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对慢性前列腺炎(CP)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 100例确诊为慢性前列腺炎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接受常规护理外,同时给予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认知干预、心理干预、行为干预).护理干预前后用CP症状积分指数表(NIH-CPSI)、自制的病人健康行为问卷调查表、自制的病人治疗依从性问卷调查表进行评价,比较两组患者治疗依从性.结果 两组干预前后的CP症状评分、焦虑情绪均有改善.观察组在"疼痛不适"、"生活质量"、"焦虑评分"、"健康行为"、"治疗依从性"改善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全程系统化护理干预能帮助患者知晓CP的相关知识,改善认知态度,选择有益的生活方式,坚持遵医嘱用药、体查,从而提高CP患者的治疗依从性,提高治疗有效率,最终达到提高CP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2.
白血病患者临床心理干预的对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了解白血病治疗过程中临床心理干预方法及疗效。方法:按照相等对匹配原则,将64名白血病患者分入干预组和对照组。对于干预组进行了为期15天的临床心理干预,对照组仅接受相应的医学治疗和护理。以90项症状检核表(SCL-90)、欧洲癌症研究与治疗组织(EORTC)编制的肿瘤患者生存质量量表(QLQ-C30)和白血病医学疗效评估标准等为指标,观察临床心理干预对白血病患者心理适应、生存质量和躯体症状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①干预组患者心理不适明显减少;②生存质量显著改善;③躯体症状也有一定程度的缓解。结论:临床心理干预能起到减轻白血病患者心理不适、提高生存质量及可能具有改善躯体症状的短期效应。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优质护理干预对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心理状态的影响。方法随机将300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措施,观察组患者进行认知、心理以及行为等方面长达1年的优质护理干预。采用90项症状自评量表对两组患者进行测评,并比较两组患者临床治疗效果。结果治疗1年后,观察组患者在SCL-90测评中躯体化症状、抑郁、焦虑以及睡眠得分等指标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肝功能正常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0.05)。结论通过护理干预可以明显缓解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不良心理状态,降低患者心理压力,增强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生命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认知干预对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将84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2例,使用前列安栓纳肛,连用1个月;干预组42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认知干预,1月后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干预组治疗后主观症状改善率高于对照组(P<0.05),前列腺液改善情况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认知干预可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性病后慢性前列腺炎的主观症状。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心理干预在重型肝炎护理中的作用研究。方法选择2013年1月~10月来我院治疗重型肝炎的患者60例,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疗法即内科的综合治疗法和常规的护理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心理干预护理,即采用认知治疗和心理治疗。分别根据表格测试患者的心理状况,并根据实际结果进行相应的分析研讨,测量表格有症状自评表,Zung抑郁自评表和Zung焦虑自评表。结果观察组患者在实施护理后症状自评躯体化,另外焦虑以及抑郁的症状明显缓解于对照组。结论心理干预在治疗重型肝炎中具有良好的护理效果,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团体心理干预在治疗伴有情绪障碍的ⅢB型前列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伴有情绪障碍的ⅢB型前列腺炎患者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30例采用2011年泌尿外科指南推荐治疗方法,治疗1组30例采用指南推荐治疗联合健康教育,治疗2组30例采用指南推荐治疗联合团体心理干预,治疗期间各组患者每周按照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慢性前列腺炎症状指数(NIH-CPSI)进行评分,比较分析不同组间患者治疗期间8次NIH-CPSI评分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的前列腺炎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治疗2组改善程度优于对照组和治疗1组(t=8.212,P0.001;t=2.876,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团体心理干预是治疗伴有情绪障碍的ⅢB型前列腺炎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 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 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目的:应用精神分裂症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分和事件相关电位(ERP)检测,探讨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病人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符合入组标准的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52例)。分别在两组人组时及治疗3个月时进行PANSS评分和听觉ERP检测。结果:经3个月治疗,与对照组相比,于预组PAN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下降(P〈0.05),ERPP3波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P〈0.01,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心理社会干预对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的影响。方法将10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药物治疗联合心理社会干预组48例)和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组52例)。分别在两组入组时及治疗3个月后进行阳性症状和阴性症状评定量表(PAN SS)和听觉事件相关电位的评定。结果 3个月后,实验组PAN SS评定阴性量表分、反应缺乏因子和抑郁因子评分均下降(分别为t=2.01,2.10,2.04;P均<0.05),事件相关电位靶刺激P 3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分别为t=3.04,P<0.01;t=2.04,P<0.05)。结论心理社会干预对改善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精神症状及认知功能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饮食心理疗法对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心理障碍和躯体症状的影响。方法:将2016年8月-2017年8月医院就诊的120例慢性UC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针对治疗及常规干预,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饮食心理疗法,比较两组干预后临床症状发生率;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项)、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患者进行评估,了解其抑郁、焦虑及躯体症状。结果:观察组干预后腹泻、腹痛、粘液脓血便发生率分别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849,4.174,4.035;P0.05);观察组干预后HAMD评分(t=-5.250,P0.01)、HAMA评分(t=-6.827,P0.01)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干预后SCL-90中的躯体化、抑郁、强迫、敌对、焦虑、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及其他(t=-3.342,-2.898,-3.074,-3.300,-4.951,-3.299,-4.544,-5.313,2.526;P0.01)因子评分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饮食心理疗法有利于改善慢性UC患者抑郁、焦虑情绪,减轻躯体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评价认知行为疗法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的69例惊恐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n=37)和对照组(n=32)。研究组给予认知行为并帕罗西汀治疗,对照组单用帕罗西汀治疗,疗程12周,在入组前和治疗2、4、8、12周末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评定疗效。完成该研究的60名参与者的数据纳入了结果分析。结果汉密顿焦虑量表总分研究组治疗2周末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t=5.56,P〈0.01);对照组治疗4周末较治疗前有极显著性下降(t=4.27,P〈0.01);治疗后2、4、8、12周末研究组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认知行为疗法并帕罗西汀治疗惊恐障碍效果优于单用帕罗西汀治疗。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对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的影响。方法:60例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30例,仅常规药物治疗;研究组在常规药物治疗同时,给予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后四周对两组患者应用汉密顿抑郁量表(HAMD)、神经功能缺损评分表(NFD)、日常生活能力指数(BI)、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进行评定比较。结果:经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研究组HAMD、NFD、BI指数及糖代谢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0.05)。结论:认知疗法联合生物反馈能明显改善糖尿病性脑梗死后抑郁患者的抑郁症状、神经功能缺损、日常生活能力及糖代谢,全面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疗法对强迫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将符合CCMD-3诊断标准的64例强迫症随机分为治疗组(n=32)和对照组(n=32),治疗组给予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治疗,对照组只给予舍曲林治疗。应用临床疗效标准及耶鲁布朗强迫症状量表(Y-BOCS)定期评定疗效。疗程6个月。结果在治疗第1、2、4和6个月末,治疗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尤其对强迫行为疗效更好,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t=3.19,3.39,3.40和4.39,P0.01)。结论舍曲林合并认知行为疗法治疗强迫症优于单独用舍曲林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焦虑症的疗效。方法把符合标准的焦虑症患者(67人)随机分为实验组(35人)和对照组(32人),对实验组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对照组患者单纯药物治疗。在治疗前、治疗1个月和3个月对两组患者施测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治疗前的SAS总分无显著性差异,在治疗1个月后以及治疗3个月后,实验组被试的SAS总分显著低于对照组(t=2.739,3.663;P0.01);治疗前,实验组被试HAMA总分显著高于对照组(t=-2.062,P0.05),治疗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在HAMA上的得分不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放松训练结合中医认知疗法能有效改善焦虑症患者的焦虑症状。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的疗效。方法:连续性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无锡新区凤凰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6例,随机分为2组,联合用药组50例和对照组46例。在基础治疗上,治疗组应用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对照组单用神经节苷脂,2周为1个疗程;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日常生活能力变化及认知功能评分的差异。结果:联合用药组2周后总有效例数为47,对照组为34,联合用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联合用药组比对照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降低,而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患者认知功能明显提高,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前列地尔联合神经节苷脂治疗急性脑梗死疗效确切,比单独使用神经节苷脂治疗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6.
Eighty-seven moderately to severely depressed psychiatric outpatients were randomly assigned to 12 weeks of cognitive therapy (n = 24), pharmacotherapy (n = 24), cognitive therapy plus pharmacotherapy (n = 22) or cognitive therapy plus active placebo (n = 17). Seventy patients completed the treatment protocol; 17 dropped out before the end of the treatment period. Completers and dropouts did not differ at pretreatment on demographic variables, measures of depressi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or social adjustment. Sixteen of the 17 patients who dropped out were followed up and interviewed to assess their clinical status and reasons for discontinuing treatment. Neither group remained depressed at follow-up. Practical matters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type of treatment received seemed to contribute most to patients' decision to drop out. Patients assigned to the combination therapies were more likely to complete the research protocol than those assigned to single treatment modalities. These findings are discussed in terms of their implications for clinical practice and outcome research.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认知行为治疗对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恢复及精神症状的改善在治疗中所产生的作用。方法:来自我院住院符合ICD-10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药物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研究组)30例,药物治疗组(对照组)30例,两组均采用利培酮单一药物治疗,研究组每周进行1次团体认知行为治疗,于基线期,2、4、8、12周末,使用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对精神症状评定,采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价量表(MoCA)进行认知功能评定。结果:在治疗第二周时研究组PANSS阳性症状项目减分高于对照组(t=2.24;P=0.02),第4、8周末阴性因子分研究组减分高于对照组(t=2.61,P=0.01;t=3.67,P=0.001),12周末研究组在阴性因子分(t=3.54,P=0.001)、总分(t=2.07,P=0.04)比较上减分高于对照组。通过MoCA量表对认知功能评定,研究组在第二周时执行功能分值高于对照组(t=2.29,P=0.02),第4周较执行功能(t=2.14,P=0.03)、抽象(t=2.30,P=0.02)和总分(t=3.09,P=0.003)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第8周执行功能及总分研究组高于对照组的同时出现注意(t=2.63,P=0.01),延迟回忆(t=2.58,P=0.01)高于对照组,第12周末时两组间比较执行功能(t=2.05,P=0.04),注意(t=2.38,P=0.02),延迟回忆(t=2.57,P=0.01),总分(t=3.11,P=0.003)研究组均高于对照组。结论: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在药物治疗同时联合团体认知行为治疗在精神症状的改善和认知功能的恢复上均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思维"中断-集中再现"这一心理治疗方法合并药物治疗强迫性障碍的疗效。方法将64例强迫性障碍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氟伏沙明口服治疗,研究组在此基础上给予思维"中断-集中再现"法。使用Yale-Brown强迫量表和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第4、8、12、16周末进行疗效的评定。结果研究组治疗16周后总有效率为78.1%,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显著性(χ2=4.43,P0.05)。Yale-Brown强迫量表在12、16周末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生活满意度评定量表评分在治疗8、12、16周末研究组评分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思维"中断-集中再现"的心理治疗方法合并药物治疗强迫性障碍疗效优于单纯使用药物,值得在临床中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BDNF)、胶质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lial-derived neurotrophic factors,GDNF)水平、认知功能的改变及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对其的影响。方法:以2013年2月-2015年6月我院收治的60例慢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研究组)及同期于我院体检的30例健康志愿者(健康组)为研究对象,比较两组BDNF、GDNF、认知功能,将研究组患者依据治疗方式不同分为干预组(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28例)及基础组(基础药物治疗,32例),比较治疗后两组BDNF、GDNF水平、认知功能。结果:研究组BDNF、GDNF表达水平及Stroop测验、符号编码、言语记忆、工作记忆评分较健康组显著低,而连线测试评分较健康组明显高(t=-11.504,-3.613,-8.649,-5.155,-3.982,-3.260,4.701;P0.05);治疗后干预组及基础组BDNF、GDNF水平、认知功能总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ANSS阳性、阴性、一般精神病理评分明显降低,且治疗后干预组的升高、降低程度较基础组显著(t=-3.908,-2.141,-5.008,-3.423,-3.064,-3.166;P0.05);受试患者血清BDNF水平与PANSS阳性评分呈负相关(r=-0.310,P0.05),而血清GDNF水平与Stroop色词干扰测验评分呈正相关(r=0.542,P0.05)。结论: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清BDNF、GDNF水平、认知功能较健康人群显著低,BDNF、GDNF在本病发生、进展及预后中发挥重要作用,而抗精神药物和物理治疗可作为精神分裂症患者首选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