX-LDL明显高于非CHD组[(98±38)mmol/Lvs(29±11)μmol/L,P〈0.01]。相关分析显示血清TBIL与血浆OX-LDL的变化呈负相关(r=-0.65,P〈0.01)。双变量分析显示TBIL、DBIL、IBIL与CSS呈负相关(P〈0.05或〈0.01)结论血清胆红素代谢紊乱参与了CHD的发生和发展,其水平变化与冠状动脉病变的严重性有关。CHD患者血清TBIL抗LDL氧化能力的减弱可能是导致OX-LDL升高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目的 分析辛伐他汀与瑞舒伐他汀对冠心病(CHD)患者血脂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罗定市中医院收治的CHD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入院时间2020年6月至2021年6月,采用随机数表法分为A组(n=60)和B组(n=60)。B组患者采用辛伐他汀片治疗,A组患者则运用瑞舒伐他汀片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后血脂水平及临床指标等。结果 治疗前,两组血脂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治疗后,A组总胆固醇(4.38±0.35)、三酰甘油(1.03±1.87)、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2.03±0.47)水平均低于B组的(5.08±0.23)、(1.94±1.42)、(2.94±0.49),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1.63±0.27)水平高于B组(1.44±0.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心绞痛持续时间(1.38±0.30)和频率(1.03±0.87)均低于B组的(3.08±1.19)、(3.94±0.5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A组治疗总有效率(98.33%)高于B组(80.00%),A组(8.33%)不良事件发生率低于B组(21.67%),差...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80例咳嗽变异性哮喘患者完全随机分为2组,各40例.苏黄止咳胶囊组予以苏黄止咳胶囊,每次3粒,每日3次,温开水送服;博利康尼组予以博利康尼2.5 mg,每日3次.疗程均为4周.比较2组患者疗效和治疗前后IgG水平及气道阻力后.结果 苏黄止咳胶囊组治愈37例,好转3例,治愈率为92.5%;博利康尼组治愈29例,好转11例,治愈率为72.5%;苏黄止咳胶囊组治愈率明显高于博利康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苏黄止咳胶囊组治疗前IgG水平为(6.4 ±3.2)g/L,治疗后为(8.8 ±4.7)g/L,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博利康尼组治疗前IgG为(6.5±2.9)g/L,治疗后为(7.2±3.8) g/L,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苏黄止咳胶囊组治疗后IgG水平明显高于博利康尼组治疗后(P<0.05).苏黄止咳胶囊组治疗后呼吸总阻抗、总气道阻力、中心气道阻力均明显低于博利康尼组治疗后[(122±36)cm H2O(1 cm H2O=0.098 kPa)比(144±41)cm H2O,(118±32)cm H2O比(142 ±35)cm H2O,(83±26)cm H2O比(100±24)cm H2O],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苏黄止咳胶囊治疗咳嗽变异性哮喘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了解心脏移植术后患者环孢素(CsA)血药浓度变化和排斥反应、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探讨其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1年12月在北京安贞医院行心脏移植术患者的病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CsA血药浓度监测情况以及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分析CsA全血谷浓度(C0)和峰浓度(C2)与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关系。结果纳入分析的27例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3例,平均年龄 (38±14)岁,平均身高 (170±10) cm,平均体重 (68.0±15.8) kg。原发疾病:扩张性心脏病18例,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4例,瓣膜性心肌病3例,心律失常性右心室心肌病1例,心肌致密化不全1例。术后早期(〈1个月)CsA血药浓度较低, 75例次C0检测中35例次(46.7%)、69例次C2检测中56例次(81.2%)低于有效浓度。C0在术后1~3个月升高, 4个月后逐渐降低,7个月后逐渐趋于稳定。C2在术后1~3个月升高,4个月后逐渐降低,13个月后略有回升。27例患者中有9例(33.3%)发生排斥反应,8例为急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4~12个月,主要表现为乏力、食欲不振、活动后心悸、烦躁,其中1例死亡;1例为慢性排斥反应,发生在术后13个月,表现为心率增快和外周血淋巴细胞计数升高。27例中有7例(25.9%)出现肾功能损伤,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3~6个月和7~12个月者分别为3、2、2例,主要表现为肌酐清除率下降,血清尿素、肌酐、钾升高和高尿酸血症;1例(3.7%)在术后2个月出现肝功能损伤,主要表现为丙氨酸转氨酶(ALT)和总胆红素(TBil)升高;18例(66.7%)出现总胆固醇 (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LDL-C) 和三酰甘油 (TG) 升高,发生在术后3个月内和7~12个月者分别为17和1例;10例(37.0%)出现空腹血糖升高,发生在术后1个月内、4~12个月和18个月者分别为7、2和1例。未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CsA的C0及C2均明显高于出现急性排斥反应者[(216±90) μg/L比(167±103) μg/L,(718±297) ng/ml比(472±251) μg/L,均P〈0.01]。出现不良反应者C0及C2均明显高于未出现不良反应者[(241±93) μg/L比(190±95) μg/L,(837±314) μg/L比(596±283) μg/L,均P<0.01]。CsA的C0与血清尿素、肌酐和空腹血糖相关(r=0.359,P=0.000;r=0.170, P=0.014; r=0.164, P=0.018),C0与C2均与TBil、TC和LDL-C相关(r=0.182, P=0.009; r=-0.170, P=0.018; r=0.267, P=0.001; r=0.320, P=0.000; r=0.251, P=0.001; r=0.275, P=0.000)。结论心脏移植术后患者CsA血药浓度与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的发生密切相关,进行CsA血药浓度监测有利于及时调整CsA剂量,降低排斥反应和不良反应发生率。  相似文献   

13.
目的降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方法选取本院从2011年1月~2013年1月所收治的130例抑郁症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将患者根据有无出现妄想症状分为妄想性抑郁症组和非妄想性抑郁症组两组,对患者有无自杀遗传史和有无发出自杀信号进行调查,同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措施。结果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中,有58.5%(38/65)的患者出现自杀行为;而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中,有27.7%(18/65)的患者出现自杀行为。但由于发现及时,均无1例死亡。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患者的自杀方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比较,自杀遗传史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自杀前发出语言信号与行为信号的差异则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妄想性抑郁症患者多于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结论妄想性抑郁症患者的自杀行为发生率较高,自杀信号较少,护理难度较大。因此我们辅以心理护理等多种护理方法,力求达到更好效果,为患者的恢复和生命健康贡献最大的力量。  相似文献   

14.
苏勇  陈海燕  刘绛  谭全达 《中国医药》2012,7(5):595-597
目的 评价吗替麦考酚酯(MMF)联合激素治疗特发性膜性肾病(IMN)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46例激素抵抗型IMN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23例,MMF+泼尼松口服)和对照组(23例,环磷酰胺静脉滴注+泼尼松口服),疗程12个月.观察患者治疗前、治疗6及12个月尿蛋白、血白蛋白、Cr、TG及TC水平变化,评价治疗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治疗6及12个月后尿蛋白[(4.6±2.2)、(3.3±1.5)g/d]、TG[(2.4±1.7)、(2.2±1.3) mmol/L]及TC[(6.5±2.2)、(6.2 ±2.1) mmol/L]较治疗前[(6.8±1.5)g/d、(2.9±1.6) mmol/L、(9.1 ±2.5) mmol/L]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5或P<O.01);血白蛋白[(35±5)、(39±4)g/L]较治疗前[(23±5) g/L]明显升高(均P<0.05);治疗前后Cr无明显变化[(102±46)、(97±43)、(92±41) μmol/L,P>O.05].观察组治疗6、12个月各指标与对照组[尿蛋白:(4.8±3.1)、(3.6±2.1)g/d;血白蛋白:(32±5)、(38±5)/L;Cr:(99±41)、(94±38)μmol/L;TG(2.5±1.4)、(2.3±1.6) mmol/L;TC:(6.7±2.7)、(6.3±2.9) mmol/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6及12个月时的总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5.2%(15/23)比60.9%( 14/23)、73.9%( 17/23)比69.6%( 16/23),均P>O.05],但12个月内不良反应发生率[8.7%(2/23)]明显低于对照组[34.8% (8/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MMF联合激素治疗激素抵抗型IMN在达到相似临床疗效的基础上,副作用小,患者耐受性好,值得进一步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5.
肖胜  肖劲松  匡良洪 《中国医药》2012,7(11):1379-1381
目的 观察伴有言语障碍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盐酸氟西汀分散片对运动功能康复的影响.方法 将80例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完全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给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常规治疗如抗血小板聚集、危险因素控制、稳定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等.观察组加用盐酸氟西汀分散片20 mg/次,1次/d,晨服,基本疗程为3个月.卒中起病后7d内、90d,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FMMS)评价运动功能,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日常生活Barthel指数(Barthel index) 10项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损害程度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 观察组患者40例中,l例死亡(肺炎),2例退出,有效例数37例;对照组40例患者中,2例失访,有效例数为38例.卒中后90 d,观察组上、下肢FMMS评分分别为(30±22)、(24±8)分,高于对照组的(16±17)、(19±8)分;上、下肢FMMS增加分数分别为(24±20)、(12±5)分,高于对照组的(12±15)、(10±4)分;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卒中后90 d,观察组NIH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6±4)分比(11±4)分],Barthel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56±10)分比(50±9)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预防性应用抗抑郁药氟西汀分散片可以促进伴有言语障碍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运动功能康复,提高总体康复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干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自杀行为的影响,以制定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 选取住院患者共1200例,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600例,干预组进行特定的心理护理干预,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分别在干预前、干预2月后采用自杀态度调查问卷(QSA)进行评定,比较分析两组干预前后的QSA评分.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对自杀者的态度维度评分为(2.82±0.31)、对自杀者家属的态度维度评分为(2.94±0.64),明显高于干预前的评分(2.25±0.72)、(2.17±0.61)(P<0.01);而对照组在对自杀行为性质的认识维度评分为(2.78±0.57)、对安乐死的态度维度评分(2.91±0.36),明显低于干预前的评分(3.53±0.38)、(3.69±0.74) (P <0.01),干预后干预组在四个维度评分分别是(3.93±0.72)、(2.82±0.31)、(2.94±0.64)、(3.85±0.62),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评分(2.78±0.57)、(2.12±0.42)、(2.31±0.48)、(2.91±0.36) (P<0.01).结论 综合护理干预能有效预防和避免住院精神病患者的自杀行为,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医疗护理安全,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陈玉华  邱平  任伶俐 《中国医药》2012,7(12):1522-1524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外周血管病变外周动脉病变的易患因素。方法对78例在我科住院治疗的、进行下肢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2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型糖尿病合并PAD组(46例)病程较无PAD组(32例)长[(10±6)年比(5±3)年,P〈0.01],血尿酸、TG、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脂蛋白a水平明显升高[(339±107)umol/L比(270±53)umol/L,(2.44-1.7)mmol/L比(1.64-0.4)mmol/L,(1.15±0.77)mmol/L比(0.78±0.33)mmol/L,(305±222)mg/L比(199±88)mg/L,均P〈0.01),LDL—C、载脂蛋白Bico水平也升高[(2.53±0.82)mmol/L比(2.17±0.62)mmol/L,(0.94±0.20)/L比(0.84±0.18)g/L,均P〈0.05),而HDL-C、载脂蛋白A1(ApoAl)水平降低[(1.01±0.30)mmol/L比(1.14±0.23)mmo]/L,(1.08±0.22)/L比(1.26±0.46)g/L,均P〈0.05],合并高血压者也明显增多[76.0%(35/46)比40%(13/32),P〈0.05]。回归分析显示,病程(OR=0.365,P〈0.01)与尿酸(OR=0.968,P〈0.05)、LDL—C(OR=0.274,P〈0.05)均是2型糖尿病患者PVD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AD与病程、尿酸、血脂紊乱有关,病程长和尿酸及LDL—C水平越者更易发生PVD。  相似文献   

18.
刘永祥  李素萍 《中国医药》2013,8(10):1420-1421
目的探讨脱氧核苷酸钠联合丹参川芎嗪治疗慢性重型肝炎的疗效。方法将78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依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38例)。对照组采用综合疗法,观察组在综合疗法的基础上加用脱氧核苷酸钠150mg联合丹参川芎嗪注射液10ml,4周为1个疗程。观察治疗后疗效、肝功能改善情况及并发症、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加以比较。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72.5%(29/40)比57.9%(22/38),P〈0.05]。观察组血清总胆红素、ALT明显低于治疗前[(110±80)μmol/L比(245±76)μmol,/L,(85±32)U/L比(326±126)U/L,均P〈0.01],血清白蛋白及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治疗前[(37±10)g/L比(28±10)g/L,(50±15)%比(36±10)%,均P〈0.05]。对照组ALT治疗后明显低于治疗前[(84±25)U/L比(289±104)U/L,P〈0.05]。观察组治疗后血清总胆红素明显低于对照组,凝血酶原活动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感染、肝性脑病、肝肾综合征发生率分别为35.0%(14/40)、20.0%(8/40)和15.0%(6/40),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55.3%(21/38)、34.2%(13/38)和36.8%(14/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的病死率分别为40.0%(16/40)和57.9%(2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脱氧核苷酸钠联合丹参川芎嗪对慢性重型肝炎有较好的治疗作用,可以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